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本纪 - 史记

← 返回《史记孝景本纪吴太伯世家

孝武本纪

文白对照

司马迁

本文记述汉武帝即位后尊崇鬼神祭祀,重用方士寻求长生,推行封禅改制,展现其与儒术方士的复杂关系及汉代宗教政治特点。

即位初期与尊儒之争

者,孝景
也。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排行居中的儿子。 
母曰王太后。
他的母亲是王太后。 
孝景四年,
孝景四年(前153), 
以皇子为胶东王。
他以皇子身份做了胶东王。 
孝景七年,
孝景七年(前150), 
栗太子废为临江王,
栗太子刘荣被废,改封为临江王, 
以胶东王为太子。
而立胶东王为太子。 
孝景十六年崩,
景帝在位十六年逝世, 
太子即位,
太子即位, 
为孝武皇帝。
这就是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初即位,
孝武皇帝刚刚即位, 
鬼神之祀。
就特别重视对鬼神的祭祀。 
 
元年,
元年(前140), 
汉兴已
矣,
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天下
天下安定, 
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 
乡儒术,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 
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 
赵绾、王臧等以
为公卿,
赵绾(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 
欲议古立
城南,
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 
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 
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
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 
会窦太后治
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 
不好儒术,
不喜欢儒术, 
使人
得赵绾等奸利事,
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 
案绾、臧、绾、臧自杀,
赵绾、王臧自杀, 
诸所兴为者皆废。
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后六年,
此后六年, 
窦太后崩。
窦太后去世。 
其明年,
第二年(前134), 
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皇上征召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方士兴起与祭祀改革

明年,
又过了一年, 
上初至雍,
皇帝初次来到雍县, 
见五畤。
在祭祀五位天帝的五畤(zhī,至)举行郊祀仪式。 
后常三岁一郊。
以后经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 
是时上求
这时候皇上求得一位神君, 
舍之
中蹄氏观。
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观。 
神君者,
神君本来是长陵的一个女子, 
长陵女子,
因为儿子夭折, 
以子死悲哀,
悲哀而死, 
于先后宛若。
显灵于她的妯娌宛(yuān,冤)若身上。 
宛若祠之其室,
宛若在家里供奉她, 
民多往祠。
百姓很多人都去祭祀。 
平原君往祠,
战国时的赵国公子平原君曾经前往祭祀, 
其后子孙以尊显。
她的后代子孙因此而地位尊贵,声名显赫。 
及武帝即位,
到武帝即位后, 
则厚礼置祠之内中,
就用隆重的礼仪安置在宫里供奉, 
闻其言,
能听见神君的说话声, 
不见其人
但见不到她本人。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
当时李少君也以祭灶致福、避谷不食、长生不老的方术进见皇上, 
上尊之。
受到皇上的敬重。 
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
李少君是由已故的深泽侯引荐来主管方术之事的。 
匿其年及
这时他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和出身经历等, 
常自谓七十,
经常自称七十岁了, 
能驱使鬼物, 
却老。
使人长生不老。 
其游以方遍诸侯。
他靠方术遍游了诸侯各国。 
无妻子。
他没有妻子儿女。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
人们听说他能驱使鬼物,还能使人长生不老, 
馈遗之,
就不断地赠送财物给他, 
常余金钱帛衣食。
因此他常常有多余的金钱、丝织品、衣服和食物。 
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
人们都因为他不经常产业却很富有, 
又不知其何所人,
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愈信,
所以对他越发相信, 
争事之。
争着去为他效力。 
少君
好方,
李少君天生喜好方术, 
善为
善于用巧言说中事情。 
尝从武安侯饮,
他曾经到武安侯处宴饮, 
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
在座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 
少君乃言与其
游射处,
他就谈起从前跟老人的祖父一起游玩射猎的地方, 
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
这位老人小时候曾经跟着祖父, 
识其处,
还能记得那些地方, 
一坐尽惊。
这时满座宾客都惊讶不已。有一次, 
少君见上,
少君拜见皇上, 
上有故铜器,
皇上有一件古铜器, 
问少君。
拿出来问少君。 
少君曰:
少君说: 
“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
。”
“这件铜器,齐桓公十年时陈列在柏寝台。” 
案其刻,
过后查验铜器上的铭文, 
果齐桓公器。
果真是齐桓公时的器物。 
一宫尽骇,
整个宫中都大为吃惊, 
以少君为神,
以为少君就是神, 
数百岁人也。
已经有几百岁了。 
 
少群言于上曰:
李少君对皇上说道: 
“祠灶则
“祭祀灶神就能招来鬼神, 
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
招来鬼神后朱砂就可以炼成黄金, 
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黄金炼成了用它打造饮食器具,使用后就能延年益寿。 
益寿而海中
仙者可见,
寿命长了就可以见到东海里的蓬莱岛仙人, 
见之以封禅则不死,
见到仙人后再举行封禅典礼就可以长生不死了, 
黄帝是也。
黄帝就是这样的。 
臣尝游海上,
我曾经在海上游历, 
见安期生,
见到过安期生, 
臣枣,
他给我枣吃, 
大如瓜。
那枣儿象瓜一样大。 
安期生仙者,
安期生是仙人, 
通蓬莱中,
来往于蓬莱岛的山中;跟他投合的, 
则见人,
他就出来相见, 
不合则隐。”
不投合的就躲起来不见。”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
于是天子开始亲自祭祀灶神, 
而遣
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并派遣方术之士到东海访求安期生之类的仙人, 
而事化丹沙诸药
为黄金矣。
同时干起用丹砂等各种药剂提炼黄金的事来了。 
 
居久之,
过了许久, 
李少君病死。
李少君病死了。 
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
天子以为他是成仙而去并不是死了, 
而使
史宽舒受其方。
就命令黄锤县的佐吏宽舒学习他的方术。 
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
访求蓬莱仙人安期生,没有人能找到, 
怪迂之方士多相效,
而燕、齐沿海一带许多荒唐迂腐的方士却有许多人仿效李少君, 
更言神事矣。
纷纷前来谈论神仙之类的事情了。 
 

泰一祭祀与祥瑞事件

亳人
奏祠泰一方,
亳(bó,勃)县人薄谬忌把祭祀泰一神的方法上奏朝廷。 
曰:
他说: 
“天神贵者泰一,
“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泰一神, 
泰一
曰五帝。
泰一的辅佐神叫五帝,就是五天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
古时候天子于春秋两季在东南郊祭泰一神, 
具,
用牛、羊、猪三牲祭祀达七天之久, 
七日,
筑祭坛, 
为坛开
。”
祭坛八面开有通道,供神鬼来往。”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
于是天子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泰一神祠, 
常奉祠如忌方。
经常按照薄谬忌说的方法供奉和祭祀。 
其后人有上书,
那以后,有人上书说: 
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
“古时天子每三年一次, 
天一,
用牛、羊、猪三牲祭祀三一之神, 
地一,
即: 
泰一”
天一神、地一神和泰一神。” 
天子许之,
天子准其奏; 
令太祝领祠忌泰一坛上,
命太祝负责在薄谬忌所奏请建立的泰一神坛上祭祀, 
如其方。
依照上书人所说的方式进行。 
后人复有上书,
后来又有人上书,说: 
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
“古时候天子经常在春秋两季举行除灾求福的解祠, 
祠黄帝用一
破镜;
用食其母的恶鸟枭鸟、食其父的恶兽破镜各一只祭黄帝; 
用羊;
用羊祭冥羊神; 
用一青牡马;
用一匹青色雄马祭马行神; 
泰一、
用牛;
用牛祭泰一神、皋山山君和地长神; 
用干鱼,
用干鱼祭武夷山神; 
以一牛”。
用一头牛祭阴阳使者神。” 
令祠官领之如其方,
天子也命祠官负责此事,按照上书人说的方式, 
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在薄谬忌所奏请建立的泰一神坛旁边举行祭祀。 
 
