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练兵
孙子武者,
孙子名武,
齐人也。
是齐国人。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因为他精通兵法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
阖庐曰:
阖庐说:
“子之十三篇
,吾尽观之矣,
“您的十三篇兵书我都看过了,
可以小试
勒兵乎?”
可用来小规模地试着指挥军队吗?”
对曰:
孙子回答说:
“可。”
“可以。”
阖庐曰:
阖庐说:
“可试以妇人乎?”
“可以用妇女试验吗?”
曰:
回答说:
“可。”
“可以。”
于是许之。
于是阖庐答应他试验,
出宫中美女,
叫出宫中美女,
得百八十人。
共约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
以王之宠姬
二人各为队长,
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各队队长,
皆令持戟
。
让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
令人曰:
然后命令她们说:
“汝知而
心与左右手、背乎?”
“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
妇人曰:
妇人们回答说:
“知之”。
“知道。”
孙子曰:
孙子说:
“前,
“我说向前,
则视心;
你们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
左,
我说向左,
视左手;
你们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
右,
我说向右,
视右手;
你们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
后,
我说向后,
即视背。”
你们就看背所对的方向。”
妇人曰:
妇人们答道:
“诺。”
“是。”
约束
既布,
号令宣布完毕,
乃设钺
,
于是摆好斧铖等刑具,
即三令五申
之。
旋即又把已经宣布的号令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
于是鼓
之右,
就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
妇人复大笑。
妇人们都哈哈大笑。
孙子曰:
孙子说:
“约束不明,
“纪律还不清楚,
申令不熟,
号令不熟悉,
将之罪也。”
这是将领的过错。”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
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
妇人复大笑。
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
孙子说:“纪律弄不清楚,
申令不熟,
号令不熟悉,
将之罪也;
这是将领的过错;
既已明而不如法
者,
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
吏士之罪也*
。
”
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
乃欲斩左右队长。
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
吴王正在台上观看,
见且斩爱姬,
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
大骇。
大吃一惊。
趣
使使下令曰:
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
寡人非此二姬,
我要没了这两个侍妾,
食不甘味
,
吃起东西来也不香甜,
愿勿斩也。”
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
孙子曰:
孙子回答说:
“臣既已受命为将,
“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
将在军,
将在军队里,
君命有所不受*
。
”
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
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
用其次为队长,
然后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
于是复鼓之。
于是再击鼓发令,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
规矩绳墨,
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
无敢出声。
再没有人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
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
“兵既整齐,
“队伍已经操练整齐,
王可试下观之,
大王可以下台来验察她们的演习,
唯王所欲用之,
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
虽赴水火犹可也。”
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啊。”
吴王曰:
吴王回答说:
“将军罢休就舍
,
“让将军停止演练,回宾馆休息。
寡人不愿下观。”
我不愿下去察看了。”
孙子曰:
孙子感叹地说:
“王徒
好其言,
“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军事理论,
不能用其实。”
却不能让我付诸实践。”从此,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
吴王阖庐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
卒以为将。
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
西破强楚,
后业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
入郢,
攻克郢都,
北威齐晋,
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
显名诸侯,
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这其间,
孙子与
有力焉。
孙子不仅参与,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孙膑智斗庞涓
孙武既死,
孙子死后,
后百余岁有孙膑。
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
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庞涓既事魏,
庞涓奉事魏国以后,
得为惠王将军,
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
而自以为能
不及孙膑,
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
乃阴
使召孙膑。
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
膑至,
孙膑到来,
庞涓恐其贤于己,
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
疾
之,
忌恨他,
则以法刑
断其两足而黥之,
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
欲隐勿见
。
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齐使者如
梁,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
孙膑以刑徒
阴见,
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
说
齐使。
进行游说。
齐使以为奇
,
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窃
载与之齐。
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将田忌善
而客待之。
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忌数与齐诸公子
驰逐重射。
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
孙子见其马足
不甚相远,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
马有上、中、下辈。
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
“君弟
重射,
“你尽管下大赌注,
臣能令君胜。”
我能让你取胜。”
田忌信然之,
田忌信以为然,
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
及临质
,
到临场比赛,
孙子曰:
孙膑对田忌说: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
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既驰三辈毕,
三次比赛完了,
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
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
卒得王千金。
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问兵法,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
遂以为师
。
就把他当做老师。
其后魏伐赵,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
赵急,
赵国形势危急,
请救于齐。
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
膑辞谢曰:
孙膑辞谢说:
“刑余之人
不可。”
“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
而孙子为师,
孙膑做军师,
居辎车
中,
坐在带蓬帐的车里,
坐为计谋。
暗中谋划。
田忌欲引兵之赵,
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
孙子曰:
孙膑说:
“夫解杂乱纷纠
者不控卷,
“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
救斗者不搏撠
,
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
批亢捣虚
,
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
形格势禁
,
争斗者因形势限制,
则自为解耳。
就不得不自行解开。
今梁赵相攻,
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
轻兵锐卒必竭
于外,
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
老弱罢
于内。
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君不若引兵疾
走大梁,
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
