乐道本源
音乐
之所由来者远矣,
音乐的由来是相当久远的。
生于度量
,
它产生于音律度数的增减,
本于太一。
以自然之道为本源。
太一出两仪
,
道产生天地,
两仪出阴阳。
天地产生阴阳二气。
阴阳变化,
阴阳的变化,
一上一下,
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
会合而构成文采。
浑浑沌沌,
天地最初形成时是浑浑沌沌的,
离则复合,
它们分离了又会合,
合则复离,
会合了又分离,
是谓天常
。
这就叫做自然的永恒规律。
天地车轮,
天地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
终则复始,
转完了一周又重复开始,
极则复反,
到了一定的限度又返回,
莫不咸当。
无不处处正常。
日月星辰,
日、月、星、辰的运动,
或疾或徐,
有快有慢,
日月不同,
太阳与月亮虽然不一样,
以尽其行。
但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尽力运动。
四时代兴,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运动,
或暑或寒,
寒来暑往,
或短或长,
有短有长,
或柔或刚。
有的季节阴柔,有的季节阳刚。
万物所出,
万物的产生,
造于太一,
是作为自然之道的“太一”所创造的,
化于阴阳。
是阴阳二气所化育的。
萌芽始震,
阳气变化则萌芽发动,
凝以形。
阴气变化则凝冻成形。
形体有处,
凡有形体的地方,
莫不有声。
莫不有声音产生。
声出于和,
声音产生于和谐,
和出于适。
和谐来源于合度。
和适先王定乐,
先王制定音乐,
由此而生。
是从和谐和合度的原则出发的。
天下太平,
天下平安无事,
万物安宁,
万物安谧宁静,
皆化其上,
人民都归顺君王,
乐乃可成。
上下相和音乐就制成了。
成乐有具
,
音乐的制成是有条件的,
必节嗜欲。
必须节制嗜欲。
嗜欲不辞,
只有嗜欲不入邪僻,
乐乃可务
。
才可专门从事音乐。
务乐有术,
从事音乐要有方法,
必由平出。
必须从平和出发。
平出于公,
平和出自公正,
公出于道。
公正产生于自然之道。
故惟得道之人,
所以只有得道的人,
其可与言乐乎!
才可以和他们谈论音乐啊!
亡国戮民,
被灭亡的国家和被屠杀的人民,
非无乐也,
不是没有音乐,
其乐不乐。
但他们的音乐不使人欢乐。快要被淹死的人因为受到刺激,
溺者非不笑也,
有时反而笑起来,
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
也,
即将判罪的人有时也唱歌,
乱世之乐,
精神错乱的人有时也手舞足蹈,
有似于此。
乱世的音乐就像这种情况。
君臣失位,
君臣失去正常的位序,
父子失处,
父子关系不正常,
夫妇失宜,
夫妻关系失调,
民人呻吟,
人民痛苦地呻吟,
其以为乐也,
以此制定音乐,
若之何哉?
该会怎样呢?
大乐治世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大凡音乐都是天地和谐、阴阳调和的产物。
始生人者天也,
最初生育人民的是天,
人无事焉。
人没有参与其事。
天使人有欲,
天使人有了欲望,
人弗得不求。
人不得不追求。
天使人有恶,
天使人有所憎恶,
人弗得不辟
。
人不得不回避。
欲与恶所受于天也,
欲望与憎恶,是上天所赐予的,
人不得兴焉,
人不得参与其中,
不可变,
不可改,
不可易。
不可变。
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
世上的学者有反对音乐的,
安由出哉?
这种论调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大乐
,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
大乐是君臣、父子、长幼所欢欣而喜悦的,
欢欣生于平,
欢欣出自平和,
平生于道。
平和产生于道。
道也者,
所谓道,
视之不见,
是看不见,
听之不闻,
听不到,
不可为状。
又不能说出形状的东西。
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
有人能知道在不见中有所见,在不闻中有所闻,
则几于知之矣。
在无形中见到形,
道也者,
就可说差不多懂得道了。
至精也,
道这个东西是最精妙的,
不可为形,
说不出它的形状,
不可为名,
叫不出它的名字,
强为之名,
勉强给它起个名字,
谓之太一
。
就叫它“太一”吧。所以,
故一也者制令,
“一”是制作号令的,
两
也者从听。
“两”是听从“一”的指挥的。
先圣择
两法一,
先代圣王弃“两”取“一”,
是以知万物之情。
因此而知道了“一”产生万物的道理。
故能以一听政
者,
所以能够用“一”来处理政事的人,
乐君臣,
使君臣欢乐,
和远近,
使亲疏远近和谐一致,
说黔首,
使百姓高兴,
合宗亲。
使骨肉亲族和睦;
能以一治其身者,
能用“一”来修身的人,
免于灾,
可以免除灾祸,
终其寿,
终其天年,
全其天。
保全天性;
能以一治其国者,
能用“一”来治理国家的人,
奸邪去,
可以锄奸去邪,
贤者至,
贤人不召自来,
成大化。
实现大治;
能以一治天下者,
能用“一”来治理天下的人,
寒暑适,
可以使寒暑适度,
风雨时,
风雨及时,
为圣人。
而成为圣人。
故知一则明
,
所以懂得取法“一”就可明照万物,
明两则狂。
如使“两”尊显,犹如尊重群臣以虚拟君主,必然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