其后,
后来, 
天子苑有白鹿,
天子的苑囿里有白鹿, 
就用白鹿皮制成货币, 
以发
为了促使上天发出吉祥的征兆, 
焉。
又铸造了银锡合金的白金币。 
 
其明年,
第二年, 
郊雍,
天子到雍县举行郊祀, 
获一角兽,
猎获了一头独角兽, 
然。
样子象麅子。 
曰:
主管官员说: 
“陛下
郊祀,
“陛下恭恭敬敬地举行郊祀, 
上帝
享,
上帝为了报答对他的供奉, 
一角兽,
赐给这头独角兽, 
麟云。”
这大概就是麒麟。” 
于是以
五畤,
于是把它进献给五帝之畤, 
畤加一牛以
每畤的祭品外加一头牛,举行焚柴祭天的燎(liào,料)祭。 
赐诸侯白金,
赐给诸侯白金币, 
符应合于天地。
向他们暗示这种吉祥的征兆是与天地之意相合的。 
 

少翁诈术与文成之诛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
封禅,
这时济北王以为天子将要举行封禅大典, 
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
就上书向天子献出泰山及其周围的城邑。 
天子受之,
天子接受了, 
更以他县偿之。
另用其他县邑给他作为抵偿。 
常山王有罪,
常山王有罪, 
被放逐, 
天子封其弟于真定,
天子把他的弟弟封在真定, 
以续先王祀,
以延续对祖先的祭祀, 
而以常山为郡。
而把常山国改为郡。这样一来, 
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五岳就都在天子直接管辖的郡县之内了。 
 
其明年,
第二年, 
齐人
以鬼神方见上。
齐人少翁以招引鬼神的方术来进见皇上。 
上有所
王夫人,夫人卒,
皇上有一个宠爱的王夫人死, 
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
据说少翁用方术在夜里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出现, 
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天子隔着帷幕望见了。 
于是乃
少翁为文成将军,
于是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 
赏赐甚多,
给他的赏赐很多, 
以客礼礼之。
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文成言曰:
文成将军说道: 
“上
欲与神通,
“皇帝如果想要跟神交往, 
宫室被服不象神,
而宫室、被服等用具却不象神用的, 
神物不至。”
神就不会降临。” 
乃作画云气车,
于是就制造了画有各种云气的车子,按照五行相克的原则, 
及各
辟恶鬼。
在不同的日子里分别驾着不同颜色的车子以驱赶恶鬼。 
又作甘泉宫,
又营建甘泉宫, 
中为台室,
在宫中建起高台宫室, 
画天、地、泰一诸神,
室内画着天、地和泰一等神, 
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而且摆上祭祀用具,想借此招来天神。 
居岁余,
过了一年多, 
其方益
他的方术越发不灵验了, 
神不至。
神仙总也不来。 
乃为帛书以
文成将军就在一块帛上写了一些字,让牛吞到肚里, 
弗知也,
自己装作不知道, 
言此牛腹中有奇。
说这头牛的肚子里有怪异。 
杀而视之,
把牛杀了观看, 
得书,
发现有一块帛上写着字, 
书言甚怪,
上面的话很奇怪, 
天子疑之。
天子怀疑这件事。 
有识其手书,
有人认得文成的笔迹, 
问之人,
拿出一问, 
果(为)〔伪〕书。
果然是少翁假造的。 
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
于是杀了文成将军,并把这事隐瞒起来。 
 
其后则作柏梁、铜柱,
此后,又建造了柏梁台、铜柱和承露仙人掌之类。 
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据说承露仙人掌中和着玉石粉末的露水,经常饮用可以长生不老。 
 
文成死明年,
文成死后的第二年, 
天子病
甚,
天子在鼎湖宫病得很重, 
巫医无所不致,
巫医们什么法子都用了, 
(至)不愈。
却不见好转。 
游水发根乃言曰:
于是游水发根说道: 
“上郡有巫,
“上郡有个巫师, 
病而鬼下之。”
他生病时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 
上召置祠之甘泉。
皇上把巫师召来,供奉在甘泉宫。 
及病,
等到巫师有病的时候, 
使人问
派人去问附在巫师身上的神君。 
神君言曰:
神君说道: 
“天子毋忧病。
“天子不必为病担忧, 
愈,
病一会儿就会好, 
与我会甘泉。”
您可以强撑着来跟我在甘泉宫相会。” 
于是病愈,
于是天子的病见轻了, 
甘泉,
就亲自前往甘泉宫, 
已。
果然完全好了。 
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 
把神君安置在寿宫。 
神君最贵者(大夫)〔太一〕,
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 
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
他的辅佐神是大禁、司命之类的神仙, 
皆从之。
都跟随着他。 
非可得见,
人们看不到众神仙的模样, 
闻其音,
只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 
与人言等。
跟人的声音一样。 
时去时来,
神仙们时去时来, 
来则风肃然也。
来的时候能听见沙沙的风声。 
居室帷中。
他们住在室内的帷帐中, 
时昼言,
有时白天说话, 
然常以夜。
但经常是在晚上。 
天子
天子先举行除灾求福的祓(fú,服)祭, 
然后入。
然后才进入宫内。 
因巫为主人,
以巫师为主人, 
饮食。
让他关照神君的饮食。 
所欲者言行下。
众神所说的话,由巫师传送下来。 
又置寿宫、北宫,
又把他们安置在寿宫、北宫, 
张羽旗,
张挂羽旗, 
设供具,
设置祭器, 
以礼神君。
来礼敬神君。 
神君所言,
神君所说的话, 
上使人受
其言,
皇上命人记录下来, 
命之曰“
”。
管它叫做“画法”,意思是划一之法。 
其所语,
其实, 
世俗之所知也,
神君所说的话一般世俗人都知道, 
绝殊者,
没有什么特别的, 
而天子独喜。
可是天子暗暗高兴。 
其事秘,
这些事情都秘密的, 
世莫知也。
世上无人知晓。 
 
其后三年,
那以后的第三年,主管官员建议, 
有司言
宜以天瑞命,
纪元应该根据上天所降的吉祥征兆来命名, 
不宜以一二数。
不应按一年、二年的顺序计算。 
一元曰“
”,
开国的第一个纪元可以称为“建元”; 
二元以
曰“元光”,
第二个纪元因为有一种叫长星的彗星出现,可称为“元光”; 
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
”云。
第三个纪元,因为郊祀时得到了独角兽,可以称为“元狩”。 
 
其明年冬,
次年冬天, 
天子郊雍,
天子到雍城举行郊祀, 
议曰:
提出: 
“今上帝朕亲郊,
“如今上帝由我亲自祭祀了, 
毋祀,
可是地神后土我却没有祭拜, 
则礼不
也。”
这样于礼不合。” 
有司与
、祠官宽舒等议:
主管官员跟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等人商议道: 
“祭天地要有犄角象蚕茧、板栗那样大小的幼牲。 
今陛下亲祀后土,
如今陛下要亲自祭祀后土, 
后土宜于泽中
丘为五坛,
祭后土应该在大泽中的圆丘上筑五个祭坛, 
坛一黄犊太牢具,
每个祭坛用黄牛犊一头作太牢祭品, 
已祠尽
祭过以后全部埋掉, 
衣上黄。”
陪从祭祀的人员都要穿黄色衣服。” 
于是天子遂东,
于是天子就向东行, 
始立后土祠汾阴
上,
首次在汾阴丘上立了后土祠, 
如宽舒等议。
是按宽舒等人的建议做的。 
上亲
皇上亲自望拜地神, 
如上帝礼。
跟祭祀上帝用的礼仪相同。 
礼毕,
祭礼结束后, 
天子遂至荥阳而还。
天子就经由荥阳回长安。 
过雒阳,
途经洛阳时, 
下诏曰:
下诏说: 
邈绝,
“夏、商、周三代已经很久远了, 
远矣难存。
难以保存下多少后代。 
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
可以划出三十里的地方赐封周王的后代为周子南君, 
以奉先王祀焉。”
让他在那儿供奉祖先的祭祀。” 
是岁,
这年, 
天子始巡郡县,
天子开始巡视各郡县, 
寻于泰山矣。
逐渐地靠近泰山了。 
 

