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魏本纪第五 - 北史

← 返回《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卷六·齐本纪上第六

卷五·魏本纪第五

文白对照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权臣尔朱荣、高欢相继掌权,帝位频繁更迭,最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孝庄帝纪

敬宗孝庄皇帝讳子攸,
 
彭城王勰之第三子也。
 
母曰李妃。
 
明帝初,
 
以勰有鲁阳翼卫之勋,
 
封帝武城县公。
 
幼侍明帝书于禁中。
 
及长,
 
风神秀慧,
 
姿貌甚美,
 
雅为明帝亲待。
 
孝昌二年八月,
 
进封长乐王,
 
历位侍中、中军将军。
 
以兄彭城王劭事,
 
转为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
 
实见出也。
 
武泰元年二月,
 
明帝崩。
 
大都督尔朱荣谋废立。
 
以帝家有忠勋,
 
且兼人望,
 
阴与帝通,
 
率众来赴。
 
帝与兄弟夜北度河,
 
会荣于河阳。
 
 
永安元年夏四月戊戌,
 
帝南济河,
 
即皇帝位。
 
以皇兄彭城王劭为无上王,
 
皇弟霸城公子正为始平王。
 
以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
 
封太原王。
 
己亥,
 
百僚相率,
 
有司奉玺绶,
 
备法驾,
 
奉迎于河梁。
 
西至陶渚,
 
荣以兵权在己,
 
遂有异志。
 
乃害灵太后及幼主,
 
次害无上王劭、始平王子正,
 
又害丞相、高阳王雍已下王公卿士二千人,
 
列骑卫帝,
 
迁于便幕。
 
荣寻悔,
 
稽颡谢罪。
 
 
辛丑,
 
车驾入宫,
 
御太极殿。
 
大赦,
 
改武泰为建义元年。
 
壬寅,
 
荣表请追谥无上王为皇帝。
 
余死河阴者,
 
诸王、刺史赠三司,
 
三品者令仆,
 
五品者刺史,
 
七品已下及庶人,
 
郡、镇。
 
诸死者子孙,
 
听立后,
 
授封爵。
 
诏从之。
 
癸卯,
 
以前太尉、江阳王继为太师、司州牧。
 
相州刺史、北海王颢为太傅、开府,
 
仍刺史。
 
封光禄大夫、清泉县侯李延实为阳平王,
 
位太保,
 
迁太傅。
 
以并州刺史元天穆为太尉,
 
封上党王。
 
以仪同三司杨椿为司徒。
 
以仪同三司、顿丘郡公穆绍为司空,
 
领尚书令,
 
进爵为王。
 
以雍州刺史长孙承业为开府仪同三司,
 
进封冯翊王。
 
以殿中尚书元谌为尚书右仆射,
 
封魏郡王。
 
以给事黄门侍郎元填为东海王。
 
甲辰,
 
以敷城王坦为咸阳王。
 
以谏议大夫元贵平为东莱王。
 
以直阁将军元肃为鲁郡王。
 
以秘书郎中元晔为长广王。
 
以冯翊郡公源绍景复先爵陇西王。
 
扶风郡公冯冏、东郡公陆子彰、北平公长孙悦并复先王爵。
 
以北平王超还复为安定王。
 
丁未,
 
诏中外解严。
 
庚戌,
 
封大将军尔朱荣次子义罗为梁郡王。
 
诏蠕蠕王阿那瑰赞拜不名,
 
上书不称臣。
 
是月,
 
汝南王悦、北海王颢、临淮王彧前后奔梁。
 
五月丁巳朔,
 
以右仆射元罗为东道大使,
 
光禄勋元欣副之。
 
循方黜陟,
 
先行后闻。
 
辛酉,
 
大将军尔朱荣还晋阳,
 
帝饯于邙阴。
 
六月癸卯,
 
以高昌王世子光为平西将军、瓜州刺史,
 
袭爵泰临县伯、高昌王。
 
帝以寇难未夷,
 
避正殿,
 
责躬撤膳。
 
又班募格,
 
收集忠勇。
 
有直言正谏之士者,
 
集华林园,
 
面论时事。
 
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间邢杲率河北流移人万余户,
 
反于北海,
 
自署汉王,
 
年号天统。
 
秋七月乙丑,
 
加大将军尔朱荣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壬子,
 
光州人刘举聚众反于濮阳,
 
自称皇武大将。
 
是月,
 
高平镇人万俟丑奴僭称大位。
 
临淮王彧自江南还朝。
 
八月,
 
太山太守羊侃据郡反。
 
甲辰,
 
诏大都督宗正珍孙讨刘举。
 
平之。
 
九月己巳,
 
以齐州刺史元欣为沛郡王。
 
壬申,
 
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骑七千讨葛荣于滏口,
 
破禽之。
 
冀、定、沧、瀛、殷五州平。
 
乙亥,
 
以葛荣平,
 
大赦,
 
改元为永安。
 
辛巳,
 
以尔朱荣为大丞相,
 
进荣子平昌郡公文殊、昌乐郡公文畅爵并为王。
 
以司徒杨椿为太保,
 
城阳王徽为司徒。
 
冬十月丁亥,
 
尔朱荣槛送葛荣于京师。
 
帝临阊阖门,
 
荣稽颡谢罪,
 
斩于都市。
 
戊戌,
 
江阳王继薨。
 
癸丑,
 
复胶东县侯李侃希祖爵南郡王。
 
是月,
 
大都督费穆大破梁军。
 
禽其将曹义宗,
 
槛送京师。
 
梁以北海王颢为魏主,
 
年号孝基,
 
入据南兖之铚城。
 
十一月戊午,
 
以无上王世子韶为彭城王。
 
陈留王子宽为陈留王。
 
宽弟刚为浮阳王。
 
刚弟质为林虑王。
 
癸亥,
 
行台于晖等大破羊侃于瑕丘。
 
侃奔梁。
 
戊寅,
 
封前军元凝为东安王。
 
是岁,
 
葛荣余党韩楼复据幽州反。
 
 
二年春二月甲午,
 
追尊皇考为文穆皇帝,
 
庙号肃祖。
 
皇妣为文穆皇后。
 
夏四月癸未,
 
迁文穆皇帝及文穆皇后神主于太庙,
 
降畿内死罪已下刑。
 
辛丑,
 
上党王天穆大破邢杲于济南。
 
杲降,
 
送于京师,
 
斩于都市。
 
五月壬子朔,
 
元颢克梁国。
 
乙丑,
 
内外戒严。
 
癸酉,
 
元颢陷荥阳。
 
甲戌夜,
 
车驾北巡。
 
乙亥,
 
幸河内。
 
丙子,
 
元颢入洛。
 
丁丑,
 
进封城阳县公元祉为平原王。
 
安昌县公元鸷为华山王。
 
戊寅,
 
太原王尔朱荣会车驾于长子,
 
即日反旆。
 
上党王天穆北度,
 
会车驾于河内。
 
秋七月戊辰,
 
都督尔朱兆、贺拔胜从硖石夜济。
 
破颢子冠受及安丰王延明军。
 
元颢败走。
 
庚午,
 
车驾入居华林园,
 
升大夏门大赦。
 
壬申,
 
以柱国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
 
癸酉,
 
临颍县卒江丰斩元颢,
 
传首京师。
 
甲戌,
 
以大将军、上党王天穆为太宰,
 
以司徒、城阳王徽为大司马、太尉。
 
己卯,
 
以南青州刺史元旭为襄城王。
 
南兖州刺史元暹为汝阳王。
 
闰月辛巳,
 
帝始居宫内。
 
辛卯,
 
以兼吏部尚书杨津为司空。
 
八月己未,
 
以太傅李延实为司徒。
 
丁卯,
 
封瓜州刺史元太宗为东阳王。
 
九月,
 
大都督侯深破韩楼于蓟,
 
斩之。
 
幽州平。
 
冬十月己酉朔,
 
日有蚀之。
 
丁丑,
 
以前司空、丹杨王萧赞为司徒。
 
十一月己卯,
 
就德兴自荣州遣使请降。
 
丙午,
 
以大司马、太尉、城阳王徽为太保,
 
以司徒、丹杨王萧赞为太尉,
 
以雍州刺史长孙承业为司徒。
 
 
三年夏四月丁卯,
 
雍州刺史尔朱天光讨万俟丑奴、萧宝夤于安定。
 
破禽之,
 
囚送京师。
 
甲戌,
 
以关中平,
 
大赦。
 
斩丑奴于都市,
 
赐宝夤死。
 
六月戊午,
 
嚈哒国献师子一。
 
是月,
 
白马龙泗胡王庆云僭称帝号于永洛城。
 
秋七月丙子,
 
尔朱天光平水洛城,
 
禽庆云。
 
九月辛卯,
 
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上党王天穆自晋阳来朝。
 
戊戌,
 
帝杀荣、天穆于明光殿,
 
及荣子菩提。
 
乃升阊阖门,
 
大赦。
 
遣武卫将军奚毅、前燕州刺史侯深率众镇北中。
 
是夜,
 
左仆射尔朱世隆、荣妻乡郡长公主率荣部曲,
 
自西阳门出屯河阴。
 
己亥,
 
攻河桥,
 
禽毅等,
 
屠害之。
 
据北中城,
 
南逼京师。
 
冬十月癸卯朔,
 
封大鸿胪卿宝炬为南阳王,
 
汝阳县公修为平阳王,
 
新阳伯诞为昌乐王,
 
琅邪公昶为太原王。
 
甲辰,
 
徙封魏郡王谌为赵郡王,
 
谌弟子赵郡王宣为平昌王。
 
戊申,
 
皇子生,
 
大赦。
 
乙卯,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以火船焚河桥,
 
尔朱世隆退走。
 
壬申,
 
世隆停建兴之高都,
 
尔朱兆自晋阳来会之,
 
共推长广王晔为主。
 
大赦所部,
 
年号建明。
 
徐州刺史尔朱仲远反,
 
率众向京师。
 
十一月乙亥,
 
以司徒长孙承业为太尉,
 
以临淮王彧为司徒。
 
丙子,
 
进雍州刺史、广宗郡公尔朱天光爵为王。
 
十二月甲辰,
 
尔朱兆、尔朱度律自富平津上,
 
率骑涉度以袭京城。
 
事出仓卒,
 
禁卫不守。
 
帝步出云龙门。
 
兆逼帝幸永宁寺,
 
杀皇子。
 
乱兵杀司徒临淮王彧、左仆射范阳王诲。
 
戊申,
 
尔朱度律自镇京师。
 
甲寅,
 
尔朱兆迁帝于晋阳。
 
甲子,
 
帝遇弑于城内三级佛寺,
 
时年二十四。
 
并害陈留王宽。
 
中兴二年,
 
废帝奉谥为武怀皇帝。
 
及孝武立,
 
又以庙讳故,
 
改谥孝庄皇帝,
 
庙号敬宗。
 
葬静陵。
 
 

