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奠基
郑桓公友者,
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
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
也。
周宣王的弟弟。
宣王立二十二年,
宣王即位二十二年,
友初封于郑。
友才被封到郑地。
封三十三岁,
封了三十三年,
百姓皆便爱之。
百姓都喜爱他。
幽王以为司徒。
幽王任命他为司徒。
和集
周民,周民皆说
,
他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
河洛之间,
百姓都十分高兴,
人便思之。
黄河、洛水流域的人们都思念他。
为司徒一岁,
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时候,
幽王以褒后故,
因为幽王宠爱褒姒,朝迁政事废弃不顾,
王室治多邪,
问题积重难返,
诸侯或畔
之。
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
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
于是桓公询问太史伯说:
“王室多故,
“王室灾难深重,
予安逃死
乎?”
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
太史伯对曰:
太史伯回答说:
“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只有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
公曰:
桓公问:
“何以?”
“为什么?”
对曰:
太史伯回答说:
“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而好利,
“那一带邻近虢国、郐国、虢国、郐国的国君既贪婪又喜好占小便宜,
百姓不附。
百姓不顺从他们。现在,
今公为司徒,
您是司徒,
民皆爱公,
百姓都热爱您,
公诚请居之,
您如真的请求住在那一带,
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
,
虢国、郐国国君看到您正当权,
轻分公地。
会很容易地分给您土地。
公诚居之,
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带,
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
虢国、郐国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
公曰:
桓公:
“吾欲南之江上,
“我想到南边的长江流域住,
何如?”
怎么样?”
对曰:
太史回答说:
“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
“过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
其功大矣,
功劳甚大,
而于周未有兴者,
但他的后代在周朝也没有兴盛起来,
楚后也。
楚国就是他的后代。
周衰,
周王室衰弱,
楚必兴。
楚国一定兴盛。
兴,
楚国如果兴盛,
非郑之利也。”
对郑国绝对没有好处。”
公曰:
桓公说;
“吾欲居西方,
“我想住在西方,
何如?”
怎么样?”
对曰:
太史伯回答说:
“其民贪而好利,
“那里的百姓既贪婪又好利,
难久居。”
难以久居。”
公曰:
桓公说:
“周衰,
“周王室衰弱,
何国兴者?”
哪国将兴盛呢?”
对曰:
太史伯回答说:
“齐、秦、晋、楚乎?
“齐、秦、晋、楚吧?
夫齐,
齐国,
姜姓,
姓姜,
伯夷之后也,伯夷之后也,
是伯夷的后代,
伯夷佐尧典礼
。
伯夷曾辅助尧掌管仪制度。
秦,
秦国,
嬴姓,
姓嬴,
伯翳之后也,
是伯翳的后代,
伯翳佐舜怀柔
百物。
伯翳曾辅助舜使很多部落顺服。
及楚之先,
至于楚国祖先,
皆尝有功于天下。
也都曾为天下人建立了功业。
而周武王克纣后,
周武王战胜纣王后,
成王封叔虞于唐,
成王把唐封给叔虞,
其地阻险,
那里山川险阻,
以此有德与周衰并,
凭这些有德的后代与衰弱的周室并存,
亦必兴矣。”
晋国也一定能兴盛了。”
桓公曰:
桓公说:
“善。”
“好吧。”
于是卒
言王,
于是急速向幽王请示,
东徙民洛东,
把他的百姓迁移到洛水东部,
而虢、郐果献十邑,
虢、郐国国君果然向他贡献出十座城邑,
竟国之*
。
他终于建立了郑国。
二岁,
二年(前771),
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
犬戎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
并杀桓公。
也杀死了桓公。
郑人共立其子掘突,
郑人拥立桓公的儿子掘突,
是为武公。
这是武公。
庄公克段
武公十年,
武公于十年(前761),
娶申侯女为夫人,
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
曰武姜。
叫武姜。
生太子寤生
,
武姜生下太子寤生,
生之难,
生时是难产,
及生,
等到生下后,
夫人弗爱。
夫人不喜欢寤生。
后生少子叔段,
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
段生易,
生段时是顺产,
夫人爱之。
夫人十分喜爱叔段。
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前744),
武公疾。
武公生病了,
夫人请公,
夫人向武公请求,
欲立段为太子,
想立段为太子,
公弗听。
武公未答应。
是岁,
当年,
武公卒,
武公逝世了,
寤生立,
寤生即位,
是为庄公。
这是庄公。
庄公元年,
庄公于元年(前743),
封弟段于京,
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
号太叔。
号称太叔。
祭仲曰:
祭(zhài,债)仲说:
“京大于国
,
“京城大于国都,
非所以封庶也。”
不可以封给弟弟。”
庄公曰:
庄公说:
“武姜欲之,
“武姜想这样,
我弗敢夺也。”
我不敢反对。”
段至京,
叔段到了京,
缮
治甲兵,
整顿军备,
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
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722),
段果袭郑,
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
武姜为内应。
武姜做内应。
庄公发兵伐段,段走。
庄公派军攻打叔段,
伐京,
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
京人畔段,
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
段出走鄢。
叔段面对无奈逃跑到鄢。
鄢溃,
鄢邑的百姓溃逃了。
段出奔共。
叔段不得已逃亡到共国。
于是庄公迁母武姜于城颖,
于是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
誓言曰:
发誓说:
“不至黄泉
,
“不到黄泉,
毋相见也。”
不与她见面。”
居岁余,
过了一年多,
已悔思母。
庄公又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
颖谷之考叔有献于公,
颍谷的考叔向庄公献礼,
公赐食。
庄公赐给她食物。
考叔曰:
考叔说:
“臣在母,
“我有老母,
请君食赐臣母。”
请您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
庄公曰:
庄公说:
“我甚思母,
“我很思念我的母亲,
恶
负盟,
但又厌恶违背誓言,
奈何?”
怎么办呢?”
