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 - 金史

← 返回《金史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七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

文白对照

金朝逆臣传记载海陵王集团弑君篡位及后续权力更迭,揭示金廷内部权斗与制度危机。

◎逆臣
 
 
○秉德〔本名乙辛〕 唐括辩 乌带 大兴国 徒单阿里出虎 仆散师恭〔本名忽土〕 徒单贞 李老僧 完颜元宜 纥石烈执中〔本名胡沙虎〕
 
 

逆臣传序论

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其法有五焉:
 
微而显,
 
志而晦,
 
婉而成章,
 
尽而不污,
 
惩恶而劝善。
 
夫惩恶乃所以劝善也,
 
作《逆臣传》。
 
 

秉德集团弑君始末

秉德,
 
本名乙辛。
 
初为西南路招讨使,
 
改汴京留守。
 
丁母忧,
 
起复为兵部尚书,
 
拜参知政事。
 
皇统八年,
 
与乌林答蒲卢虎等廉察郡县,
 
使还,
 
拜平章政事。
 
廷议欲徙辽阳渤海人屯燕南,
 
秉德及左司郎中三合议其事。
 
近侍高寿星在徙中,
 
寿星诉於悼后,
 
后以白帝,
 
帝怒,
 
杖秉德而杀三合。
 
是时熙宗在位久,
 
悼后干政,
 
而继嗣未立,
 
帝无聊不平,
 
屡杀宗室,
 
箠辱大臣。
 
秉德以其故怀忿,
 
乃与唐括辩、乌带等谋废立。
 
 
乌带以其谋告海陵,
 
海陵乃与秉德谋弑熙宗。
 
皇统九年十二月九日,
 
遂与唐括辩、乌带、忽土、阿里出虎、大兴国、李老僧、海陵妹夫特厮,
 
弑熙宗於寝殿。
 
秉德初意不在海陵,
 
已弑熙宗,
 
未有所属,
 
忽土奉海陵坐,
 
秉德等皆拜称万岁。
 
杀曹国王宗敏、左丞相宗贤。
 
时秉德位在海陵上,
 
因被杖怨望谋废立,
 
而海陵因之以为乱。
 
既立,
 
以秉德为左丞相,
 
兼侍中、左副元帅,
 
封萧王,
 
赐铁券,
 
与钱二千万、绢一千匹、马牛各三百、羊三千。
 
久之,
 
为乌带所谮,
 
出领行台尚书省事。
 
 
时秉德方在告,
 
亟召之,
 
限十日内发行。
 
会海陵欲除太宗诸子,
 
并除秉德,
 
以秉德首谋废立,
 
及弑熙宗下即劝进,
 
衔之。
 
乌带因言秉德与宗本谋反有状,
 
曰“昨来秉德曾於宗本家饮酒,
 
海州刺史子忠言,
 
秉德有福,
 
貌类赵太祖,
 
秉德偃仰笑受其言。
 
臣妻言秉德妻尝指斥主上,
 
语皆不顺。
 
及秉德与宗本相别时,
 
指斥尤甚,
 
且谓历数有归。
 
秉德招刑部侍郎漫独曰已前曾说那公事,
 
颇记忆否。
 
漫独曰,
 
不存性命事何可对众便说。
 
似此逆状甚明”海陵遣使就行台杀秉德,
 
并杀前行台参知政事乌林答赞谋。
 
 
赞谋妻,
 
秉德乳母也。
 
初,
 
赞谋与前行台左丞温敦思忠同在行台,
 
思忠黩货无厌,
 
赞谋薄之,
 
由是有隙,
 
故思忠乘是并诬赞谋及其子,
 
杀之。
 
赞谋不肯跪受刑,
 
行刑者立而缢杀之。
 
海陵以赞谋家财奴婢尽赐思忠。
 
 
秉德与乌带以口语致怨,
 
既死遂并杀其弟特里、飐里,
 
及宗翰子孙,
 
死者三十余人,
 
宗翰之后遂绝。
 
世宗即位,
 
追复秉德官爵,
 
赠仪同三司。
 
 
初,
 
撒改薨,
 
宗翰袭其猛安亲管谋克。
 
秉德死,
 
海陵以赏乌带,
 
传其子兀答补,
 
大定六年,
 
世宗悯宗翰无后,
 
诏以猛安谋克还撒改曾孙盆买,
 
遣使改葬撒改、宗翰於山陵西南二十里,
 
百官致奠,
 
其家产给近亲以奉祭祀。
 
 
秉德既死,
 
其中都宅第,
 
左副元帅杲居之。
 
杲死,
 
海陵迁都,
 
迎其嫡母徒单氏居之。
 
徒单遇害,
 
世宗恶其不祥,
 
施为佛寺。
 
 

唐括辩家族沉浮

唐括辩,
 
本名斡骨剌。
 
尚熙宗女代国公主,
 
为驸马都尉。
 
累官参知政事、尚书左丞。
 
与右丞相秉德谋废立,
 
而乌带以告海陵,
 
海陵谓辩曰“我辈不以匡救,
 
旦暮且及祸。
 
若行大事,
 
谁可立者”辩曰“无乃胙王常胜乎”海陵问其次,
 
辩曰“邓王子阿楞”海陵曰“阿楞属疏,
 
安得立”辩曰“公岂有意邪”海陵曰“若不得已,
 
舍我其谁”於是,
 
旦夕相与密谋。
 
护卫将军特思疑之,
 
以告悼后曰“辩等因间每窃窃偶语,
 
不知议何事”悼后以告熙宗,
 
熙宗怒,
 
召辩责之曰“尔与亮谋何事,
 
将如我何”杖而遣之。
 
自是谋益甚。
 
 
十二月九日,
 
代国公主为其母悼后作佛事,
 
居寺中,
 
故海陵、秉德等俱会於辩家。
 
至夜,
 
辩等以刀藏衣下,
 
相随入宫,
 
门者以辩驸马不疑,
 
皆内之。
 
至殿门,
 
直宿护卫觉之,
 
辩举刀呵之使无动。
 
既弑熙宗,
 
立海陵,
 
辩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
 
封王,
 
赐钱二千万、绢千匹、马牛各三百、羊三千、并铁券。
 
进拜左丞相。
 
父彰德军节度使重国,
 
迁东平尹。
 
 
初,
 
辩与海陵谋逆,
 
辩尝言其家奴多可用者,
 
海陵固已怀之。
 
及行弑之夕会於辩家,
 
待兴国出宫,
 
辩因设馔,
 
众皆恇惧不能食,
 
辩独饱食自若,
 
海陵由此知其忮忍,
 
畏忌之,
 
及即位,
 
尝与辩观太祖画像,
 
海陵指示辩曰“此眼与尔相似”辩色动,
 
海陵亦色动,
 
由是疑辩,
 
益忌之。
 
及与萧裕谋致宗本罪,
 
并致辩尝与宗本谋反,
 
即杀之。
 
 
重国坐夺官,
 
正隆二年,
 
起为沂州防御使,
 
改清州防御使。
 
大定初,
 
重国与徒单拔改俱以政迹著闻,
 
历安国、彰化、横海军节度使。
 
 
后辩子孙上书,
 
言辩死天德间,
 
祖重国亦坐追削。
 
正隆初,
 
重国已复官职,
 
乞追复辩官爵。
 
是时,
 
海陵已降为庶人,
 
以辩与弑逆,
 
不许。
 
 

近侍局关键角色

言本名乌带,
 
行台左丞相阿鲁补子也。
 
熙宗时,
 
累官大理卿。
 
熙宗晚年喜怒不常,
 
大臣往往危惧,
 
右丞相秉德、左丞唐括辩谋废立,
 
乌带即诣海陵启之,
 
遂与俱弑熙宗。
 
海陵即位,
 
乌带为平章政事,
 
封许国王,
 
赐钱、绢、马、牛、羊、铁券,
 
并如其党。
 
 
乌带妻唐括氏淫泆,
 
旧与海陵通,
 
又私其家奴阎乞儿,
 
秉德尝对熙宗斥其事,
 
乌带衔之未发也。
 
时海陵多忌,
 
会有疾,
 
少间,
 
乌带遂诬奏“秉德有指斥语,
 
曰:
 