节闵帝与废帝时期

节闵皇帝讳恭,
 
字修业,
 
广陵惠王羽之子也。
 
母曰王氏。
 
帝少有志度,
 
事祖母、嫡母以孝闻。
 
正始中,
 
袭爵。
 
位给事黄门侍郎。
 
帝以元叉擅权,
 
托称喑病,
 
绝言垂一纪。
 
居于龙花佛寺,
 
无所交通。
 
永安末,
 
有白庄帝,
 
言帝不语,
 
将有异图。
 
人间游声,
 
又云常有天子气。
 
帝惧祸,
 
遂逃匿上洛。
 
寻见追蹑,
 
送京师,
 
拘禁多日,
 
以无状获免。
 
及庄帝崩,
 
尔朱世隆等以元晔疏远,
 
又非人望所推,
 
以帝有过人之量,
 
将谋废立。
 
恐实不语,
 
乃令帝所亲申意,
 
兼迫胁。
 
帝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悦。
 
及元晔至邙南,
 
世隆等奉帝东郭外,
 
行禅让礼。
 
太尉尔朱度律奉路车,
 
进玺绂。
 
服衮冕,
 
百官侍卫,
 
入自建春、云龙门。
 
 
普泰元年春二月己巳,
 
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
 
群臣拜贺。
 
礼毕,
 
遂登阊阖门大赦。
 
以魏为大魏。
 
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
 
罢税市及税盐之官。
 
庚午,
 
诏曰“自秦之末竞为皇帝,
 
忘负乘之深殃,
 
垂贪鄙于万叶。
 
予今称帝,
 
已为褒矣。
 
可普告令知”是月,
 
镇远将军清河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众围东阳。
 
幽州刺史刘灵助起兵于蓟。
 
河北大使高乾及其弟昂夜袭冀州。
 
执刺史元嶷,
 
共推前河内太守封隆之行州事。
 
三月癸酉,
 
封长广王晔为东海王。
 
以青州刺史、鲁郡王肃为太师。
 
沛郡王欣为太傅、司州牧,
 
改封淮阳王。
 
以徐州刺史彭城王尔朱仲远、雍州刺史陇西王尔朱天光并为大将军。
 
以柱国大将军。
 
并州刺史、颍川王尔朱兆为天柱大将军。
 
封晋州刺史、平阳郡公高欢为勃海王。
 
以特进、清河王亶为太傅。
 
以尚书令、乐平王尔朱世隆为太保。
 
以赵郡王谌为司空。
 
丙申,
 
定州刺史侯深破刘灵助于安国城。
 
斩之,
 
传首京师。
 
夏四月壬子,
 
享太庙。
 
癸亥,
 
陇西王尔朱天光破宿勤明达。
 
禽送京师,
 
斩之。
 
丙寅,
 
以侍中尔朱彦伯为司徒。
 
诏有司不得复称伪梁。
 
罢细作之条,
 
无禁邻国还往。
 
五月丙子,
 
尔朱仲远使其都督魏僧勖等讨崔祖螭于东阳,
 
斩之。
 
六月己亥朔,
 
日有蚀之。
 
庚申,
 
勃海王高欢起兵信都,
 
以诛尔朱氏为名。
 
秋七月壬申,
 
尔朱世隆等害前太保杨椿、前司空杨津。
 
丙戌,
 
司徒尔朱彦伯以旱逊位。
 
九月,
 
以彭城王尔朱仲远为太宰。
 
庚辰,
 
以陇西王尔朱天光为大司马。
 
癸巳,
 
追尊皇考为先帝,
 
皇妣王氏为先太妃。
 
封皇弟永业为高密王,
 
皇子子恕为勃海王。
 
冬十月壬寅,
 
高欢推勃海太守元朗即皇帝位于信都。
 
 
二年春闰二月,
 
高欢败尔朱天光等于韩陵。
 
夏四月辛巳,
 
高欢与废帝至芒山。
 
使魏兰根慰喻洛邑,
 
且观帝之为人。
 
兰根忌帝雅德,
 
还致毁谤,
 
竟从崔陵议,
 
废帝于崇训佛寺。
 
而立平阳王修,
 
是为孝武帝。
 
帝既失位,
 
乃赋诗曰“朱门久可患,
 
紫极非情玩。
 
颠覆立可待,
 
一年三易换。
 
时运正如此,
 
唯有修真观”五月丙申,
 
帝遇弑,
 
殂于门下外省,
 
时年三十五。
 
孝武帝诏百司赴会,
 
葬用王礼。
 
加九旒、銮辂、黄屋、左纛,
 
班剑百二十人。
 
后西魏追谥节闵皇帝。
 
 
废帝讳朗字仲哲,
 
章武王融第三子也。
 
母曰程氏。
 
帝少称明悟。
 
元晔建明二年正月戊子,
 
为勃海太守。
 
普泰元年十月,
 
勃海王高欢奉帝以主号令。
 
 
中兴元年冬十月壬寅,
 
皇帝即位于信都西。
 
大赦,
 
改普泰元年为中兴。
 
以勃海王高欢为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事。
 
以河北大使高乾为司空。
 
辛亥,
 
高欢大破尔朱兆于广阿。
 
十一月,
 
梁将元树入据谯城。
 
 
二年春二月甲子,
 
以勃海王高欢为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
 
及欢败尔朱氏于韩陵,
 
四月辛巳,
 
帝于河阳逊位于别邸。
 
五月,
 
孝武封帝为安定郡王。
 
十一月,
 
殂于门下外省。
 
时年二十。
 
永熙二年,
 
葬于邺西南野马岗。
 
 

