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 北史

← 返回《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文白对照

隋朝将领列传,记述梁士彦等武将的功绩、谋反事件及结局,展现隋初军事斗争与权力倾轧。

○梁士彦 元谐 虞庆则 元胄 达奚长儒 贺娄子干〔兄诠〕 史万岁刘方〔冯昱 王 杨武通 陈永贵 房兆〕 杜彦 周摇 独孤楷〔弟盛〕乞伏慧 张威 和洪 阴寿〔子世师 骨仪〕 杨义臣
 
 

梁士彦传

梁士彦,
 
字相如,
 
安定乌氏人也。
 
少任侠,
 
好读兵书,
 
颇涉经史。
 
周武帝将平东夏,
 
闻其勇决,
 
自扶风郡守除为九曲镇将,
 
进位上开府,
 
封建威县公,
 
齐人甚惮之。
 
后以熊州刺史从武帝拔晋州,
 
进位大将军,
 
除晋州刺史。
 
及帝还后,
 
齐后主亲攻围之,
 
楼堞皆尽,
 
短兵相接。
 
士彦慷慨自若,
 
谓将士曰“死在今日,
 
吾为尔先”于是勇烈齐奋,
 
呼声动地,
 
无不一当百。
 
齐师少却。
 
乃令妻妾及军人子女,
 
昼夜修城,
 
三日而就。
 
武帝六军亦至,
 
齐师围解。
 
士彦见帝,
 
持帝须泣,
 
帝亦为之流涕。
 
时帝欲班师,
 
士彦叩马谏。
 
帝从之,
 
执其手曰“朕有晋州,
 
为平齐之基,
 
宜善守之”及齐平,
 
封郕国公,
 
位上柱国、雍州主簿。
 
宣帝即位,
 
除徐州总管。
 
与乌丸轨禽陈将吴明彻、裴忌于吕梁,
 
略定淮南地。
 
 
隋文帝作相,
 
转亳州总管。
 
尉迟迥反,
 
为行军总管,
 
及韦孝宽击之,
 
令家僮梁默等为前锋,
 
士彦继之,
 
所当皆破。
 
及迥平,
 
除相州刺史。
 
深见忌,
 
徵还京师。
 
闲居无事,
 
恃功怀怨,
 
与宇文忻、刘昉等谋反。
 
将率僮仆候上享庙之际以发机。
 
复欲于蒲州起事,
 
略取河北,
 
捉黎阳关,
 
塞河阳路,
 
劫调布为牟甲,
 
募盗贼为战士。
 
其甥裴通知而奏之。
 
帝未发其事,
 
授晋州刺史,
 
欲观其志。
 
士彦欣然谓昉等曰“天也”又请仪同薛摩儿为长史,
 
帝从之。
 
后与公卿朝谒,
 
帝令执士彦、忻、昉等于行间,
 
诘之状,
 
犹不伏,
 
捕薛摩儿至对之。
 
摩儿具论始末云“第二子刚垂泣苦谏,
 
第三子叔谐曰:
 
作猛兽须成斑。”
 
士彦失色,
 
顾曰“汝杀我”于是伏诛,
 
时年七十二。
 
有子五人。
 
 
操字孟德,
 
位上开府、义乡县公,
 
早卒。
 
 
刚字永固,
 
位大将军、通政县公、泾州刺史。
 
以谏父获免,
 
徙瓜州。
 
叔谐坐士彦诛。
 
 
梁默者,
 
士彦之苍头也,
 
骁武绝人。
 
士彦每从征伐,
 
常与默陷阵。
 
仕周,
 
位开府。
 
开皇末,
 
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征突厥,
 
进位大将军。
 
又从平杨谅,
 
授柱国。
 
大业五年,
 
从炀帝征吐谷浑,
 
力战死之。
 
赠光禄大夫。
 
 

元谐传

元谐,
 
河南洛阳人也,
 
家世贵盛。
 
谐性豪侠,
 
有气调。
 
少与隋文帝同受业于国子,
 
甚相友爱。
 
后以军功,
 
累迁大将军。
 
及帝为相,
 
引致左右。
 
谐谓帝曰“公无党,
 
譬如水间一堵墙,
 
大危矣。
 
公其勉之”及帝受禅,
 
顾谐笑曰“水间墙竟何如也”进位上大将军,
 
封乐安郡公。
 
奉诏参修律令。
 
 
时吐谷浑将定城王钟利旁率骑度河,
 
连结党项。
 
谐率兵出鄯州,
 
趣青海,
 
邀其归路。
 
相遇于丰利山,
 
谐击走之,
 
又破其太子可博汗。
 
其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
 
各率其所部来降。
 
诏授上柱国,
 
别封一子县公。
 
谐拜宁州刺史,
 
颇有威惠。
 
然性刚愎,
 
好排诋,
 
不能取媚于左右。
 
尝言于上曰“臣一心事主,
 
不曲取人意”上曰“宜终此言”后以公事免。
 
 
时上柱国王谊有功于国,
 
与谐俱无位任,
 
每相往来。
 
胡僧告谐、谊谋反,
 
帝按其事,
 
无状,
 
慰谕释之。
 
未几,
 
谊诛,
 
谐渐被疏忌。
 
然以龙潜之旧,
 
每预朝请,
 
恩礼无亏。
 
及平陈,
 
百僚大宴,
 
谐进曰“陛下威德远被,
 
臣前请突厥可汗为候正,
 
陈叔宝为令史,
 
今可用臣言。
 
帝曰“朕平陈国,
 
本以除逆,
 
非欲夸诞。
 
公之所奏,
 
殊非朕心。
 
突厥不知山川,
 
何能警候。
 
叔宝昏醉,
 
宁堪驱使”谐默然而退。
 
 
后数岁,
 
有人告谐与从父弟上开府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谋反。
 
帝令按其事。
 
有司奏“谐谋令祁绪勒党项兵,
 
既继巴蜀。
 
时广平王雄、左仆射高颎二人用事,
 
谐欲谮去之,
 
云:
 
左执法星动已四年矣,
 
状一奏,
 
高颎必死。
 
又言:
 
太白犯月,
 
光芒相照,
 
主杀大臣,
 
雄必当之。
 
谐与滂尝同谒帝,
 
私谓滂曰:
 
我是主人,
 
殿上者贼也。
 
因令滂望气,
 
滂曰:
 
彼云似蹲狗走鹿,
 
不如我辈有福德云。”
 
帝大怒,
 
谐、滂、鸾、绪并伏诛,
 
籍没其家。
 
 