主上数日不视朝,
 
若有不讳,
 
谁当继者。
 
臣曰:
 
主上有皇子。
 
秉德曰:
 
婴儿岂能胜天下大任,
 
必也葛王乎”。
 
海陵以为实然,
 
故出秉德,
 
已而杀之,
 
以秉德世袭猛安谋克授乌带。
 
进右丞相。
 
乌带与宗本有亲,
 
海陵以乌带告秉德事,
 
故宗本之祸乌带独免,
 
遂以秉德千户谋克及其子妇家产尽赐之。
 
进司空、左丞相、兼侍中。
 
 
居数月,
 
乌带早朝,
 
以日阴晦将雨,
 
意海陵不视朝,
 
先趋出朝,
 
百官皆随之去。
 
已而海陵御殿,
 
知乌带率百官出朝,
 
恶之,
 
遂落司空,
 
出为崇义军节度使。
 
后海陵思慕唐括容色,
 
因其侍婢来候问起居,
 
海陵许立为后,
 
使杀乌带。
 
海陵诈为乌带哀伤,
 
使其子兀答补佩金符乘驿赴丧,
 
追封为王,
 
仍诏有司送其灵车,
 
赐绢三百为道途费。
 
纳唐括於宫中,
 
封贵妃。
 
 
兀答补袭猛安谋克。
 
大定六年,
 
以猛安谋克还撒改曾孙,
 
以阿鲁补谋克授兀答补,
 
终同知大兴尹。
 
子瑭,
 
本名乌也阿补,
 
以曾祖阿鲁补功,
 
充笔砚祗候。
 
 
大兴国,
 
事熙宗为寝殿小底,
 
权近侍局直长,
 
最见亲信,
 
未尝去左右。
 
每逮夜,
 
熙宗就寝,
 
兴国时从主者取符钥归家,
 
主者即以付之,
 
听其出入以为常。
 
皇统九年,
 
海陵生日,
 
熙宗使兴国以宋司马光画像及他珍玩赐海陵,
 
悼后亦以物附赐,
 
熙宗不悦,
 
杖兴国一百。
 
 
海陵谋弑,
 
意先得兴国乃可伺间入宫行大事,
 
且度兴国无罪被杖必有怨望心,
 
可乘此说之,
 
乃因李老僧结兴国。
 
既而,
 
知无异心可与谋,
 
乃召至卧内,
 
令解衣,
 
欲与之俱卧,
 
意有所属者。
 
兴国固辞不敢,
 
曰“即有使,
 
惟大王之命”海陵曰“主上无故杀常胜,
 
又杀皇后。
 
乃以常胜家产赐阿楞,
 
既又杀阿楞,
 
遂以赐我。
 
我深以为忧,
 
奈何”兴国曰“是固可虑也”海陵曰“朝臣旦夕危惧,
 
皆不自保。
 
向者我生日,
 
因皇后附赐物,
 
君遂被杖,
 
我亦见疑。
 
主上尝言会须杀君,
 
我与君皆将不免,
 
宁坐待死何如举大事。
 
我与大臣数人谋议已定,
 
尔以为如何”兴国曰“如大王言,
 
事不可缓也”乃约十二月九日夜起事。
 
兴国取符钥开门,
 
矫诏召海陵入。
 
夜二更,
 
海陵、秉德等入。
 
熙宗常置佩刀於御榻上,
 
是夜兴国先取投榻下,
 
及乱作,
 
熙宗求佩刀不得,
 
遂遇弑。
 
 
海陵既立,
 
以兴国为广宁尹,
 
赐奴婢百口、犀玉带各一、钱绢马牛铁券如其党,
 
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再赐兴国钱千万、黄金四百两、银千两、良马四匹、驼车一乘、橐驼三头、真珠巾、玉钩带、玉佩刀、及玉校鞍辔。
 