孝武帝西迁

孝武皇帝讳修,
 
字孝则,
 
广平武穆王怀之第三子也。
 
母曰李氏。
 
帝性沈厚,
 
学涉,
 
好武事,
 
遍体有鳞文。
 
年十八,
 
封汝阳县公。
 
梦人有从讳谓己曰“汝当大贵,
 
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
 
封平阳王。
 
普泰中,
 
为侍中、尚书左仆射。
 
 
中兴二年,
 
高欢既败尔朱氏,
 
废帝自以疏远,
 
请逊大位。
 
欢乃与百寮议。
 
以孝文不可无后,
 
时召汝南王悦于梁。
 
至,
 
将立之,
 
宿昔而止。
 
又诸王皆逃匿,
 
帝在田舍。
 
先是,
 
嵩山道士潘弥望见洛阳城西有天子气,
 
候之乃帝也。
 
于是造第密言之。
 
居五旬而高欢使斛斯椿求帝。
 
椿从帝所亲王思政见帝。
 
帝变色曰“非卖我耶”椿遂以白欢。
 
欢遣四百骑奉迎帝入毡帐,
 
陈诚,
 
泣下沾襟。
 
让以寡德。
 
欢再拜,
 
帝亦拜。
 
欢出,
 
备服御,
 
进汤沐。
 
达夜严警。
 
昧爽,
 
文武执鞭以朝。
 
使斛斯椿奉劝进表。
 
椿入帷门,
 
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帝令思政取表,
 
曰“视,
 
便不得不称朕矣”于是假废帝安定王诏策而禅位焉。
 
即位于东郭之外。
 
用代都旧制,
 
以黑毡蒙七人,
 
欢居其一。
 
帝于毡上西向拜天讫,
 
自东阳、云龙门入。
 
 
永熙元年夏四月戊子,
 
皇帝御太极前殿,
 
群臣朝贺。
 
礼毕,
 
升阊阖门大赦。
 
改中兴二年为太昌元年。
 
壬辰,
 
高欢还邺。
 
五月丙申,
 
节闵帝殂。
 
以太傅、淮阳王欣为太师,
 
改封沛郡王。
 
以司徒、赵郡王谌为太保。
 
以司空、南阳王宝炬为太尉。
 
以太保长孙承业为太傅。
 
辛丑,
 
复前司空高乾位。
 
己酉,
 
以仪同三司、清河王亶为司徒。
 
乙卯,
 
内外解严。
 
六月癸亥朔,
 
帝于华林园纳讼。
 
丁卯,
 
南阳王宝炬坐事,
 
降为骠骑大将军,
 
开府,
 
以王归第。
 
己卯,
 
临显阳殿纳讼。
 
丙戌,
 
诏曰“间者,
 
凶权诞恣,
 
法令变常,
 
遂立夷貊轻赋,
 
冀收天下之意。
 
随以箕敛之重,
 
终纳十倍之征,
 
掩目捕雀,
 
何能过此。
 
今岁租调,
 
且两收一丐,
 
明年复旧”秋七月庚子,
 
以南阳王宝炬为太尉。
 
乙卯,
 
帝临显阳殿,
 
亲理冤狱。
 
是月,
 
东南道大行台樊子鹄大破梁军于谯城,
 
禽其将元树。
 
八月丁卯,
 
封西中郎将元宁为高平王。
 
九月癸卯,
 
进燕郡公贺拔允爵为王。
 
癸丑,
 
改封沛郡王欣为广陵王。
 
节闵子勃海王子恕为沛郡王。
 
冬十月辛酉朔,
 
日有蚀之。
 
十一月丁酉,
 
祀圆丘。
 
甲辰,
 
杀安定王朗及东海王晔。
 
己酉,
 
以汝南王悦为侍中、大司马,
 
开府。
 
葬太后胡氏。
 
十二月丁亥,
 
杀大司马、汝南王悦。
 
大赦,
 
改元为永兴。
 
以同明元时年号,
 
寻改为永熙。
 
是岁,
 
蠕蠕、嚈哒、高丽、契丹、库莫奚、高昌等国并遣使朝贡。
 
 
二年春正月庚寅朔,
 
朝飨群臣于太极前殿。
 
丁酉,
 
勃海王高欢大败尔朱氏,
 
山东平。
 
罢诸行台。
 
丁巳,
 
追尊皇考为武穆皇帝,
 
太妃冯氏为武穆皇后,
 
皇妣李氏曰皇太妃。
 
二月,
 
以咸阳王坦为司空。
 
三月甲午,
 
太师、鲁郡王肃薨。
 
丁巳,
 
以太保、赵郡王谌为太尉。
 
以太尉、南阳王宝炬为尚书令、太保,
 
开府。
 
是月,
 
阿至罗十万户内附。
 
诏复以勃海王高欢为大行台,
 
随机裁处。
 
夏四月己未朔,
 
日有蚀之。
 
秋七月壬辰,
 
以太师、广陵王欣为大司马,
 
以太尉、赵郡王谌为太师,
 
并开府。
 
庚戌,
 
以前司徒、燕郡王贺拔允为太尉。
 
冬十月癸未,
 
以卫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伯、高昌王麹子坚为仪同三司,
 
进爵郡公。
 
十二月丁巳,
 
狩于嵩阳,
 
士卒寒苦。
 
己巳,
 
遂幸温汤。
 
丁丑,
 
还宫。
 
 
三年春二月壬戌,
 
大赦。
 
壬午,
 
封左卫将军元斌之为颍川王。
 
夏四月癸丑朔,
 
日有蚀之。
 
辛未,
 
高平王宁坐事降爵为公。
 
五月丙戌,
 
置勋府庶子,
 
箱别六百人。
 
骑官,
 
箱别二百人。
 
阁内部曲,
 
数千人。
 
帝内图高欢,
 
乃以斛斯椿为领军,
 
使与王思政等统之,
 
以为心膂。
 
军谋朝政,
 
咸决于椿。
 
分置督将及河南、关西诸刺史。
 
辛卯,
 
下诏戒严,
 
杨声伐梁,
 
实谋北讨。
 
是夏,
 
契丹、高丽、吐谷浑并遣使朝贡。
 
秋七月己丑,
 
帝亲总六军十余万,
 
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
 
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
 
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
 
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
 
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甲戌,
 
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
 
高欢入洛,
 
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
 
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
 
饑渴甚,
 
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
 
帝甘之,
 
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
 
荧惑入南斗,
 
众星北流,
 
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
 
以禳星变。
 
及闻帝之西,
 
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
 
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
 
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
 
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
 
若得重谒洛阳庙,
 
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
 
帝劳之,
 
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
 
以雍州公廨为宫,
 
大赦。
 
甲寅,
 
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
 
承制总万机,
 
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
 
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
 
斩其行台华长瑜,
 
又克华州。
 
其冬十月,
 
高欢推清河王亶子善见为主,
 
徙都邺,
 
是为东魏。
 
魏于此始分为二。
 
帝之在洛也,
 
从妹不嫁者三:
 
一曰平原公主明月,
 
南阳王同产也。
 
二曰安德公主,
 
清河王怿女也。
 
三曰蒺藜,
 
亦封公主。
 
帝内宴,
 
命诸妇人咏诗。
 
或咏鲍照乐府曰“朱门九重门九闺,
 
愿逐明月入君怀”帝既以明月入关。
 
蒺藜自缢。
 
宇文泰使元氏诸王取明月杀之。
 
帝不悦,
 
或时弯弓,
 
或时推案,
 
君臣由此不安平。
 
闰十二月癸巳,
 
潘弥奏言“今日当慎有急兵”其夜,
 
帝在逍遥园宴阿至罗,
 
顾侍臣曰“此处仿佛华林园,
 
使人聊增凄怨”命取所乘波斯骝马,
 
使南阳王跃之。
 
将攀鞍,
 
蹶而死,
 
帝恶之。
 
日晏还宫,
 
至后门,
 
马惊不前,
 
鞭打入。
 
谓潘弥曰“今日幸无他不”弥曰“过夜半则大吉”须臾,
 
帝饮酒,
 
遇鸩而崩,
 
时年二十五。
 
谥曰孝武。
 
殡于草堂佛寺。
 
十馀年乃葬云陵。
 
始宣武、孝明间谣曰“狐非狐,
 
貉非貉,
 
焦梨狗子啮断索”识者以为索谓本索发,
 
焦梨狗子指宇文泰,
 
俗谓之黑獭也。
 
 

西魏文帝纪

文皇帝讳宝炬,
 
孝文皇帝之孙,
 
京兆王愉之子也。
 
母曰杨氏。
 
帝正始初坐父愉罪,
 
兄弟皆幽宗正寺。
 
及宣武崩,
 
乃得雪。
 
正光中,
 
拜直阁将军。
 
时胡太后多嬖宠,
 
帝与明帝谋诛之。
 
事泄,
 
免官。
 
武泰中,
 
封邵县侯。
 
永安三年,
 
进封南阳王。
 
孝武即位,
 
拜太尉,
 
加侍中。
 
永熙二年,
 
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
 
三年,
 
孝武与高欢构难,
 
以帝为中军四面大都督。
 
及从入关,
 
拜太宰、录尚书事。
 
孝武崩,
 
丞相、略阳公宇文泰率群公卿士奉表劝进,
 
三让乃许焉。
 
 
大统元年春正月戊申,
 
皇帝即位于城西,
 
大赦,
 
改元。
 
追尊皇考为文景皇帝,
 
皇妣杨氏为皇后。
 
己酉,
 
进丞相、略阳公宇文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
 
改封安定郡公。
 
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
 
广平王赞为司徒。
 
乙卯,
 
立妃乙氏为皇后,
 
立皇子钦为皇太子。
 
甲子,
 
以广陵王欣为太傅,
 
以仪同三司万俟寿乐干为司空。
 
东魏将侯景攻陷荆州。
 
二月,
 
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兖州刺史樊子鹄,
 
以州降东魏。
 
夏五月,
 
降罪人。
 
加安定公宇文泰位柱国。
 
秋七月,
 
以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
 
以司空万俟寿乐干为司徒。
 
以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梁州刺史元罗以州降梁。
 
九月,
 
有司诏煎御香泽,
 
须钱万贯。
 
帝以军旅在外,
 
停之。
 
冬十月,
 
太师、上党王长孙承业薨。
 
十二月,
 
以太尉念贤为太傅,
 
以河州刺史梁景睿为太尉。
 
 
二年春正月辛亥,
二年(536)春正月初九, 
祀南郊,
到南郊祭祀, 
改以神元皇帝配。
改用神元皇帝配祭。 
东魏攻陷夏州。
东魏攻陷夏州。 
二月,
二月, 
仪同三司段敬讨叛羌梁屳定平之。
仪同三司段敬讨伐叛乱的羌人梁..定,平定了。 
三月,
三月, 
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
任命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 
以司徒万俟寿乐干为太宰。
司徒万俟寿乐干任太宰。  
夏五月,
夏五月, 
司空越勒肱薨。
司空越勒肱去世。 
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及其子太宰寿乐干率所部奔东魏。
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和他的儿子太宰万俟寿乐干带领部众投奔东魏。  
秋九月,
秋九月, 
以扶风王孚为司空,
任命扶风王孚为司空, 
以太保斛斯椿为太傅。
太保斛斯椿为太傅。  
冬十一月,
冬十一月, 
追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
改追封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 
道武皇帝为烈祖。
道武皇帝为烈祖。  
是岁,
当年, 
关中大饑,
关中发生大饥荒, 
人相食,
人吃人, 
死者十七八。
死去的有十分之七八。 
 
三年春二月,
三年(537)春二月, 
槐里获神玺,
在槐里得到神玺, 
大赦。
大赦天下。  
夏四月,
夏四月, 
太傅斛斯椿薨。
太傅斛斯椿去世。 
五月,
五月, 
以广陵王欣为太宰,
任命广陵王欣为太宰, 
贺拔胜为太师。
贺拔胜为太师。 
六月,
六月, 
以司空、扶风王孚为太保,
任命司空、扶风王孚为太保, 
以太尉梁景睿为太傅,
以太尉梁景睿又任太傅。 
以司徒、广平王赞为太尉,
以司徒、广平王赞任太尉, 
以开府仪同三司王盟为司空。
以开府仪同三司王盟任司空。  
冬十月,
冬十月, 
安定公宇文泰大破东魏军于沙苑,
安定公宇文泰在沙苑大败东魏军, 
拜泰柱国大将军。
封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 
十二月,
十二月, 
司徒李叔仁自凉州通使于东魏,
司徒李叔仁在凉州私通东魏, 
建昌太守贺兰植攻斩之。
建昌太守贺兰植打败他并将他斩首。 
 
四年春正月辛酉,
四年(538)春正月初一, 
拜天于清晖室,
在清晖室祭天, 
终帝世遂为常。
直到文帝去世一直习为常例。  
二月,
二月, 
东魏攻陷南汾、颍、豫、广四州。
东魏攻占了南汾、颍、豫、广四州。 
废皇后乙氏。
废了皇后乙氏。 
三月,
三月, 
立蠕蠕女郁久闾氏为皇后,
立蠕蠕的女儿郁久闾氏为皇后, 
大赦。
大赦天下。 
以司空王盟为司徒。
任命司空王盟为司徒。  
秋七月,
秋七月, 
东魏将侯景等围洛阳,
东魏将领侯景等围攻洛阳, 
帝与安定公宇文泰东伐。
皇帝和安定公宇文泰东征。 
九月,
九月, 
车驾至自东伐。
车驾东征归来。 
以抚军将军梁屳定为南洮州刺史,
任命抚军将军梁..定为南洮州刺史, 
安西蕃。
以安抚西部蕃人。 
 