栾大受宠与五利将军

其春,
这年春天, 
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乐成侯上书推荐栾大。 
栾大,胶东
栾大是胶东王刘寄宫中管日常生活事务的宫人。 
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
从前曾经跟文成将军同师学习, 
已而为胶东王
后来做了胶东王掌管配制药品的尚方令。 
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
乐成侯的姐姐是胶东康王的王后, 
毋子。
没有儿子。 
康王死,
康王死了, 
他姬子立为王。
其他姬妾的儿子被立为王。 
而康后有淫行,
而康后有淫乱行为, 
与王不相
(得),
同新王合不来, 
相危以法。
彼此用各种办法去加害对方。 
康后闻文成已死,
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已死, 
而欲自媚于上,
想要自己去讨好皇上, 
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
就派栾大通过乐成侯求见皇上谈方术。 
天子既诛文成,
天子杀死文成将军后, 
后悔恨其早死,
也后悔他死得早, 
惜其方不尽,
惋惜没有让他把方术全部拿出来, 
及见栾大,
等到见了栾大, 
大悦。
天子非常高兴。 
大为人长美,
栾大这个人长得高大英俊, 
言多方略,
说话很有策略, 
而敢为大言,
而且敢说大话, 
处之不
说什么大话也不犹豫。 
大言曰:
他吹嘘说: 
“臣尝往来海中,
“我曾经在海中往来, 
见安期、羡门之属。
见到过安期生、羡门高那些仙人。 
以为臣贱,
不过他们认为我地位低下, 
不信臣。
不信任我。 
又以为康王诸侯耳,
又认为康王只是个诸侯罢了, 
不足予方。
不配把神仙方术传给他。 
臣数言康王,
我屡次向康王进言, 
康王又不用臣。
康王又不任用我。 
臣之师曰:
我的老师说: 
‘黄金可成,
‘黄金可以炼成, 
而河决可塞,
黄河决口可以堵塞, 
不死之药可得,
不死之药可以求得, 
仙人可致也。
神仙也可以招来’。 
’臣恐效文成,
我只怕象文成一样也遭杀身之祸, 
则方土皆掩口,
那么方士们就都要把嘴封上了, 
敢言方哉!”
哪里还敢再谈方术呢!” 
上曰:
皇上说: 
“文成食
死耳。
“文成只是误食马肝而死的。 
能修其方,
如果您对老师的方术真的有研究, 
我何
乎!”
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大曰:
栾大说: 
“臣师非有求人,
“我的老师不是有求于人, 
人者求之。
而是人们有求于他。 
陛上必欲致之,
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来神仙, 
其使者,
那就要让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贵, 
令有亲属,
让他有自己的家眷, 
以客礼待之,
用客礼来对待他, 
不要瞧不起他, 
使各佩其信印,
并让他佩带各种印信, 
乃可使通言于神人。
才可以使他传话给神仙。 
神人尚肯邪不邪
神仙究竟肯来不肯来,尚在两可。总之, 
其使,
只有让神仙的使者极为尊贵, 
然后可致也。”
然后才有可能招来神仙。” 
于是上使先验小方,
这时皇上要他先使个小方术,检验一下效果, 
他就表演斗棋, 
旗自相触击。
那些棋子在棋盘上互相撞击。皇上不知道其实那只是用磁石棋子和带磁钢棒搞的骗人把戏。 
 
是时上方优河决,
当时皇上正在为黄河决口的事忧虑, 
而且炼黄金又没有成功, 
乃拜大为五利将军。
就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居月余,
过了一个多月, 
得四金印,
栾大又得到四枚金印, 
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身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和天道将军等印信。 
御史:
皇上下诏出书给御史: 
“昔禹疏九江,
“从前大禹能够疏通九江, 
四渎。
开引四渎(dú,读)。近来, 
河溢皋陆,
泛滥的河水溢出淹没陆地, 
不息。
筑堤的劳役连续不断。 
天下二十有八年,
我治理天下二十八年了, 
天若遗朕士而
焉。
上天如果要送方士给我,那就是大通将军了。 
《乾》称‘蜚龙’,
《周易·乾卦》上说到“飞龙”, 
‘鸿渐于般’
《渐卦》提到“鸿雁”, 
庶几与焉。
我想这或许是对我们君臣相得的赞许吧。 
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
应该以二千户的地方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 
赐列侯
,僮千人。
赐给他第一等的宅第和奴仆千人。 
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
把皇帝所用多余的车马和帷帐等器物分给栾大,摆满了他的新居。 
又以卫长公主
之,
又把卫长公主嫁给他, 
金万斤,
送给他黄金万斤, 
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
把他所住的城邑改名为当利公主邑。 
天子亲
五利之第。
天子亲临五利将军的府第。 
使者
所给,
使者们前去慰问, 
于道。
所赐赠的物品在道路上络绎不绝。 
将相以下,
从皇帝的姑姑大长公主到将相以下的人, 
皆置酒其家,
都在家里置备酒宴招待他, 
献遗之。
献赠礼物给他。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
接着天子又刻了一枚“天道将军”的玉印, 
使使
派使者手持玉印,身着鸟羽制成的衣服, 
夜立
上,
夜间站在白茅草上, 
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五利将军也穿着鸟羽制成的衣服, 
立白茅上受印,
站在白茅草上接受玉印, 
以示
也。
以此表示天子并不把爱印者当臣下看待。 
而佩“天
”者,
佩戴上“天道”之印, 
且为天子道天神也。
是要为天子引导天神降临的意思。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
于是五利时常夜间在家中祭祀, 
欲以
想求神仙降临下界。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
结果神仙没来,种种鬼却聚集来了, 
然颇能使之。
不过五利将军还是很能驱使诸鬼的。 
其后
此后他就整理行装, 
东入海,
东行去海上, 
求其师云。
据说是要去寻找他的老师。 
数月,
栾大被引见几个月的时间, 
佩六印,
就佩上了六枚大印, 
天下,
尊贵之名震惊天下, 
而海上燕齐之间,
使得燕、齐沿海地区的方士们无不握住手腕,激动振奋, 
莫不
而自言有禁方,
都说自己也有秘方, 
能神仙矣。
能通神仙。 
 