天德四年,
 
改崇义军节度使,
 
赐名邦基。
 
再授绛阳、武宁节度使,
 
改河间尹。
 
 
世宗即位,
 
废於家,
 
凡海陵所赐皆夺之。
 
大定中,
 
邦基兄邦杰自京兆判官还,
 
世宗曰“大邦杰因其弟进,
 
滥厕缙绅,
 
岂可复用”并罢其子弟与所赠父官。
 
及海陵降为庶人,
 
诏曰“大邦基与海陵同谋弑逆,
 
逋诛至今,
 
为幸多矣”遂磔於思陵之侧。
 
 
徒单阿里出虎,
 
会宁葛马合窟申人,
 
徙懿州。
 
父拔改,
 
太祖时有战功,
 
领谋克,
 
曷速馆军帅,
 
皇统四年为兵部侍郎,
 
历天德军节度使,
 
改兴中尹,
 
与宗干世为姻家。
 
皇统九年,
 
阿里出虎与仆散忽土俱为护卫十人长。
 
海陵将弑熙宗,
 
欲得二人者为内应,
 
遂许以女妻阿里出虎子,
 
而以逆谋告之。
 
阿里出虎素凶暴,
 
闻其言喜甚,
 
曰“阿家此言何晚邪,
 
废立之事亦男子所为。
 
主上不能保天下,
 
人望所属惟在阿家,
 
今日之谋乃我素志也”遂与忽土俱以十二月九日直禁中,
 
海陵故以是夜二更入宫,
 
至寝殿,
 
阿里出虎先进刃,
 
忽土次之,
 
熙宗顿仆,
 
海陵复刃之,
 
血溅其面及衣。
 
 
海陵既立,
 
以阿里出虎为右副点检,
 
赐钱绢马牛羊如其党,
 
子术斯剌尚荣国公主合女,
 
加昭毅大将军驸马都尉。
 
天德二年,
 
留守东京,
 
加仪同三司。
 
八月,
 
改河间尹,
 
世袭临潢府路斜剌阿猛安领亲管谋克。
 
以忧去职,
 
起复为太原尹,
 
封王。
 
 
阿里出虎自谓有佐立功,
 
受铁券,
 
凶狠益甚,
 
奴视僚属,
 
少忤其意辄箠辱无所恤。
 
尝问休咎於卜者高鼎,
 
遂以鼎所占问张王乞。
 
王乞以谓当有天命,
 
阿里出虎喜,
 
以王乞语告鼎。
 
鼎上变,
 
阿里出虎伏诛,
 
并杀其妻及王乞。
 
海陵使其子术斯剌焚其尸,
 
投骨水中。
 
 
拔改自西京留守历西南路招讨使、忠顺军节度使,
 
入为劝农使,
 
复为河间尹,
 
改临洮尹,
 
入为工部尚书,
 
改兴平军节度使,
 
济南尹,
 
卒。
 
 
仆散师恭,
 
本名忽土,
 
上京老海达葛人。
 
本微贱,
 
宗干尝周恤之,
 
擢置宿卫为十人长。
 
海陵谋逆,
 
以忽土出自其家,
 
有恩,
 
欲使为内应,
 
谓之曰“我有一言欲告君久矣,
 
恐泄於人,
 
未敢也”忽土曰“肌肉之外,
 
皆先太师所赐,
 
苟有补於国王,
 
死不敢辞”先太师,
 
谓宗干也。
 
海陵曰“主上失道,
 
吾将行废立事,
 
必得君为助乃可”忽土许之。
 
 
十二月九日,
 
忽土直宿,
 
海陵因之入宫。
 
至寝殿,
 
熙宗闻步屣声,
 
咄之,
 
众皆却立不敢动,
 
忽土曰“事至此,
 
不进得乎”乃相与排闼而入。
 
既弑熙宗,
 
秉德等尚未有所属,
 
忽土曰“始者议立平章,
 
今复何疑”乃奉海陵坐,
 
众前称万岁。
 
遂召曹国王宗敏至,
 
即使忽土杀之。
 
 
既即位,
 
忽土为左副点检,
 
赐钱绢马牛羊铁券。
 
转都点检,
 
改名师恭。
 
迁会宁牧,
 
拜太子少师、工部尚书,
 
封王。
 
顷之,
 
以忧解职。
 
起复为枢密副使,
 
进拜枢密使。
 
贞元三年,
 
为右丞相。
 
正隆初,
 
拜太尉,
 
复为枢密使。
 
无何,
 
以忧去,
 
起复为太尉、枢密使。
 
 
海陵至汴京,
 
赐忽土第一区,
 
邻宁德宫。
 
宫,
 
徒单太后所居也,
 
忽土时时入见太后。
 
及契丹撒八反,
 
海陵命忽土与萧怀忠北伐。
 
比行,
 
忽土入辞宁德,
 
太后与语久之。
 
海陵闻而恶之,
 
疑其与太后有异谋。
 
是时,
 
萧秃剌、斡卢补与契丹撒八连战皆无功,
 
粮运不继,
 
乃退军临潢。
 
而撒八闻师恭以大军且至,
 
乃谋归大石,
 
沿龙驹河西去。
 
师恭至临潢,
 
追之不及。
 
海陵使枢密副使白彦敬等讨撒八,
 
师恭还,
 
遣其子忽杀虎乘传逆之,
 
至则执而戮於市。
 
师恭临刑,
 
绳枚窒口不能言,
 
但举首视天日而已。
 
遂族灭之,
 
并诛灭萧秃剌、萧赜、萧怀忠家。
 
 
大定初,
 
皆复官爵。
 
及海陵降为庶人,
 
师恭以预弑复削之。
 
世宗幸上京,
 
过老海达葛。
 
师恭族人临潢尹守中、定远大将军阿里徒等皆夺官。
 
二十八年,
 
上谓宰相曰“海陵遣仆散师恭、萧秃剌、萧怀忠追撒八不及,
 
皆坐诛,
 
遂夷其族,
 
虐之甚也”平章政事襄对曰“是时臣在军中,
 
忽土、赜有精甲一万三千有余,
 
贼军虽多皆胁从之人,
 
以毡纸为甲,
 
易与也。
 
忽土等恇怯迁延,
 
贼乃遁去”上曰“审如是,
 
则诛之可也”兄浑坦。
 
 
徒单贞,
 
本名特思,
 
忒黑辟剌人也。
 
祖抄,
 
从太祖伐辽有功,
 
授世袭猛安。
 
父婆卢火,
 
以战功累官开府仪同三司。
 
贞娶辽王宗干女,
 
海陵同母女弟也。
 
皇统九年、贞与海陵俱弑熙宗。
 
海陵既立,
 
以贞为左卫将军,
 
封贞妻平阳长公主,
 
贞为驸马都尉、殿前左副点检。
 
转都点检,
 
兼太子少保,
 
封王。
 
改大兴尹,
 
都点检如故。
 
俄授临潢府路昏斯鲁猛安。
 
 
居二年,
 
海陵召贞勖之曰“汝自幼常在左右,
 
颇著微劳,
 
而近日乃怠忽,
 
纵有罪,
 
树私恩。
 
凡人富贵而骄,
 
皆死征也。
 
汝若不制汝心,
 
将无所不至,
 
赐之死复何辞。
 
朕念弟襄及公主与朕同胞,
 
故少示惩戒”贞但号泣。
 
即日解点检职,
 
仍为大兴尹,
 
复戒之曰“今而后能以勤自励,
 
朕当思之。
 
不然,
 
黜尔归田里矣”逾月,
 
复为都点检、大兴尹如故。
 
正隆二年,
 
例封沈。
 
迁枢密副使,
 
赐佩刀入宫,
 
转同判大宗正事。
 
 
海陵将伐宋,
 
诏朝官除三国人使宴饮,
 
其余饮酒者死。
 
六年正月四日立春节,
 
益都尹京、安武节度使爽、金吾上将军阿速饮於贞第。
 
海陵使周福儿赐土牛至贞第,
 
见之以告,
 
海陵召贞诘之曰“戎事方殷,
 
禁百官饮酒,
 
卿等知之乎”贞等伏地请死,
 
海陵数之曰“汝等若以饮酒杀人太重,
 
固当谏,
 
古人三谏不听亦勉从君命。
 
魏武帝《军行令》曰犯麦者死。
 
已而所乘马入麦中,
 
乃割发以自刑。
 
犯麦,
 
微事也,
 
然必欲以示信。
 
朕为天下主,
 
法不能行於贵近乎。
 
朕念慈宪太后子四人,
 
惟朕与公主在,
 
而京等皆近属,
 
曲贷死罪”於是杖贞七十,
 
京等三人各杖一百,
 
降贞为安武军节度使,
 
京为滦州刺史,
 
爽归化州刺史。
 
 
无何,
 
拜贞御史大夫,
 
以本官为左监军,
 
从伐宋。
 
至扬州,
 
海陵死,
 
北还。
 
见世宗於中都,
 
诏以贞女为皇太子妃,
 
除贞为太原尹,
 
改咸平。
 
贞在咸平贪污不法,
 
累赃巨万,
 
徙真定尹,
 
事觉。
 
世宗使大理卿李昌图鞫之,
 
贞即引伏,
 
昌图还奏,
 
上问之曰“贞停职否”对曰“未也”上怒,
 
抵昌图罪,
 
复遣刑部尚书移剌道往真定问之,
 
征其赃还主。
 
有司征给不以时,
 
诏先以官钱还其主,
 
而令贞纳官。
 
凡还主脏,
 
皆准此例。
 
降贞为博州防御使,
 
降贞妻为清平县主。
 
 
顷之,
 
迁震武节度使,
 
遣使者往戒敕之,
 
诏曰“朕念卿懿戚,
 
不待终考,
 
更迁大镇。
 
非常之恩不可数得,
 
卿勿蹈前过”转河中尹。
 
进封其妻为任国公主,
 
赐黄金百两、重彩二十端,
 
赐贞击球马二匹。
 
改东京留守,
 
赐玉吐鹘、弓矢,
 
赐贞妻钱万贯。
 
 
有司奏“海陵已贬为庶人,
 
宗干不当犹称帝”於是,
 
以宗干有社稷功,
 
诏追封为辽主,
 
其子孙及诸女皆降,
 
贞妻降永平县主,
 
贞自仪同三司降特进,
 
夺猛安,
 
不称驸马都尉。
 
再徙临潢尹。
 
 
初,
 
与弑熙宗凡九人,
 
海陵以暴虐自毙,
 
秉德、辩、忽土、阿里出虎以疑见杀,
 
言以妻殒,
 
裕、老僧以反诛,
 
至是贞与大兴国尚在。
 
而兴国摈弃不用,
 
独贞以世姻籍恩宠,
 
虽夫妇降削爵号,
 
而世宗虑久远,
 
终不以私恩曲庇,
 
久之,
 
诏诛贞及其妻与二子慎思、十六,
 
而宥其诸孙。
 
俄而,
 
兴国亦诛,
 
皇统逆党尽矣。
 
 
章宗即位,
 
尊母皇太子妃为皇太后,
 
追封贞为太尉梁国公,
 
贞祖抄司空鲁国公,
 
父婆卢火司徒齐国公,
 
贞妻梁国夫人,
 
子陀补火、慎思、十六俱为镇国上将军。
 
无何,
 
再赠贞太师、广平郡王,
 
谥庄简。
 
贞妻进封梁国公主。
 
 
李老僧,
 
旧为将军司书吏,
 
与大兴国有亲,
 
素相厚。
 
海陵秉政,
 
兴国属诸海陵,
 
海陵以为省令史。
 
及将举事,
 
使老僧结兴国,
 
兴国终为海陵取符钥,
 
纳海陵宫中成弑逆者,
 
老僧为之也。
 
海陵既立,
 
以老僧为同知广宁尹事,
 
赐钱千万、绢五百匹、马牛各二百、羊二千。
 
 
久之,
 
海陵恶韩王亨,
 
将杀之,
 
求其罪不可得,
 
遂以亨为广宁尹,
 
再任老僧同知,
 
使伺察亨,
 
构致其罪。
 
亨喜博,
 
及至广宁,
 
常与老僧博,
 
待之甚厚。
 
老僧由是不忍致亨死罪,
 
迟疑者久之。
 
海陵再使小底讹论促老僧,
 
老僧乃与亨家奴六斤谋,
 
杀亨狱中,
 
语在亨传。
 
及耶律安礼自广宁还朝,
 
海陵谓之曰“孛迭三罪,
 
伏其一已见觖望。
 
尔乃梁王故吏,
 
若亨伏辜,
 
必罪及亲族,
 
故榜杀之”
 