据其街路,
占据它的交通要道,
冲其方虚
,
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
彼必释赵而自救。
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
也。”
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忌从之。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
魏果去邯郸,
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
与齐战于桂陵,
在桂陵地方交战,
大破梁军。
魏军被打得大败。
后十三岁,
十三年后,
魏与赵攻韩,
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
韩告急于齐。
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
直走大梁。
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
去韩而归,
率师撤离韩国回魏,
齐军既已过
而西矣。
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孙膑谓田忌曰:
孙膑对田忌说:
“彼三晋之兵
,
“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
素
悍勇而轻齐,
看不起齐兵,
齐号为怯,
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兵法,
兵法上说: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
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
明日为五万灶,
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
又明日为三万灶。”
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
庞涓行军三日,
曰:
特别高兴地说:
“我固知齐军怯,
“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
入吾地三日,
进入我国境才三天,
士卒亡
者过半矣。”
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
乃弃其步军,
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
逐之。
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度
其行,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
暮当至马陵。
当晚可以赶到马陵。
马陵道狭,
马陵的道路狭窄,
而旁多阻隘,
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
可伏兵,
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
乃斫大树白
而书之曰:
露出白木,写上: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
夹道而伏,
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
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
见白书,
看见白木上写着字,
乃钻火烛之
。
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
读其书
未毕,
上边的字还没读完,
齐军万弩俱发,
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
魏军大乱相失
。
魏军大乱,互不接应。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
乃自刭,
就拔剑自刎,
曰:
临死说:
“遂成竖子
之名!”
“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
虏魏太子申以归。
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世传其兵法。
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吴起伏案录
吴起者,卫人也,
吴起是卫国人,
好用兵。
善于用兵。
尝
学于曾子,
曾经向曾子求学,
事鲁君。
奉事鲁国国君。
齐人攻鲁,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鲁欲将吴起,
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
吴起取
齐女为妻,
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
而鲁疑之。
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
吴起于是欲就名
,
吴起一心想成名,
逐杀其妻,
就杀了自己的妻子,
以明不与齐
也。
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卒以为将。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
将而攻齐,
率领军队攻打齐国,
大破之。
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人或
恶吴起曰: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
“起之为人,
“吴起为人,
猜忍
人也。
是猜疑残忍的。
其少时,
他年轻的时候,
家累千金,
家里积蓄足有千金,
游仕
不遂。
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
遂破其家。
把家产也荡尽了,
乡党
笑之,
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
吴起杀其谤已者三十余人,
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而东出卫郭门
。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与其母诀
,
他和母亲决别时,
啮臂而盟
曰:
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
‘起不为卿相,
‘我吴起不做卿相,
不复入卫。
绝不再回卫国。
’遂事曾子。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居顷之,
不久,
其母死,
他母亲死了,
起终不归。
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薄
之,而与起绝
。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起乃之鲁,
吴起就到鲁国去,
学兵法以事鲁君。
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疑之,
鲁君怀疑他,
起杀妻以求将。
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夫鲁小国,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
而有战胜之名,
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
则诸侯图
鲁矣。
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且鲁卫兄弟之国
也,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
而君用起,
鲁君要是重用吴起,
则是弃卫。”
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疑之,
鲁君怀疑吴起,
谢
吴起。
疏远了吴起。
这时,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
欲事之。
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曰:
文侯问李克说:
“吴起何如人哉?”
“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
李克曰:
李克回答说:
“起贪
而好色,
“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
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
击秦,
攻打秦国,
拔
五城。
夺取了五座城池。
起之为将,
吴起做主将,
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
卧不设席,
睡觉不铺垫褥,
行不骑乘,
行军不乘车骑马,
亲襄赢粮
,与士卒分劳苦。
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卒有病疽
者,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
起为吮
之。
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卒母闻而哭之。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人曰:
有人说:
“子卒也,
“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
而将军自吮其疽,
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
何哭为。”
怎么还哭呢?”
母曰:
那位母亲回答说:
“非然也
。
“不是这样啊,
往年吴公吮其父,
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
其父战不旋踵
,
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遂死于敌。
就死在敌人手里。
吴公今又吮其子,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
妾不知其死所矣。
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
是以哭之。”
我才哭他啊。”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
廉平
,
廉洁不贪,待人公平,
尽能得士心,
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
乃以为西河守,
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
以拒秦、韩。
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既卒,
魏文侯死后,
起事其子武侯。
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
,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
中流
,
船到半途,
顾而谓吴起曰:
回过头来对吴起说:
“美哉乎山河之固,
“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
此魏国之宝也!”