五年春二月,
五年(539)春二月, 
赦京城内。
在京城内特赦。  
夏五月,
夏五月, 
以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 
免妓乐杂役之徒,
废除妓乐、杂役等人, 
皆从编户。
让他们都成为编入户籍的平民。  
秋七月,
秋七月, 
诏自今恒以朔望亲阅京师见禁囚徒。
下诏说,从今以后每到朔望日皇帝将亲自审阅京城中正在囚禁的罪犯的案情材料。 
以司空、扶风王孚为太尉。
任命司空、扶风王孚为太尉。  
冬十月,
冬十月, 
于阳武门外县鼓,
在阳武门外悬鼓, 
置纸笔,
设有纸和笔, 
以求得失。
征求对朝政得失的意见。 
 
六年春正月庚戌,
六年(540)春正月初一, 
朝群臣。
会见群臣。 
自西迁至此,
自从西迁以来到现在, 
礼乐始备。
礼乐制度才得以齐备。 
太尉、扶风王孚薨。
太尉、扶风王孚去世。 
二月,
二月, 
铸五铢钱。
铸五铢钱, 
降罪人。
给犯人减罪。  
冬十一月,
冬十一月, 
太师念贤薨。
太师念贤去死。 
 
七年春二月,
七年(541)春二月, 
幽州刺史、顺阳王仲景以罪赐死。
幽州刺史、顺阳王仲景因罪被赐死。 
三月,
三月, 
夏州刺史刘平谋反,
夏州刺史刘平谋反, 
大都督于谨讨禽之。
大都督于谨讨伐并活捉了他。  
秋九月,
秋七月, 
诏班政事之法六条。
颁布政事的法令六条。  
冬十一月,
冬十一月, 
叛羌梁屳定徒党屯于赤水城,
反叛的羌人梁..定聚集党徒驻屯在赤水城, 
秦州刺史独孤信击平之。
秦州刺史独孤信讨平了他。 
尚书奏班十二条制。
尚书奏请颁布十二条制度。 
十二月,
十二月, 
御凭云观。
皇帝来到凭云观, 
引见诸王,
会见了各位亲王, 
叙家人之礼。
相互叙了家人的礼节, 
手诏为宗诫十条以赐之。
亲手写了宗族的训诫十条赐给大家。 
 
八年春三月,
八年(542)春三月, 
初置六军。
开始设置六军。  
夏四月,
夏四月, 
鄯善王兄鄯朱那率众内附。
善阝善王的哥哥善阝朱那率领部众内附。  
秋八月,
秋八月, 
以太尉王盟为太保。
任命太尉王盟为太保。  
冬十月,
冬十月, 
诏皇太子镇河东。
下诏命令皇太子镇守河东。 
十二月,
十二月, 
行幸华州,
出巡到达华州, 
起万寿殿于沙苑北。
在沙苑的北面建造了万寿殿。 
 
九年春正月,
九年(543)春正月, 
降罪人。
给罪人减刑。 
禁中外及从母兄弟姊妹为婚。
下令禁止中外的同堂兄弟姐妹通婚。 
闰月,
闰月, 
车驾至自华州。
车驾从华州归来。  
二月,
二月, 
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武牢内附,
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领武牢关前来归附, 
以仲密为侍中、司徒,
任命仲密为侍中、司徒, 
封勃海郡公。
封为渤海郡公。  
秋七月,
秋七月, 
大赦。
大赦。 
以太保王盟为太傅,
任命太保王盟为太傅, 
以太尉、广平王赞为司空。
太尉、广平王赞为司空。  
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 
以司空李弼为太尉。
任命司空李弼为太尉。 
 
十年春正月甲子,
十年(544)春正月甲子日, 
诏公卿已下,
下诏公卿以下官员, 
每月上封事三条,
每月上奏三件事, 
极言得失。
尽言朝政得失。 
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
刺史二千石以上的, 
有谠言嘉谋,
有忠直之言和良谋的, 
勿有所讳。
无所忌讳。  
夏五月,
夏五月, 
太师贺拔胜薨。
太师贺拔胜去世。  
秋七月,
秋七月, 
更权衡度量。
更改度、量、衡器的制度。 
 
十一年夏五月,
十一年(545)夏五月, 
太傅王盟薨。
太傅王盟去世。 
诏诸鞫大辟狱,
下诏所有犯有大辟罪的死囚犯, 
皆命三公覆审,
都由三公复审, 
然后加刑。
然后用刑。  
冬,
冬季, 
始筑圆丘于城南。
开始在城南修建圆丘。 
封皇子俭。
封皇子俭。 
 
十二年春二月,
十二年(546)春二月, 
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
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叛, 
秦州刺史独孤信讨平之。
秦州刺史独孤信讨平他。 
三月,
三月, 
铸五铢钱。
铸造五铢钱。  
夏五月,
夏五月, 
诏女年不满十三以上,
下诏令女子年龄不满十三岁的, 
勿得以嫁。
不得出嫁。  
秋九月,
秋九月, 
东魏勃海王高欢攻玉壁,
东魏渤海王高欢攻打玉壁, 
晋州刺史韦孝宽力战御之。
晋州刺史韦孝宽力战抵抗。 
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 
欢烧营而退。
高欢烧了营垒退兵。 
 
十三年春正月,
十三年(547)春正月, 
开白渠以溉田。
开掘白渠灌溉田地。 
二月,
二月, 
诏自今应宫刑者,
下诏从今以后, 
直没官,
其罪应处以宫刑的犯人直接成为官奴隶, 
勿刑。
不加刑。 
亡奴婢应黥者,
逃亡的奴隶应当黥字的, 
止科亡罪。
只追究逃亡罪。 
以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  
东魏勃海王欢薨高。
东魏渤海王高欢死去, 
其司徒侯景据颍川率河南六州内附。
他的司徒侯景占有颍川并带河南六州归附。 
授景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郡公。
任命侯景为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郡公。 
三月,
三月, 
大赦。
大赦。  
夏五月,
夏五月, 
以太傅侯景为大将军,
任命太傅侯景为大将军, 
以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晋王谨薨。
晋王谨去世。  
秋七月,
秋七月, 
司空若干惠薨。
司空若干惠去世。 
大将军侯景据豫州叛。
大将军侯景据守豫州反叛。 
封皇子宁为赵王。
封皇子宁为赵王。 
 
十四年春正月,
十四年(548)春正月, 
赦颍、豫、广、北、洛、东荆、襄等七州。
特赦颍、豫、广、北、洛、东荆、襄等七州罪人。 
以开府仪同三司赵贵为司空。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赵贵为司空。 
皇孙生,
皇孙出生, 
大赦。
大赦天下。  
夏五月,
夏五月, 
以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
任命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 
广陵王欣为太傅,
广陵王欣为太傅, 
太尉李弼为大宗伯,
太尉李弼为大宗伯, 
前太尉赵贵为大司寇,
前太尉赵贵为大司寇, 
以司空于谨为大司空。
司空于谨为大司空。 
 
十五年己巳五月,
十五年(549)为己巳年,五月间, 
侯景杀梁武帝。
侯景杀了梁武帝。 
初,
初次下诏说, 
诏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
各姓的代地人在太和年间(477~499)改了姓氏的, 
并令复旧。
都让他们恢复旧姓。 
六月,
六月, 
东魏勃海王高澄攻陷颍川。
东魏渤海王高澄攻占颍川。  
秋八月,
秋八月, 
盗杀东魏勃海王高澄。
强盗杀死了东魏渤海王高澄。  
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 
封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为梁王。
封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为梁王。 
 
十六年夏四月,
十六年(550)夏四月, 
封皇子儒为燕王,
封皇子儒为燕王, 
公为吴王。
公为吴王。 
五月,
五月, 
东魏静帝逊位于齐。
东魏孝静帝让位给齐。  
秋七月,
秋七月, 
安定公宇文泰东伐,
安定公宇文泰东征, 
至恒农。
进军到恒农, 
齐师不出,
齐军不肯出来交战, 
乃还。
便回兵。 
九月,
九月, 
大赦。
大赦天下。 
 
十七年春三月庚戌,
十七年(551)春三月初六, 
帝崩于乾安殿,
文帝死于乾安殿, 
时年四十五。
当年四十五岁。 
夏四月庚辰,
夏四月初七, 
葬于永陵,
埋葬于永陵, 
上谥曰文皇帝。
上谥号为文皇帝。 
 
帝性强果,
文帝性格强悍果敢, 
始为太尉时,
起初任太尉时, 
侍中高隆之恃勃海王高欢之党,
侍中高隆之自恃是渤海王高欢的党羽, 
骄狎公卿。
对公卿骄横跋扈。 
因公会,
有一次在集体宴会上, 
帝劝酒不饮,
文帝向他劝酒, 
怒而殴之。
高隆之不肯喝。文帝发怒而殴打他, 
骂曰“镇兵,
并骂道:“小小的镇兵, 
何敢尔也”孝武以欢故,
胆敢这样!”孝武帝因为高欢的缘故, 
免帝太尉。
免去他太尉的职务, 
归第,
让他回府, 
命羽林守卫,
并派羽林军守卫。过了一个多月, 
月余复位。
又恢复了他的职务。 
及欢将改葬其父,
当高欢准备改葬他的父亲时, 
朝廷追赠太师,
朝廷追赠为太师, 
百僚会吊者尽拜。
百官们参加吊唁的都下拜。 
帝独不屈,
只有文帝不肯下拜,并说: 
曰“安有生三公而拜赠太师耶”及跻大位,
“哪有生下三公的人却封赠为太师的道理!” 当他继承皇位时, 
权归周室。
当时权力都归于周室。 
尝登逍遥观望嵯峨山,
他曾经登上逍遥观远望嵯峨山, 
因谓左右曰“望此,
感慨地对左右说:“望见这些山, 
令人有脱屣之意。
令人有弃天下如脱屣之意。 
若使朕年五十,
假如让我能活到五十岁, 
便委政储宫,
便将朝政交给太子, 
寻山饵药,
自己寻找名山,吞食长寿之药, 
不能一日万机也”既而大运未终,
不必日理万机了。”后来国运未终, 
竟保天禄云。
竟保全了上天赐予的禄位了。 
 
废帝讳钦,
东魏孝静皇帝名善见, 
文皇帝之长子也。母曰乙皇后。大统元年正月乙卯,
是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 
立为皇太子。
母亲为胡妃。 
十七年三月,即皇帝位。是月,
永熙三年(534)八月, 
梁邵陵王萧纶侵安陆,大将军杨忠讨禽之。
受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元年冬十一月,
孝武帝进入关中, 
梁湘东王萧绎讨侯景,禽之。
渤海王高欢便和百官开会商议, 
遣其舍人魏彦来告,
推选孝静帝作为明帝的继承人, 
仍嗣位于江陵。
当年十一岁。 
 
