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 古文观止

← 返回《古文观止三槐堂铭六国论

方山子传

文白对照

苏轼

方山子由侠转隐,苏轼偶遇故友,忆其豪迈往事,赞其弃富贵隐居山间。

隐士初现

方山子,
方山子, 
间隐人也。
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少时慕
为人,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 
之侠皆
之。
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稍壮,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 
折节读书,
发奋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然终不遇,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晚乃遁于光、黄间,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曰岐亭。
住茅屋, 
庵居蔬食,
吃素食, 
不与世相闻;
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弃车马,
放弃坐车骑马, 
毁冠服,
毁坏书生衣帽, 
徒步往来山中,
徒步在山里来往, 
人莫识也。
没有人认识他。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曰:
就说: 
“此岂古
之遗象乎?”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谓之方山子。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偶遇故人

居于黄,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 
过岐亭,
有一次经过岐亭时, 
适见焉。
正巧碰见了他。 
曰:
我说: 
“呜呼!
“哎,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 
何为而在此?”
怎么会在这里呢?”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余告之故。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俯而不答,
他低头不回答, 
仰而笑,
继而仰天大笑, 
呼余宿其家。
请我住到他家去。 
环堵萧然,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豪侠往事

独念方山子少时,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 
好剑,
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 
用财如粪土。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前十九年,
十九年前, 
余在岐山,
我在岐下, 
见方山子从两骑,
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 
挟二矢,
身藏两箭, 
游西山。
在西山游猎。 
鹊起于前,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 
使骑逐而射之,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 
不获。
未能射中。 
怒马独出,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 
一发得之。
一箭射中飞鹊。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自谓一世豪士。
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今几日耳,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之色犹见于眉间,
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 
而岂山中之人哉?
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弃富守志

然方山子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 
当得官;
理应有官做, 
使从事于其间,
假如他能置身官场, 
今已显闻。
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而其家在洛阳,
他原本家在洛阳, 
园宅壮丽与公侯
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河北有田,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 
岁得帛千匹,
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亦足以富乐。
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皆弃不取,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独来穷山中,
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 
此岂无得而然哉?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异人传说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 
往往阳狂垢污。
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 
不可得而见;
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傥见之欤?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