考叔曰:
考叔说:
“穿地至黄泉,
“控条地道到有泉水处,
则相见矣。”
你们母子就可见面了。”
于是遂从之,
于是庄公依照他的办法,
见母。
终于见到母亲。
厉昭争位
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前720),
宋缪公卒,
宋缪公逝世,
公子冯奔郑。
公子冯(píng,凭)逃到郑国。
郑侵周地,
郑国侵夺周室田地,
取禾。
攫取了田里的庄稼。
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前719),
卫州吁弑君桓公自立,
卫国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桓公即位,
与宋伐郑,
与宋国联合讨伐郑国,
以冯故也。
因为郑国接纳了公子冯的缘故。
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前717),
始朝周桓王。
郑君才朝拜周桓王,
桓王怒其取禾,
桓王对郑攫取庄稼一事很生气,
弗礼也。
没有按礼仪对待他。
二十九年,
二十九年(前715),
庄公怒周弗礼,
庄公生气周桓王没有礼遇自己,
与鲁易祊、许田*
。
故意用祊(bēng,崩)与鲁国交换了靠近许国的鲁国的田地。
三十三年,宋杀孔父。
三十三年(前711)宋国杀死了孔父。
三十七年,
三十七年(前707),
庄公不朝周,
庄公不朝拜周桓王,
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
桓王率领陈、蔡、虢、卫国讨伐郑国。
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
庄公和祭仲、高渠弥出兵迎击,
王师大败。
大败桓王的军队,
祝聸射中王臂。
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
祝聸请从
之,郑伯止之,
祝聸请求继续追击桓王,
曰:
郑庄公阻止他说:
“犯长且难之,
“侵犯长者尚且要遭到责难,
况敢陵天子乎?”
何况欺辱天子呢?”
乃止,
于是祝聸才停止追击。
夜令祭仲问王疾。
庄公深夜派祭仲询问桓王的箭伤。
三十八年,
三十八年(前706),
北戎
伐齐,
北戎讨伐齐国,
齐使求救,
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援,
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
郑国派太子忽领军救援齐国。
齐釐
公欲妻之,
齐(xī,西)公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
忽谢曰:
忽辞谢说:
“我小国,
“我国是个小国,
非齐敌
也。”
不宜和齐大国相匹配。”
时祭仲与俱,
当时,祭仲与太子在一起,
劝使取
之,
规劝太子答应娶亲,
曰:
说:
“君多内宠,
“我们郑国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
太子无大援将不立,
太子得不到太国的援助将不能即位,
三公子皆君也。”
三位公子都可以成为国君。”
所谓三公子者,
祭仲所说的三位公子,
太子忽,
有太子忽,
其弟突,
及他的弟弟突,
次弟子亹也。
小弟弟子亹(wěi,伟)。
四十三年,
四十三年(前701),
郑庄公卒。
郑庄公逝世。
初,
当初,
祭仲甚有宠于庄公,
祭仲很受庄公宠信,
庄公使为卿;
庄公让他作上卿,
公使娶
邓女,
庄公让祭仲为自己迎娶了邓国美女,
生太子忽,
生下了太子忽,
故祭仲立之,
所以祭仲立忽为君,
是为昭安。
这就是昭公。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
庄公又曾娶宋国的雍氏女子,
生厉公突。
生下厉公突。
雍氏有宠于宋。
雍氏女子很受国君宠爱。
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
宋庄公听说祭仲拥立忽,
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
之,
就派人把祭仲骗来逮捕了他,
曰:
威胁他说:
“不立突,
“不立突为君,
将死。”
将处死你。”
亦执以求赂焉。
宋国君也逮捕了突求取贿赂。
祭仲许宋,
祭仲答应了宋国,
与宋盟。
并与宋国君盟誓。
以突归,
他准备带着突回国,
立之。
拥立突为国君。
昭公忽闻祭仲以宋是要
弟突,
昭公忽听说祭仲因宋国的要挟拥立自己的弟弟突为国君,
九月(辛)[丁]亥,
九月丁亥日,
忽出奔卫。
忽逃到了卫国。
己亥,
己亥日,
突至郑,立,
突来到郑都即位,
是为厉公。
这是厉公。
厉公四年,
厉公四年(前697),
祭仲专
国政。
祭仲专权。
厉公患之,
厉公提心此事,
阴
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
暗中让祭仲的女婿纠杀死祭仲。
纠妻,祭仲女也,
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
知之,
她知道此事后,
谓其母曰:
问母亲:
“父与夫孰亲?”
“父亲与丈夫哪一位更亲。”
母曰:
母亲说:
“父一而已,
“父亲只有一个,
人尽夫也。”
丈夫却可以有很多选择的!”
女乃告祭仲,
祭仲女就把此事告诉了祭仲,
祭仲反杀雍纠,
祭仲反而杀死了雍纠,
戮之于市。
并暴尸于闹市上。
厉公无奈祭仲何,
厉公对祭仲无可奈何,
怒纠曰:
对雍纠却很生气,说:
“谋及妇人,
“与妇人商量,
死固宜哉!”