宝鼎现世与封禅筹备

其夏六月中,
这个夏季六月中旬, 
汾阴巫锦为民祠
后土营旁,
一个叫锦的汾阴巫师在魏脽(shuí,谁)后土祠旁为民众祭祀, 
见地如钩状,
看见地面隆起,呈现出弯钩的形状,扒开土来看, 
视得鼎。
得到一只鼎。 
鼎大异于众鼎,
这只鼎跟其他所有的鼎大不相同, 
缕毋款识,
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 
怪之,
巫师觉得奇怪, 
言吏,
就告诉了当地官吏。 
吏告河东太守胜,
当地官吏报告给河东太守胜, 
胜又报告了朝廷。 
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
天子派使者来检验并查问巫师锦得鼎的详情,确认其中没有诈伪之后, 
乃以礼祠,
就按礼仪举行祭祀, 
迎鼎至甘泉,
把鼎请到甘泉宫, 
从行,
天子随鼎而行, 
上荐之。
准备把它献给天帝。 
至中山,
走到中山时, 
天气晴暖, 
有黄云盖焉。
有一片黄云覆盖。 
有麃过,
正好有一头麅子跑过, 
上自射之,
皇上亲自射死了它, 
因以祭云。
就用来做了祭品。 
至长安,
到长安以后, 
公卿大地皆议请尊宝鼎。
公卿大夫们都议论请求尊奉宝鼎。 
天子曰:
天子说: 
“间者河溢,
“近来黄河泛滥, 
岁数不
一连几年收成不好, 
故巡祭后土,
所以我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 
祈为百姓育谷。
祈求她为百姓滋育庄稼。 
今年
未有报,
今年五谷丰茂,还没有举行祭礼酬谢地神, 
出哉?”
这鼎为什么会出现呢? 
有司皆曰:
“主管官员都说: 
“闻昔
兴神鼎一,
“听说从前太帝太昊(hào,浩)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 
一者一统,
表示一统, 
天地万物所
终也。
就是说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 
黄帝作宝鼎三,
黄帝造了三只宝鼎, 
天地人也。
象征着天、地、人。 
禹收
之金,
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 
铸九鼎,
铸成九只宝鼎, 
皆尝
上帝鬼神。
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 
圣则兴,
遇到圣主鼎就会出现, 
迁于夏商。
宝鼎就这样传下来经历了夏朝、商朝。 
周德衰,
到周末世德衰败, 
宋之
亡,
宋国祭祀土神的社坛也被毁灭, 
鼎乃沦伏而不
鼎就沦没隐伏而不再出现了。 
云‘自堂徂基
《诗经·周颂》说:‘从堂到阶来回走, 
自羊徂牛
从羊到牛已齐备, 
鼎及鼒;
大鼎小鼎全查过; 
不骜,
不哗不傲极恭敬, 
之休’。
健康长寿又多福。 
今鼎至甘泉,
’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宫, 
光润
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 
承休无疆。
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究无尽的吉祥。 
兹中山,
这跟行至中山时, 
有黄白云降盖,
上有黄白祥云覆盖, 
若兽为
下逢麅子吉兽跑过, 
乘矢,
这些祥瑞征兆正好相合, 
集获坛下,
还有在神坛下获得大弓和四箭, 
报祠
这全是您在太庙合祭远近祖先神主得到的回报。 
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
焉。
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 
鼎宜见于
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 
臧于帝廷,
珍藏在天帝宫廷, 
以合
应。”
这样才符合种种吉祥之兆。” 
制曰:
皇上下诏书说: 
“可。”
“可以。” 
 
入海求蓬莱者,
去海上寻找蓬莱仙山的人说, 
言蓬莱不远,
蓬莱并不算远, 
而不能至者,
可是总也不能到达, 
不见其气。
大概是因为看不到仙山的云气。 
上乃遣望气佐
其气云。
皇上就派出善于望气的官员帮助观测云气。 
 
其秋,
这年秋天, 
上幸雍,
皇上到了雍县, 
且郊。
将要举行郊祀祭五帝。有人说: 
或曰“五帝,
“五帝是泰一神的辅佐, 
泰一之佐也,
应该立泰一神坛, 
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
并由皇上亲自举行郊祀。” 
上疑未定。
皇上犹豫未决。 
齐人公孙卿曰:
齐人公孙卿说: 
“今年得宝鼎,
“今年得到宝鼎, 
其冬辛巳
旦冬至,
今冬辛巳日正是朔日初一,这天早晨又交冬至, 
与黄帝时等。”
这和黄帝得宝鼎的时间相同。” 
卿有
曰:
公孙卿有一部木简书,上面说: 
“黄帝得宝鼎宛(侯)〔朐〕,
“黄帝得到宝鼎在宛朐(qú,渠)县, 
问于鬼臾区。
向鬼臾区询问此事。 
区对曰:
鬼臾区回答说: 
‘(黄)帝得宝鼎神
‘帝得宝鼎和占卜用的神策, 
是岁己酉朔旦冬至,
这年己酉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 
得天之
符合天道历数, 
终而复始。
天道历数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 
’于是黄帝
’于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来推算历法, 
二十岁得朔旦冬至,
以后大致每二十年就遇到朔日早晨交冬至, 
凡二十堆,
一共推算了二十次, 
三百八十年,
共三百八十年, 
黄帝仙登于天。”
黄帝成仙,升天而去。” 
卿因所忠欲奏之。
公孙卿想通过所忠把这件事奏给皇上, 
所忠视其书不
所忠见到他的书不正经, 
疑其妄书,
怀疑那是荒诞的伪书, 
曰:
因此推辞说: 
“宝鼎事已决矣,
“宝鼎的事已经定下来了, 
尚何以为!”
还上奏干什么!” 
卿因
奏之。
公孙卿又通过皇帝所宠信的人上奏了。 
上大
皇上非常高兴, 
召问卿。
就把公孙卿召来细问。 
对曰:
公孙卿回答说: 
“受此书申功,
“传这本书的是申功, 
申功已死。”
他已经死了。” 
上曰:
皇上问: 
“申功何人也?”
“申功是什么人?” 
卿曰:
公孙卿说: 
“申功,齐人也。
“申功是齐人。 
与安期生通,
他与安期生有交往, 
受黄帝言,
接受过黄帝的教诲, 
无书,
没留下其他书, 
独有此
只有这部关于鼎的书。 
曰‘汉兴复
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历日相同; 
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
曾孙也。
汉代的圣君,将出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 
宝鼎出而与神通,
宝鼎出现了,就能与神仙相通, 
封禅。
应该举行封禅。自古以来, 
封禅七十二王,
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王, 
唯黄帝得上泰山封’。
只有黄帝能登上泰山祭天。 
申功曰:
’申功说: 
‘汉主亦当上封,
‘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 
上封则能仙登天矣。
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 
黄帝时万诸侯,
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 
居七千。
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 
天下名山八,
天下的名山有八座, 
而三在
其中三座在蛮夷境内, 
五在
五座在中原地区。 
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中原有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和东莱山, 
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
这五座山是黄帝常去游览的地方, 
与神会。
在那里与神仙相会。 
黄帝且战且学仙。
黄帝一边作战一边学习仙道。 
患百姓
其道,
他唯恐百姓反对他所学的仙道, 
乃断斩非鬼神者。
就断然把诽谤鬼神的人杀掉。 
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
这样经过了一百多年,才能够与神仙相通了。 
黄帝郊雍上帝,
黄帝当年在雍县郊祀上帝, 
宿三月。
住了三个月。 
鬼臾区号大鸿,
鬼臾区别号叫大鸿, 
死葬雍,
死后葬在雍县, 
故鸿冢是也。
鸿冢就是这么来的。 
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
那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过上万的神灵。 
明廷者,
明廷, 
甘泉也。
就是现在的甘泉山。 
所谓
者,
所谓寒门, 
谷口也。
就是现在的谷口。 
黄帝采首山铜,
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 
铸鼎于荆山下。
在荆山脚下铸鼎。 
鼎既成,
鼎铸成后, 
有龙垂
髯下迎黄帝。
有一条脖颈下悬着垂肉两腮长着胡须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 
黄帝上骑,
黄帝骑上龙背, 
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
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 
龙乃上去。
龙才飞升离去。 
余小臣不得上,
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 
乃悉持龙髯,
全都抓住龙须不放, 
龙髯拔,
龙须被拉断, 
堕黄帝之弓。
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
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 
乃抱其弓与龙胡髯
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 
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 
其弓曰乌号。
把那张弓称作乌号。 
’”于是天子曰:
’“天子说: 
“啊! 
吾诚得如黄帝,
如果我真能象黄帝那样, 
吾视去妻子如脱耳
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儿女只不过就象脱掉鞋子一样罢了。” 
乃拜卿为郎,
就封公孙卿为郎官, 
东使侯神于太室。
让他往东到太室山去等侯神仙。 
 