虞庆则传

虞庆则,
 
京兆栎阳人也,
 
本姓鱼。
 
其先仕赫连氏,
 
遂家灵武,
 
世为北边豪杰。
 
父祥,
 
周灵武太守。
 
庆则幼雄毅,
 
性俶傥,
 
身长八尺,
 
有胆智,
 
善鲜卑语,
 
身被重铠,
 
带两鞬,
 
左右驰射,
 
本州豪侠皆敬惮之。
 
初以射猎为事,
 
中更折节读书,
 
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之为人。
 
仕周,
 
为中外府外兵参军事,
 
袭爵沁源县公。
 
越王盛讨平稽胡,
 
将班师,
 
内史下大夫高颎与盛谋,
 
须文武干略者镇遏之,
 
表请庆则,
 
于是拜石州总管。
 
甚有威惠,
 
稽胡慕义归者八千余户。
 
 
开皇元年,
 
历位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
 
封彭城郡公,
 
营新都总监。
 
二年,
 
突厥入寇,
 
庆则为元帅讨之。
 
部分失所,
 
士卒多寒冻,
 
堕指者千余人。
 
偏将达奚长儒率骑兵二千人别道邀贼,
 
为虏所围,
 
庆则按营不救。
 
由是长儒孤军独战,
 
死者十八九。
 
上弗之责也。
 
寻迁尚书右仆射。
 
后突厥主摄图将内附,
 
请一重臣充使,
 
诏庆则往。
 
摄图恃强,
 
庆则责以往事,
 
摄图不服。
 
其介长孙晟又说谕之,
 
摄图及弟叶护皆拜受诏,
 
因称臣朝贡,
 
请永为藩附。
 
初,
 
庆则出使,
 
帝敕曰“我欲存立突厥,
 
彼送公马,
 
但取五三疋”摄图见庆则,
 
赠马千疋,
 
又以女妻之。
 
帝以庆则功高,
 
皆无所问。
 
授上柱国,
 
封鲁国公,
 
食任城县千户,
 
以彭城公回授第二子义。
 
 
平陈后,
平定陈国之后, 
帝幸晋王第,
文帝临幸晋王杨广府第,摆设宴席, 
置酒会群臣。
大会群臣。 
高颎等奉觞上寿。
高赹等人举杯为文帝祝寿。 
帝曰“高颎平江南,
文帝说:“高赹平定江南, 
虞庆则平突厥,
虞庆则平定突厥, 
可谓茂功矣”杨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庆则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
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了。”杨素说“:这都是皇上天威宏德普照的结果。”虞庆则说:“杨素以前出兵武牢、硖石两地, 
若非至尊威德,
若不是靠着皇上的天威宏德, 
亦无克理”遂互相长短。
也决无战胜的道理。”于是就互相说长道短,攻忤不止。 
御史欲弹之,
御史欲弹劾他们, 
帝曰“今日计功为乐,
帝说“:今日论功行赏,共为宴乐, 
并不须劾”帝观群臣宴射,
不必弹劾。”文帝观看文武百官饮宴作乐, 
庆则进曰“臣蒙赉酒,
虞庆则进言道:“臣承蒙皇上赐酒, 
令尽乐,
令畅饮尽欢, 
御史在侧,
御史在一旁, 
恐醉被弹”帝赐御史酒,
臣恐怕喝醉酒后被弹劾。”文帝赐给御史酒, 
遣之出。
让御史出外自饮,以免众人忌惮。 
庆则奉觞上寿,
虞庆则捧着酒杯为文帝祝寿, 
极欢。
特别欢快。 
帝谓诸公曰“饮此酒,
文帝对众人说:“大家都饮下这杯酒, 
愿我与公等子孙常如今日,
希望我与诸公的子子孙孙,能经常像今天这样, 
世守富贵”九年,
世世代代永享富贵。”开皇九年, 
转为右卫大将军,
虞庆则转任右卫大将军, 
寻改为右武候大将军。
不久又改任右武侯大将军。 
 
十七年,
开皇十七年, 
岭南人李世贤据州反,
岭南人李世贤占据州县,扯旗造反, 
议欲讨之。
朝廷商议起兵征讨。 
诸将二三请行,
有几个将官请求率兵征讨, 
皆不许。
文帝都没有答应。 
帝顾谓庆则曰“位居宰相,
文帝回头对虞庆则说:“公位居宰相, 
爵为上公,
爵位为上公, 
国家有贼,
如今国家出现了叛贼, 
遂无行意,
公竟然没有领兵前去征讨的意思, 
何也”庆则拜谢恐惧,
为什么呢?”虞庆则听到文帝这样问,心中害怕,拜谢请行。 
帝乃遣焉。
文帝于是就命虞庆则领兵征讨。 
为桂州道行军总管,
虞庆则任桂州道行军总管, 
以妇弟赵什柱为随府长史。
以妻弟赵什柱为随府长史。 
什柱与庆则爱妾通,
赵什柱和虞庆则的爱妾私通, 
恐事彰,
害怕事情暴露, 
乃宣言“庆则不欲此行”帝闻之。
就散布谣言说“:虞庆则这一次根本就不想去。”文帝听到了这种谣言。 
先是,
当初, 
朝臣出征,
朝中大臣领兵出征, 
帝皆宴别,
文帝皆设宴送别, 
礼赐遣之。
赏赐礼物。 
庆则南讨辞帝,
虞庆则领兵南征,向文帝辞行, 
帝色不悦,
文帝面有不悦之色, 
庆则由是怏怏不得志。
虞庆则因此而怏怏不乐。 
暨平世贤还,
平定李世贤后, 
归桂镇,
还归桂镇, 
观眺山川形势,
远眺山川形势,说: 
曰“此诚险固,
“此处确实险要坚固, 
加以足粮。
粮食又十分充足。 
若守得其人,
若有合适的人把守, 
攻不可拔”遂使什柱驰诣京奏事,
是不可能攻下来的。”派遣什柱飞驰京师,奏闻平贼之事, 
观帝颜色。
观察一下文帝喜怒, 
什柱至京,
什柱到了京师, 
因告庆则谋反。
借机诬告虞庆则阴谋造反。 
帝按验之,
文帝派人审查核实, 
于是伏诛。
虞庆则于是被诛杀。 
拜什柱为大将军。
升任赵什柱为大将军。 
 
庆则子孝仁,
虞庆则的儿子虞孝仁, 
幼豪侠任气,
自幼豪爽侠义,慷慨任气, 
拜仪同,
官拜仪同, 
领晋王亲信。
是晋王杨广的亲信。 
坐父事除名。
因受父亲谋反事牵连被免官。 
炀帝嗣位,
隋炀帝继位, 
以藩邸之旧,
虞孝仁因是炀帝的老部下, 
授候卫长史,
授任候卫长史之职, 
兼领金谷监,
兼任金谷监, 
监禁苑。
主管禁苑。 
有巧思,
构思巧妙, 
颇称旨。
颇得炀帝的欢心。 
大业九年,
大业九年(613), 
伐辽,
征伐辽东, 
迁都水丞,
虞孝仁改任都水丞, 
充使监运,
以朝廷使者的身份监运, 
颇有功。
多有功劳。 
然性奢华,
然而,生性奢侈浮华, 
以骆驼负函盛水养鱼而自给。
用骆驼驮负装满水的容器,养鱼自供食用。 
后或告其为不轨,
后来,有人告他图谋不轨, 
遂见诛。
于是被诛杀。 
 

元胄护主

元胄,
元胄, 
河南洛阳人,
河南洛阳人, 
魏昭成帝之六代孙也。
魏昭成帝第六代孙。 
祖顺,
祖父元顺, 
魏濮阳王。
魏时封濮阳王。 
父雄,
父元雄, 
武陵王。
授爵武陵王。  
胄少英果,
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 
多武艺,
精通多种武艺, 
美须眉,
容貌英俊, 
有不可犯之色。
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 
周齐王宪见而壮之,
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 
引致左右,
就把他招至身边。 
数从征伐。
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 
官至大将军。
官至大将军。 
隋文帝初被召入,
隋文帝初被召入宫中, 
将受顾托,
在将要受命托孤之际, 
先呼胄,
先召元胄入府, 
次命陶澄,
接着又命陶澄入府, 
并委以腹心,
都被用作心腹, 
恒宿卧内。
经常夜宿隋文帝卧房内,保护隋文帝。 
及为丞相,
到隋文帝任丞相的时候, 
每典军在禁中,
元胄一直掌管禁军, 
又引弟威俱入侍卫。
又引荐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卫。 
 