死本来就活该了,”
夏,
夏季,
厉公出成居邑栎。
厉公被赶到边界的栎邑居住。
祭仲迎昭公忽,
祭仲迎来了昭公忽,
六月乙亥,复入郑,
六月乙亥日,
即位。
忽又回到郑都即位了。
秋,
秋季,
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
郑厉公依靠邑的人杀死了栎邑大夫单伯,
遂居之。
于是就定居在栎邑。
诸侯闻厉公出奔,
诸侯们听说厉公逃跑了,
伐郑,
就讨伐郑国,
弗克而去。
但没有战胜郑国就离去了。
宋颇予厉公兵,
宋国赠给厉公很多军队,
自守于栎,
让他在栎邑坚守防备,
郑以故亦不伐栎。
郑国因此也不再讨伐邑。
昭公二年,
昭公二年(前695),
自昭公为太子时,
从昭公做太子时,
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
父亲庄公就想拜高渠弥为上卿,
太子忽恶子,
太子忽厌恶高渠弥,
庄公弗听,
庄公不听忽的意见,
卒用渠弥为卿。
终于让渠弥做了卿。
及昭公即位,
等到昭公即位,
惧其杀已,
渠弥担心昭公杀害自己,
冬十月辛卯,
冬季十月辛卯日,
渠弥与昭公出猬,
渠弥与昭公出外打猎,
射杀昭公于野。
在郊野射杀了昭公。
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
祭仲与渠弥不敢接纳厉公,
乃更立昭公引子亹为君,
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国君,
是为子亹也,
就称子亹,
无谥
号。
他没有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
子亹元年(前694)七月,
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
齐襄公在首止会合诸侯,
郑子亹往会,
郑子亹赴会,
高渠弥相
,
高渠弥辅佐,
从,
跟从子亹前往,
祭仲称疾不行。
祭仲借口有病没去。
所以然者,
祭仲之所以这样做,
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
是因为在齐襄公做公子时,
尝会斗,
子亹曾经与他相斗过,
相仇,
双方结仇,
乃会诸侯,
等到诸侯相会时,
祭仲请子亹无行。
祭仲请求子亹不要去。
子亹曰:
子亹说:
“齐强,
“齐国强大,
而厉公居栎,
厉公又住在栎,
即不往,
假使我不去,
是率诸侯伐我,
齐就会率领诸侯攻打我,
内
厉公。
并让厉公回到国都。
我不如往,
我不如前往,
往何遽
必辱,
去了为什么一定受辱呢,
且又何至是!”
而且,又为何一定落到象你所设想的那步田地呢!”
卒行。
子亹终于前往了。
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
祭仲担心齐国会杀死子亹及随从,
故称疾。
所以声称有病。
子亹至,
子亹到了首止,
不谢齐侯,
也未向齐侯道歉,
齐侯怒,
齐侯十分生气,
遂伏甲而杀子亹。
就设下伏兵杀死了子亹。
高渠弥亡归,
高渠弥逃回了郑国,
归与祭仲谋,
与祭仲商议,
召子亹弟公子地陈而立之,
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婴从陈国叫来拥立成国君,
是为郑子。
这是郑子。
是岁,
这一年,
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
齐襄公让公子彭生趁鲁公酒醉摧折其肋骨杀死了鲁桓公。
郑子八年,
郑子八年(前686),
齐人管至父等乱,
齐国管至父等人作乱,
弑其君襄公。
杀死了自己的国君襄公。
二十年,
十二年(前682),
宋人长弑其君湣公。
宋国人万长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湣公。这年,
郑祭仲死。
郑国祭仲去世了。
十四年,
十四年(前680),
故郑亡厉公突在栎者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
从前随郑厉公突逃亡在栎邑的人派人诱骗动持了大夫甫假,
要以求入。
要挟甫帮助厉公回国都复位。
假曰:
甫假说:
“舍我,
“赦免我,
我为君杀郑子而入君。”
我替你杀死郑子让你回到国都。”
厉公与盟,
厉公与他订立盟约后,
乃舍之。
才释放了他。
六月甲子,
六月甲子日,
假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
甫假杀死了郑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并迎来厉公突,
突自栎复入即位。
突从栎又回来即位。
初,
当初,
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
在郑都南门城内有一条蛇与城外一条蛇争斗,
内蛇死。
城内的蛇死去。
居六年,
过了六年,
厉公果复入。
厉公果然又回来了。
入而让其伯父原曰:
厉公回到郑都后就责备自己的伯父原说:
“我亡国外居,
“我失去了国家到都外居住,
伯父无意入我,
伯父却无意接纳我,
亦甚矣。”
也太过分了。”
原曰:
原说:
“事君无二心,
“事奉国君不能有二心,
人臣之职
也。
这是做人臣的本分。
原知罪矣。”
我知道罪过了。”
遂自杀。
说完竟自杀身亡。
厉公于是谓甫假曰::
厉公于是又对甫假说:
“子之事君有二心矣。”
“你事奉国君有二心。”
遂诛之。
于是杀死了他。
假曰:
临死甫假后悔地说:
“重德
不报,
“对郑子的大德不去报答而有此下场,
诚然哉?”
实在是应该啊!”
厉公突后元年,
厉公突复位后元年(679),
齐桓公始霸。
齐桓公开始称霸。
五年,
五年(前675),
燕、卫与击惠王弟颓伐王*
,
燕国、卫国与周惠王的弟弟颓一起讨伐周惠王,
王出奔温,
惠王逃到温,
立弟颓为王。
弟弟颓即位为周王。
六年,
六年(前674),
惠王告急郑,
惠王向郑国告急,
厉公发兵击周王子颓,
厉公率军攻打周王子颓,
弗胜,
未打胜,
于是与周惠王归,
于是厉公与周惠王一起撤回郑国,
王居于栎。
惠王住在栎。
七年春,
七年(前673)的春天,
郑厉公与虢叔袭杀王子颓而
入惠王于周。
郑厉公与虢叔共同袭击杀死了王子颓,护送惠王到周都。
秋,
秋季,
厉公卒,
厉公逝世,
子文公踕立。
儿子文公踕(jié,洁)即位。
厉公初立四岁,
厉公刚刚即位四年,
亡居栎,
就逃到栎居住,
居栎十七岁,
在栎住了十七年,
复入,
又回到郑都,
立七岁,
在位七年,
与亡凡二十八年。
与逃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二十八年。
文公十七年,
文公十七年(前656),
齐桓公以后蔡,
齐桓公率军打败了蔡国,
遂伐楚,
于是攻打楚国,
召陵。
一直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前649),
文公之贱妾曰燕姞,
文公有一个名叫燕姞(jí,
梦天与之兰,
吉)的贱妾,
曰:
梦到天帝给她一株兰草说:
“余为伯鯈。
“我是伯鯈(yóu,
余,
由)。
尔祖也。
我是你的祖先。
以是为而子,
用这株兰草做你的儿子,
兰有国香
。”
兰草有浓烈醇正的香气。”
以梦告文公,
燕姞把此梦告诉文公,
文公幸
之,
文公便与她同房了。
而予之草兰为符
。
并赠送她兰草作为凭证。
遂生子,
于是燕姞生下了一个儿子,
名曰兰。
取名为兰。
三十六年,
三十六年(前637),
晋公子重耳过,
晋公子重耳路过郑国,
文公弗礼。
郑文公没有礼待他。
文公弟叔詹曰:
文公的弟弟叔詹说:
“重耳贤,
“重耳是贤人,
且又同姓,
又与咱们同姓,
穷而过君,
受穷困经过您处,
不可无礼。”
您不能对他无礼。”
文公曰:
文公说:
“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
“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过此处的有很多,
安能尽礼之!”