 
海陵以老僧於亨有迟回意,
 
遂降老僧为易州刺史。
 
久之,
 
迁同知大兴尹,
 
赐名惟忠,
 
改延安府同知,
 
大定二年,
 
与兵部尚书可喜谋反,
 
诛。
 
 
论曰:
 
《书》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周公曰:
 
呜呼,
 
休兹知恤,
 
鲜哉”穆王告伯冏曰“慎简乃僚,
 
其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
 
其惟吉士”金人所谓寝殿小底犹周之缀衣,
 
所谓护卫犹周之虎贲也,
 
则皆群仆侍御之臣矣。
 
海陵弑逆,
 
而大兴国、忽土、阿里出虎为之扼擘,
 
皆出於小底护卫之中,
 
熙宗固不知恤之也。
 
一日,
 
熙宗与近侍饮酒,
 
会夜,
 
稽古殿火,
 
上欲往视,
 
都点检辞不失引帝裾止之,
 
奏曰“臣在此,
 
陛下何患,
 
愿无亲往”熙宗谓辞不失被酒,
 
甚怒之,
 
明日,
 
杖而出之,
 
已而思其忠,
 
复见召用。
 
海陵与唐括辩时时屏人私语,
 
护卫特思察其非常,
 
海陵挤而杀之。
 
皇统末年,
 
群臣解体,
 
无尊君谨上之心,
 
而群奸窃发,
 
仆御之臣不复有如辞不失、特思者矣。
 
《绵》之诗曰“予曰有疏附,
 
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走,
 
予曰有御侮”呜呼,
 
先后御侮之臣,
 
岂可少哉。
 
 
完颜元宜,
 
本名阿列,
 
一名移特辇,
 
本姓耶律氏。
 
父慎思,
 
天辅七年,
 
宗望追辽主至天德,
 
慎思来降,
 
且言夏人以兵迎辽主,
 
将渡河去。
 
宗望移书夏人谕以祸福,
 
夏人乃止。
 
赐慎思姓完颜氏,
 
官至仪同三司。
 
 
元宜便骑射,
 
善击球。
 
皇统元年,
 
充护卫,
 
累迁瓯里本群牧使,
 
入为武库署令,
 
转符宝郎,
 
海陵篡立,
 
为兵部尚书。
 
天德三年,
 
诏凡赐姓者皆复本姓,
 
元宜复姓耶律氏。
 
历顺义、昭义节度使,
 
复为兵部尚书、劝农使。
 
 
海陵伐宋,
 
以本官领神武军都总管,
 
以大名路骑兵万余益之。
 
前锋渡淮,
 
拔昭关,
 
遇宋兵万余於柘皋,
 
力战却之。
 
至和州,
 
宋兵十万来拒,
 
元宜麾军力战,
 
抵暮而罢。
 
宋人乘夜袭营,
 
元宜击走之,
 
黎明追及宋兵,
 
斩首数万,
 
以功迁银青光禄大夫。
 
海陵增置浙西道都统制,
 
使元宜领之,
 
督诸军渡江,
 
佩金牌,
 
赐衣一袭。
 
 
是时,
 
世宗已即位於辽阳,
 
军中多怀去就。
 
海陵军令惨急,
 
亟欲渡江,
 
众欲亡归,
 
决计於元宜。
 
猛安唐括乌野曰“前阻淮渡,
 
皆成擒矣。
 
比闻辽阳新天子即位,
 
不若共行大事,
 
然后举军北还”元宜曰“待王祥至谋之”王祥者元宜子,
 
为骁骑副都指挥使,
 
在别军。
 
元宜使人密召王祥,
 
既至,
 
遂约诘旦卫军番代即行事。
 
元宜先欺其众曰“有令,
 
尔辈皆去马,
 
诘旦渡江”众皆惧,
 
乃以举事告之,
 
皆许诺。
 
 
十月乙未黎明,
 
元宜、王祥与武胜军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谋克斡卢保、娄薛、温都长寿等率众犯御营。
 
海陵闻乱,
 
以为宋兵奄至,
 
揽衣遽起,
 
箭入帐中,
 
取视之,
 
愕然曰“乃我兵也”大庆山曰“事急矣,
 
当出避之”海陵曰“走将安往”方取弓,
 
已中箭仆地。
 
延安少尹纳合斡鲁补先刃之,
 
手足犹动,
 
遂缢杀之。
 
骁骑指挥使大磐整兵来救,
 
王祥出语之曰“无及矣”大磐乃止。
 
军士攘取行营服用皆尽,
 
乃取大磐衣巾裹海陵尸,
 
焚之。
 
遂收尚书右丞李通、浙西道副统制郭安国、监军徒单永年、近侍局使梁珫、副使大庆山,
 
皆杀之。
 
元宜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
 
使使者杀皇太子光英於南京。
 
大军北还。
 
 
大定二年春,
大定二年(1162)春, 
入见,
元宜入朝拜见天子, 
拜御史大夫,
授官御史大夫。 
诏曰“高桢为御史大夫,
皇上下诏书说:“高桢做御史大夫, 
号为正直,
号称正直, 
颇涉烦碎,
太牵涉烦琐小事, 
臣下衣冠不正亦被纠举。
下臣衣冠不整也被察问。 
职事有大於此者,
有比这更为重大的工作要做, 
尔宜勉之”未几,
你应该自我勉励。”不久, 
拜平章政事,
元宜官拜平章政事, 
封冀国公。
封为冀国公, 
赐玉带、甲第一区,
受赐玉带及一处宅院, 
复赐姓完颜氏。
重又赐姓完颜氏。 
 
往泰州路规措讨契丹事,
元宜到泰州路谋划征讨契丹的事情。 
元宜使忠勇校尉李荣招窝斡,
他派忠勇校尉李荣招降窝斡, 
窝斡杀荣,
窝斡杀了李荣, 
诏追赠荣进官四阶。
皇上诏令追封李荣加官四级。 
五月,
五月, 
上闻元宜将还,
皇上听说元宜即将回来, 
遣使止之。
派使臣阻止了他。 
契丹已平、元宜还朝,
平定契丹之后,元宜还朝, 
奏请益诸群牧铠甲。
奏请皇上给各群牧赏赠铠甲。 
诏从之,
皇上下诏书答应了他的要求, 
每群牧益二十副。
赏给每个群牧二十副铠甲。 
元宜复请益临潢戍军士马,
元宜又奏请赏马匹与临潢戍军士, 
诏给马六百匹。
诏令赏马六百匹。 
久之,
很长时间以后, 
罢为东京留守。
元宜罢职而任东京留守。 
乞还所赐甲第,
他请求归还赐给他的宅第, 
上从之,
皇上应允, 
赐以袭衣、吐鹘、厩马、海东青鹘。
并赐给他衣饰、吐鹘、厩马和海东青鹘。 
未几,
没过多久, 
致仕,
元宜辞官, 
薨於家。
在家中死去。 
上闻之,
皇上得知消息, 
遣使致祭,
遣使臣前往祭奠, 
赙赠甚厚。
给他办丧的财物十分丰厚。 
 
大定十一年,
大定十一年(1171), 
尚书省奏拟纳合斡鲁补除授,
尚书省上奏打算给纳合斡鲁补封授官职, 
上曰“昔废海陵,
皇上说:“昔日废除海陵的时候, 
此人首入弑之,
是这个人首先进去杀了海陵。 
人臣之罪莫大於是,
臣子的罪责没有比这重大的, 
岂可复加官使。
怎么可以再加官进职呢? 
其世袭谋克姑听仍旧”大定十八年,
他所袭的谋克职位暂且照旧。”大定十八年(1178), 
紥里海上言“凡为人臣能捍灾御侮有功者,
扎里海上书说:“凡是作为臣子能够保卫免灾、抵抗欺侮、立有功劳的, 
宜录用之。
应该录用, 
今弑海陵者以为有功,
而现在认为杀海陵的人有功, 
赏以高爵,
赏给高官, 
非所以劝事君也。
这不是鼓励事奉君王的做法。 
宜削夺,
应当削夺他们的职权, 
以为人臣之戒。
以此来作为臣子们的戒鉴。 
臣在当时亦与其党,
臣在当时也是他们的同党, 
如正名定罪,
如果要矫正名分判定罪行, 
请自臣始”上曰“紥里海自请其罪以劝事君,
请从臣下开始。”皇上说“:扎里海自己请罪以鼓励事奉君王, 
此亦人之所难”遂以紥里海充赵王府祗候郎君。
这也是别人难以做到的。”于是让扎里海到赵王府充任祗候郎君。 
 