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起对曰:
吴起回答说:
“在德不在险*
。
“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昔三苗氏左洞庭,
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
右彭蠡,
右濒彭蠡泽,
德义不修
,
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
禹灭之。
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之居,
夏桀的领土,
左河济,
左临黄河、济水,
右泰华,
右靠泰山、华山,
伊阙在其南,
伊阙山在它的南边,
羊肠在其北,
羊肠坂在它的北面。
修政不仁,
因为他不施仁政,
汤放
之。
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之国,
殷纣的领土,
左孟门,
左边有孟门山,
右太行,
右边有太行山,
常山在其北,
常山在它的北边,
大河经其南,
黄河流经它的南面,
修政不德,
因为他不施仁德,
武王杀之。
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观之,
由此看来,
在德不在险。
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若君不修德,
如果您不施恩德,
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
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
武侯曰:
武侯回答说:
“善。”
“讲的好。”
(即封)吴起为西河守,
吴起做西河守,
甚有声名。
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置相,
魏国设置了相位,
相田文。
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不悦,
吴起很不高兴,
谓田文曰:
对田文说:
“请与子论功,
“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
可乎?”
可以吗?”
田文曰:
田文说:
“可。”
“可以。”
起曰:
吴起说:
“将三军,
“统率三军,
使士卒乐死,
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
敌国不敢谋,
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
子孰与起
?”
谁好?”
文曰:
田文说:
“不如子。”
“不如您。”
起曰:
吴起说:
“治百官,
“管理文武百官,
亲万民,
让百姓亲附,
实府库,
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
子孰与起?”
谁行?”
文曰:
田文说:
不如子。”
“不如您。”
起曰:
吴起说: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
,
“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
韩赵宾从
,
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
子孰与起?”
谁能?”
文曰:
田文说:
“不如子。”
“不如您。”
起曰:
吴起说:
“此三者,
“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
子皆出吾下,而位加
吾上,
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
何也?”
是什么道理呢?”
文曰:
田文说:
“主少国疑
,
“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
大臣未附,
大臣不亲附,
百姓不信,
百姓不信任,
方是之时,
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
属
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起默然良久,
吴起沉默了许久,
曰:
然后说:
“属之子矣。”
“应该托付给您啊。”
文曰:
田文说: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既死,
田文死后,
公叔为相,
公叔出任国相,
尚
魏公主,
娶了魏君的女儿,
而害
吴起。
却畏忌吴起。
公叔之仆曰:
公叔的仆人说:
“起易去也。”
“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曰:
公叔问:
“奈何?”
“怎么办?”
其仆曰:
那个仆人说:
“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
也。
“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
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
‘夫吴起贤人也,
‘吴起是个贤能的人,
而侯之国小,
而您的国土太小了,
又与强秦壤界
,
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
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即曰:
’武侯就会说:
‘奈何?
‘那可怎么办呢?
’群因谓武侯曰:
’您就趁机对武侯说:
‘试延
以公主,
‘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
起有留心则必受之,
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
无留心则必辞矣。
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
以此卜
之。
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
即令公主怒而轻
君。
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
吴起见公主之贱
君也,
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
则必辞。”
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
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
果辞魏武侯。
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疑子而弗信
也。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吴起惧得罪,
吴起怕招来灾祸,
遂去,
于是离开魏国,
即之楚。
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
至则相楚。
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
明法
审令,
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
捐不急之官
,
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
废公族疏远者*
,
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
以抚养战斗之士。
来抚养战土。
要
在强兵,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
破
驰说之言纵横者。
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
于是南平百越;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
北并陈蔡,
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
却
三晋;
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
西伐秦。
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诸侯患楚之强。
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故楚之贵戚
尽欲害吴起。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
及悼王死,
等悼公一死,
宗室
大臣作乱而攻吴起,
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
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
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
并中
悼王。
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悼王既葬,
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
太子立,
太子即位。
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
坐
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评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世俗所称
师旅,
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
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
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
世多有,
社会上流传很广,
故弗论,
所以我不加论述,
论其行事所旋设者*
。
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
语曰
:
俗话说: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能做的未必能说,
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能说的未必能做。”
孙子筹策
庞涓明矣,
孙膑算计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
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
但是他自己却不能预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吴起向魏武侯讲凭借地理形势的险要,不如给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
然行之于楚,以刻暴水恩亡其躯*
。
然而一到楚国执政却因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悲夫!
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