上遂郊雍,
接着皇上去雍县郊祀, 
至陇西,
又到了陇西, 
西登空桐,
西行登上了崆峒(kōngtóng,空同)山, 
幸甘泉。
然后回到甘泉宫。 
令祠官宽舒等
泰一祠坛,
命祠官宽舒等人设置泰一神的祭坛。 
薄忌泰一坛,
祭坛仿照薄谬忌所说的泰一坛建造, 
坛三
分作三层, 
五帝坛环居其下,
五帝的祭坛环绕在泰一坛下, 
各如其
各自依照他们所属的方位, 
黄帝西南,
黄帝坛在西南方, 
八通鬼道。
修八条供鬼神往来的通道。 
泰一所用,
泰一坛所有的祭品, 
如雍一畤物,
与雍县五畤中的一畤相同, 
而加
枣脯之属,
而外加甜酒、枣果和干肉之类, 
杀一
以为俎豆牢具。
还杀一头犛(máo,毛)牛作为祭器中的牲牢。 
而五帝
进。
而五帝坛只进献牛羊等牲牢和甜酒,没有犛牛。 
其下四方地,
祭坛下的四周, 
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
作为一一祭祀随从的众神和北斗星的地方。 
已祠,
祭祀完毕, 
余皆燎之。
把用过的祭品全部烧掉。 
其牛色白,
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 
鹿居其中,
把鹿塞进牛的腹腔中, 
彘在鹿中,
再把猪塞进鹿的腹腔中, 
水而
之€。
然后放在水里浸泡。 
祭日以牛,
祭日神用牛, 
祭月以羊彘
。
祭月神用羊或猪,都只用一头。 
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绣衣,祭五帝的祝官, 
五帝各如其色,
其礼服颜色各按照五帝所属的颜色, 
日赤,
祭日穿红衣, 
月白。
祭月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交冬至, 
这天刚刚拂晓, 
天子始拜泰一。
天子就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 
早晨朝拜日神, 
傍晚祭祀月神, 
则揖;
都是拱手肃拜; 
而见泰一如雍礼。
而祭拜泰一神则按照在雍县的郊祀礼仪进行。 
曰:
劝神进食的祝辞说: 
“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
“上天开始把宝鼎神策赐给皇帝,让他的天下月复一月, 
而又朔,
年复一年, 
终而复始,
终而复始,永无止息。 
皇帝敬拜见焉。”
皇帝在此恭敬拜见天神。” 
而衣上黄。
祭祀礼服用黄色。 
其祠列火满坛,
祭祀时坛上布满火炬, 
坛旁烹炊具。
坛旁摆着烹煮器具。 
有司云“祠上云有光焉”。
主管官员说“祠坛上方有光出现”。 
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
公卿大臣们说“皇帝最初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神, 
有司奉
嘉牲荐飨。
司祭的官员捧着直径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纯膘肥的美牲献给神灵享用。 
是夜有美光,
当夜有美丽的光彩出现, 
及昼,
到了白天, 
黄气上属天”。
有黄色云气上升,与天相连”。 
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
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说: 
“神灵之休,
“神灵降下美好景象, 
祐福兆祥,
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 
宜因此地
立泰畤坛以明应。
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 
令太祝领,
命令太祝主管此事, 
(祀)〔狄〕及
间祠。
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 
三岁天子一郊见。”
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其秋,
这年秋天, 
为伐南越,告祷泰一,
为讨伐南越而祭告泰一神, 
画幡日月北斗登龙,
用牡荆做幡旗竿,旗上画有日、月、北斗和腾空升起的龙, 
以象天上三星
以象征天一三星,因为太一星在后,天一三星在前, 
所以把天一三星作为泰一神的先锋旗, 
名曰“灵旗”。
命名为“灵旗”。 
祷,
在为兵事祭告时, 
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由太史官手持灵旗指向被伐国的方向。当时, 
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
五利将军身为使者却不敢入海求仙, 
之泰山祠。
只到泰山去祭祀。 
上使人微随验,
皇上派人暗中跟随,查验他的行踪, 
实无所见。
得知他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见到。 
五利妄言见其师,
五利将军胡说见到了他的老师, 
其方尽,
其实他的方术已经用尽, 
多不
大多不能应验。 
上乃诛五利。
皇上就杀了五利将军。 
 
这年冬天, 
公孙卿候神河南,
公孙卿在河南等侯神仙, 
见仙人迹缑氏城上,
说是在缑(kōu,抠)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 
有物若雉,
还有个象山鸡一样的神物, 
往来城上,
往来于城上。 
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
天子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 
问卿:
问公孙卿: 
效文成、五利乎?”
“你该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 
卿曰:
“公孙卿说: 
“仙者非有求人主,
“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 
人主求之。
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 
其道非少
求仙人道,如果不把时间稍微放宽一些, 
神不来。
神仙是不会来的。 
言神事,
谈起求神这种事, 
事如
好象是迂腐荒诞的, 
积以岁乃可致。”
其实只要积年累月就可以招来神仙。” 
于是郡国各除道,
于是各郡国都修筑道路, 
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
修缮宫殿观台和名山的神祠, 
以望幸矣。
以期待天子到来。 
 
其年,
这年, 
既灭南越,
灭了南越之后, 
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
皇上有个宠臣李延年以优美的音乐来进见。 
上善之,
皇上认为那音乐极美, 
公卿议,
就下交公卿大臣们商议, 
曰:
说: 
“民间祠尚有
之乐,
“民间祭祀还有鼓、舞和音乐, 
今郊祀而无乐,
如今我举行郊祀却没有音乐, 
乎?”
怎么相称呢?” 
公卿曰:
公卿们说: 
“古者祀天地皆有乐,
“古时候祭祀天地都有音乐, 
可得而礼。”
这样天神和地神才会来享受祭祀。” 
或曰:
有人说: 
“泰帝使
鼓五十弦瑟,
“泰帝让女神素女奏五十弦的瑟, 
悲,
由于声音悲切, 
帝禁不止,
泰帝让她停下来,可是她不能自止, 
其瑟为二十五弦。”
所以把她的瑟剖开改成了二十五弦。” 
于是
于是, 
祷祠泰一,后土,
在为平定南越而酬祭泰一、后土神时, 
始用乐舞,
开始采用音乐歌舞, 
益召
广召歌手, 
作二十五弦及
瑟自此起。
并以此开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箜篌(kōnghóu,空侯)瑟。 
 
其来年冬,
第二年冬天, 
上议曰:
皇上提议说: 
“古者先
“古代帝王先要收兵止武, 
然后封禅。”
然后才进行封禅。” 
乃遂北巡朔方,
于是就北上巡视朔方, 
兵十余万,
带着十几万军队, 
还祭黄帝冢桥山,
回来时在桥山黄帝陵墓前祭祀, 
泽兵须如。
在须如遣散了军队。 
上曰:
皇上说: 
“吾闻黄帝不死,
“我听说黄帝并没死, 
今有冢,
而现在却有陵墓, 
何也?”
是怎么回事呢?” 
或对曰:
有人回答说: 
“黄帝已仙上天,
“黄帝成仙升天后, 
群臣葬其衣冠。”
众臣把他的衣服帽子埋在这里,所以有陵墓。” 
既至甘泉,
皇上到了甘泉宫后, 
为且
泰山,
为了要上泰山举行封禅, 
祠泰。
就先祭告泰一神。 
 
自得宝鼎,
自从得了宝鼎, 
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皇上就跟公卿大臣及众儒生商议起封禅的事了。 
封禅
希旷绝,
由于封禅大典很少举行,时间隔久了,已经失传, 
莫知其仪礼,
没有人了解它的礼仪, 
而群儒采封禅《尚书》、
、《王制》之望祀射牛事。
众儒生主张采用《尚书》、《周官》、《王制》中记载的天子射牛、望祀的仪式来进行。 
齐人丁公年九十余,
齐人丁公已经九十多岁, 
曰:
他说: 
“封者,
不死之名也。
“登泰山祭天的‘封’应该是不死的意思。 
秦皇帝不得
秦始皇没能登上泰山行封礼。 
陛下必欲上,
陛下如果一定要上去,就应该坚持; 
稍上即无风雨,
只要稍微登得高一些就没有风雨阻挡了, 
遂上封矣。”
也就最终可以登上泰山行封礼了。” 
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
皇上于是命令儒生们反复练习射牛, 
草封禅仪。
草拟封禅的礼仪。 
数年,
几年后, 
至且行。
要进行封禅了。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
天子听了公孙卿和方士的话, 
黄帝以上封禅,
说是黄帝以前的帝王举行封禅, 
皆致怪物与神通,
都招来了怪异之物而与神仙相通, 
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
就想仿效黄帝那时迎接仙人蓬莱士的做法,借此以超乎世俗, 
比德于九皇,
跟九皇比德, 
采儒术以文之。
而且还在很程度上采用儒术加以修饰。 
群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
儒生们因为既不能明辨封禅的具体事宜, 
又牵拘于《诗》、《书》
而不敢骋。
又受《诗》、《书》等古文经籍的束缚,所以不敢尽情施展他们的学问。 
上为封祠器示群儒,
皇上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 
群儒或曰“不与古同”,
儒生们有的说“跟古代的不同”, 
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
徐偃又说”太常祠官们行礼不如古代鲁国的好”,就在这时侯, 
周霸
图封事,
周霸会聚群儒策划封禅事宜, 
于是上
偃、霸,
皇上贬退了徐偃、周霸, 
尽罢诸儒弗用。
把儒生们全部罢黜不用了。 
 