元宜子习涅阿补,
元宜的儿子习涅阿补, 
大定二十五年为符宝祗候,
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做了符宝祗候。 
乞依女直人例迁官,
他请求按女真人的惯例提升官职, 
上曰“赐姓一时之权宜”令习涅阿补还本姓。
皇上说:“赏赐姓氏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下令习涅阿补还原本来的姓氏。 
 
论曰:
笔者评论: 
《春秋》书“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春秋》一书中记载“齐国公子商人杀死君王舍”, 
又曰“齐人弑其君商人”嗟乎,
又说“齐国人杀死君王商人”。唉, 
弑舍者商人也,
杀死舍的是商人, 
弑商人者邴埸、阎职也。
杀商人的是邴蜀欠、阎职。 
海陵弑熙宗,
海陵杀了熙宗, 
完颜元宜弑海陵。
完颜元宜又杀了海陵。 
商人之弑也,
商人被杀后, 
邴埸、阎职去之。
邴蜀欠、阎职逃走。 
海陵之弑也,
海陵被杀后, 
元宜归於世宗。
元宜归附世宗。 
邴、阎贱役,
邴蜀欠和阎职是卑贱的仆役, 
元宜都将也,
元宜则是都将, 
握君之亲兵,
掌握君主的亲兵, 
窥利以弑之,
窥伺私利而杀君, 
其罪岂容诛乎,
他的罪行哪是处死就能抵偿的呢? 
世宗仅能不大用之而已。
世宗仅仅能够不重用他而已。 
紥里海犹杀人而自首者也,
扎里海还是杀人而自首的, 
在律,
按法律, 
杀人未闻准首免罪而又予赏者也,
没听说杀人可以因为自首被免罪而又给予奖赏的, 
况弑逆乎。
更何况是杀害君主! 
海陵弑五十三年,
海陵被杀五十三年后, 
得有胡沙虎之事。
又发生了胡沙虎的事件。 
 

纥石烈执中乱政

纥石烈执中,
纥石烈执中, 
本名胡沙虎,
原名胡沙虎, 
阿疏裔孙也。
是阿礡的孙子。 
徙东平路猛安。
转为东平路猛安。 
大定八年,
大定八年(1168), 
充皇太子护卫,
他充当皇太子护卫, 
出职太子仆丞,
出任太子仆丞, 
改鹰坊直长,
改任鹰坊直长, 
再迁鹰坊使、拱卫直指挥使。
又升迁鹰坊使、拱卫直指挥使。 
明昌四年,
明昌四年(1193), 
使过阻居,
他奉命出使,路过阻居, 
监酒官移剌保迎谒后时,
监酒官移剌保迎接较迟, 
饮以酒,
请他饮酒, 
酒味薄,
酒味道也不浓, 
执中怒,
纥石烈执中恼怒起来, 
殴伤移剌保,
打伤移剌保, 
诏的决五十。
诏令重打五十大板。 
未几,
不久, 
迁右副点检,
改任右副点检, 
肆傲不奉职,
但他放肆狂傲地不去任职, 
降肇州防御使。
被降为肇州防御使。 
逾年,
过了一年, 
迁兴平军节度使。
调任兴平军节度使。 
丁母忧,
母亲去世后, 
起复归德军节度使,
他守丧期未满就出任归德军节度使, 
改开远军兼西南路招讨副使。
又改任开远军兼西南路招讨副使。 
俄知大名府事。
然后又担当知大名府事。 
承安二年,
承安二年(1197), 
召为签枢密院事。
执中被召用为签枢密院事。 
诏佐丞相襄征伐,
皇帝诏令他辅佐丞相襄出征, 
执中不欲行,
他不想去, 
奏曰“臣与襄有隙,
上奏道“:臣与襄有隔阂, 
且杀臣矣”上怒其言不逊,
还是先杀了臣吧。”皇上恼怒他出言不逊, 
事下有司,
把事情交付给有关部门处置。 
既而赦之,
不久给予赦免, 
出为永定军节度使。
让他出京担任永定军节度使, 
改西北路招讨使,
改任西北路招讨使, 
复为永定军,
后回到永定军, 
坐夺部军马解职。
因强夺部下军中马匹而被解职。 
 
泰和元年,
泰和元年(1201), 
起知大兴府事。
执中重被起用为知大兴府事。 
诏契丹人立功官赏恩同女直人,
皇上下诏,恩许给立功的契丹人同女真人一样封官加赏, 
许存养马匹,
允许存养马匹, 
得充司吏译人,
可以充当司吏、翻译的, 
著为令。
派给官职。 
执中格诏不下,
执中迟迟不下达诏书, 
上责之曰“汝虽意在防闲,
皇上责备他道“:你虽然本意在于防范, 
而不知朝廷自有定格,
却不知道朝廷自有一定规矩, 
自今勿复如此烦碎生事也”乃下诏行之。
从今后不要再像这样烦琐生事了。”执中这才颁行诏书。 
 
涞水人魏廷实祖任儿,
涞水人魏廷实的祖父任儿, 
旧为靳文昭家放良,
过去曾是靳文昭家释放的平民, 
天德三年,
天德三年(1151), 
编籍正户,
被编籍入了正户, 
已三世矣。
至今已经三代了。 
文昭孙勍诋廷实为奴,
靳文昭的孙子靳京力,诋毁魏廷实是奴仆, 
及妄诉殴詈,
并诬告殴打骂人, 
警巡院鞫对无状,
警巡院审断说没有这种情况, 
法当诉本贯。
依法应投诉到本地官府。 
勍诉於府,
靳京力投诉于大兴知府, 
执中使廷实纳钱五百贯与勍。
执中让魏廷实交出五百贯钱给靳京力。 
廷实不从,
魏廷实拒不服从, 
还涞水,
回到涞水, 
执中径遣锁致廷实。
执中径直派人把他绑锁押来。 
御史台请移问,
御史台请执中把案子转交给他审问, 
执中转奏御史台不依制,
执中却上奏御史台不遵守规定, 
府未结断,
知府还没结断, 
令移推。
就命令知府移交案子。 
诏吏部侍郎李柄、户部侍郎粘割合答推问。
皇上命令吏部侍郎李炳、户部侍郎粘割合答推究此案, 
炳、合答奏御史台理直,
李炳与合答启奏说御史台道理正直, 
诏乃切责执中。
皇上于是下诏严词责斥执中。 
 
御史中丞孟铸奏弹执中“贪残专恣,
御史中丞孟铸弹劾执中:“贪婪残暴,恣意专横, 
不奉法令。
不守法令。 
释罪之后,
减释罪责之后, 
累过不悛。
屡犯过失而不悔改。 
既蒙恩贷,
蒙受圣上恩典, 
转生跋扈。
却转而行为跋扈。 
如雄州诈认马,
例如在雄州诈认马匹, 
平州冒支俸,
在平州冒领俸禄, 
破魏廷实家。
破坏魏廷实的家业, 
发其冢墓,
掘开他家坟墓, 
拜表不赴,
不向皇上呈报奏章, 
祈雨聚妓,
私自祈雨,聚会娼妓, 
殴詈同僚擅令停职,
殴打谩骂同僚,擅自令他们停职, 
失师帅之体,
丧失师帅体统, 
不称京尹之任”。
不称京尹职位。” 
上曰“执中粗人,
皇上说:“执中是个粗人, 
似有跋扈尔”铸对曰“明天子在上,
行为好像有些跋扈。”孟铸答道:“圣明天子在上, 
岂容有跋扈之臣”上意寤,
怎能容忍有跋扈的臣子?”皇上心中醒悟, 
取阅奏章,
取上奏章来看, 
诏尚书省问之。
诏令尚书省进行审察。 
由是改武卫军都指挥使。
由此,执中被改授武卫军都指挥使。 
 