二年秋八月,
 
大将军尉迟迥克成都,
 
剑南平。
 
冬十一月,
 
安定公宇文泰杀尚书元烈。
 
 
三年春正月,
 
安定公宇文泰废帝而立齐王廓。
 
帝自元烈之诛,
 
有怨言。
 
淮安王育、广平王赞等并垂泣谏,
 
帝不听,
 
故及于辱。
 
 
恭皇帝讳廓,
 
文皇之第四子也。
 
大统十四年,
 
封为齐王。
 
废帝三年正月,
 
即皇帝位,
 
改元。
 
 
元年夏四月,
 
蠕蠕乙旃达官寇广武。
 
五月,
 
柱国李弼追击之,
 
斩首数千级,
 
收辎重而还。
 
冬十一月,
 
魏师灭梁,
 
戕梁元帝。
 
梁太尉王僧辩奉元帝子方智为王,
 
承制,
 
居建业。
 
 
二年秋七月,
 
梁太尉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明于齐,
 
奉以为主。
 
梁王方智为太子。
 
九月,
 
梁司空陈霸先杀僧辩,
 
废萧明,
 
复奉方智为帝。
 
是岁,
 
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
 
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三年春正月丁丑,
 
初行《周礼》,
 
建六官,
 
以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冢宰。
 
以柱国李弼为大司徒。
 
赵贵为太保、大宗伯。
 
以尚书令独孤信为大司马。
 
以于谨为大司寇。
 
以侯莫陈崇为大司空。
 
冬十月乙亥,
 
安定公宇文泰薨。
 
十二月庚子,
 
帝逊位于周。
 
周闵帝元年正月,
 
封帝为宋公,
 
寻殂。
 
 

东魏孝静帝纪

东魏孝静皇帝讳善见,
 
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
 
母曰胡妃。
 
永熙三年八月,
 
拜开府仪同三司。
 
孝武帝既入关,
 
勃海王高欢乃与百僚会议,
 
推帝以奉明帝之后,
 
时年十一。
 
 
天平元年冬十月丙寅,
 
皇帝即位于城东北。
 
大赦,
 
改元。
 
庚午,
 
以太师、赵郡王谌为大司马。
 
以司空、咸阳王坦为太尉。
 
以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
 
以开府仪同三司高昂为司空。
 
壬申,
 
享太庙。
 
丙子,
 
车驾北迁于邺。
 
诏勃海王高欢留后部分。
 
改司州为洛州。
 
以尚书令元弼为仪同三司、洛州刺史,
 
镇洛阳。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据瑕丘反。
 
庚寅,
 
车驾至邺,
 
居北城相州之廨。
 
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
 
魏郡太守为魏尹。
 
徙邺旧人西径百里,
 
以居新迁人。
 
分邺置临漳县。
 
以魏郡、林虑、广平、阳丘、汲郡、黎阳、东濮阳、清河、广宗等郡为皇畿。
 
十二月丁卯,
 
燕郡王贺拔允薨。
 
庚午,
 
诏内外戒严,
 
百司悉依旧章,
 
从容雅服,
 
不得以务衫从事。
 
丙子,
 
进侍中封隆之等五人为大使,
 
巡喻天下。
 
丁丑,
 
赦畿内。
 
闰月,
 
梁以元庆和为魏王,
 
入据平濑乡。
 
孝武崩于长安。
 
初置四中郎将,
 
于礓石桥置东中,
 
蒲泉置西中,
 
济北置南中,
 
洺水置北中。
 
 
二年春正月乙亥,
 
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元晏讨元庆和,
 
破走之。
 
二月壬午,
 
以太尉、咸阳王坦为太傅,
 
以司州牧、西河王悽为太尉。
 
己丑,
 
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樊子鹄以降,
 
兖州平。
 
戊戌,
 
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寇豫州,
 
刺史尧雄击走之。
 
三月辛酉,
 
以司徒高盛为太尉,
 
以司空高昂为司徒,
 
济阴王晖业为司空。
 
勃海王高欢讨平山胡刘蠡升。
 
辛未,
 
以旱故,
 
诏京邑及诸州郡县收瘗骸骨。
 
是春,
 
高丽、契丹并遣使朝贡。
 
夏四月,
 
前青州刺史侯梁反,
 
攻掠青、齐。
 
癸未,
 
济州刺史蔡俊讨平之。
 
壬辰,
 
降京师见囚。
 
夏五月,
 
大旱。
 
勒城门殿门及省府寺署坊门浇人,
 
不简王公,
 
无限日,
 
得雨乃止。
 
六月,
 
元庆和寇南顿,
 
豫州刺史尧雄大破之。
 
秋七月甲戌,
 
封汝南王悦孙绰为琅邪王。
 
八月辛卯,
 
司空、济阴王晖业坐事免。
 
甲午,
 
发众七万六千人营新宫。
 
九月丁巳,
 
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旭为司空。
 
冬十一月丁未,
 
梁柳仲礼寇荆州,
 
刺史王元击破之。
 
癸丑,
 
祀圆丘。
 
甲寅,
 
阊阖门灾。
 
龙见并州人家井中。
 
十二月壬午,
 
车驾狩于邺东。
 
甲午,
 
文武百官量事各给禄。
 
是岁,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也。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
这一年是西魏文帝大统元年。 三年(536)春正月初一, 
飨群臣于前殿。
在前殿宴请群臣。 
戊申,
初六, 
诏百官举士。
诏令百官举荐贤士, 
举不称才者,
如果被举荐的人没有才能, 
两免之。
连同举荐人一起免职。 
二月丁未,
二月丁未, 
梁光州刺史郝树以州内附。
梁光州刺史郝树以光州归附。 
丁酉,
二十六日, 
加勃海王世子澄为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
加封渤海王的世子高澄为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 
三月甲寅,
三月十三日, 
以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丁卯,
二十六日, 
阳夏太守卢公纂据郡南叛,
阳夏太守卢公纂据守该郡叛降南朝, 
大都督元整破之。
大都督元整击败了他。  
夏四月丁酉,
夏四月二十七日, 
昌乐王诞薨。
昌乐王诞去世。 
五月癸卯,
五月初三, 
赐鳏寡孤独贫穷者衣物各有差。
赐给鳏寡独身无依的贫穷人家衣服物品,数量不等。 
丙辰,
十六日, 
以录尚书事、西河王悽为司州牧。
任命录尚书事、西河王..为司州牧。 
戊辰,
二十八日, 
太尉高盛薨。
太尉高盛去世。 
六月辛巳。
六月十二日, 
赵郡王谌薨。
赵郡王谌去世。  
秋七月庚子,
秋七月初一, 
大赦。
大赦天下。 
梁夏州刺史田独鞞、颍川防城都督刘鸾庆并以州内附。
梁朝夏州刺史田独革卑、颍川防城都督刘鸾庆一同以管辖的州来归附。 
八月,
八月, 
并、肆、涿、建四州霜陨,
并、肆、涿、建四州下霜, 
大饑。
大饥荒。 
九月壬寅,
九月初四, 
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
任命安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 
节度诸军南讨。
指挥各军南征。 
丙辰,
十八日, 
平阳人路季礼聚众反。
阳平人路季礼聚众谋反。 
辛酉,
二十三日, 
御史中尉窦泰讨平之。
御史中尉窦泰讨平他。  
冬十一月戊申,
冬十一月十一日, 
诏遣使巡检河北流移饑人。
下诏派使者巡视并制止河北流亡迁移的饥荒民众。 
侯景攻克梁楚州,
侯景攻下梁的楚州, 
获刺史桓和。
俘虏了刺史桓和。 
十二月,
十二月, 
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任命并州刺史侯景为太保。 
辛未,
初五, 
遣使者板假老人官,
派使者送朝笏和官号给老年人, 
百岁已下,
百岁以下的, 
各有差。
封官高低不等。 
壬申,
初六, 
大司马、清河王亶薨。
大司马、清河王..去世。 
癸未,
十七日, 
以太傅、咸阳王坦为太师。是岁,高丽、勿吉并遣使朝贡。
任命太傅、咸阳王坦为太师。 
 
四年春正月,
当年,高丽、勿吉均派使者朝贡。 四年(537)春正月, 
以汝阳王暹为录尚书事。
任命汝南王暹为录尚书事。  
夏四月辛未,
夏四月初六, 
迁七帝神主入新庙。
将七帝的神主迁入新庙, 
大赦,
大赦天下, 
内外百官普进一阶。
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 
先是,
早些时候, 
荥阳人张俭等聚众反于大騩山,
荥阳人张俭等聚众在大马鬼山造反, 
通西魏。
并和西魏勾通。 
壬辰,
二十七日, 
武卫将军高元咸讨破之。
武卫将军高元咸打败了他们。 
六月己巳,
六月初五, 
幸华林园理讼。
前往华林园听理诉讼。 
辛未,
初七, 
诏尚书掩骼埋胔,
下令尚书掩埋尸骨, 
推录囚徒。
查究囚徒的罪状。 
壬午,
十八日, 
阊阖门灾。
阊阖门发生火灾。  
秋七月甲辰,
秋七月十一, 
遣兼散骑常侍李楷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谐到梁朝聘问。 
八月,
八月, 
西魏克陕州,
西魏攻下陕州, 
刺史李徽伯死之。
刺史李徽伯死去。 
九月,
九月, 
侍中元子思与其弟子华谋西入,
侍中元子思和弟弟元子华谋划投奔西魏, 
并赐死。
一起被赐死。 
闰月乙丑,
闰月初三, 
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蒋天乐谋反,
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蒋天乐谋反, 
伏诛。
被杀。 
禁京师酤酒。
禁止京城卖酒。  
冬十月,
冬十月, 
以咸阳王坦为录尚书事。
任命咸阳王坦为录尚书事。 
壬辰,
初一, 
勃海王高欢西讨,
渤海王高欢西征, 
败于沙苑。
在沙苑兵败。 
己酉,
十八日, 
西魏行台宫景寿、都督杨白驹寇洛州,
西魏行台宫景寿、都督杨白驹进犯洛州, 
大都督韩贤大破之。
大都督韩贤大败了他们。 
西魏又遣其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独孤信逼洛州,
西魏又派大行台元季海、大都督独孤信进逼洛州, 
刺史广阳王湛弃城归阙,
刺史、广阳王湛弃城回京, 
季海、信遂据金墉。
元季海、独孤信便占领了金镛城。 
十一月丙子,
十一月十五日, 
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任命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十二月甲寅,
十二月二十四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河间人邢磨纳、范阳人卢仲礼等各聚众反。是岁,高丽、蠕蠕并遣使朝贡。
河间人邢磨纳、范阳人卢仲礼等各自聚众叛乱。 
 