泰山封禅大典

三月,
三月, 
遂东幸缑氏,
皇上到东方去,到了缑氏县, 
礼登中岳太室。
登上中岳的太室山祭祀。 
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随从官员在山下听到好象有人喊“万岁”。 
问山上的人, 
说是没喊; 
问下,
问山下的人, 
下不言。
也说没喊。 
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
于是皇上封给太室山三百户以供祭祀, 
命曰崇高邑。
命名叫崇高邑。 
东上泰山,
往东登上泰山, 
山之草木叶未生,
山上的草木还没长出叶子, 
乃令人
立之泰山颠。
就叫人把石碑运上山,立在泰山顶峰。 
 
上遂东巡海上,
接着皇上又东巡海上, 
行礼祠
行礼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八神。 
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
齐地人中上书谈神仙精灵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 
然无验者。
但没有一个灵验。 
发船,
于是皇上增派船只, 
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
命令那些谈论海上神山的几千人去访求蓬莱仙人。 
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
公孙卿经常手持符节,先到各山等侯神仙, 
至东莱,
到东莱时, 
言夜见一人,
说夜间看见一个人, 
长数丈,
身高数丈, 
之则不见,
等靠近去,却不见了。 
见其
甚大,
据说看到了他的脚印很大, 
类禽兽云。
类似禽兽的脚印。 
群臣有言见一
牵狗,
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牵着狗的老人, 
言“吾欲见
”,
说“我想要见天子”, 
忽不见。
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 
上既见
迹,
皇上见到那大脚印时, 
未信,
还不相信, 
及群臣有言老父,
等到群臣中有人说起老人的事, 
则大以为仙人也。
才在很大程度上认为那老人就是仙人了。因此, 
宿留海上,
留住在海上, 
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
给方士驿车,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 
 
四月,
四月, 
还至奉高。
返回到奉高。 
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
皇上想着儒生和方士们对封禅礼仪的说法各不相同, 
不经,
又缺乏古书记载, 
难施行。
实在难以施行。 
天子至梁父,
天子又到了梁父山, 
礼祠地主。
行礼祭祀地神。 
乙卯,
乙卯日, 
令侍中儒者
荐绅,
命侍中官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hù,户)官服, 
射牛行事。
天子射牛,进行祭祀。 
泰山下东方,
在泰山下的东方筑坛祭天, 
如郊祠泰一之礼。
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礼仪。 
封广丈二尺,
祭天的坛宽一丈二, 
高九尺,
高九尺, 
其下则有
书,
坛下放有封禅的文书, 
书秘。
文书的内容隐秘,夫人知晓。 
礼毕,
祭礼完毕, 
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
天子单独带着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 
亦有封。
也举行了祭天仪式。 
其事皆
这些事情都禁止泄露。 
明日,
第二天, 
顺着山北的道路下山。 
丙辰,
丙辰日, 
禅泰山下
东北肃然山,
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辟场祭地, 
如祭后土礼。
按照祭祀后土的礼仪。以上的封禅, 
天子皆亲拜见,
天子都亲自拜见天神、地神, 
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穿黄色礼服并全部用了音乐。 
江淮间
为神藉。
用采自江淮一带的三棱灵茅作神垫, 
益杂封。
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混杂起来多多地加在祭坛上。 
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
还放出远方奇异的飞禽走兽和白毛野鸡等动物, 
颇以加祠。
大大增加礼仪的隆重气氛。 
旄牛犀象之属弗用。
但不用兕牛、旄牛、犀牛、大象之类的动物。 
皆至泰山然后去。
天子及其随从都是到了泰山,然后离去的。 
封禅祠,
举行封禅大典的那天晚上, 
其夜若有光,
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现, 
昼有白云起封中。
白天又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天子从封禅还,
天子封禅归来, 
坐明堂,
坐在明堂上, 
群臣更上
群臣相继上前祝寿。 
于是制诏御史:
这时天子下诏令给御史: 
“朕以
之身承至尊,
“我以渺小之身继承了皇帝的至尊之位,一直谨言慎行, 
惧弗任。
唯恐不能胜任。 
德菲薄,
我德行微薄, 
不明于礼乐。
不懂礼乐。 
修祀泰一,
祭泰一神时, 
若有象
天上象是有瑞祥之光, 
如有望,
我心中不安好象望见了什么, 
震于怪物,
被这奇异景象所深深震憾, 
欲止不敢,
想要停止却不能, 
遂登封泰山,
终于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至于梁父,
到了梁父山, 
而后禅肃然。
然后在肃然山辟场祭地。 
自新,
我要完善自己, 
士大夫更始,
勉力与士大夫们一起重新开始。 
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
赐给百姓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 
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儿寡妇,再另加赐布帛二匹。 
博、奉高、蛇丘、历城,
免除博县、奉高、蛇丘和历城等地的赋税, 
参出今年租税。
不用交纳今年租税和免除徭役。 
其赦天下,
大赦天下, 
如乙卯赦令。
和乙卯年的大赦令一样。 
行所过毋有
凡是我巡行所经过的地方,都不要再有驰刑再犯的轻罪徒。 
事在二年前,
如果是在两年以前犯的罪, 
皆勿
。”
一律不再追究。” 
又下诏曰:
又下诏说: 
“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
“古时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 
用事泰山,
在泰山举行祭祀, 
诸侯有朝宿地。
诸侯们来朝拜都有住所。 
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应该让诸侯在泰山下各自修建官邸。”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
天子在泰山封禅完毕, 
无风雨灾,
并未遇上风雨灾害, 
而方土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
方士们又说蓬莱等神山好象就要找到了。 
于是上欣然
遇之,
于是皇上很高兴,觉得或许自己能遇到, 
乃复东至海上望,
就又东行到海边眺望, 
冀遇蓬莱焉。
希望能见到蓬莱神山。 
奉车子侯暴病,
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生病, 
一日死。
一天的功夫就死了。 
上乃遂去,
皇上这才离开, 
海上,
沿海而上, 
北至碣石,
往北到达碣石。 
巡自辽西,
又从辽西开始巡行, 
北边至九原。
经北方边境到达九原县。 
五月,
五月, 
返至甘泉。
回到甘泉宫。主管官员说, 
有司言宝鼎出为
宝鼎出现那年的年号为“元鼎”, 
以今年为
元年。
今年天子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年号应为“元封”。 
 
其秋,
这年秋天, 
有星
于东井。
有慧星出现在东井宿(xiù,秀)天区,光芒四射。 
后十余日,
十几天后, 
有星茀于
慧星又出现在三台宿天区,光芒四射。 
望气王朔言:
有个望气的人叫王朔的说: 
独见其星出如瓠,
“我观测时,只见那星出现时形状象葫芦瓜, 
复入焉。”
一会儿就又消失了。” 
有司言曰:
主管官员说道: 
“陛下建汉家封禅,
“陛下创建了汉家封禅礼制, 
报德星云。”
上天大概是用象征吉祥的德星出现来报答您。” 
 