怎么都能按礼招待他们呢!”
詹曰:
叔詹说:
“君如弗礼,
“您如果不礼待他,
遂杀之;
就杀死他,
弗杀使即反
国,
不杀,他假使返回国内,
为郑忧矣。”
就是郑国的忧患了。”
文公弗听。
文公不听从叔詹的意见。
三十七年春,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
晋公子重耳反国,
晋公子重耳返回晋国,
立,
即位了,
是为文公。
这就是晋文公。
秋,
秋季,
郑入滑,
郑国攻入滑国,
滑听命,
滑国唯郑命是听,不久,
已而反与
卫,
滑国又亲附卫国,
于是郑伐滑。
于是郑国又攻打滑国。
周襄王使伯犕请滑。
周襄王让伯服替滑国说情,
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
郑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栎,
而文公父厉公入之,
是文公的父亲厉公护送惠王回朝复位的,
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
但惠王却没有赏赐厉公爵位俸禄,
又怨襄王之与卫滑,
又怨恨襄王亲附卫国,滑国,
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服。
所以文公不听从襄王为滑国的说情反而囚禁了伯服。
王怒,
襄王十分生气,
与翟人伐郑,
联合翟人攻打郑国,
弗克。
没有获胜。
冬,
冬季,
翟攻伐襄王,
翟人攻打周襄王,
襄王出奔郑,
襄王逃到郑国,
郑文公居王于氾。
郑文公让襄王住在池(fàn,泛)。
三十八年,
三十八年(前635),
晋文公入襄王成国。
晋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四十一年,
四十一年(632),
助楚击晋。
郑国帮助楚国攻击晋国。
自晋文公之过无,
因晋文公当年路过郑,郑对他无礼,
故背晋助楚。
所以郑国背叛晋国帮助楚国。
四十三年,
四十三年(前630),
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
晋文公与秦缪公共同包围郑都,
讨其助楚攻晋者,
讨伐郑君帮助楚国攻打晋国,
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以及文公路过郑君的无礼罪行。
初,
当初,
郑文公有三人,
郑文公有三位夫人,
宠子五人,
五个宠爱的儿子,
皆以罪蚤死*
。
都因罪早死。
公怒,
郑文公厌恶子瑕,
溉
逐群公子。
赶走了各位公子。
子兰奔晋,
子兰逃到晋国,
从晋文公围郑。
跟从晋文公包围郑都。
时兰事晋文公甚谨,
当时子兰事奉晋文公很恭敬,
爱幸之,
晋文公十分宠幸他。
乃和于晋,
他在晋暗中活动,
以求入郑为太子。
借机要求回郑做太子。
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
。
晋国这时想得到叔詹并杀死他。
郑文公恐,
郑文公很害怕,
不敢谓叔詹言。
不敢对叔詹说,
詹闻,
叔詹听到这个情况,
言于郑君曰:
告诉郑君说:
“臣谓君,
“我曾对您说,要杀死重耳,
君不听臣,
您却不听从我的意见,
晋卒为患。
晋国终于成为我国的忧患了。
然晋所以围郑,以詹,
可是晋国之所以包围郑都就是因为我,
詹死而赦郑国,
我死了而能赦免郑国,
詹之愿也。”
这是我的心愿。”
乃自杀
。
于是叔詹自杀了。
郑人以詹尸与晋。
郑人把叔詹尸首送给晋国。
晋文公曰:
晋文公说:
“必欲一见郑君,
“一定想见一下郑君,
辱之而去。”
污辱他后再离去。”
郑人患之,
郑人担心这件事,
乃使人私于秦曰:
就派人私下对秦国说:
“破郑益晋,
“打败了郑国对晋国有好处,
非秦之利也。”
并非对秦国有利。”
秦兵罢。
秦军听后才撤军。
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
晋文公送子兰到郑国做太子,
以靠郑。
借机通报了郑国。
郑大夫石癸曰:
郑国大夫石癸说:
“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
,
“我听说姓姞的女儿是后稷的元配,
其后当有兴者。
她的后裔应当有兴发的,
子兰母,其后也。
子兰的母亲就是他的后裔。
且夫人子尽已死,
况且夫人的儿子都已不在世了,
余庶子无如兰贤。
剩下的儿子没有比得上兰贤能的。
今围急,
现在晋国包围郑都很急迫,
晋以为请,
晋国替子兰请求回郑,
利孰大焉!”
没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了!”