元象元年春正月辛酉朔,
当年,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元象元年(538)春正月初一, 
日有蚀之。
日食。 
有巨象自至砀郡陂中,
有一头巨象自己跑到砀郡的陂地里, 
南兖州获送于邺。
南兖州把它捕获后送到邺郡。 
丁卯,
初七, 
大赦,
大赦天下, 
改元。
改年号。 
二月丙辰,
二月二十七日, 
遣兼散骑常侍郑伯猷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到梁朝聘问。  
夏四月庚寅,
夏四月十九日, 
曲赦畿内,
特赦京畿内罪犯, 
开酒禁。
放开有关酒的禁令。 
六月壬辰,
六月初五, 
帝幸华林都堂,
皇帝到华林都堂, 
听讼。
听人诉讼。  
是夏,
这年夏天, 
山东大水,
山东一带大水灾, 
虾蟆鸣于树上。
青蛙在树上鸣叫。  
秋七月乙亥,
秋七月十八日, 
高丽遣使朝贡。
高丽派使者朝贡。 
八月辛卯,
八月初四, 
大败西魏于河阴。
在河阴大败西魏军。 
九月,
九月, 
大都督贺拔仁击邢磨纳、卢仲礼等破平之。冬十月,
大都督贺拔仁攻打邢磨纳、卢仲礼等, 
梁人来聘。十二月庚寅,遣陆操聘于梁。
打败了他们。 
 
兴和元年春正月辛酉,
冬十月,梁人前来聘问。十二月初五,派陆操到梁朝聘问。  
以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兴和元年(539)春正月初七,任命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三月甲寅朔,
三月初一, 
封常山郡王第二子曜为陈郡王。
封常山郡王召己的二儿子曜为陈郡王。  
五月甲戌,
五月二十三日, 
立皇后高氏。
立高氏为皇后。 
乙亥,
二十三日, 
大赦。
大赦天下。 
是月,
当月, 
高丽遣使朝贡。
高丽派使者朝贡。 
六月乙酉,
六月初三, 
以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山东黜陟大使,
任命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山东黜陟大使, 
寻为东北道行台,
不久改为东北道行台, 
差选勇士。
前去挑选勇士。 
庚寅,
初八, 
前颍州刺史奚思业为河南大使,
任命前颍川刺史奚思业为河南大使, 
简发勇士。
选派勇士。 
丁酉,
十五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戊申,
二十六日, 
开府仪同三司、汝阳王暹薨。
开府仪同三司、汝阳王暹去世。  
秋八月壬辰,
秋八月十一日, 
遣兼散骑常侍王元景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王元景到梁朝通问。 
九月甲子,
九月十四日, 
发畿内十万人城邺,
派京畿内十万人修建邺城, 
四十日罢。
四十天停工。 
辛未,
二十一日, 
曲赦畿内死罪已下,
特赦畿内死罪以下的犯人, 
各有差。
各有差别。  
冬十一月癸亥,
冬十一月十四日, 
以新宫成,
因新宫殿建成, 
大赦,
大赦, 
改元。
改年号。 
八十已上赐绫帽及杖。
八十岁以上老人赐给绫帽和手杖; 
七十旁无期亲及有疾废者,
七十岁而没有期服亲属以及病残者, 
各赐粟帛。
各赐给粟米布帛; 
筑城之夫,
筑城的人员, 
给复一年。
免除一年徭役。 
 
二年春正月壬申,
二年(540)春正月二十五日, 
以太保尉景为太傅,
任命太保侯景为太傅, 
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保。
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保。 
丁丑,
三十日, 
库御新宫,
迁居新宫, 
大赦。
大赦天下。 
内外百官普进一阶,
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 
营构主将别优一阶。
负责建造的官员另外优赏一级。 
三月乙卯,
三月初七,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通问。  
夏五月己酉,
夏五月初二, 
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户内属,
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领着民户前来归降, 
置之河北马场,
将他们安置在河北的马场, 
振廪各有差。
分别给予数量不等的粮食。 
壬子,
初五, 
遣兼散骑常侍李象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象聘问梁朝。 
闰月丁丑朔,
闰五月初一, 
日有蚀之。
日食。 
己丑,
十三日, 
封皇兄景植为宜阳王,
封皇兄元景植为宜阳王, 
皇弟威为清河王。
皇弟元威为清河王, 
谦为颍川王。
元谦为颍川王。 
六月壬子,
六月初六, 
大司马、华山王鸷薨。
大司马、华山王鸷去世。  
冬十月丁未,
冬十月初三,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十二月乙卯,
十二月十二日, 
遣兼散骑常侍崔长谦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崔长谦到梁朝聘问。  
是岁,
当年, 
高丽、蠕蠕、勿吉并遣使朝贡。
高丽、蠕蠕、勿吉都派使者朝贡。 
 
三年春二月甲辰,
三年(541)春二月初二, 
阿至罗出吐拔那浑大率部来降。
阿至罗出吐拔那浑大率领部众前来投降。 
三月乙酉,
三月十三, 
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反,
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造反, 
自号天王,
自称天王, 
阳夏镇将讨禽之。
阳夏镇将讨伐并活捉了他。  
夏四月戊申,
夏四月初七, 
阿至罗国主副伏罗越君子去宾来降,
阿至罗的国王副伏罗越居的儿子去宾来归降, 
封为高车王。
被封为高车王。 
六月乙丑,
六月二十五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秋七月己卯,
秋七月初九, 
宜阳王景植薨。
宜阳王景植去世。 
八月甲子,
八月二十七日, 
遣兼散骑常侍李骞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到梁朝聘问。  
先是,
起先, 
诏群官于麟趾阁。议定新制,
下诏让群官到麟趾阁议定新的法制, 
冬十月甲寅,班于天下。
于冬十月十六日颁布于天下。 
己巳,
己巳日, 
发夫五万人筑漳滨堰,
派民夫五万人修筑漳水边上的堤坝, 
三十五日罢。
三十五天完工。 
癸亥,
二十五日, 
车驾狩于西山。
车驾到西山狩猎。 
十一月戊寅,
十一月初十, 
还宫。
回宫。 
丙戌,
十八日, 
以开府仪同三司、彭城王韶为太尉,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彭城王韶为太尉, 
以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
度支尚书胡僧敬任司空。  
是岁,
当年, 
蠕蠕、高丽、勿吉国并遣使朝贡。
蠕蠕、高丽、勿吉国都派使者朝贡。 
 
四年春正月丙辰,
四年(542)春正月丙辰, 
梁人来聘。
梁人来聘问。 
夏四月丙寅,
夏四月丙寅, 
遣兼散骑常侍李绘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绘到梁朝聘问。 
乙酉,
乙酉, 
以侍中、广阳王湛为太尉,
任命侍中、高阳王湛为太尉, 
以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徒,
以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任司徒, 
以太尉、彭城王韶为录尚书事。
太尉、彭城王韶任录尚书事。 
丁亥,
丁亥, 
太傅尉景坐事,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傅尉景因事被降职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辛卯,
辛卯, 
以太保库狄干为太傅,
任命太保厍狄干为太傅, 
以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
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 
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
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 
六月丙申,
六月初二, 
复前侍中、乐良王忠爵。
恢复前待中、乐良王忠的爵位。 
丁酉,
初三, 
复陈留王景皓、常山王绍宗、高密王永业爵。
恢复陈留王景皓、常山王绍宗、高密王永业的爵位。  
秋八月庚戌,
秋八月十六日, 
以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河南行台、随机讨防。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河南行台,随机征讨和防备。  
冬十月甲寅,
冬十月二十一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十一月壬午,
十一月二十,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悽薨。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去世。 
十二月辛亥,
十二月十九日, 
使兼散骑常侍阳斐使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阳斐出使梁朝。  
是岁,
当年, 
蠕蠕、高丽、吐谷浑并遣使朝贡。
蠕蠕、高丽、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武定元年春正月壬戌朔,
武定元年(543)春正月初一, 
大赦,
大赦, 
改元。
更改年号。 
己巳,
初八, 
车驾蒐于邯郸之西山。
车驾到邯郸的西山狩猎。 
癸酉,
十二日, 
还宫。
回宫。 
二月壬申,
二月十二日, 
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武牢西叛。
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武牢城叛投西魏。 
三月丙午,
三月十六, 
帝亲纳讼。
皇帝亲自听诉讼。 
戊申,
十八日, 
勃海王高欢大败西魏师于邙山,
渤海王高欢在邙山大败西魏军, 
追奔至恒农而还。
追赶到恒农而回, 
豫、洛二州平。
豫、洛两州被讨平。  
夏四月,
夏四月, 
封彭城王韶弟袭为武安王。
封彭城王韶的弟弟袭为武安王。 
五月壬辰,
五月初三, 
以克复武牢,
因攻下了武牢关, 
降天下死罪已下囚。
给天下死罪以下囚犯减刑。 
乙未,
初六, 
以吏部尚书侯景为司空。
任命吏部尚书侯景为司空。 
六月乙亥,
六月十七,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戊寅,
二十日, 
封前员外散骑侍郎元长春为南郡王。
封前员外散骑侍郎元长春为南郡王。  
八月乙丑,
八月初八, 
以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壬午,
二十五日, 
遣兼散骑常侍李浑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浑到梁朝聘问。  
冬十一月甲午,
冬十一月初八, 
车驾狩于西山。
车驾到西山狩猎。 
乙巳,
十九日, 
还宫。
回宫。  
是岁,
当年, 
吐谷浑、高丽、蠕蠕并遣使朝贡。
吐谷浑、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二年春二月丁卯,
二年(544)春二月十二日, 
徐州人刘乌黑聚众反,
徐州人刘乌黑聚众谋反, 
遣行台慕容绍宗讨平之。
派行台慕容绍宗讨平。 
三月,
三月,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以旱故,
因大旱, 
宥死罪已下囚。
赦免死罪以下罪犯。 
丙午,
二十二日, 
以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壬子,
二十八日, 
以勃海王世子高澄为大将军,
任命渤海王的世子高澄为大将军, 
领中书监。
领中书监。 
元弼为录尚书事。
元弼任录尚书事, 
以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尚书令。
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任尚书令, 
以太原公高洋为左仆射。
太原公高洋任左仆射。  
夏五月甲午,
夏五月十一日, 
遣散骑常侍魏季景聘于梁。
派散骑常侍魏季景到梁朝聘问。 
丁酉,
十四日, 
太尉、广阳王湛薨。
太尉、广阳王湛去世。  
秋八月癸酉,
秋八月二十一日, 
尚书令司马子如坐事免。
尚书令司马子如因事被免职。 
九月甲申,
九月初三, 
以开府仪同三司、济阴王晖业为太尉。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济阴王晖业为太尉。 
太师、咸阳王坦坐事免,
太师、咸阳王坦因事被免职, 
以王还第。
以王爵回家。  
冬十月丁巳,
冬十月初六, 
太保孙腾、大司马高隆之各为括户大使,
太保孙腾、大司马高隆之各被任命为括户大使, 
凡获逃户六十余万。
查获逃匿户六十多万。 
十一月,
十一月, 
西河地陷,
西河地陷塌, 
有火出。
有火从中喷出。 
甲申,
初四, 
以司徒高隆之为尚书令,
任命司徒高隆之为尚书令, 
以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
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 
庚子,
二十日, 
祀圆丘。
在圆丘祭祀。 
辛丑,
二十一日, 
梁人来聘。
梁朝派人聘问。  
是岁,
当年, 
吐谷浑、地豆干、室韦、高丽、蠕蠕、勿吉等并遣使朝贡。
吐谷浑、地豆干、室韦、高丽、蠕蠕、勿吉等都派使者朝贡。 
 