周赵王招谋害帝,
周赵王宇文招阴谋杀害隋文帝, 
帝不之知,
隋文帝不知道这件事, 
乃将酒肴诣其宅。
竟然带着美酒菜肴到赵王府与赵王宴饮。 
赵王引帝入寝室,
赵王领着文帝入寝室, 
左右不得从,
手下的人不能跟着进去, 
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
只有杨弘与元胄兄弟坐在门口旁边守护。 
赵王令其二子进瓜,
赵王命令他的两个儿子献瓜, 
因将刺帝。
借机刺杀文帝。 
及酒酣,
酒喝到兴起处, 
赵王欲生变,
赵王想从中生事, 
以佩刀子剌瓜,
用佩带的刀子切开瓜, 
连啖帝,
接连让文帝吃, 
将为不利。
准备相机行剌。 
胄进曰“相府有事,
元胄进去道:“丞相府有事, 
不可久留”赵王呵之曰“我与丞相言,
不可久留。”赵王斥责他道:“我和丞相叙话, 
汝何为者”叱之使却。
你要干什么!”叱令元胄退下。 
胄瞋目愤气,
元胄怒目圆睁,非常气愤, 
扣刀入卫。
按刀入内护卫。 
赵王问其姓名,
赵王问他的姓名, 
胄以实对。
元胄如实回答。 
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
赵王说:“你不是昔日侍奉齐王的那个人吗? 
诚壮士也”因赐之酒,
真是一位壮士!”于是就赐给元胄酒,说: 
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
“我岂能会有恶意? 
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
你为何这样猜疑警觉!”赵王假装呕吐, 
将入后閤,
想要进入后阁房, 
胄恐其为变,
元胄恐怕他要生变故, 
扶令上座,
扶赵王上座。 
如此者再三。
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 
赵王称喉干,
赵王假称喉咙干喝, 
命胄就厨取饮,
命元胄到厨房去取水, 
胄不动。
元胄不动。 
会滕王逌后至,
碰巧滕王宇文荄后到, 
帝降阶迎之,
文帝出门迎接, 
胄耳语劝帝速去。
元胄附在文帝耳边,劝文帝迅速离去。 
帝犹不悟,
文帝还不明白, 
曰“彼无兵马,
问“:他没有兵马又能干些什么呢?” 
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
元胄说“: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 
一先下手,
一旦先下手, 
大事便去。
大事就不好了。 
胄不辞死,
我不害怕死, 
死何益邪”复入坐。
可死了有什么用呢?”又入内坐下。 
胄闻屋后有被甲声,
元胄听到屋后有穿戴盔甲的声音, 
遽请曰“相府事殷,
急忙请求道:“相府的事情很急, 
公何得如此”因扶帝下床,
公怎么能够这样呢?”于是就扶文帝下床, 
趣而去。
急忙离去。 
赵王将追帝,
赵王准备追杀文帝, 
胄以身蔽户,
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口, 
王不得出。
赵王出门不得。 
帝及门,
文帝回到相府门口时, 
胄自后而至。
元胄也从后面赶到了。 
赵王恨不时发,
赵王悔恨当时没有发难, 
弹指出血。
弹指弹出血来。 
及诛赵王,
等到赵王被诛杀, 
赏赐不可胜计。
文帝赏赐给元胄的物品不计其数。 
 
帝受禅,
文帝受禅即位, 
封武陵郡公,
封元胄为武陵郡公, 
拜左卫将军。
任左卫将军, 
寻迁右卫大将军。
很快又升任右卫大将军。 
帝从容曰“保护朕躬,
文帝曾很平静地说:“保护朕体, 
成此基业,
成就这份基业, 
元胄功也”历豫、亳、淅三州刺史。
都是元胄的功劳。”元胄历任豫州、亳州、淅州三州刺史。 
时突厥屡为边患,
这时,突厥人屡屡侵犯边境, 
朝廷以胄素有威名,
朝廷认为元胄平日很有威名, 
拜灵州总管,
任命元胄为灵州总管, 
北夷甚惮焉。
北部的夷族非常害怕他。应征入朝, 
徵为右卫大将军,
任右卫大将军, 
亲顾益隆。
深得文帝宠信。 
尝正月十五日,
有一年正月十五日, 
帝与近臣登高,
文帝与亲近的大臣登高游览, 
时胄下直,
当时元胄值班已毕,已经回府, 
驰诏召之。
文帝快速传递诏书,召元胄陪驾。 
及见,
见到元胄后,文帝对他说: 
谓曰“公与外人登高,
“公与外人登高,不如到朕身边来, 
未若就朕也”赐宴极欢。
与朕一起登高。”亲赐宴席,极尽欢乐。 
晋王广每致礼焉。
晋王杨广常常送礼物给他。 
房陵王之废也,
房陵王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 
胄预其谋。
元胄参与了谋划。 
帝正穷东宫事,
文帝正在追究东宫太子的事情时, 
左卫大将军元旻苦谏,
左卫大将军元..苦苦劝谏, 
杨素乃谮之。
杨素却谗毁元..。 
帝大怒,
文帝大怒, 
执旻于仗。
在仪卫中把元..抓了起来。 
胄时当下直,
元胄当时已经下班, 
不去,
却没有离开, 
因奏曰“臣向不下直者,
就上奏说:“臣往日不下班, 
为防元旻耳”复以此言激怒帝,
就是为了防备元..。”元胄又用这些话激怒文帝, 
帝遂诛旻。
文帝于是诛杀元..。 
 
蜀王秀之得罪,
蜀王杨秀获罪, 
胄坐与交通,
元胄因与之有交往而受到连累, 
除名。
除去名籍, 
炀帝即位,
炀帝即位, 
不得调。
元胄仍不得调用。 
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岭南,
这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事受牵连,徙于岭南, 
将军丘和亦以罪废。
将军丘和也因罪被废黜。 
胄与和有旧,
元胄与丘和是旧交, 
因数从之游,
因此多次和丘和一起游乐, 
酒酣,
酒酣耳热之时, 
谓和曰“上官政诚壮士也,
元胄对丘和说“:上官政真是一位壮士, 
今徙岭表,
如今徙居岭南, 
得无大事乎”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
该不会举大事吧?”于是,自己抚摸着肚子说“如果是你的话, 
不徒然矣”和明日奏之,
就不会白白地被贬到那里去了!”丘和次日将元胄的话奏知炀帝, 
胄竟坐死。
元胄竟然坐罪受死。 
于是徵政为骁骑将军。
炀帝于是征上官政入朝为骁骑将军, 
拜和代州刺史。
升任丘和为代州刺史。 
 

达奚长儒与贺娄子干

达奚长儒,字富仁,
达奚长儒字富仁, 
代人也。
代人。 
祖俟,
祖达奚俟, 
魏定州刺史。
魏时任定州刺史。 
父庆,
父达奚庆, 
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曾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长儒少怀节操,
达奚长儒少年时就有气节德行, 
胆烈过人。
胆气勇烈过人。 
十五,
十五岁那年, 
袭爵乐安公。
袭父爵为安乐公。 
为周文帝引为亲信,
被周文帝用为心腹亲信, 
以质直恭朴,
因诚实耿直,恭谦朴素, 
授子都督。
授其子为都督之职。 
数有战功。
战功卓著。 
天和中,
周武帝天和年间, 
除渭南郡守,
升任渭南郡太守, 
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官居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从武帝平齐,
跟随周武帝平定齐国, 
迁上开府,
晋升为上开府, 
进爵成安郡公,
晋爵位为成安郡公, 
别封一子县公。
另封其一子为县公。 
宣政元年,
周武帝宣政元年(578), 
除左将军勇猛中大夫。
任左将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
后来,与乌丸轨一起把陈国将领吴明彻围困在吕梁, 
陈援军至,
陈国援军赶至增援, 
轨令长儒拒之。
乌丸轨令达奚长儒领兵阻击。 
长儒取车轮数百,
达奚长儒令士兵把数百只车轮, 
系以大石,
系上大石块, 
沉之清水,
沉到清水河中, 
连毂相次以待之。
然后将战车依次摆开,迎击陈国援军。 
船舰碍轮不得进,
陈国援军的船只被沉在水中的车轮阻住不能前进, 
长儒纵奇兵大破之,
达奚长儒突出奇兵大败陈国军队, 
获吴明彻,
生俘吴明彻, 
以功进位大将军。
因军功晋升为大将军。 
寻授行军总管,
很快授任行军总管之职, 
北巡沙塞,
巡视北方边疆沙漠要塞, 
卒与虏遇,
突然与敌军相遭遇, 
大破之。
大破敌军。  
文帝作相,
隋文帝任丞相, 
王谦举兵于蜀,
王谦在蜀地起兵叛乱, 
沙氐杨永安扇动利、兴、武、文、沙、龙等穴州以应谦,
沙氏杨永安煽动利州、兴州、武州、文州、沙州、龙州等六州响应王谦, 
诏长儒击破之。
朝廷诏令达奚长儒率兵征讨,大败王谦。 
谦二子自京师逃归其父,
王谦的两个儿子从京城逃归西蜀,协助其父, 
长儒并捕斩之。
亦被达奚长儒捕获斩首。 
文帝受禅,
文帝受禅即位, 
进位上大将军,
达奚长儒晋升为上大将军。 
封蕲郡公。
封爵蕲郡公。 
 