遂许晋,
于是郑国答应了晋国,
与盟,
与晋国订立盟约,
而卒立子兰为太子,
终于立子兰为太子,
晋兵乃罢去。
晋军才撤走。
四十五年,
四十五年(前628),
文公卒,
郑文公逝世了,
子兰立,
子兰即位,
是为缪公。
这是缪公。
缪公元年春,
缪公元年(前627)的春天,
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
秦缪公派三位将军率军想攻打郑国,
至滑,
到了滑国,
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
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劳,
故秦兵不至而还,
所以秦军没再继续进军就回国了,
晋败之于崤。
晋军在崤打败秦军。
初,
当初,
往年郑文公之卒也,
郑文公逝世后,
郑司城缯贺以郑情卖之,
郑国都城的卫戍官缯贺把郑国的内情出卖给秦国,
秦兵故来。
所以秦军才来攻打郑国。
三年,
三年(前625),
郑发兵从晋伐秦,
郑国派军跟从晋国攻打秦国,
败秦兵于汪
。
在汪打败秦军。
往年楚太子商臣弑其成王代立。
楚国太子商臣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成王即位。
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前607),
与宋华元伐郑。
楚国与宋国华元攻打郑国。
华元杀羊食士
,
华元宰羊犒劳士兵,
不与其御羊斟,
却未给自己的驾车者羊斟肉食,
怒以弛郑,
羊斟恼怒把车赶到郑国,
郑囚华元。
郑国囚禁了华元,
宋赎华元,元亦亡去。
宋国用重金赎回华元而华元早已逃走。
晋使赵穿
以兵伐郑。
晋国让赵穿率军攻打郑国。
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606),
郑缪公卒,
郑缪公逝世,
子夷立,
儿子夷即位,
是为灵公。
这是灵公。
灵公元年春;
灵公元年(前605)的春天,
楚献鼋
于灵公。
楚国献给灵公鼋。
子家、子公将朝灵公,
子家、子公将要朝拜灵公,
子公之食指动,
子公的食指颤动了一下,
谓子家曰:
对子家说:
“佗
日指动,
“我的手指曾动过,
必食异物。”
一定要吃珍异食物了。”
及人,
等到入宫后,
见灵公进羹,
见到灵公进食鼋汤,
子公笑曰:
子公笑道:
“果然!”
“果然如此。”
灵公问笑故,
灵公问子公为何笑,
具
告灵公。
子公把以上情况告诉了灵公。灵公叫他过去,却唯独没把汤给他喝,子公很生气,
灵公召之与子家谋先。
手指在汤里沾了一下尝了尝就出了宫。灵公很生气,想杀死子公。子公与子家商义先下手。
夏,
夏季,
弑灵公。
他们杀死了灵公。
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
郑人想立灵公的弟弟去疾,
去疾让曰:
去疾谦让说:
“必以贤,
“一定让贤能的人即位,
由去疾不肖;
而我去疾无才能;
必以顺,
一定按长少顺序即位,
则公子坚长。”
那么公子坚比我年长。”
坚者,灵公庶弟,
坚是灵公的弟弟,
去疾之兄也。
去疾的哥哥。
于是乃立子坚,
于是就立了子坚为君,
是为襄公。
这是襄公。
襄公立,
襄公即位后,
将尽去缪氏。缪氏者,
将要把缪氏家族斩尽杀绝。
杀灵公子公之族家也。
缪氏是杀死灵公的子公的家族。
去疾曰:
去疾说:
“必去缪氏,
“一定要杀死缪氏家族,
我将去之。”
我也将要离开郑国了。”
乃止。
襄公这才停止。
皆以为大夫。
并任命缪氏都为大夫。
襄公元年,
襄公元年(前604),
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
,
楚国生气郑国接受了宋国贿赂释放了华元,
伐郑。
攻打郑国。
郑背楚,
郑国背叛楚国,
与晋亲。
与晋国亲近。
五年,
五年(前600),
楚复伐郑,
楚国又攻打郑国,
晋来救之。
晋国来救助郑国。
六年,
六年(前599),
子家卒,
子家去世,
国人复逐族,
郑都的人们又赶出了子家家族,
以弑灵之也。
因为他杀死了灵公。
七年,
七年(前598),
郑与晋盟鄢陵。
郑国与晋国在鄢陵结盟。
八年,
八年(前597),
楚庄王以郑与晋盟,
楚庄王因为郑国与晋国结盟,
来伐,
来讨伐郑国,
围郑三月,
包围郑都三个月,
郑以城降楚。
郑国献出国都投降了楚国。
楚王入自皇门*
,
楚王从皇门入了城,
郑襄公肉袒羊以迎*
,
曰:
郑襄公脱去上衣露出胳膊手牵着羊迎接楚王说:
“孤不能事边邑,
“我不能在边城事奉您,
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
让您生气地来到我国国都,
孤之罪也。
这是我的罪过。
敢不惟命是听。
我不敢唯命是听。
君王迁之江南,
你把我流放到江南,
及以赐诸侯,
把郑赐给诸侯,
亦惟命是听。
我也唯命是听。
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
如果君王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郑桓公、郑武公,可怜他们,
哀不忍绝社稷,
不忍心断绝他们的祭礼,
锡不毛之地*
,
您就给我不毛之地,
使复得改事君王,
使我又能够事奉你,
孤之愿也,
这是我的愿望,
然非所敢望也。
可是我不是敢有所希望。
敢布腹心*
,
我只不过冒昧地表露我的真心,
惟命是听。”
对您将唯命是听。”
庄王为却三十里而后舍。
庄王为些让军队退却三十里后驻扎下来。
楚群臣曰:
楚国大臣们说:
“自郢至此,
“我们千里迢迢人郢来到这里,
士大夫亦久劳矣。
官兵们也长久地劳苦了。
今得国舍之,
现在已经打下的国家又放弃,
何如?”
为什么?”
庄王曰:
庄王说:
“所为伐,
“我们之所以讨伐,
伐不服也。
是讨伐不驯服的国君。
今已服,
今天人家已经服服贴贴了,
尚何乎?”
还有什么要求的呢?”
