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 - 辽史

← 返回《辽史卷五十二·志第二十一卷五十四·志二十三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二

文白对照

本文详述辽国礼仪制度,涵盖皇族生辰庆典、进士礼仪、岁时节庆及再生仪等,反映契丹文化与汉制融合。

皇族生辰朝贺仪

◎礼志六〔嘉仪下〕
 
 
皇太后生辰朝贺仪:
 
至日,
 
臣僚入朝,
 
国使至幕,
 
班齐,
 
如常仪。
 
皇太后升殿坐,
 
皇帝东面侧坐。
 
契丹舍人殿上通名,
 
契丹、汉人臣僚,
 
宋使副缀翰林学士班,
 
东西两洞门入,
 
合班称贺,
 
班首上殿祝寿,
 
分班引出,
 
皆如正旦之仪。
 
教坊起居,
 
七拜,
 
契丹、汉人臣僚入,
 
进酒,
 
皆如正旦之仪,
 
唯宣答称“圣旨”。
 
皇帝降御座,
 
进奉皇太后生辰礼物。
 
过毕,
 
皇帝殿上再拜,
 
殿下臣僚皆再拜。
 
皇帝升御座。
 
引臣僚分班出,
 
引中书令、北大王西阶上殿,
 
奏契丹臣僚进奉。
 
次汉人臣僚并诸道进奉。
 
控鹤官置担床,
 
起居,
 
四拜毕。
 
引进使鞠躬,
 
通文武百僚某官某以下,
 
高丽、夏国、诸道进奉。
 
宣徽使殿上赞进奉各付所司,
 
控鹤官声喏。
 
担床过毕,
 
契丹、汉人臣僚以次谢,
 
五拜。
 
赞各祗候,
 
引出。
 
教坊、诸道进奉使谢如之。
 
契丹臣僚谢宣宴,
 
引上殿就位立,
 
汉人臣僚并宋使副东洞门入,
 
面西谢宣宴,
 
如正旦仪。
 
赞各上殿祗候,
 
臣僚、使副上殿就位立,
 
亦如之。
 
监盏、教坊上殿,
 
从人入东廊立,
 
皆如之。
 
御床入,
 
皇帝初进酒,
 
臣僚就位陪拜。
 
皇太后饮酒,
 
殿上应坐、侍立臣僚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立。
 
皇太后卒饮,
 
手赐皇帝酒。
 
皇帝跪,
 
卒饮,
 
退就褥位,
 
再拜,
 
臣僚皆陪拜。
 
若皇帝亲赐使相、臣僚、宋使副酒,
 
皆立饮。
 
皇帝升坐,
 
赞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行方裀朵殿臣僚酒,
 
如正旦仪。
 
一进酒,
 
两廊从人拜,
 
称“万岁”,
 
各就坐。
 
亲王进酒,
 
如正旦仪。
 
若皇太后手赐亲王酒,
 
跪饮讫,
 
退露台上,
 
五拜。
 
赞祗候。
 
殿上三进酒,
 
行饼茶讫,
 
教坊跪,
 
致语,
 
揖臣僚、使副、廊下从人皆立。
 
口号绝,
 
赞拜亦如之。
 
行茶、行殽膳,
 
皆如之。
 
大馔入,
 
行粥碗。
 
殿上七进酒,
 
使相、臣僚乐曲终,
 
揖廊下从人起,
 
拜,
 
称“万岁”、“各好去”,
 
承受官引两门出。
 
曲破,
 
揖臣僚、使副起,
 
鞠躬。
 
赞拜,
 
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引臣僚、使副下殿。
 
契丹臣僚谢宴毕,
 
出。
 
汉人臣僚、使副舞蹈,
 
五拜毕,
 
赞“各好去”。
 
出洞门毕,
 
报阁门无事,
 
皇太后、皇帝起。
 
 
应圣节,
 
宋遣使来贺生辰、正旦,
 
始制此仪,
 
故详见《宾仪》。
 
 
凡五拜:
 
拜,
 
兴。
 
再拜,
 
兴。
 
跪,
 
搢笏,
 
三舞蹈,
 
三叩头,
 
出笏,
 
就拜,
 
兴。
 
拜,
 
兴。
 
再拜,
 
兴。
 
其就拜,
 
亦曰俯伏兴。
 
《宾仪》,
 
臣僚皆曰坐,
 
於此仪曰高裀,
 
与方裀别。
 
 
皇帝生辰朝贺仪:
 