开皇二年,
 
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藩那可汗寇掠而南,
 
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击之。
 
遇于周槃,
 
众寡不敌,
 
军中大惧,
 
长儒慷慨,
 
神色愈烈。
 
为虏所冲突,
 
散而复聚,
 
且战且行,
 
转斗三日,
 
五兵咸尽,
 
士卒以拳殴之,
 
手皆骨见,
 
杀伤万计,
 
虏气稍夺,
 
于是解去。
 
长儒身被五疮,
 
通中者二,
 
其战士死者十八九。
 
突厥本欲大掠秦、陇,
 
既逢长儒,
 
兵皆力战,
 
虏意大沮,
 
明日,
 
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文帝下诏褒美,
 
授上柱国,
 
余勋回授一子。
 
其战亡将士,
 
皆赠官三转,
 
子孙袭之。
 
历宁、鄜二州刺史,
 
母忧去职。
 
长儒性至孝,
 
水浆不入口五日,
 
毁悴过礼,
 
殆将灭性,
 
天子嘉叹。
 
起为夏州总管,
 
匈奴惮之,
 
不敢窥塞。
 
以病免。
 
又除襄州总管,
 
转兰州。
 
文帝遣凉州总管独孤罗、原州总管元褒、灵州总管贺若谊等发卒备胡,
 
皆受长儒节度。
 
长儒率众出祁连山北,
 
西至蒲类海,
 
无虏而还。
 
转荆州总管,
 
帝谓曰“江陵国之南门,
 
今以委卿,
 
朕无虑也”卒官。
 
谥曰威。
 
 
子皓,
 
大业中,
 
位太仆少卿。
 
 
贺娄子干,
 
字万寿,
 
本代人也。
 
随魏氏南迁,
 
世居关右。
 
祖道成,
 
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景贤,
 
右卫大将军。
 
子干少以骁武知名。
 
仕周,
 
累迁少司水,
 
以勤劳封思安县子。
 
大象中,
 
除秦州刺史,
 
进爵为伯。
 
及尉迟迥为乱,
 
子干从韦孝宽讨之。
 
遇贼围怀州,
 
子干与宇文述等击破之。
 
文帝大悦,
 
手书慰勉。
 
其后每战先登。
 
及破邺城,
 
与崔弘度逐迥至楼上。
 
进位上开府,
 
封武川县公,
 
以思安县伯别封子皎。
 
 
开皇元年,
 
进爵钜鹿郡公。
 
其年,
 
吐谷浑寇凉州,
 
子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
 
功最,
 
优诏褒美,
 
即令子干镇凉州。
 
其年,
 
突厥寇兰州,
 
子干拒之,
 
至可洛峐山,
 
与贼相遇。
 
贼众甚盛,
 
子干阻川为营,
 
贼军不得水数日,
 
人马甚弊,
 
从击,
 
大破之。
 
于是册授上大将军,
 
征授营新都副监,
 
寻拜工部尚书。
 
其年,
 
突厥复犯塞,
 
以行军总管从窦荣定击之。
 
子干别路破贼,
 
文帝嘉之,
 
遣优诏劳免之。
 
子干请入朝,
 
诏令驰驿奉见。
 
吐谷浑复寇边,
 
命子干讨之。
 
入掠其国,
 
二旬而还。
 
 
文帝以陇西频被寇掠,
 
甚患之。
 
又彼俗不设村坞,
 
敕子干勒人为堡,
 
营田积谷,
 
以备不虞。
 
子干上书曰“比见屯田之所,
 
获少费多。
 
但陇右之人,
 
以畜牧为事,
 
若更屯聚,
 
弥不获安。
 
但使镇戍连接,
 
烽候相望,
 
人虽散居,
 
必无所虑”帝从之。
 
 
帝以子干习边事,
 
授榆关总管,
 
迁云州刺史,
 
甚为虏所惮。
 
后数年,
 
突厥雍虞闾遣使请降,
 
并献羊马。
 
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
 
出西北道应接之。
 
还,
 
拜云州总管,
 
以突厥所献马百匹、羊千口以赐之,
 
乃下书曰“自公守北门,
 
风尘不警。
 
突厥所献,
 
还以赐公”母忧去职。
 
朝廷以榆关重镇,
 
寻起视事。
 
卒官。
 
文帝伤惜久之。
 
赠怀、魏等四州刺史,
 
谥曰怀。
 
子善柱嗣。
 
 
子干兄诠,
 
亦有才器。
 
位银青光禄大夫、郑纯深等三州刺史、北地太守、东安郡公。
 
 

史万岁传奇

史万岁,
 
京兆杜陵人也。
 
父静,
 
周沧州刺史。
 
万岁少英武,
 
善骑射,
 
骁健若飞。
 
好读兵书,
 
兼精占候。
 
年十五,
 
逢周、齐战于芒山,
 
万岁从父在军,
 
旗鼓正相望,
 
万岁令左右趣装急去。
 
俄而周兵大败,
 
其父由是奇之。
 
及平齐之役,
 
其父战没,
 
万岁以忠臣子,
 
拜开府仪同三司,
 
袭爵太平县公。
 
 
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发动叛乱, 
万岁从梁士彦击之。
史万岁跟随梁士彦率兵征讨。 
军次冯翊,
大军行至冯翊时, 
见群雁飞来,
史万岁见天空中有群雁飞来, 
万岁谓士彦请射行中第三者。
对梁士彦说要射雁行中的第三只。 
射之,
史万岁开弓射之, 
应弦而落,
那只大雁应声而落, 
三军莫不悦服。
三军将士无不欢悦叹服。 
及与迥军遇,
及与尉迟迥的军队交战, 
每战先登。
每一次战斗,史万岁都是身先士卒。 
邺城之阵,
邺城之战时, 
官军稍却,
官军稍稍后退, 
万岁乃驰马奋击,
史万岁就驰马向前,奋勇杀战, 
杀数十人,
连杀几十个敌人, 
众亦齐力,
众人也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官军复振。
官军的士气又振奋起来。 
迥平,
平定尉迟迥之后, 
以功拜上大将军。
史万岁因功拜任上大将军。 
 