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抚河南,
平章政事仆散揆宣抚河南, 
执中除山东东西路统军使。
执中被任命为山东东西路统军使。 
揆行省汴京伐宋,
仆散揆开往汴京攻伐宋国, 
升诸道统军司为兵马都统府,
各道统军司提升为兵马都统府, 
执中为山东两路兵马都统,
执中是山东两路兵马都统, 
定海军节度使完颜撒剌副之。
定海军节度使完颜撒剌是他的副手。 
执中分兵驻金城、朐山,
执中分派军兵进驻金城、朐山, 
请益发东平路兵屯密、沂、宁海、登、莱以遏兵冲,
请求上方增派东平路军队屯驻到密、沂、宁海、登、莱州等地,以扼守在交通要道, 
诏从之,
皇帝下令照办。 
时泰和六年四月也。
当时是泰和六年(1206)四月。 
 
五月,
五月, 
宋兵犯金城,
宋军进犯金城, 
执中遣巡检使周奴以骑兵三百御之。
执中派巡检使周奴率骑兵三百人迎击。 
会宋益兵转趋沭阳,
恰遇上宋军增兵转往沭阳, 
谋克三合伏卒五十人篁竹中,
谋克三合就在竹林中埋伏下军兵五十人, 
伺宋兵过突出击之,
等宋军路过时突然出击, 
杀十数人,
杀死十多人, 
追至县城,
一直追赶到县城, 
宋兵不敢出。
宋军不敢再出战。 
会周奴以兵入城,
恰逢周奴率军进城, 
宋兵逾城走,
宋兵越城逃走, 
三合已焚其舟,
三合却早已烧掉了他们的船只, 
合击大破之,
前后合击,大破宋军, 
斩首五百余级,
斩得首级五百多个, 
杀宋统领李藻,
杀死了宋军统领李藻, 
擒忠义军将吕璋。
擒获了忠义军将吕璋。 
 
十月,
十月, 
执中率兵二万出清口,
执中率军兵二万从清口出发, 
宋以步骑万余列南岸,
宋国派步军骑兵上万人列阵南岸, 
战舰百艘拒上流,
成百艘战船扼守在上游, 
相持累日。
相持了数日。 
执中以舟兵二千搏战,
执中派水军二千出战, 
遏宋舟兵,
阻遏宋国水军, 
遣副统移剌古与涅率精骑四千自下流径渡。
又遣副统移剌古与涅率精锐骑兵四千径直从下游渡江。 
宋兵望骑兵登南岸,
宋军望见骑兵登上南岸, 
水陆俱溃。
水陆两军全部溃散, 
追斩及溺死者甚众,
被追杀和淹死了很多人, 
尽获其战舰及战马三百,
我军尽数收缴了宋国战船和战马共计三百。 
遂克淮阴,
接着攻克淮阴, 
进兵围楚州。
进军包围了楚州。 
迁元帅左监军。
执中被提拔为元帅左监军。 
执中纵兵虏掠,
他纵容兵士抢夺掳掠, 
上闻之,
皇上闻知, 
杖其经历官阿里不孙,
杖罚他的经历官阿里不孙, 
放还所掠。
发放归还了他掠夺之物。 
未几,
不久, 
宋人请和,
宋国求和, 
诏罢兵。
皇上诏令停战。 
除西南路招讨使,
执中被授职西南路招讨使, 
改西京留守。
又改任西京留守。 
 
大安元年,
大安元年(1209), 
授世袭谋克,
执中受封世袭谋克, 
复知大兴府事,
重又担当知大兴府事, 
出知太原府,
又出京做太原知府, 
复为西京留守,
再为西京留守, 
行枢密院,
代职枢密院, 
兼安抚使。
兼安抚使。 
以劲兵七千遇大兵,
执中的七千精兵遭遇大军, 
战於定安之北,
在定安以北交战, 
薄暮,
傍晚, 
先以麾下遁去。
执中先带着手下亲兵逃走, 
众遂溃。
众军兵也就跟着溃败了。 
行次蔚州,
走到蔚州, 
擅取官库银五千两及衣币诸物,
执中擅自取出库银五千两以及衣帛等财物, 
夺官民马,
抢夺官家百姓的马匹, 
与从行私人入紫荆关,
和随从的亲兵进入紫荆关, 
杖杀涞水令。
打死了涞水县令。 
至中都,
到了中都, 
朝廷皆不问。
朝廷全不查问, 
乃迁右副元帅,
又提升他为右副元帅, 
权尚书左丞。
代理尚书左丞。 
执中益无所忌惮,
执中更加无所忌惮, 
自请步骑二万屯宣德州,
个人请求调拨步军骑兵二万人屯驻宣德州, 
与之三千,
皇上给他三千人, 
令驻妫川。
命他驻扎在妫川。 
 
崇庆元年正月,
崇庆元年(1212)正月, 
执中乞移屯南口或屯新庄,
执中请求移兵驻扎南口或新庄, 
移文尚书省曰“大兵来必不能支,
传送公文给尚书省说“:如果有大部队来犯我必定抵挡不了, 
一身不足惜,
我一人死不值得怜惜, 
三千兵为可忧,
这三千军兵却让人担忧, 
十二关、建春、万宁宫且不保”朝廷恶其言,
而且十二关、建春和万宁宫也会守卫不住。”朝廷憎恶他的言词, 
下有司按问,
传令有关部门加以审查, 
诏数其十五罪,
下诏列数他十五条罪状, 
罢归田里。
罢除官职遣回原乡。 
 
明年,
第二年, 
复召至中都,
又把他召回中都, 
预议军事。
参与商议军中事务。 
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书曰“胡沙虎专逞私意,
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书说:“胡沙虎专行私人意图, 
不循公道,
不遵循公道, 
蔑省部以示强梁,
蔑视省部以显示强横, 
媚近臣以求称誉,
取媚亲近臣子以求得赞誉, 
骫法行事,
违法办事, 
枉害平民。
枉害平民。 
行院山西,
在山西任职时, 
出师无律,
出兵而无纪律, 
不战先退,
不战而退逃, 
擅取官物,
擅自取用官家财物, 
杖杀县令。
施杖刑打死县令。 
屯驻妫川,
驻守妫川时, 
乞移内地,
却乞求移军内地, 
其谋略概可见矣。
他的谋略如何也大约可以看得出来。 
欲使改易前非。
要让他改正以前的错误, 
以收后效,
以获得今后的功效, 
不亦难乎。
不是很难办到的吗? 
才诚可取,
人才确实可取, 
虽在微贱皆当擢用,
即便出身微贱,也都应当起用, 
何必老旧始能立功。
为什么必定是以前的老旧人物才能立功! 
一将之用,
一位将帅的任用, 
安危所系,
关系到国家安危, 
惟朝廷加察,
希望朝廷明察, 
天下幸甚”丞相徒单镒以为不可用,
这是天下人的极大幸运。”丞相徒单镒认为不能取用, 
参知政事絪跪奏其奸恶,
参知政事王堂跪奏他的奸恶, 
乃止。
事情于是停了下来。 
执中善结近幸,
执中善于结交皇帝身边的宠臣, 
交口称誉。
他们对执中交口称赞。 
五月,
五月, 
诏给留守半俸,
皇上下诏给留守官执中一半俸禄, 
预议军事。
参与商议军事。 
张行信复谏曰“伏闻以胡沙虎老臣,
张行信再次进谏道“:听说因为胡沙虎是老臣, 
欲起而用。
要起用他。 
人之能否,
人的能干与否, 
不在新旧。
不在于是新是旧, 
彼向之败,
他先前的战斗失败, 
朝廷既知之矣。
朝廷早已知晓, 
乃复用之,
还要重新起用, 
无乃不可乎”遂止。
恐怕不可以吧?”于是皇上没有再做这件事。 
 