三年春正月丙申,
三年(545)春正月十七日, 
遣兼散骑常侍李奖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李奖到梁国聘问。 
二月庚申,
二月十一日, 
吐谷浑国奉其从妹以备后庭,
吐谷浑国王送他的堂妹来以备后宫选用。 
纳为容华嫔。
收为容华嫔。  
夏五月甲辰,
夏五月二十六日, 
大赦。
大赦天下。  
秋七月庚子,
秋七月十八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冬十月,
冬十月, 
遣中书舍人尉瑾聘于梁。
派中书舍人尉景到梁国聘问。 
十二月,
十二日, 
以司空侯景为司徒,
任命司空侯景为司徒, 
以中书令韩轨为司空。
中书令韩轨为司空。 
戊子,
十四日, 
以太保孙腾为录尚书事。
任命太保孙腾为录尚书事。  
是岁,
当年, 
高丽、吐谷浑、蠕蠕并遣使朝贡。
高丽、吐谷浑、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四年夏五月壬寅,
四年(546)夏五月初一,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六月庚子,
六月二十九日, 
以司徒侯景为河南大行台,
任命司徒侯景为河南大行台, 
应机讨防。
相机征讨和防备。  
秋七月壬寅,
秋七月初一, 
遣兼散骑常侍元廓聘于梁。
派兼散骑常侍元廓到梁国聘问。 
八月,
八月, 
移洛阳汉魏石经于邺。
将原在洛阳的汉魏石经迁移到邺都。  
是岁,
这一年, 
室韦、勿吉、地豆干、高丽、蠕蠕并遣使朝贡。
室韦、勿吉、地豆干、高丽、蠕蠕都派使者朝贡。 
 
五年春正月己亥朔,
五年(547)春正月初一, 
日有蚀之。
日食。 
丙午,
初八, 
勃海王高欢薨。
渤海王高欢去世。 
辛亥,
十三日, 
司徒侯景降于西魏以求救。
司徒侯景投降西魏并向西魏请求救援, 
西魏遣其将李弼、王思政赴之。
西魏派出将军李弼、王思政前来。 
思政等入据颍川,
王思政等领兵占领了颍州, 
景乃出走豫州。
侯景便出走豫州。 
乙丑,
二十七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二月,
二月, 
侯景复背西魏归梁。
侯景又背叛西魏归降梁朝。  
夏四月壬申,
夏四月初六, 
大将军高澄来朝。
大将军高澄前来朝见。 
甲午,
二十八日, 
遣兼散骑常侍李纬聘于梁。
派遣兼散骑常侍李纬到梁聘问。 
五月丁酉朔,
五月初一, 
大赦。
大赦天下。 
戊戌,
初二, 
以尚书右仆射、襄城王旭为太尉。
任命尚书右仆射、襄城王旭为太尉。 
甲辰,
初八, 
以太原公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
任命太原公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 
以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
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 
以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
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师, 
以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
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 
以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
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 
以司空韩轨为司徒。
司空韩轨为司徒, 
以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
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 
以司徒高隆之录尚书事,
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 
以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
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 
高阳王斌为右仆射。
高阳王斌为尚书右仆射。 
戊午,
二十二日, 
大司马尉景薨。
大司马尉景去世。 
六月乙酉,
六月二十, 
帝为勃海王举哀于东堂,
皇帝为渤海王在东堂举行哀礼, 
服缌衰。
身穿缌丧之服。  
秋九月辛丑,
秋九月初九, 
梁贞阳侯萧明寇徐州,
梁朝贞阳侯萧明入侵徐州, 
堰泗水于寒山,
在寒山的泗水河上修筑河堰, 
灌彭城,
引水灌彭城, 
以应侯景。
接应侯景。 
冬十一月乙酉,
冬十月二十一日, 
以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
任命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 
与大都督高岳、潘相乐大破禽之,
和大都督高岳、潘相乐大败萧明, 
及其二子瑀道。
活捉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萧蠫、萧道。 
十二月乙亥,
十二月十二日, 
萧明至,
萧明被送京城, 
帝御阊阖门,
皇帝坐在阊阖门, 
让而宥之。
责备了他一番后又饶恕了他。 
岳等回师讨侯景。
高岳等又回师征讨侯景。  
是岁,
当年, 
高丽、勿吉并遣使朝贡。
高丽、勿吉都派使者朝贡。 
 
六年春正月己亥,
六年(548)春正月初七, 
大都督高岳等于涡阳大破侯景。
大都督高岳等人在涡阳大败侯景, 
俘斩五万余人,
俘虏和斩杀了五万多人, 
其余溺死于涡水,
其余的溺死在涡水里, 
水为不流。
涡水因此而堵塞不流。 
景走淮南。
侯景逃到淮南。 
二月己卯。
二月十七日, 
梁遣使求和。
梁朝派使者求和, 
许之。
应许了他们。 
三月癸巳,
三月初三, 
以太尉、襄城王旭为大司马,
任命太尉、襄城王旭为司马, 
以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
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 
辛亥,
十九日, 
以冬春亢旱,
因冬春以来大旱, 
赦罪人各有差。
特赦罪犯减罪,轻重不等。  
夏四月甲子,
夏四月初三, 
吏部令史张永和、青州人崔阔等伪假人官,
吏部令史张永和、青州人崔阔等作伪给人封官, 
事觉纠检,
事情被发觉而进行纠正检查, 
首者六万余人。
自首的有六万多人。 
甲戌,
十三日, 
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讨王思政于颍川,
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在颍川讨伐王思政, 
引洧水灌其城。
引洧水灌城。  
九月乙酉,
九月二十九日, 
梁人来聘。
梁人前来聘问。  
冬十月戊申,
冬十月二十一日, 
侯景济江,
侯景渡江, 
推梁临贺王正德为主,
拥戴梁朝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国君, 
以攻建业。
进攻建业。 
是岁,
 
高丽,
当年, 
室韦、蠕蠕、吐谷浑并遣使朝贡。
高丽、室韦、蠕蠕、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七年春正月戊辰,
七年(549)春正月十二日, 
梁北徐州刺史、中山侯萧正表以镇内附,
梁朝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以所管辖的州镇来归附, 
封兰陵郡公、吴郡王。
被封为兰陵郡公、吴郡王。 
三月丁卯,
三月十二, 
侯景克建业。
侯景攻克建业。  
夏五月丙辰,
夏五月初二, 
侯景杀梁武帝。
侯景杀害梁武帝。 
戊寅,
二十四日, 
勃海王高澄帅师赴颍川。
渤海王高澄率领军队前往颍川。 
六月,
六月, 
克之,
攻克了颍川, 
获西魏大将军王思政等。
俘虏了西魏的大将军王思政等人。  
秋八月辛卯,
秋八月初八, 
立皇子长仁为太子。
立皇子长仁为太子。 
盗杀勃海王高澄。
强盗杀死了渤海王高澄。 
癸巳,
初十, 
大赦,
大赦天下, 
内外百官并进二级。
内外百官都晋爵二级。 
甲午,
十一日, 
太原公高洋如晋阳。
太原公高洋前往晋阳。  
冬十月癸未,
冬十月初一, 
以开府仪同三司、咸阳王坦为太傅。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咸阳王坦为太傅。 
甲午,
十二日, 
以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 
十二月甲辰,
十二月二十三日, 
吴郡王萧正表薨。
吴郡王萧正表去世。 
己酉,
二十八日, 
以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是岁,
当年, 
蠕蠕、地豆干、室韦、高丽、吐谷浑并遣使朝贡。
蠕蠕、地豆干、室韦、高丽、吐谷浑都派使者朝贡。 
 