开皇初,
隋文帝开皇初年, 
大将军尔朱勣以谋反伏诛,
大将军..朱责力因阴谋造反罪被杀, 
万岁颇关涉,
史万岁与这个案件有牵连, 
坐除名,
被除去名籍, 
配敦煌为戍卒。
发配到敦煌戍所为戍边士卒。 
其戍主甚骁武,
那个戍所的头领非常骁勇英武, 
每单骑深入突厥中,
常常单枪匹马深入到突厥人阵中, 
辄大克获,
大获全胜, 
突厥莫敢当。
突厥人没有人敢于阻挡。 
其人深自矜负,
那个头领非常矜持自负, 
数骂辱万岁。
多次辱骂史万岁。 
万岁患之,
史万岁对这个人很头痛, 
自言亦有武用。
就自己对人说他也有武艺。 
戍主试令骑射,
戍所的头领令史万岁骑马射箭,以试一试他的本领, 
笑曰“小人定可”万岁因请弓马,
笑着说“你小子若行的话,我才肯信你。”史万岁于是就请备弓箭骏马, 
复掠突厥中,
再次掠入突厥人中, 
大得六畜而归。
获得了许多牛羊之类,安然返回。 
戍主始善之,
戍所的头领这才开始对史万岁好一些, 
每与同行,
常常和史万岁一起, 
辄入突厥数百里,
进入突厥境内几百里, 
名詟北夷。
名震北方夷族。 
窦荣定之击突厥,
窦荣定进击突厥, 
万岁诣辕门请自效。
史万岁来到辕门,自请效力。 
荣定素闻其名,
窦荣定平日听说过史万岁的名字, 
见而大悦。
见史万岁主动来请求效力,十分高兴。 
因遣人谓突厥,
于是派人对突厥人说, 
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
愿意双方各派一名壮士比武决定胜负。 
突厥许诺,
突厥人答应了, 
因遣一骑挑战。
就派一骑来挑战。 
荣定遣万岁出应之,
窦荣定派史万岁出马应战, 
万岁驰斩其首而还。
史万岁驱马向前,斩突厥骑士之首而还。 
突厥大惊,
突厥人大惊失色, 
遂引军去。
就领兵退去。 
由是拜上仪同,
史万岁因此而拜上仪同之职, 
领车骑将军。
兼领车骑将军。 
平陈之役,
平定陈国的战役后, 
以功加上开府。
史万岁又因功加授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发动叛乱, 
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
史万岁以行军总管之职跟随杨素前往征讨。 
万岁自东阳别道而进,
史万岁从东阳的另一条道路进军, 
逾岭越海,
翻山越岭,渡海涉涧, 
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攻陷的蛮夷溪洞,不可胜数。 
前后七百余战,
前前后后七百多次战斗, 
转斗千里,
转战逾千里,在长达一百天里, 
寂无声问者十旬,
寂寞无声, 
远近皆以万岁为没。
音讯皆无,远近之人都认为史万岁已经阵亡了。 
万岁乃置书竹筒中,
史万岁就把书信放在竹筒中, 
浮之水。
投入水里,让竹筒顺流而下。 
汲者得之,
提水的人得到竹筒, 
以言于素。
把史万岁的消息告诉杨素。 
大悦,
杨素非常高兴, 
上其事。
把史万岁的战功上奏给文帝。 
文帝叹嗟。
文帝感慨不已。 
还,
平乱回京, 
拜左领军将军。
授史万岁左领军将军之职。 
 
先是,
在这之前, 
南宁夷爨玩降,
南宁夷首领爨玩投降隋朝, 
拜昆州刺史,
授昆州刺史之职, 
既而复叛。
接着又反叛朝廷。 
遂以万岁为行军总管击之。
朝廷就任命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兵征讨。 
入蜻蛉川,
进入蜻蛉川, 
经弄冻,
经过弄冻, 
次小勃弄、大勃弄,
又行经小勃弄、大勃弄, 
至于南中。
来到南中。 
贼前后屯据要害,
贼兵前后屯据的许多要害, 
万岁皆击破之。
史万岁都一一攻破了。 
行数百里,
行程几百里, 
见诸葛亮纪功碑,
见到诸葛亮的纪功碑, 
铭其背曰“万岁后,
碑后刻道“:万岁之后, 
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
胜过我的人从此经过。”史万岁令手下的人推倒石碑,驱兵前进。 
度西二河,
渡过西二河, 
入渠滥川,
进入渠滥川, 
行千余里,
行程千余里, 
破其三十余部。
击破爨玩所部三十余部。 
诸夷大惧,
众夷十分恐惧, 
遣使请降,
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献明珠径寸。
献上的明珠直径有一寸那么大。 
于是勒石颂美隋德。
于是,刻石颂扬隋朝的功德, 
万岁请将爨玩入朝,
史万岁请求将爨玩带回朝中, 
诏许之。
诏令准许。 
爨玩阴有二心,
爨玩阴谋有二心, 
不欲诣阙,
不想到朝廷面君, 
因赂万岁金宝,
于是就用金银珠宝贿赂史万岁, 
万岁乃舍玩而还。蜀王在益州,知其受赂,
史万岁就放了爨玩, 
遣使将索之。万岁闻而悉以所得金宝沉之于江,索无所获。
班师回朝。 
以功进柱国。晋王广甚钦敬之,待以交友之礼。
蜀王在益州, 
上知为晋王所善,令万岁督晋王府军事。明年,
知道了史万岁受贿的消息, 
爨玩复反。蜀王秀奏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
准备派人去索取。 
上令穷之,事皆验,罪当死。
史万岁听到这个消息, 
上数之,万岁曰“臣留玩者,恐其州有变,
把得到的金银财宝都沉到了江中, 
留以镇抚。臣还至泸水,诏书方到,
蜀王的使者索求时一无所获。 
由是不将入朝,实不受赂”上以万岁心有欺隐,大怒,
史万岁因功晋位柱国。 
顾有司曰“将斩之”万岁惧而服罪,顿首请命。左仆射高颎、左卫大将军元旻等进曰“史万岁雄略过人,
晋王杨广非常钦敬史万岁, 
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虽古名将未能过也”上意稍解,
以朋友之礼对待之。 
于是除名。岁馀,
文帝知道史万岁受到晋王的亲善, 
复官爵。寻拜河州刺史,复领行军总管以备胡。
就令史万岁督理晋王府军事。 
 
开皇末,
 
突厥达头可汗犯塞,
 
上令晋王及杨素出灵武道,
 
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
 
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
 
至大斤山,
 
遇虏。
 
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曰“史万岁也”突厥复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而引去。
 
万岁驰追百余里乃及,
 
击大破之,
 
逐北入碛数百里,
 
虏遁逃而还。
 
杨素害其功,
 
谮万岁云“突厥本降,
 
初不为寇”遂寝其功。
 
万岁数抗表陈状,
 
上未之悟。
 
会上从仁寿宫初还京师,
 
废皇太子,
 
穷东宫党与。
 
上问万岁所在,
 
万岁实在朝堂,
 
杨素见上方怒,
 
因曰“万岁谒东宫矣”以激怒上。
 
上谓信然,
 
令召万岁。
 
时所将士卒在朝堂称冤者数百人,
 
万岁谓曰“吾今日为汝极言于上”及见上,
 
言将士有功。
 
为朝廷所抑,
 
词气愤厉,
 
忤上。
 
上大怒,
 
命左右Ξ杀之。
 
既而追悔不及,
 
因下诏罪状之。
 
万岁死之日,
 
天下士庶闻者,
 
识与不识,
 
无不冤惜。
 
 
万岁为将,
 
不修营伍,
 
令士卒各随所安,
 
无警夜之备,
 
虏亦不敢犯。
 
临阵对敌,
 
应变无方,
 
号为良将。
 
子怀义嗣。
 
 