卒去。
楚军终于撤去。
晋闻楚之伐郑,
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
发兵救郑。
派军救援。晋军出发时,
来持两端*
,
晋国意见不统一,
故迟,
犹不决所以来迟了,
比至河,
等到到了黄河,
楚兵已去。
楚军已经离去。
晋将率或欲渡*
,
晋国将帅有的想渡河追击,
或欲还,
有的想班师回国,
卒渡河。
但终于渡过黄河。
庄王闻还击晋。
庄王听说后,反转身攻击晋军。
郑反助楚,
郑国反而帮助楚国,
大破晋军于河上。
在黄河上把晋军打得大败。
十年,
十年(前595),
晋来伐郑,
晋国又来攻打郑国,
以反晋而亲楚也。
因为它反对晋却亲近楚国。
十一年,
十一年前(594),
楚庄王伐宋,
楚庄王讨伐宋国,
宋告急于晋。
宋国向晋国告急。
晋景公欲发兵救宋,
晋景公想派军救助宋国,
伯宗谏晋君曰:
伯宗进谏晋君说:
“天方开楚*
,
“上天正兴助楚国,
未可伐也。”
不能攻打楚。”
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
晋国于是找到一位壮士是霍国人解扬,
字子虎,
字子虎。
诓楚6*
,
晋国让解扬欺骗楚国,
令宋毋楚。
让宋国不要投降,
过郑,
解扬路过郑国,
郑与楚亲,
郑国和楚国关系亲密,
乃执解扬而献楚。
就逮捕解扬献给楚国。
楚王厚赐与约,
楚王赏赐给解扬一份厚礼并与他立约,
使反言,
让他说反话,
令宋趣降*
,
叫宋国赶快投降,
三要乃许。
楚王多次要挟解扬,解扬才勉强答应。
于是登解扬楼车*
,
于是楚王让解扬登上观望敌军的巢车,
令呼宋。
让他向宋军喊话。
遂负楚约而致晋君命曰*
:
但解扬竟违背与楚人的相约,传达了晋君给他的命令,大声喊:
“晋方悉国兵以救宋,
“晋国正聚集全国的军队来援救宋国,
宋虽急,
宋国虽然形势紧迫,
慎毋降楚。
但千不要投降楚国,
晋兵今至矣!”
晋军马上就要赶到了!”
楚庄王大怒,
楚王一听非常生气,
将杀之。
将要杀死解扬。
解扬曰:
解扬说:
“君能命为义*
,
“国君以制定命令为本分,
臣能承命为信*
。
臣民以执行命令为讲信用。
爱吾君命以出,
我接受我国国君的命令出国办事,
有死无陨*
。
”
宁死也不以让君命受损。”
庄王曰:
庄王说:
“若之许我,
“那么,你已经答应了我,
已而背之,
尔后又背叛,
其信安在?”
你的信用在哪儿呢?”
解扬曰:
解扬说:
“所以许王,
“我所以答应您,
欲以成吾君命也。”
就是想用来完成我国国君的命令。”
将死,
解扬将要受刑时,
顾谓楚军曰:
回头对楚军说:
“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
“做人臣的不要忘记竭尽忠诚尔后去死!”
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
楚王的弟弟们都进谏楚王赦免解扬,
于是赦解扬使归。
于是楚王赦免了他,让他回晋国。晋国授予他上卿。
十八年,
十八年(前587),
襄公卒,
襄公逝世,
子悼公立。
儿子悼公(mì,秘)即位。
悼公元年,
悼公元年(前586),
公恶郑于楚,
许灵公到楚国中伤郑国,
悼公使弟于楚自讼。
悼公便让弟弟(gǔn,滚)去楚自我申辩。
论不直*
,
申辩不成功,
楚囚。
楚国囚禁了。
于是郑悼公来与晋平,遂亲。
于是郑悼公来晋讲和两国言归于好。
私于楚子反,
与楚国子反有交情,
子反言归于郑。
子反说情把放回郑国。
二年,
二年(前585),
楚伐郑,
楚国攻打郑国,
晋兵来救。
晋军来救助。
是岁,
当年,
悼公卒,
悼公逝世,
立其弟,
郑国立悼公的弟弟,
是为成公。
这是成公。
成公三年;
成公三年(前582),
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
楚共王说:“对郑成以来说,我是有恩德的。”
使人来与盟。
便派人来郑与成公订立盟约。
成公私与盟。
成公暗中与楚国结盟了。
秋,
秋季,
成公朝晋,
成公朝拜晋国,
晋曰“郑私平于楚”*
,
晋说:“郑国暗中与楚讲和了”,
执之。
逮捕了成公。
使栾书伐郑。
并派栾书攻打郑国。
四年春,
四年(前581)的春季,
郑患晋围,
郑国担心晋国来包围,
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为君。
公子如便立成公的哥哥(xū,需)做国君。
其四月,
当年四月,
晋闻郑立君,
晋国听说郑国又立了新君,
乃归成公。
就让成公回国了。
郑人闻成公归,
郑人听说成公回国,
亦杀君,迎成公。
又杀死了迎接成公。
晋兵去。
晋军撤去。
十年,
十年(前575),
背晋盟,
郑国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
盟于楚。
与楚国结了盟。
晋厉公怒,
晋厉公很生气,
发兵伐郑。
派军攻打郑国。
楚共王救郑。
楚共王救助了郑国。
晋楚战鄢陵,
晋楚在鄢陵交战,
楚兵败,
楚军失败了,
晋射伤楚共王目,
晋军射伤楚共王的眼睛,
俱罢而去。
双方才停战离去。
十三年,
十三年(前572),
晋悼公伐郑,
晋悼公攻打郑国,
兵于洧上。
驻军在洧(wěi,伟)上。
郑城守,
郑军据城守卫,
晋亦去。
晋军也离去了。
十四年,
十四年(前571),
成公卒,
成公逝世,
子恽立。
儿子挥即位,
是为釐公。
这是釐公。
釐公五年,
釐公五年(前566),
郑相子驷朝釐公,
郑国国相子驷朝拜釐公,
釐公不礼。
釐公没有礼遇他。
子驷怒,
子驷十分生气,
使厨人药杀釐公*
,
让厨师用毒药杀死了釐公,
赴诸侯曰“釐公暴病卒”*
。
向诸侯们报丧说“釐公患了急证病故。”
立釐公子嘉,
立釐公儿子嘉,
嘉时年五岁,
嘉当年五岁,
是为简公。
这是简公。
子产治政
简公元年,
简公元年(前565),
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