其来年冬,
第二年冬天, 
郊雍五帝,还,
天子到雍县郊祀五帝, 
拜祝祠泰一。
回来后又拜祭了泰一神。 
赞飨曰:
祝辞说: 
“德星
衍,
“德星光芒四射, 
维休祥。
象征美好吉祥。 
仍出。
寿星相继出现, 
耀光明。
光辉遍照远方。 
昭见,
信星明亮降福, 
皇帝敬拜泰祝之飨。”
皇帝敬拜诸神福泽无量。” 
 
其春,
这年春天, 
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
公孙卿说在东莱山见到了仙人, 
若云“
”。。
那仙人好象是说了“想见天子”。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
天子于是到了缑氏城, 
拜卿为中大夫,
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 
遂至东莱,
随即到了东莱, 
宿留之数日,
在那里留宿了几天, 
毋所见,
什么也没看见, 
见大人迹。
只看见了巨大的人脚印。 
复遣方士求神怪采
药以千数,
天子又派出数以千计的方士去寻找神仙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是岁旱。
这年天旱。这时候, 
于是天子既出毋名,
天子已经没有出巡的正当名义了, 
乃祷万里沙,
就前往万里沙祈求降雨, 
过祠泰山。
路过泰山时又举行了祭祀。 
远至瓠子,
返回时到了瓠(hú,狐)子口, 
亲自来到堵塞黄河决口的现场, 
留二日,
停留了两天, 
而去。
沉白马于河中,以祭河神,然后离去。 
使二卿将卒塞决河,
派二位将军率领士兵堵塞决口, 
河徒二渠,
把黄河分成两条河渠, 
复禹之故迹焉。
使它恢复了当初大禹治水后的面貌。 
 
是时既灭南越,
灭了南越之后, 
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
越人勇之向皇上进言说“越人有信鬼的习俗, 
而其祠皆见鬼,
而且他们祭祀时都能见到鬼, 
数有效。
屡屡见效应。 
昔东瓯王敬鬼,
从前东瓯(ōu,欧)王敬鬼, 
寿至百六十岁。
高寿达一百六十岁。 
后世
后世子孙怠慢了鬼, 
”。
所以就衰微下来”。 
乃令越巫立越祝祠,
天子就命越地巫师建立越祠, 
安台无坛,
只设台而没有祭坛, 
亦祠天神上帝百鬼,
也祭祀天神上帝百鬼, 
是采有鸡卜的方法。 
上信之,
皇上相信这些, 
越祠鸡卜始
焉。
越祠和鸡卜的方法从此就开始流行起来。 
 

方术衰落与宫观建设

公孙卿曰:
公孙卿说: 
“仙人可见,
“仙人是可以见到的, 
而上往常
而皇上去求仙的时候总是太仓促, 
以故不见,
因此见不到。 
今陛下可为
如今陛下可以修建一座台阁, 
如缑氏城。
就象缑氏城所建的一样, 
置脯枣,
摆上干肉枣果之类的祭品, 
神人宜可致,
仙人应该是能够招来的。 
且仙人好楼居”。
而且仙人喜欢住楼阁。” 
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
于是皇上命令在长安建造蜚廉观和桂观, 
甘泉则作
在甘泉宫建造益延寿观, 
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派公孙卿手持符节摆好祭品,等侯仙人。 
乃作通天台。
又建造了通天台, 
置祠具其下,
在台下摆设祭品, 
将召来神仙之属。
希望招来神仙之类。 
于是甘泉更置前殿,
又在甘泉宫设置前殿, 
诸宫室。
开始增建宫室。 
夏,
夏天, 
有芝生殿
内中。
有灵芝草在宫殿内长了出来。 
天子为塞河,
天子因为堵塞了黄河决口, 
兴通天台,
兴建了通天台, 
若有光云,
据说当时天上隐约出现了神光, 
乃下诏曰:
就下诏书说:  
“甘泉防生
甘泉宫殿房内生出了灵芝长有九株菌柄, 
赦天下,
特此大赦天下, 
毋有复作。”
免除女犯人不戴刑具的劳役。 
 
其明年,
第二年, 
伐朝鲜。
征伐朝鲜。 
夏,
夏天, 
旱。
干旱。 
公孙卿曰:
公孙卿说: 
“黄帝时封则天旱,
“黄帝时举行完封礼,天就会干旱, 
三年。”
这是为了使封坛的土晾干,要连旱三年。” 
上乃下诏曰:
皇上就下诏书说: 
“天旱,
“天旱, 
意干封乎?
大概是为了使封坛的土干燥吧? 
其令天下尊祠
焉。”
应该让天下百姓尊祭主宰农业的灵星。” 
 
其明年,
第三年, 
上郊雍,
皇上到雍县郊祀, 
通回中道,巡之。
然后打通去回中的道路到那里巡察。 
春,
春天, 
至鸣泽,
到达鸣泽, 
从西河归。
再从西河返回。 
 
其明年冬,
转年冬天, 
上巡南郡,
皇上巡视南郡, 
至江陵而东。
到江陵后往东走。 
礼潜之天柱山,
登上潜县的天柱山,举行祭祀, 
号曰南岳。
称这座山为南岳。 
乘船顺江而行, 
自寻阳出枞阳,
从寻阳穿过枞(cōng,匆)阳, 
过彭蠡,
又经过彭蠡(lí,离)泽, 
祀其名山川。
一路祭祀名山大川。 
北至琅邪,
然后北到琅邪郡, 
并海上。
再沿海而上。 
四月中,
四月是旬, 
至奉高修封焉。
到达奉高县,举行了封禅典礼。 
 
初,
当初, 
天子封泰山,
天子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时, 
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
泰山脚下的东北方有古明的时堂旧址,旧址处路不好走, 
处险不敞。
又不宽敞。 
上欲治明奉堂高旁,
皇上想要在奉高县旁修建明堂, 
未晓其
度。
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 
济南人
上黄帝时明堂图。
济南人公(sù,肃)带献上黄帝时的明堂图。 
明堂图中有一殿,
明堂图中有一座殿堂, 
四面无壁,
四面没有墙壁, 
以茅盖,
用茅草盖顶, 
通水,
殿堂周围通水, 
宫垣为复道,
环绕着宫墙修有天桥, 
上有楼,
殿上有楼, 
从西南入,
从西南方向伸入殿堂, 
命曰昆仓,
命名为昆仑道, 
天子从之入,
天子由此走进殿堂, 
以拜祠上帝焉。
在那里拜祭上帝。 
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于是,皇上命令按照公带的图样在奉高的汶上建造明堂。 
及五年修封,
等到第五年再来举行封禅时, 
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
就让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于上座进行祭祀, 
令高皇帝
对之。
让高皇帝的神主灵位对着他们。 
祠后土于下房,
在下房祭祀后土神, 
以二十
用牛、羊、猪各二十头。 
天子从昆仑道人,
天子从昆仑道进去, 
始拜明堂如郊礼。
开始按郊祀的礼仪在明堂祭拜。 
礼毕,
祭拜完毕, 
燎堂下。
在堂下烧掉祭品。然后, 
而上又上泰山,
皇上又登上泰山, 
有秘祠其颠。
在山顶秘密举行祭祀。 
而泰山下祠五帝,
在泰山下祭祀五帝时, 
各如其方,
按照他们各自所属的方位, 
黄帝并赤帝,
只有黄帝和赤帝并排, 
而有司侍祠焉。
祭祀时由主管官员陪祭。 
泰山上举火,
在泰山上举火, 
下悉应之。
山下也都举火呼应。 
 

晚年巡祭与制度定型

其后二岁,
两年以后,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十一月甲子日是朔日,早晨交冬至, 
者以本统。
推算历法的人认为以这一天为推历的起点是正统。 
天子亲至泰山,
天子亲临泰山, 
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
在这一天到明堂去祭祀上帝,因为距上一次封禅不到五年, 
修封禅。
所以没有举行封禅典礼。 
其赞飨曰:
那祝辞说: 
“天增授皇帝
神策,
“上天授予皇帝泰元神策, 
周而复始。
周而复始。 
皇帝敬拜泰一。”
皇帝在此虔诚地拜祭泰一神。” 
东至海上,
皇上又东到海上, 
入海及方土求神者,
考察那些到海上求仙的人和方士们, 
莫验,
没有什么效验, 
然益遣,
但皇上还是增派使者继续前往, 
遇之。
希望能遇上神仙。 
 