刘方南征与边将群像

刘方,
 
京兆长安人也。
 
性刚决,
 
有胆气。
 
仁周,
 
承御上士,
 
以战功拜上仪同。
 
隋文帝为丞相,
 
方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
 
以功加开府,
 
赐爵河阴县侯。
 
文帝受禅,
 
进爵为公。
 
开皇三年,
 
从卫王爽破突厥于白道,
 
进位大将军。
 
后历甘、瓜二州刺史。
 
仁寿中,
 
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
 
据越王故城。
 
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略,
 
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
 
统二十七营而进。
 
法令严肃,
 
然仁而爱士。
 
长史、度支侍郎敬德亮从军至尹州,
 
疾甚,
 
不能进,
 
留之州馆。
 
分别之际,
 
方哀其危笃,
 
流涕呜咽,
 
感动行路。
 
论者多之,
 
称为良将。
 
至都隆岭,
 
遇贼,
 
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破之。
 
进兵临佛子,
 
先令人谕以祸福,
 
佛子乃降,
 
送于京师。
 
其有桀黠恐为乱者,
 
皆斩之。
 
寻授驩州道行军总管,
 
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
 
经略林邑。
 
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驩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常,
 
方亲率大将军张愻、司马李纲舟师趣北境。
 
大业元年正月,
 
军至海口。
 
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
 
方击走之。
 
师次阇梨江,
 
贼据南岸立栅,
 
方盛陈旗帜,
 
击金鼓,
 
贼惧而溃。
 
既度江,
 
行三十里,
 
贼乘巨象,
 
四面而至。
 
方以弩射象,
 
象中疮,
 
却蹂其阵,
 
贼奔栅,
 
因攻破之。
 
于是济区栗,
 
进至大缘江,
 
所击皆破。
 
经马援铜柱,
 
南行八日,
 
至其国都。
 
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
 
获其庙主金人,
 
污其宫室,
 
刻石纪功而还。
 
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
 
方在道遇患卒,
 
帝甚伤惜之,
 
下诏褒美,
 
赠上柱国、卢国公。
 
子通仁嗣。
 
 
开皇中,
 
有冯昱、王檦、杨武通、陈永贵、房兆,
 
俱为边将,
 
名显当时。
 
 
檦并不知何许人。
 
昱多权略,
 
有武艺。
 
文帝初为丞相,
 
以行军总管与王谊、李威等讨平叛蛮,
 
拜柱国。
 
开皇初,
 
又以行军总管屯乙弗泊备胡,
 
每战常大克捷。
 
檦骁勇善射,
 
每以行军总管屯兵江北以御陈,
 
为陈人所惮。
 
伐陈之役,
 
及高智慧反,
 
攻讨皆有殊绩。
 
位柱国、白水郡公。
 
 
武通,
 
弘农华阴人,
 
性果烈,
 
善驰射。
 
数以行军总管讨西南夷,
 
以功封白水郡公,
 
拜左武卫将军。
 
时党项羌屡为边患,
 
朝廷以其有威名,
 
使镇边,
 
历岷、兰二州总管。
 
复与周法尚讨嘉州叛獠,
 
法尚军初不利,
 
武通为贼断归路。
 
于是束马悬车,
 
出贼不意,
 
频战破之。
 
贼知其孤军无援,
 
倾部落而至。
 
武通转斗数百里,
 
为贼所拒,
 
四面路绝。
 
武通轻骑挑战,
 
坠马,
 
为贼所执,
 
杀而啖之。
 
 
永贵,
 
陇右胡人,
 
本姓白,
 
以勇烈,
 
为文帝所亲爱。
 
数以行军总管领边,
 
每战必单骑陷阵。
 
位柱国、兰利二州总管,
 
封北陈郡公。
 
 
兆,
 
代人,
 
本姓屋引氏,
 
刚毅有武略。
 
频为行军总管攻胡,
 
以功位至柱国、徐州总管。
 
并史失其事。
 
 