公子们商议想杀死国相子驷,
子驷觉之,
子驷发觉了,
反尽诛朱子。
反而把公子们全部杀死了。
二年,
二年(前564),
晋伐郑,
晋国讨伐郑国,
郑与盟,
郑国与晋国结为盟好,
晋去。
晋国才离去。
冬,
冬季,
又与楚盟。
郑国又与楚国订立盟约。
子驷畏诛,
子驷被杀,
故两亲晋、楚。
所以又亲近晋又亲近楚。
三年,
三年(前563),
相子驷欲立为君,
宰相子驷想自己立为国君,
公子子孔使尉止杀相子驷而伐之。
公子子孔派尉止杀死了宰相子驷代替了他。
子孔又欲自立。
子孔又想自立为国君。
子产曰:
子产说:
“子驷为不可,
“子驷自立是不行的,
诛之,
所以你杀了他,
今又效之,
今天你又仿效他,这样,
是乱无时息也。”
内乱就没有平息的那一天了。”
于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于是子孔听从了子产的意见,仍然只做了郑简公的国相。
四年,
四年(前562),
晋怒郑与楚盟,
晋国生气郑国与楚国订立盟约,
伐郑,
攻打郑国,
郑与盟。
郑国又与晋国结盟。
楚共王救郑。
楚共王救援郑国,
败晋兵。
打败了晋军。
简公欲与晋平,
简公想和晋国讲和,
楚又囚郑使者。
楚国又囚禁了郑国使者。
十二年,
十二年(前554),
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
简公对国相子孔专揽大权很愤慨,
诛之,
杀死了子孔,
而以子产为卿。
让子产做上卿。
十九年,
十九年(前547),
简公如晋请卫君还,
简公到晋,给卫君说情让他回国,
而封子产以六邑。
并把六个邑封给子产。
子产让,
子产辞让,
受其三邑。
只接受了三个邑。
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544),
吴使延陵季子于郑,
吴国派延陵季子到郑国,
见子产如旧交,
延陵季子与子产一见如故,
谓子产曰:
对子产说:
“郑之执政者侈*
,
“郑国执政的人多邪行,
难将至,
灾难将要降临,
政将及子。
大权将落到你手中。
子为政,
你如果当政,
必以礼;
一定按仪治国;
不然,
否则,
郑将败。”
郑国将惨败。”
子产厚遇季子*
。
子产厚遇了季子。
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前543),
诸公子争宠相杀,
各位公子竞争宠爱互相残杀,
又欲杀子产。
又想杀死子产。
公子或谏曰:
有的公子进谏说:
“子产仁人,
“子产是仁爱之人,
郑所以存者子产也,
郑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子产,
勿杀!”
千万不要杀死他!”
及止。
公子们才罢手。
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前541),
郑使子产于晋,
郑国派子产到晋国,
问平公疾。
询问平公的病情。
平公曰:
平公问:
“卜而曰实沈、台骀为崇,
“我占卜后说是实沈、台骀作崇,
史官莫知,
史官不了解他们的来历,
敢问?”
冒昧地请问他们是什么神?”
对曰:
子产回答说:
“高辛氏有二子,
“高辛氏有两个儿子,
长曰阏伯,
长子叫阏伯,
季曰实沈,
二子叫实沈,
居旷林,
两人住在大森林里,
不相能也*
,
互相不容,
日操于戈以相征伐。
每天拿着干戈互相征伐,
后帝弗臧*
,
尧帝不喜欢他们,
迁阏伯于商丘,
于是让伯迁到商丘住,
主辰*
,
主持祭祀辰星,
唐人是因*
,
商人因此沿袭下来,
故辰为商星。
所以辰星称为商星,
迁实沈于大夏,
尧帝让实沈到大夏住,
主参*
,
主持祭祀参(shēn,身)星,
唐人是因,
唐人因此沿袭下来,
服事夏、商*
,
服侍夏朝、商朝,
其季世曰唐叔虞*
。
唐的末世君主叫唐叔虞。
当武王邑姜方娠大叔,
当武王夫人邑姜正怀大叔时,
梦帝谓已:
曾梦见天帝对夫人说:
‘余命而子曰虞,
“我让你的儿子叫虞,
乃与之唐,
就把唐封给他,
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
。
委托他祭祀参星,在那里繁育后代。”
’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
等到大叔生出后,手掌心的纹理象“虞”字,
遂以命之。
于是用虞命名了。
及成王灭唐而国大叔焉*
。
等到周成王灭亡了唐后,就把唐封给了大叔。
故参为晋星。
所以参星是晋国的星宿。
由是观之,
从这了解到,
则实沈。参神也。
实沈是参星神。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
过去金天氏有个叫昧的后裔,
为玄冥师*
,
做水官长,
生允格、台骀。
生了允格、台骀。
台骀能业其官*
,
台骀能继承前辈的官职,
宣汾、洮*
,
很好地疏通了汾水、洮水,
障大泽*
,
给大泽修筑堤防,
以处太原。
住在太原。颛(zhuān,专)顼(xū,
帝用之,
须)帝因此嘉奖了他,
国之汾川。
把汾水封给他。
沈、姒、蓐、黄实守祀。
沈、姒、蓐、黄国实际掌管着他的祭祀。现在,
今晋主汾川而灭之。
晋国统治了汾水流域,灭亡了这一带的国家。
由是观之,
从这里看,
则台骀,汾、洮神也。
台骀是汾水、洮水神。可是,
然是二者不害君身。
这两位神灵都不会危害您的身体,
山川之神,
对于山河神,
则水旱之灾之*
;
在发生水旱灾时应祭祀,
日月辰之神,
对于日月星辰神,
则雪霜雨不时之;
在雪霜风雨不按时令来到时应祭祀;
若君疾,
您有病,
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
那是饮食哀乐女色所造成的。”
平公乃叔向曰:
平公及叔向到子产这番议论后称赞说:
“善,
“对,
博物君子也!”
您真不愧为知识渊博的君子!”