十一月乙酉,
十一月乙酉日, 
柏梁灾。
柏梁台失火遭灾。 
十二月甲午朔,
十二月甲午日初一这一天, 
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皇上亲自到高里山祭祀后土神。 
临渤海,
又到了渤海, 
将以望祠蓬莱之属,
遥望而拜祭蓬莱之类的仙山, 
冀至
焉。
希望能到达仙人所居住的异境。 
 
上还,
皇上回京后, 
以柏梁灾故,
由于柏梁台遭灾焚毁了, 
计甘泉。
就改在甘泉宫临朝接受各郡国上报的计薄。 
公孙卿曰:
公孙卿说: 
“黄帝
青灵台,
“黄帝建成青灵台, 
十二日烧,
十二天后就被烧了, 
黄帝乃治明庭。明庭,
黄帝于是修建了明庭。 
甘泉也。”
明庭就是甘泉宫。” 
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
方士们很多人也说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 
其后天子又朝诸候甘泉,
后来天子又在甘泉宫接受诸侯朝见, 
甘泉作诸侯邸。
并在甘泉建造诸侯的官邸。 
勇之乃曰:
勇之说: 
“越俗有火灾,
“越地飞俗,火灾之后再盖起的房子, 
复起屋必以大,
一定要比原先的大, 
之。”
以此制服火灾。” 
于是作建章宫,
于是天子修造建章宫,规模极大, 
为千门万户。
有千门万户。 
前殿度高
它的前殿比未央宫高。 
其东则
它的东面是凤阙, 
高二十余丈。
高二十多丈。 
其西则
它的西面是唐中苑, 
数十里
有几十里宽的虎圈。 
其北治大池,
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 
高二十余丈,
池中的渐台高二十多丈, 
名曰泰液池,
池名叫做泰液池, 
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
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四座山, 
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仿照海中仙山,还有用石头雕成的龟鱼之类。 
其南有
、璧门、大鸟之属。
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门和鸟雕像之类。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
还建了神明台、井干楼, 
度五十余丈,
高达五十多丈, 
相属焉。
楼台之间有辇车道相互连接。 
 
夏,
夏天, 
汉改历,
汉朝更改历法, 
以正有为岁首
以夏历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 
而色上黄,
官府服色崇尚黄色, 
官名
把官印一律改为五个字, 
为太初元年。
因而把当年定为太初元年。 
是岁,
这年, 
西伐大宛。
往西去征伐大宛。 
蝗大起。
蝗灾严重。 
丁夫人、雒阳虞初等
匈奴、大宛焉。
丁夫人和洛阳虞初等人用方术祭祀,祈求鬼神降祸于匈奴、大宛。 
 
其明年,
第二年,主管官员说, 
有司言雍五畤无
雍县五畤祭祀时没有烹煮过的熟牲等祭品, 
不备。
没有芬芳香的气味。 
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
天子就命令祠官用牛犊做成熟牲祭品分别进献给五畤, 
所用牲牢的毛色, 
而以
马代驹焉。
,行亲郊用驹。
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配置。用木偶马代替壮马作祭品, 
及诸名山川用驹者,
至于祭祀各名山大川该用壮马的。 
悉以木禺马代。
全都用木偶马代替。 
行过,
皇帝出巡经过时举行祭祀, 
乃用驹。
才用壮马。 
他礼如故。
其他礼节照旧。 
 
其明年,
次年, 
东巡海上,
天子东巡海上, 
考神仙之属,
考察神仙之类的事情, 
未有验者。
没有灵验的。 
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
有的方士说“黄帝时建造了五城十二楼, 
以候神人于执期,
以便在执期那个地方迎侯神仙, 
命曰
”。
命名为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
皇上批准按他所说的建造五城十二楼, 
名曰
命各为明年。 
上亲礼祠上帝,
皇上亲自到那里行礼祭祀上帝, 
衣上黄焉。
穿着黄色礼服。 
 
公带曰:
公带说: 
“黄帝时虽封泰山,
“黄帝时虽然已在泰山筑坛祭天, 
然风后、封巨、岐伯令帝封东泰山,
然而风后,封钜、岐伯等人又要黄帝去东泰山筑坛祭天, 
禅凡山,
去凡山辟场祭地, 
与符瑞相合了, 
然后不死焉。”
才能长生不死。” 
天子既令设祠具,
天子就命令准备祭品, 
至东泰山,
来到东泰山, 
东泰山
见东泰山矮小, 
不称其声,
跟它的名声不相称, 
乃令祠官礼之,
就命祠官祭祀, 
而不封禅焉。
但不举行封禅。 
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
此后命公带在那里供奉祭祀和迎侯神灵。 
夏,
夏天, 
遂还泰山,
天子返回泰山, 
修五年之礼如前,
象以前那样举行五年一次的封禅典礼, 
而加禅祠石
另外增加了在石闾山辟场祭地的仪式。 
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
石闾在泰山脚下的南面, 
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
很多方士说这里是仙人住的地方, 
故上亲禅焉。
所以皇上亲自在这里祭祀地神。 
 
其后五年,
此后五年, 
复至泰山修封,
天子又到泰山行封禅礼, 
还过祭常山。
返回途中祭祀了常山。 
 
今天子所兴祠,
当今天子所兴建的神祠, 
泰一、后土,
泰一祠和后土祠, 
三年亲郊祠,
每三年亲自郊祀一次; 
建汉家封禅,
建立了汉家封禅制度, 
五年一修封。
每五年举行一次封禅大典。 
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
亳人谬忌奏请修建的泰一祠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等五座神祠, 
以岁时致礼。
由宽舒等祠官每年按时祭祀。加上后土祠, 
总共六座神祠, 
皆太祝领之。
都由太祝统管。 
至如八神诸神,
至于象八神中的各神, 
明年、凡山他名祠,
以及明年、凡山等其他有名的神祠, 
行过则祀,
天子路过时就祭祀, 
去则已。
离开后就算了。 
方士所兴祠。
方士们所兴建神祠, 
各自
各由他们自己负责祭祀, 
其人
则已,
人死了,祭祀也就终止, 
祠官弗主。
祠官不再管祭祀。 
他祠皆如其故。
其他神祠全部依照原来的规定办。 
今上封禅,
当今皇上举行封禅大典, 
其后十二岁而还,
十二年以后来回顾, 
遍于五岳、四渎矣。
所祭祀的神灵已遍及五岳、四渎。 
而方士之候祠神人,
而方士们迎侯祭祀神仙, 
入海求蓬莱,
去海上寻访蓬莱仙山, 
终无有验。
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而公孙卿之候神者,
公孙卿之类等等侯神仙的方土, 
犹以大人迹为解,
还是用巨大人脚印做托辞来辨解, 
无其效。
也是没有效验。这时, 
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
天子对方士们的荒唐话越来越厌倦了, 
然终
弗绝,
然而始终笼络着他们,不肯与他们绝断往来, 
冀遇其真。
总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方术的人。 
自此之后,
从此以后, 
方士言祠神者
众,
方士们谈论祭神的更多, 
然其效可
矣。
然而效验究竟怎样,就可以想见了。 
 
太史公曰:
太史公说: 
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
我跟随皇上出巡,祭祀天地众神和名山大川,参加过封禅大典。 
人寿宫侍祠神语,
我也曾进寿宫陪侍皇帝祭祀,听神语, 
究观方士祠官之言,
观察研究了方士和祠官们的言论, 
于是退而
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
于是回来依次论述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活动, 
具见其
把这些活动的里外情形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 
后有君子,
后世君子, 
得以览焉。
能够从这里观察到那些情形。 
俎豆珪币之详,
至于有关祭祀时所用俎豆等礼器以及玉帛的详情, 
献酬之礼,
献祭酬神的礼仪, 
则有司
焉。
则有主管官员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