杜彦至杨义臣列传

杜彦,
 
云中人也。
 
父迁,
 
葛荣之乱,
 
徙家于幽。
 
彦性勇决,
 
善骑射。
 
仕周,
 
以军功累迁陇州刺史,
 
赐爵永安县伯。
 
隋文帝为丞相,
 
从韦孝宽击尉迟迥,
 
以功进位上开府,
 
改封襄武县侯,
 
拜魏郡太守。
 
开皇初,
 
授丹州刺史,
 
进爵为公。
 
征为左武卫将军。
 
平陈之役,
 
以行军总管与韩擒相继而进。
 
及陈平,
 
赐物五千段,
 
粟六千石,
 
进位柱国,
 
赐子宝安爵昌阳县公。
 
高智慧等之作乱,
 
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讨平之,
 
斩其渠帅。
 
贼李陀拥众据彭山,
 
彦袭击破之,
 
斩陀,
 
传其首。
 
又击徐州、宜封二洞,
 
悉平。
 
赐奴婢百余口。
 
拜洪州总管,
 
有能名。
 
及云州总管贺娄子干卒,
 
上悼惜者久之,
 
因谓侍臣曰“榆林国之重镇,
 
安得子干之辈乎”后数日,
 
上曰“莫过杜彦”于是征拜云州总管。
 
北夷畏惮,
 
胡马不敢至塞。
 
后朝廷追录前功,
 
赐子宝虔爵承县公。
 
十八年,
 
辽东之役,
 
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营州。
 
上以彦晓习军旅,
 
令总统五十营事。
 
及还,
 
拜朔州总管。
 
突厥寇云州,
 
上令杨素击走之,
 
犹恐为边患,
 
复拜彦云州总管。
 
以疾征还,
 
卒。
 
 
子宝虔,
 
大业末,
 
至文城郡丞。
 
 
周摇,
 
字世安,
 
河南洛阳人也。
 
其先与魏同源,
 
初姓普乃,
 
及居洛阳,
 
改为周氏。
 
曾祖拔拔,
 
祖右六肱,
 
俱为北平王。
 
父恕延,
 
历行台仆射、南荆州总管。
 
摇少刚毅,
 
有武艺,
 
性谨厚,
 
动遵法度。
 
仕魏,
 
位开府仪同三司。
 
周闵帝受禅,
 
赐姓车非氏,
 
封金水郡公。
 
历凤、楚二州刺史,
 
吏人安之。
 
从平齐,
 
以战功超授柱国,
 
进封夔国公。
 
未几,
 
拜晋州总管。
 
时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文献皇后自京师赴州,
 
路经摇所,
 
主礼甚薄。
 
既而白后曰“公廨甚富于财,
 
限法不敢辄费。
 
又王臣无得效私”其质直如此。
 
帝以其奉法,
 
每嘉之。
 
及为丞相,
 
徙封济北郡公,
 
拜豫州总管。
 
帝受禅,
 
复姓周氏。
 
开皇初,
 
突厥寇边,
 
燕、蓟多被其患,
 
前总管李崇为虏所杀,
 
上思所以镇之,
 
曰“无以加周摇”拜为幽州总管、六州五十镇诸军事。
 
摇修障塞,
 
谨斥候,
 
边人安之。
 
徙寻、襄二州总管,
 
俱有能名,
 
进上柱国。
 
以老乞骸骨,
 
上劳之曰“公历仕三代,
 
保兹遐寿,
 
良足善也”赐坐褥。
 
归第,
 
终于家,
 
谥曰恭。
 
 
独孤楷,
 
字脩则,
 
不知何许人也,
 
本姓李氏。
 
父屯,
 
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
 
齐师败绩,
 
因为柱国独孤信所禽,
 
配为士伍,
 
给使信家,
 
渐得亲近,
 
因赐姓独孤氏。
 
楷少谨厚,
 
便弄马槊,
 
为宇文护执刀。
 
数从征伐,
 
赐爵广阿县公。
 
拜右侍下大夫。
 
从韦孝宽平淮南,
 
以功赐子景云爵西河县公。
 
隋文帝为丞相,
 
进开府,
 
领亲信兵。
 
及受禅,
 
拜右监门将军。
 
进封汝阳郡公。
 
仁寿初,
 
出为原州总管。
 
时蜀王秀镇益州,
 
上徵之,
 
犹豫未发。
 
朝廷恐秀生变,
 
拜楷益州总管,
 
驰传代之。
 
秀果有异志,
 
楷讽谕久之,
 
乃就路。
 
楷察秀有悔色,
 
因勒兵为备。
 
秀至兴乐,
 
去益州四十余里,
 
将反袭楷,
 
密使觇之,
 
知不可犯而止。
 
楷在益州,
 
甚有惠政,
 
蜀中父老于今称之。
 
炀帝即位,
 
转并州总管。
 
遇疾丧明,
 
上表乞骸骨。
 
帝曰“公先朝旧臣,
 
卧以镇之,
 
无劳躬亲簿领也”以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
 
其见重如此。
 
转长平太守。
 
卒,
 
谥曰恭。
 
子凌云、平云、彦云,
 
皆知名。
 
 
楷弟盛,
 
性刚烈,
 
有胆略。
 
以落邸之旧,
 
累迁右屯卫将军。
 
宇文化及之乱,
 
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
 
宿卫者皆释仗走。
 
盛谓虔通曰“何物兵。
 
形势太异”虔通曰“事已然,
 
不预将军事”盛骂曰“老贼,
 
何物语”不及被甲,
 
与左右十余人逆拒之,
 
为乱兵所杀。
 
越王侗称制,
 
赠光禄大夫、纪国公,
 
谥曰武节。
 
 
乞伏慧,
 
字令和,
 
马邑鲜卑人也。
 
祖周,
 
魏银青光禄大夫。
 
父纂,
 
金紫光禄大夫。
 
并为第一领人酋长。
 
慧少慷慨,
 
有大节,
 
便弓马,
 
好鹰犬。
 
齐文襄时,
 
为行台左丞,
 
累迁太仆卿,
 
自永宁县公封宜人郡王。
 
其兄贵和,
 
又以军功为王。
 
一门二王,
 
称为贵显。
 
周武平齐,
 
授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
 
拜佽飞右旅下大夫,
 
转熊渠中大夫。
 
从韦孝宽击尉迟惇于武陟,
 
以功授大将军。
 
及破尉迟迥,
 
进位柱国,
 
赐爵西河郡公。
 
请以官爵让兄,
 
朝廷不许,
 
论者义之。
 
隋文帝受禅,
 
拜曹州刺史。
 
曹土旧俗,
 
人多奸隐,
 
户口簿帐,
 
恒不以实。
 
慧下车按察,
 
得户数万。
 
迁凉州总管。
 
先是,
 
突厥屡为寇抄,
 
慧严警烽燧,
 
远为斥候,
 
虏竟不入境。
 
后为荆州总管,
 
又领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
 
其俗轻剽,
 
慧躬行朴素以矫之,
 
风化大洽。
 
曾见人以珣捕鱼者,
 
出绢买而放之,
 
其仁心如此。
 
百姓美之,
 
号其处曰西河公珣。
 
炀帝即位,
 
为天水太守。
 
大业五年,
 
征吐谷浑。
 
郡滨西境,
 
人苦劳役,
 
又遇帝西巡,
 
坐御道不整,
 
献食疏薄,
 
帝大怒,
 
命左右斩之。
 
见其无发,
 
乃释之。
 
除名,
 
卒于家。
 
 
张威,
 
不知何许人也。
 
父琛,
 
魏弘农太守。
 
威少倜傥,
 
有大志,
 
善骑射,
 
膂力过人。
 
仕周,
 
以军功位柱国、京兆尹,
 
封长寿县公。
 
王谦作乱,
 
隋文帝以威为行军总管,
 
从梁睿击之。
 
军次通谷,
 
谦守将李三王拒守。
 
睿以威为先锋。
 
三王闭垒不战,
 
威令人激怒之,
 
三王果出阵。
 
威令壮士奋击,
 
三王军溃。
 
大兵继进至开远,
 
谦将赵俨众十万,
 
连营三十里。
 
威凿山通道,
 
攻其背,
 
俨败走,
 
追至成都。
 
及谦平,
 
进位上柱国、泸州总管。
 
隋文帝受禅,
 
拜幽、洛二州总管,
 
改封晋熙郡公。
 
寻拜河北道台仆射,
 
后督晋王军府事。
 
迁青州总管。
 
在青州颇事产业,
 
遣家奴于人间鬻芦菔根,
 
其奴缘此侵扰百姓。
 
上深加谴责,
 
坐废于家。
 
后从上祠太山,
 
到洛阳,
 
上责让之,
 
因问威所执笏安在。
 
威顿首曰“臣负罪,
 
无颜复执,
 
谨藏于家”上曰“可持来”威明日奉笏以见,
 
上曰“公虽不遵法度,
 
功效实多,
 
今还公笏”于是复拜洛州刺史。
 
后改封皖城郡公,
 
转相州刺史。
 
卒。
 
 
子植,
 
大业中,
 
位至武贲郎将。
 
 
和洪,
 
汝南人也。
 
勇烈过人。
 
仕周,
 
以军功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时龙州蛮任公忻、李国立等,
 
聚众为乱,
 