厚为之礼于子产。
送给子产丰厚的礼物。
二十七年夏,
二十七年(前539)的夏天,
郑简公朝晋。
郑简公去朝拜晋君。
冬,
冬季,
畏楚灵王之强,
郑国怕楚灵王强大,
又朝楚,
又朝拜楚国,
子产从。
子产都跟从了。
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538),
郑君病,
郑君生病,
使子产会诸侯*
,
派子产会见诸侯,
与楚灵王盟于申,
与楚灵王在申订立盟约,
诛齐庄封。
楚王杀死了齐国庆封。
三十六年,
三十六年(前530),
简公卒,
简分逝世了,
子定公宁立。
儿子定公宁即位。
秋,
秋季,
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朝拜了晋昭公。
定公元年,
定公元年(前529),
楚公子弃疾弑君灵王而自立,
楚国公子弃疾杀死了国君灵王自立为君,
为平王。
这是平王。
欲行德诸侯,
平王想在诸侯中做仁义道德之事,
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把灵王侵占郑国的土地都还给了郑国。
四年,
四年(前526),
晋昭公卒,
晋昭公逝世了,
其六卿强,
晋国的六卿强盛起来,
公室卑。
国家力量减弱了。
子产谓韩宣子曰:
子产对韩宣子说:
“为政必以德,
“执掌政权一定凭仁义道德,
毋忘所以立。”
不要忘记政权巩固的原因。”
六年,
六年(前524),
郑火,
郑国发生火灾,
公欲禳之*
。
定公想祭祷消灾。
子产曰:
子产说:
“不如修德。”
“不如修行德政。”
八年,
八年(前522),
楚太子建来奔。
楚国太子建逃到郑国。
十年,
十年(前520),
太子建与晋谋袭郑。
太子建与晋国商议袭击郑国。
郑杀建,
郑国杀死了太子建,
建子胜奔吴。
太子建的儿子逃到吴国。
十一年,
十一年(前519),
定公如晋。
定公到了晋国。
晋与郑谋,
晋与郑商议,
诛周乱臣,
杀死周王室 作乱的臣子,
入敬王于周。
送敬王回周。
十三年,
十三年(前517),
定公卒,
定公逝世了,
子献公虿立。
儿子献公虿(chài,去声,柴)即位。
以十三年卒,
献公十三年(前510)逝世,
子声公胜立。
儿子声公胜即位。
当是时,
正在这时候,
晋六卿强,
晋国六卿强盛了,
侵六郑,
侵夺郑国领土,
郑遂弱。
郑于是衰落了。
声公五年,
声公五年(前496),
郑相子产卒,
郑国相子产逝世,
郑人皆哭泣,
郑人都哭泣,
悲之如亡亲戚。
悲悼他如同悲悼自己的亲人。
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
子产是郑成公的小儿子。
为人爱人,
为人仁慈关怀别人,
事君忠厚。
事奉君王忠诚老实。
孔子尝过郑,
孔子曾经路过郑国,
与子产如兄弟云。
与子产亲如兄弟。
及闻子产死,
听到子产死去,
孔子为泣曰:
孔子悲哭道:
“古之遗爱也*
!
”
“子产的仁爱,真是古代的遗风啊!”
八年,
八年(前493),
晋范、中行氏反晋,
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反叛晋国,
告急于郑,
晋向郑国告急,
郑救之。
郑国救助他们。
晋伐郑,
晋国因而攻打郑国,
败郑军于铁。
在铁把郑军打得大败。
十四年,
十四年(前487),
宋景公灭曹。
宋景公亡了曹国。
二十年,
二十年(前481),
齐田常弑其君简公,
齐国田常杀死了自己的国君简公,
而常相于齐,
田常做了齐国国相。
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479),
楚惠王灭陈。
楚惠王灭亡了陈国。
孔子卒。
孔子逝世了。
三十六年,
三十六年(前465),
晋知伯伐郑,
晋国知伯讨伐郑国,
取九邑。
攻取了九个城邑。
末世衰亡
三十七年,
三十七年(前464),
声公卒,
声公逝世了,
子哀公立。
儿子哀公即位。
哀公八年,
哀公八年(前455),
郑人弑公而立声公弟丑,
郑人杀死了哀公立了声公的弟弟丑为国君,
是为共公。
这是共公。
共公三年,
共公三年(452),
三晋灭知伯。
三晋消灭了知伯。
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前424),
共公,
共公逝世了,
子幽公已立。
儿子幽公即位。
幽公元年,
幽公元年(前423),
韩武子伐郑,
韩武子讨伐郑国,
杀幽公。
杀死了幽公。
郑人立幽公弟骀,
郑人立了幽公的弟弟为国君,
是为公。
这是公。
公十五年,
公十五年(前408),
韩景侯伐郑,
韩景侯讨伐郑国,
取雍丘。
攻取了雍丘。
郑城京。
郑国修筑了京城。
十六年,
十六年(前407),
郑伐韩,
郑国讨伐韩国,
败韩兵于负黍。
在负黍打败了韩军。
二十年,
二十年(前403),
韩、赵、魏列为诸侯。
韩、赵、魏成为诸侯国。
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前400),
郑围韩之阳翟。
郑国包围了韩国的阳翟。
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前398),
郑君杀其相子阳。
郑君杀死了国相阳。
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前396),
子阳之党共弑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
子阳的党羽一起杀死了公骀,立了幽公的弟弟乙为国君,
是为郑君。
这是郑君。
郑君乙立二年,
郑君乙即位两年,
郑负黍反,
被郑国占领的负黍的人反叛,
复归韩。
使负黍回归韩国。
十一年,
十一年(前385),
韩伐郑,
韩国讨伐郑国,
取阳城。
夺下了阳城。
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前375),
韩哀侯灭郑,
韩哀侯灭亡了郑国,
并其国。
吞并了郑国。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语有之,
有句俗话说:
“以权利合者*
,
“用权势和利害使关系密切的,
权利尽而交疏”,
权势利害终止了,关系就疏远了。”
甫瑕是也。
这句话说得是甫瑕。
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
甫瑕虽然靠劫持杀死了郑子接纳厉公回国,
厉公终背而杀之,
但厉公终于背叛了他并杀死了,
此与晋之里克何异?
与晋国的里克有什么区别呢?
守节如荀息,
象荀息那样坚守节操,
身死而不能存奚齐。
即使死了也不能保住奚齐。
变所从来。
所以说,变乱的产生,
亦多故矣!
原因也是很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