上终以执中为可用,
最终,皇上还是认为执中可以任用, 
赐金牌,
赐给他金牌, 
权右副元帅,
暂任右副元帅, 
将武卫军五千人屯中都城北。
率领武卫军五千人屯兵在中都城北。 
执中乃与其党经历官文绣局直长完颜丑奴、提控宿直将军蒲察六斤、武卫军钤辖乌古论夺剌谋作乱。
执中与其同党经历官文绣局直长完颜卫奴、提控宿直将军蒲察六斤、武卫军钤辖乌古论夺剌等人阴谋叛乱。 
是时,
这时候, 
大元大兵在近,
大元的大军在近处, 
上使奉职即军中责执中止务驰猎。
皇上派人到武卫军中斥责执中只顾骑马打猎, 
不恤军事。
不管军事。 
执中方饲鹞,
执中正在喂鹞鹰, 
怒掷杀之,
他恼怒地把它摔死在地上。 
遂妄称知大兴府徒单南平及其子刑部侍郎驸马都尉没烈谋反,
随后假称大兴府知府徒单南平及其儿子刑部侍郎、驸马都尉没烈谋反, 
奉诏讨之。
奉诏令进行讨伐。 
南平姻家福海,
徒单南平的亲家福海, 
别将兵屯於城北,
另外带兵屯驻在城北, 
遣人以好语招之,
执中派人花言巧语招他来, 
福海不知,
福海不知道有诈, 
既至乃执之。
一来就被抓起来。 
 
八月二十五日未五更,
八月二十五日未到五更的时候, 
分其军为三军,
执中把军马分为三路, 
由章义门入,
从章义门进城, 
自将一军由通玄门入。
自己率一支军兵从通玄门进城。 
执中恐城中出兵来拒,
执中恐怕城中出兵来抵抗, 
乃遣一骑先驰抵东华门大呼曰“大军至北关,
就派一名骑兵先飞驰到东华门大声呼叫:“大军到了北关, 
已接战矣”既而再遣一骑亦如之。
已经交战了。”然后再派一名骑兵去喊。 
使徒单金寿召知大兴府徒单南平,
他让徒单金寿召来大兴府知府徒单南平, 
南平不知,
南平不知道何事, 
行至广阳门西富义坊,
走到广阳门西边的富义坊, 
马上与执中相见,
在马上与执中相见, 
执中手枪刺之堕马下,
执中举长枪把他刺落于马下, 
金寿斫杀之。
徒单金寿挥刀杀死了南平。 
使乌古论夺剌召没烈,
执中让乌古论夺剌召见没烈, 
杀之。
也把他杀死。 
符宝祗候鄯阳、护卫十人长完颜石古乃闻乱,
符宝祗候鄯阳、护卫十人长完颜石古乃,听到叛乱的消息, 
遽召大汉军五百人赴难,
就召集大汉军五百人前往解救危难, 
与执中战不胜,
和执中交战而不能战胜, 
皆死之。
全部战死。 
执中至东华门,
执中来到东华门, 
使呼门者亲军百户冬儿、五十户蒲察六斤,
让人呼叫守门的亲军百户冬儿、五十户蒲察六斤, 
皆不应,
两人都不答应, 
许以世袭猛安、三品职事官,
执中许诺封与世袭猛安、三品职事官, 
亦不应。
还是不应声。 
呼都点检徒单渭河,
又让人呼叫都点检徒单渭河, 
谓河即徒单镐也。
也即是徒单镐。 
渭河缒城出见执中,
徒单渭河顺着绳子攀下城来进见执中, 
执中命聚薪焚东华门,
执中下令堆积柴禾焚烧东华门, 
立梯登城。
架梯子登城。 
护卫斜烈、乞儿、亲军春山共掊锁开门纳执中。
护卫斜烈、乞儿、亲军春山一同破锁开门迎接执中。 
执中入宫,
执中进入宫中, 
尽以其党易宿卫。
把宿卫全部换成他的党羽, 
自称监国都元帅,
自称监国都元帅, 
居大兴府,
盘踞大兴府, 
陈兵自卫。
安置军兵以自卫。 
急召都转运使孙椿年取银币赏金寿、夺剌及军官军士、大兴府舆隶。
他急速召来都转运使孙椿年取出银钱赏给徒单金寿、乌古论夺剌及其军官兵士以及大兴府的奴仆差役。 
是夜,
当夜, 
召声妓与亲党会饮。
执中叫来歌妓,和亲信党羽聚会饮酒。 
明日,
第二天, 
以兵逼上出居卫邸,
他派兵逼迫皇帝出宫住到卫地的房宅, 
诱左丞完颜纲至军中,
把左丞完颜纲诱骗到军中, 
即杀之。
随即把他杀掉。 
执中意不可测,
执中的心思很难猜度, 
丞相徒单镒劝执中立宣宗,
丞相徒单镒劝他立宣宗为帝, 
执中然之。
执中答应了。 
 
是时,
这时, 
庄献太子在中都,
庄献太子在中都, 
执中以皇太子仪仗迎庄献入居东宫。
执中以皇太子礼仪迎接庄献住进东宫。 
召符宝郎徒单福寿取符宝,
执中让符宝郎徒单福寿取出符宝, 
陈於大兴府露阶上。
摆放在大兴府的露天石阶上, 
盗用御宝出制,
他盗用御宝假传诏令, 
除完颜丑奴德州防御使,
封完颜丑奴为德州防御使, 
乌古论夺剌顺天军节度使,
乌古论夺剌为顺天军节度使, 
蒲察六斤横海军节度使,
蒲察六斤为横海军节度使, 
徒单金寿永定军节度使,
徒单金寿为永定军节度使。 
虽除外官,
虽然封给的是外地的官职, 
皆留之左右。
却都留在身边。 
其余除拜犹数十人。
其他拜官授职的还有几十人。 
同时有两蒲察六斤,
当时有两个叫蒲察六斤的, 
其一守东华门不肯从乱者。
其中有个守卫东华门不肯服从叛乱。 
召礼部令史张好礼欲铸监国元帅印,
执中让礼部令史张好礼铸造监国元帅印鉴, 
好礼曰“自古无异姓监国者”乃止。
张好礼说:“自古没有异姓做监国的。”执中于是作罢。 
遣奉御完颜忽失来等三人,
他派遣奉御完颜忽失来一行三人, 
护卫蒲鲜班底、完颜丑奴等十人,
护卫蒲鲜班底、完颜丑奴等十人, 
迎宣宗於彰德。
到彰德迎接宣宗, 
使宦者李思忠弑上於卫邸。
让宦官李思忠到卫地宅邸杀死皇帝。 
尽撤沿边诸军赴中都平州、骑兵屯蓟州以自重,
他把沿边军队全部撤往中都平州、把骑兵派驻蓟州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边戍皆不守矣。
边界关戍都不再把守。 
 
九月甲辰,
九月七日, 
宣宗即位,
宣宗即位, 
拜执中太师、尚书令、都元帅、监修国史,
拜执中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监修国史, 
封泽王,
加封为泽王, 
授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
授予中都路和鲁忽士世袭猛安。 
以其弟同知河南府特末也为都点检,
授任执中的弟弟、同知河南府特末也为都检点, 
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子猪粪除濮王傅、兵部侍郎,
任命执中的儿子猪粪为濮王傅、兵部侍郎, 
都点检徒单渭河为御史中丞,
都点检徒单渭河为御史中丞。 
乌古论夺剌遥授知真定府事,
遥授乌古论夺剌为知真定府事, 
徒单金寿遥授知东平府事,
徒单金寿为知东平府事, 
蒲察六斤遥授知平阳府事,
蒲察六斤为知平阳府事。 
完颜丑奴同知河中府事,
任完颜丑奴为同知河南府事, 
权宿直将军。
代理宿直将军。 
诏以乌古论谊居第赐执中,
皇上下诏书把乌古论谊的府宅赐给执中, 
仪鸾局给供张,
让仪鸾局供给仪仗, 
妻王赐紫结银铎车。
赐予他妻子王氏紫结银铎车。 
 