刺史独孤善不能御。
 
朝议以洪有武略,
 
代善为刺史。
 
月余,
 
斩公忻、国立等,
 
皆平之。
 
后从武帝平齐,
 
位上仪同,
 
赐爵北平侯,
 
拜左勋曹下大夫。
 
柱国王轨之禽吴明彻也,
 
洪有功焉,
 
加位开府,
 
迁折冲中大夫。
 
尉迟迥作乱,
 
洪以行军总管从韦孝宽击之,
 
以功封广武郡公。
 
时东夏初平,
 
物情尚梗,
 
隋文帝以洪有威名,
 
令领冀州事,
 
甚得人和。
 
后拜泗州刺史。
 
属突厥寇边,
 
诏洪为北道行军总管,
 
击走之,
 
追虏至碛而还。
 
后迁徐州总管。
 
卒。
 
 
阴寿字罗云,
 
武威人也。
 
父嵩,
 
周夏州刺史。
 
寿少果烈,
 
有武干,
 
性谨厚。
 
从周武帝平齐,
 
位开府。
 
隋文帝为丞相,
 
引为掾。
 
尉迟迥乱,
 
文帝以韦孝宽为元帅击之,
 
命寿监军。
 
时孝宽有疾,
 
不能亲总戎事,
 
每卧帐中,
 
遣妇人传教命,
 
三军纲纪,
 
皆取决于寿。
 
以功进位上柱国。
 
寻拜幽州总管,
 
封赵郡公。
 
先是,
 
齐之疏属高宝宁,
 
周武帝拜为营州刺史,
 
性桀黠,
 
得华夷心。
 
及文帝为丞相,
 
遂连契丹、靺鞨举兵反。
 
帝以中原多故,
 
未遑进讨,
 
谕之不下。
 
开皇初,
 
又引突厥攻围北平。
 
至是,
 
令寿讨之。
 
宝宁弃城奔于碛北,
 
黄龙诸县悉平。
 
寿班师,
 
留开府成道昂镇之。
 
寿患宝宁攻道昂,
 
乃重购获之,
 
北边遂安。
 
卒官,
 
赠司空。
 
 
子世师,
 
少有节概,
 
性忠厚,
 
多武艺。
 
以功臣子拜仪同。
 
炀帝嗣位,
 
拜张掖太守,
 
深为戎狄所惮。
 
后拜楼烦太守,
 
迁左翊卫将军。
 
与代王留守京师。
 
及义军至,
 
世师自以世荷隋恩,
 
遂拒守不下。
 
及城平,
 
与京兆郡丞骨仪等见诛。
 
 
骨仪,
 
天竺胡人。
 
性刚鲠,
 
有不可夺之志,
 
开皇初,
 
为御史,
 
处法平当,
 
不为势利所回。
 
炀帝嗣位,
 
迁尚书左司郎。
 
于时朝政渐乱,
 
货贿公行,
 
凡当枢要之职,
 
无问贵贱,
 
并家累金宝。
 
天下士大夫莫不变节,
 
而仪励志守常,
 
介然独立。
 
帝嘉其清苦,
 
拜京兆郡丞,
 
公方弥著。
 
时刑部尚书卫玄兼领京兆内史,
 
颇行诡道,
 
辄为仪所执正。
 
玄虽不便之,
 
不能伤。
 
及义兵至,
 
玄恐祸及,
 
辞老病。
 
仪与世师同心协契,
 
父子并诛,
 
其后绝。
 
世师有子弘智等,
 
各以年幼获全。
 
 
杨义臣,
 
代人也,
 
本姓尉迟氏。
 
父崇,
 
仕周,
 
为仪同大将军,
 
以兵镇恒山。
 
时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崇知帝相貌非常,
 
每自结纳,
 
帝甚亲待之。
 
及为丞相,
 
尉迟迥乱,
 
崇以宗族故,
 
自囚,
 
遣使请罪。
 
帝下书慰谕之,
 
即令驰驿入朝,
 
恒置左右。
 
开皇初,
 
封秦兴公。
 
岁馀,
 
从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击突厥于周槃,
 
力战而死。
 
赠大将军、豫州刺史,
 
以义臣袭崇官爵。
 
时义臣尚幼,
 
养于宫中,
 
未弱冠,
 
奉诏宿卫如千牛者数年,
 
赏赐甚厚。
 
上尝言及恩旧,
 
顾义臣嗟叹久之,
 
因下诏赐义臣姓杨氏,
 
编之属籍,
 
为皇从孙。
 
未几,
 
拜陕州刺史。
 
义臣性谨厚,
 
能骑射,
 
有将领才。
 
后突厥达头可汗犯塞,
 
以行军总管出白道,
 
大破之。
 
明年,
 
突厥又寇边,
 
义臣击之,
 
追至大斤山,
 
与虏遇。
 
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
 
与义臣合击大破之。
 
万岁为杨素所陷,
 
义臣功竟不录。
 
 
炀帝嗣位,
 
汉王谅反,
 
时代州总管李景被谅将乔钟葵所围,
 
义臣时为朔州总管,
 
奉诏救之。
 
钟葵见义臣兵少,
 
悉众拒之。
 
时钟葵亚将王拔骁勇,
 
善用槊,
 
射者不能中,
 
每以数骑陷阵。
 
义臣患之,
 
募能当拔者。
 
有车骑将军杨思恩请当之。
 
义臣见思恩气貌雄勇,
 
顾之曰“壮士也”赐以危酒。
 
思恩望见拔立于阵后,
 
投觞于地,
 
策马赴之。
 
再往不克,
 
所从骑士退,
 
思恩为拔所杀。
 
拔遂乘之,
 
义臣军北者十余里。
 
于是购得思恩尸,
 
义臣哭之甚恸,
 
三军莫不下泣,
 
所从骑士皆腰斩。
 
义臣自以兵少,
 
悉取军中牛驴,
 
得数千头,
 
复令数百人,
 
人持一鼓,
 
潜驱之磵谷间,
 
出其不意。
 
义臣晡后复与钟葵战,
 
兵初合,
 
命驱牛驴者疾进。
 
一时鸣鼓,
 
埃尘张天,
 
钟葵军不知所以,
 
以为伏兵发,
 
因大溃,
 
从击破之。
 
以功进位上大将军。
 
累迁太仆卿。
 
从征吐谷浑,
 
令义臣屯琵琶峡,
 
连营八十里,
 
南接元寿,
 
北连段文振,
 
合围吐谷浑主于覆袁川。
 
复从征辽东,
 
以军将指肃慎道。
 
至鸭绿水,
 
与乙支文德战,
 
每为先锋,
 
一日七捷。
 
后与诸军俱败,
 
竟坐免。
 
俄而复位。
 
明年,
 
以为军副。
 
与大将军宇文述趣平壤。
 
至鸭绿水,
 
会杨玄感作乱班师,
 
检校赵郡太守。
 
妖贼向海公作乱,
 
寇扶风、安定间,
 
义臣奉诏击平之。
 
寻从帝复征辽东,
 
进位左光禄大夫。
 
时勃海高士达、清河张金称并相聚为盗,
 
攻陷郡县。
 
帝遣将军段达讨之,
 
不能克,
 
诏义臣率辽东还兵击之,
 
大破士达,
 
斩金称。
 
又收降贼,
 
入豆子,
 
讨贼格谦禽之,
 
以状闻奏。
 
帝恶其威名,
 
遽追入朝,
 
贼由是复盛。
 
义臣以功进位光禄大夫,
 
寻拜礼部尚书。
 
卒于官。
 
 
论曰:
 
昔韩信愆垓下之期,
 
则项王不灭。
 
英布无淮南之举,
 
则汉道未隆。
 
以二子之勋庸,
 
咸愤怨而菹戮,
 
况乃无古人之殊绩,
 
而怀悖逆之心者乎。
 
梁士彦遭云雷之会,
 
以勇略成名,
 
遂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执者倦矣,
 
施者未厌,
 
将生厉阶,
 
求逞其欲。
 
及兹颠坠,
 
自取之也。
 
元谐、虞庆则、元胄,
 
或契阔艰危,
 
或绸缪恩旧,
 
将安将乐,
 
渐见遗忘,
 
内怀怏怏,
 
矜伐不已。
 
虽时主之刻薄,
 
亦言语以速祸乎。
 
然隋文佐命元功,
 
鲜有终其天命,
 
配享清庙,
 
寂尔无闻。
 
斯盖草创帝图,
 
事出权道,
 
本异同心,
 
故久而愈薄。
 
其牵牛蹊田,
 
虽则有罪,
 
夺之非道,
 
能无怨乎。
 
皆深文巧诋,
 
致之刑辟,
 
帝沈猜之心,
 
固已甚矣。
 
求其余庆,
 
不亦难哉。
 
长儒以步卒二千,
 
抗十万之众,
 
师歼矢尽,
 
勇气弥厉,
 
壮矣哉。
 
子干西涉青海,
 
北临玄塞,
 
胡夷慑惮,
 
亦有可称。
 
万岁实怀智勇,
 
善抚士卒,
 
人皆乐死,
 
师不疲劳。
 
北却匈奴,
 
南平夷獠,
 
兵锋所指,
 
威警绝域。
 
论功仗气,
 
犯忤贵臣,
 
偏听生奸,
 
死非其罪,
 
人皆痛惜,
 
有李广之风焉。
 
刘方号令无私,
 
临军严肃,
 
克翦林邑,
 
遂清南海,
 
徼外百蛮,
 
无思不服。
 
杜彦东夏南服,
 
屡有战功,
 
作镇朔垂,
 
胡尘不起。
 
周摇以质直见知,
 
独孤楷以恤人流誉。
 
盛蹈履之地,
 
可以追踪古人。
 
乞伏慧能以国让,
 
亦云美矣。
 
而慧以供帐不厚,
 
至于放黜,
 
君方逞欲,
 
罚亦深哉。
 
阴世师遭天所废,
 
舍命无改,
 
虽异先觉,
 
颇同后凋。
 
义臣时属扰攘,
 
功成三捷,
 
而以功见忌,
 
得没亦为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