八年春正月辛酉,
八年(550)春正月十一日, 
帝为勃海王高澄举哀于东堂。
皇帝在东堂为渤海王高澄举行哀礼。 
戊辰,
十八日, 
诏太原公高洋嗣事,
下诏令太原公高洋继任高澄的职务, 
徙封齐郡王。
改封为齐郡王。 
甲戌,
二十四日, 
地豆干、契丹并遣使朝贡。
地豆干、契丹都派使者朝贡。 
二月庚寅,
二月初十, 
以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
任命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 
三月庚申,
三月十一日, 
进齐郡王高洋爵为齐王。
晋封齐郡王高洋的爵位为齐王。  
夏四月乙巳,
夏四月二十六日, 
蠕蠕遣使朝贡。
蠕蠕派使者朝贡。  
五月甲寅,
五月初六, 
诏齐王为相国,
下诏封齐王为相国, 
总百揆,
总理百事, 
备九锡之礼。
备下九锡的礼仪。 
以齐国太妃为王太后,
封齐国太妃为王太后, 
王妃为王后。
王妃为王后。 
丙辰,
初八, 
逊帝位于齐。
禅让帝位给齐王。 
天保元年己未,
天保元年(550)五月十一日, 
封帝为中山王,
封魏孝静皇帝为中山王, 
邑一万户,
食邑一万户, 
上书不称臣,
上书不称臣, 
答不称诏,
答书不称诏书, 
载天子旌旗,
建天子的旌旗, 
行魏正朔,
实行魏的历法, 
乘五时副车。
乘坐五时的副车。 
封王诸子为县公,
封中山王的各位儿子为县公, 
邑各一千户。
食邑各一千户。 
奉绢一万疋,
给绢一万匹, 
钱一万贯。
钱一万贯, 
粟二万石,
粟米二万石, 
奴婢三百人,
奴婢三百人, 
水碾一具,
水碾一具, 
田百顷,
田一百顷, 
园一所,
园林一所, 
于中山国立魏宗庙。
在中山国设立魏国的宗庙。 
二年十二月己酉,
二年十二月初十, 
中山王殂,
中山王死去, 
时年二十八。
当年二十八岁。 
三年二月,
三年二月, 
奉谥曰孝静皇帝。
封谥号为孝静皇帝, 
葬于邺西漳北。
葬于邺城西南漳水的北边。 
其后发之,
后来有人发掘这座帝陵, 
陵崩,
陵墓崩塌下来, 
死者六十人。
压死了六十人。 
 
帝好文,
孝静皇帝爱好文学, 
美容仪。
仪容俊美, 
力能挟石师子以逾墙,
有膂力,能够举起石狮子越过墙壁, 
射无不中。
射箭百发百中, 
嘉辰宴会,
每当良辰吉日,举行宴会时, 
多命群臣赋诗。
常让群臣们赋诗, 
从容沉雅,
举止从容沉静而有雅量, 
有孝文风。
很有孝文帝之风。 
勃海王高澄嗣事,
渤海王高澄承继用事时, 
甚忌焉。
很嫉妒他, 
以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
便任命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 
令监察动静,
让他监察皇帝有些什么举动, 
小大皆令季舒知。
凡有大小事情都必须让崔季舒知道。 
澄与季舒书曰“痴人复何似。
高澄曾经写信给崔季舒问“:痴人复何似? 
痴势小差未”帝尝与猎于邺东,
痴势小差未?”皇帝曾经和高澄一起在邺城东边狩猎, 
驰逐如飞。
驰马奔逐如飞, 
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帝曰“天子莫走马,
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面大声喊叫说:“皇上不要骑马快跑, 
大将军怒”澄尝侍帝饮,
大将军发怒了!”高澄曾经侍奉皇帝饮酒, 
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
他高举着酒杯说“:臣高澄劝陛下。”皇帝很不高兴地说:“自古没有不亡的国家, 
朕亦何用此活”澄怒曰“朕,
朕也何必这样活法!”高澄大怒,说:“朕, 
朕,
朕, 
狗脚朕”澄使季舒殴帝三拳,
狗脚朕!”他便让崔季舒打了皇帝三拳, 
奋衣而出。
振衣而出。 
明日,
第二天, 
澄,使季舒劳帝,
高澄又让崔季舒慰劳皇帝, 
帝亦谢焉。
皇帝也表示谢意。 
赐绢,
皇帝赐给绢, 
季舒未敢受,
崔季舒不敢接受, 
以启澄。
便先告诉高澄, 
澄使取一段。
高澄让他收取一段。 
帝束百疋以与之,
魏帝便捆了一百匹送给他,说: 
曰“亦一段尔”帝不堪忧辱,
“这也是一段嘛!” 魏帝忍受不了这种担忧和受辱的生活, 
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
他吟咏谢灵运的诗句:“韩亡子房奋, 
秦帝鲁连耻。
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
本自江海人, 
志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知帝意,
志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知道皇帝的心意, 
乃与华山王大器、元瑾密谋于宫中。
便和华山王大器、元谨在宫中密谋, 
伪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
伪装造山而挖地道通向北城。 
至千秋门,
当挖到千秋门时, 
门者觉地下响动,
守门人听到地下传来的响声, 
以告澄。
便告诉高澄。 
澄勒兵入宫,
高澄领兵进宫,说道: 
曰“陛下何意反耶。
“陛下为什么要反叛呢? 
臣父子功存社稷,
我们父子有保存社稷的大功, 
何负陛下耶”及将杀诸妃嫔。
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呢?”当他准备要杀害各妃嫔时, 
帝正色曰“王自欲反,
皇帝严肃地说:“明明是你自己想反叛, 
何关于我。
怎么反来说我? 
我尚不惜身,
我连自身都不顾惜, 
何况妃嫔”澄下床叩头,大啼,
何况后宫的妃嫔们?”高澄这才下床向皇帝叩头, 
谢罪。
大哭着表示谢罪。 
于是酣饮,
于是一起欢饮, 
夜久乃出。
直到深夜才出宫。 
居三日,
过了三天, 
幽帝于含章堂。
他把皇帝幽禁在含章堂, 
大器、瑾等皆见烹于市。
大器、元谨都被烹于市中。  
及将禅位于文宣,
当皇帝即将禅位于文宣帝时, 
襄城王昶及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求入奏事。
襄城王旭和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要求入宫奏事。 
帝在昭阳殿见之。
皇帝在昭阳殿接见了他们。 
旭曰“五行递运,
襄城王旭说“:五行递相承传, 
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 
齐王圣德钦明,
齐王圣德光明, 
万姓归仰。
万姓归仰, 
臣等昧死闻奏,
臣等冒死奏闻于皇上, 
愿陛下则尧禅舜”帝便敛容答曰“此事推挹已久,
愿陛下效尧帝禅让于舜之事。”魏帝便收起笑容认真地说“:这件事推延了很久了, 
谨当逊避”又云“若尔,
我自当退避。”又说“:要是这样的话, 
须作诏书”侍郎崔劼、裴让之奏云“诏已作讫”即付杨愔进于帝,
必须写一份诏书。”侍郎崔吉力、裴让之上奏说:“诏书已经写好。”当即交杨..送上皇帝, 
凡十条。
共十条。 
书讫,
看完诏书后,魏帝问: 
曰“将安朕何所。
“准备把我安置在什么地方? 
复若为而去”杨愔对曰“在北城,
又怎样离开这里?”杨..说“:安置在北城, 
别有馆宇,
另外设有馆房, 
还备法驾,
仍然准备了法驾, 
依常仗卫而去”帝乃下御座,
依照正常的仪仗护卫离开。”皇帝这才走下御座, 
步就东廊。
慢慢走到东廊下, 
口咏范蔚宗《后汉书赞》云“献生不辰,
口中吟咏范蔚宗在《后汉书》中的赞语“:献生不辰, 
身播国屯,
身播国屯, 
终我四百,
终我四百, 
永作虞宾”所司奏请发。
永作虞宾。”有关方面奏请出发。 
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
皇帝说“:古人还怀念遗簪破履, 
欲与六宫别,
我要和六宫告别, 
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犹陛下之天下,
行吗?”高隆之说“:今日的天下依然是陛下的天下, 
况在后宫”乃与夫人嫔以下诀,
何况到后宫呢!”于是,便和夫人、嫔妃以下告别, 
莫不欷歔掩涕。
人人无不唏嘘掩涕。 
嫔赵国李氏诵陈思王诗云“王其爱玉体,
女嫔赵国李氏吟诵陈思王的诗句“:王其爱玉体, 
俱享黄发期”皇后已下皆哭。
俱享黄发期。”皇后以下的嫔妃们都哭了起来。 
直长赵德以故犊车一乘,
直长赵德用一辆旧牛车, 
候于东上阁。
在东上阁等候。 
帝上车,
皇帝上车以后, 
德超上车,
赵德也跳上车, 
持帝。
拉着皇帝。 
帝肘之,
皇帝用肘推开他, 
曰“朕畏天顺人,
并说“:朕畏天命而顺人意, 
授位相国,
传位于相国, 
何物奴,
你是什么奴才, 
敢逼人”赵德尚不下。
敢来逼人!”赵德还是不肯下车。 
及出云龙门,
当车子驶出云龙门时, 
王公百僚衣冠拜辞。帝曰“今日不减常道乡公、汉献帝”众皆悲怆,高隆之泣洒。
王公百官们都穿戴衣冠, 
遂入北城,下司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
整齐地向皇帝拜别。 
常以帝自随。帝后封太原公主,常为帝尝食,
皇帝说“: 
以护视焉。竟遇鸩而崩。
我今天不差于常道乡公曹奂和汉献帝啊!” 
 
论曰:庄帝运接交丧,
众人都悲伤凄怆, 
招纳勤王。
高隆之泪流不止。 
虽时事孔棘,
于是进入北城, 
而卒有四海。
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院内。 
猾逆剪除,权强擅命,神虑独断,
 
芒刺未除。而天未忘乱,祸不旋踵。
文宣帝出行时, 
自兹之后,魏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
经常让魏帝跟在身边, 
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于寄坐,遇黜辱者有甚于弈棋。
魏孝静帝的皇后被封为太原公主, 
虽以节闵之明,孝武之长,
她经常先为皇帝品尝食物, 
祗以速是奔波。文帝以刚强之质,终以守雌自宝。
以保护皇帝, 
静、恭运终天禄,高蹈唐、虞,各得其时也。
可是皇帝仍然遇到鸩毒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