戊申,
十一日, 
执中侍朝,
执中侍立朝中, 
宣宗赐之坐,
宣宗赐给他座位, 
执中就坐不辞。
执中坐下,并不推辞。 
无何,
不久, 
执中奏请降卫绍王为庶人,
执中奏请皇上把卫绍王贬为庶人。 
奏再上,
经过两次上奏, 
诏百官议於朝堂。
皇上下令让百官到朝堂上商议此事。 
太子少傅奥屯忠孝、侍读学士蒲察思忠附执中议,
太子少傅奥屯忠孝、侍读学士蒲察思忠,都附和执中的提议, 
众相视莫敢言,
众大臣相互对视,不敢发话, 
独文学田廷芳奋然曰“先朝素无失德,
唯独文学田廷芳奋起说道“:先朝从没有丧失德行, 
尊号在礼不当削”於是从之者礼部张敬甫、谏议张信甫、户部武文伯、庞才卿、石抹晋卿等二十四人。
所封尊号符合礼数,不应削除。”于是表示赞同的有礼部张敬甫、谏议张信甫、户部武文伯、庞才卿、石抹晋卿等二十四人。 
宣宗曰“辟诸问途,
宣宗说:“就像是问路, 
百人曰东行是,
一百人说向东走对, 
十人曰西行是,
十个人说向西走对, 
行道之人果适东乎、适西乎。
行路人最后是往东还是往西呢? 
岂以百人、十人为是非哉”既而曰“朕徐思之”数日,
难道凭一百人和十人的数目来判断是非吗?”然后又说:“朕再慢慢想想。”几天后, 
诏降为东海郡侯。
皇上下诏贬执中为东海郡侯。 
 
大元游骑至高桥,
大元的巡哨骑兵到了高桥, 
宰臣以闻。
宰相告知了宣宗, 
宣宗使人问执中,
宣宗派人向执中询问情况,执中说: 
执中曰“计画已定矣”既而让宰执曰“吾为尚书令,
“已经谋划好了。”之后,执中责备宰相道“:我是尚书令, 
岂得不先与议而遽奏耶”宰执逊谢而已。
你们怎么不先一同商议就直接上奏呢?”宰相只好低头谢罪。 
 
提点近侍局庆山奴、副使惟弼、奉御惟康请除执中,
提点近侍局使庆山奴、副使惟弼、奉御惟康请求除掉执中, 
宣宗念援立功,
宣宗念他援助立位有功, 
隐忍不许。
心中不忍,就没有应允。  
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屡战不利,
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屡次作战失利, 
执中戒之曰“今日出兵果无功,
执中警告他:“今天出兵若还不成功, 
当以军法从事矣”高琪出战复败,
就要按军法办事了。”术虎高琪出战再次失败, 
自度不免,
自己思量难免受惩罚。 
颇闻庆山奴诸人有谋,
他早就听说庆山奴等人有意谋反, 
十月辛亥,
于是在十月十五日, 
高琪遂率所将飐军入中都,
率领礣军进入中都, 
围执中第。
包围了执中的府第。 
执中闻变,
执中听得变乱, 
弯弓注矢外射,
搭弓向外放箭, 
不胜,
敌不过, 
登后垣欲走,
登上后墙要逃, 
衣絓堕而伤股,
因为挂住衣服而摔下地,伤了大腿, 
军士就斩之。
军士就地杀死了他。 
高琪持执中首诣阙待罪,
术虎高琪拿着执中首级来到宫门等待定罪, 
宣宗赦之。
宣宗赦免了他, 
以为左副元帅。
并任命他为左副元帅。 
 
执中之党呼於衢路曰“飐军反矣,
执中的同党在街衢上呼喊道“:礣军造反了, 
杀之者有赏”市人从之。
杀死礣兵的人有赏。”市民响应, 
飐军死者甚众,
礣兵死了很多人, 
一军皆恟恟,
整个军队都恐惧不安。 
宣宗遣近侍抚谕之,
宣宗派近侍告慰礣军, 
诏有司量加赙赠,
令有关部门酌量给予丧葬财物, 
众乃稍安。
众军兵才稍稍安定下来。 
明日,
第二天, 
除特末也泰宁军节度使,
皇上任命特末也为泰宁军节度使, 
乌古论夺剌真授知济南府事,
授实际官职与乌古论夺剌为济南府知府, 
徒单金寿真授知归德府事,
徒单金寿为归德府知府, 
蒲察六斤真授知平阳府事。
蒲察六斤为平阳府知府。 
 
甲寅,
十八日, 
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封事曰“《春秋》之法,
左谏议大夫张行信向皇帝呈上封事,在封事中说:“按《春秋》书中的法则, 
国君立不以道,
国君不依靠既定的规律立位, 
若尝与诸侯盟会,
如果曾经与诸侯会盟, 
即列为诸侯。
就列位为诸侯。 
东海在位已六年矣,
东海王在位达六年, 
为其臣者谁敢干之。
他的臣子谁也不敢冒犯他。 
胡沙虎握兵入城,
胡沙虎带兵入城, 
躬行弑逆,
叛逆杀君, 
当是时惟鄯阳、石古乃率众赴援,
当时只有鄯阳、石古乃率人赶去救援, 
至於战死,
以至于战死。 
论其忠烈,
就他的忠烈而言, 
在朝食禄者皆当愧之。
朝中领俸禄的大臣都该感到羞愧。 
陛下始亲万机,
陛下开始亲理政事, 
海内望化,
海内各方仰望归化, 
褒显二人,
褒奖两人, 
延及子孙,
延福于其子孙, 
庶几少慰贞魂,
多少抚慰一下贞烈魂灵, 
激天下之义气。
以激励天下人的忠义风气。 
宋徐羡之、傅亮、谢晦弑营阳王立文帝,
宋国徐羡之、傅亮、谢晦杀营阳王而立文帝, 
文帝诛之,
文帝杀掉他们。 
以江陵奉迎之诚,
而因为江陵迎驾心诚, 
免其妻子。
赦免了他的妻儿。 
胡沙虎国之大贼,
胡沙虎是国家的大贼, 
世所共恶,
为人所共同憎恶, 
虽已死而罪名未正,
虽然已死但罪名没有正式判定, 
合暴其过恶,
应当揭露他的罪状, 
宣布中外,
向朝廷内外宣布, 
除名削爵,
削除名号,革去官爵, 
缘坐其家,
连坐他的家眷, 
然后为快。
这才是大快人心。 
陛下若不忍援立之劳,
陛下如果不忍心泯灭他帮助立位的功劳, 
则依仿元嘉故事,
就仿照元嘉的旧例处置, 
亦足以示惩戒”宣宗乃下诏暴执中过恶,
也足以表示惩戒了。”宣宗于是下昭揭露执中的罪状, 
削其官爵。
削除官爵。 
赠鄯阳、石古乃,
赠给鄯阳和石古乃, 
加恩其子。
加恩封赏他们的儿子。 
庆山奴、惟弼、惟康皆迁赏,
庆山奴、惟弼、惟康都加官奖赏, 
近侍局自此用事矣。
近侍局从此开始行使权力。 
 
论曰:
著者评论: 
金九主,
金国九位君主, 
遇弑者三,
被臣下杀死的三人, 
其逆谋者十人。
被谋反的共有十人。 
熙宗之弑,
熙宗被杀, 
惟大兴国一人世宗声其罪而磔之思陵之侧。
只有大兴国这一人被世宗明定罪并在思陵旁边分尸而死。 
徒单贞虽诛。
徒单贞虽然被诛杀, 
未闻暴其罪状,
但没听到揭露他的罪状, 
后以戚畹又复赠官追封。
后来由于他是外戚,又追封官号。 
余秉德、唐括辩等六人,
余下的秉德、唐括辩等六人, 
皆以他罪诛,
都因别的罪行被杀。 
海陵之弑,
海陵之死, 
其首恶为完颜元宜,
元凶是完颜元宜, 
则令终焉。
却让他自然死亡。 
卫绍王之弑曰胡沙虎,
卫绍王被胡沙虎所杀, 
不死於司败之诛,
他没死于司败的杀戮, 
而死於高琪之手。
却死于术虎高琪之手。 
古所谓弑君之贼人得而讨之者,
古人所讲杀君之贼子应当诛杀, 
谓请於公上而致讨焉。
是指奏请皇上后才得以征讨, 
如孔子之请讨陈恒是也。
就像孔子奏请讨伐陈恒那样。 
岂有如琪之擅杀而以为功者乎。
哪有像高琪那样擅自杀人而因之立功的呢? 
金之政刑,其乱若此,
金国的刑律如此混乱, 
国欲不亡,
国家要不灭亡, 
其可得乎。
难道可以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