臣僚、国使班齐,
 
皇帝升殿坐。
 
臣僚、使副入,
 
合班称贺,
 
合班出,
 
皆如皇太后生辰仪。
 
中书令、北大王奏诸道进奉表目。
 
教坊起居,
 
七拜。
 
臣僚东西门入,
 
合班再拜。
 
赞进酒,
 
班首上殿进酒。
 
宣徽使宣答,
 
群臣谢宣谕,
 
分班。
 
奏乐,
 
皇帝卒饮,
 
合班。
 
班首下殿,
 
分班出。
 
皆如正旦之仪。
 
进奉皆如皇太后生辰仪。
 
皇帝诣皇太后殿,
 
近上皇族、外戚、大臣并从,
 
奉迎太后即皇帝殿坐。
 
皇太后御小辇,
 
皇帝辇侧步从,
 
臣僚分行序引,
 
宣徽使、诸司、阁门攒队前引。
 
教坊动乐,
 
控鹤起居,
 
四拜。
 
引驾臣僚并於山楼南方立候。
 
皇太后入阁,
 
揖使副并臣僚入幕次。
 
皇太后升殿坐,
 
皇帝东方侧坐。
 
引契丹、汉人臣僚、使副两洞门入,
 
合班,
 
起居,
 
舞蹈五拜。
 
赞各祗候,
 
面殿立。
 
皇帝降御坐,
 
殿上立,
 
进皇太后生辰物。
 
过毕,
 
皇帝殿上再拜,
 
殿上下臣僚皆拜。
 
皇帝升御座,
 
引臣僚分班出。
 
契丹臣僚入,
 
谢宣宴。
 
汉人臣僚、使副入,
 
通名谢宣宴,
 
上殿就位。
 
不应坐臣僚出,
 
从人入,
 
皆如仪。
 
御床入,
 
皇帝初进皇太后酒,
 
皇太后赐皇帝酒,
 
皆如皇太后生辰仪。
 
赞各就坐,
 
行酒。
 
宣饮尽,
 
就位谢如仪。
 
殿上一进酒毕,
 
从人入就位如仪。
 
亲王进酒,
 
行饼茶,
 
教坊致语如仪。
 
行茶、行殽膳如仪。
 
七进酒,
 
使相乐曲终,
 
从人起。
 
曲破,
 
臣僚、使副起。
 
馀皆如正旦之仪。
 
 
皇后生辰仪:
 
臣僚昧爽朝。
 
皇帝、皇后大帐前拜日,
 
契丹、汉人臣僚陪拜。
 
皇帝升殿坐,
 
皇后再拜,
 
臣僚殿下合班陪拜。
 
皇帝赐皇后生辰礼物,
 
皇后殿上谢,
 
再拜,
 
臣僚皆拜。
 
契丹舍人通名,
 
契丹、汉人臣僚以次入贺。
 
盏入,
 
舍人赞,
 
舞蹈,
 
五拜,
 
起居不表“圣躬万福”。
 
赞再拜。
 
班首上殿拜跪,
 
自通全衔祝寿讫,
 
引下殿,
 
复位,
 
鞠躬。
 
赞舞蹈,
 
五拜。
 
赞各祗候。
 
引宰臣一员上殿,
 
奏百僚诸道进表目。
 
教坊起居,
 
七拜,
 
不贺。
 
控鹤官起居,
 
四拜。
 
诸道押衙附奏起居,
 
赐宴,
 
共八拜。
 
契丹、汉人合班,
 
进寿酒,
 
舞蹈,
 
五拜。
 
引大臣一员上殿,
 
栏外褥搢笏,
 
执台盏进酒,
 
皇帝、皇后受盏。
 
退,
 
复褥位。
 
授台出笏,
 
栏内拜跪,
 
自通全衔祝寿“臣等谨进千万岁寿酒”,
 
讫,
 
引下殿,
 
复位,
 
舞蹈,
 
五拜,
 
鞠躬。
 
宣徽使奏宣答如仪,
 
引上殿,
 
搢笏执台。
 
皇帝、皇后饮,
 
殿下臣僚分班,
 
教坊奏乐,
 
皆拜,
 
称“万岁”。
 
卒饮,
 
皇帝、皇后授盏。
 
引下殿,
 
舞蹈,
 
五拜。
 
赞各祗候,
 
引出。
 
臣僚进奉如仪,
 
宣宴如仪。
 
教坊、监盏、臣僚上殿祗候如仪。
 
皇后进皇帝酒,
 
殿上赞拜,
 
侍臣僚皆拜。
 
皇帝受盏,
 
皆拜。
 
皇后坐,
 
契丹舍人、汉人阁使殿上赞拜,
 
皆拜,
 
称“万岁”。
 
赞各就位。
 
大臣进皇帝、皇后酒,
 
行酒如仪。
 
酒三行,
 
行殽,
 
行膳。
 
又进皇帝、皇后酒。
 
酒再行,
 
大馔入,
 
行粥。
 
教坊致语,
 
臣僚皆起立。
 
口号绝,
 
赞拜,
 
称“万岁”,
 
引下殿谢宴,
 
引出,
 
皆如常仪。
 
 

进士与宰相礼仪

进士接见仪:
 
其日,
 
举人从时相至御帐侧,
 
通名榜子与时相榜子同奏讫,
 
时相朝见如常仪。
 
毕,
 
揖进士第一名以下丹墀内面殿鞠躬,
 
通名,
 
四拜。
 
赞各祗候,
 
皆退。
 
若有进文字者,
 
不退,
 
奉卷平立。
 
阁门奏受,
 
跪左膝授讫,
 
直起退。
 
礼毕。
 
 
进士赐等甲敕仪:
 
臣僚起居毕,
 
读卷官奏讫,
 
於左方依等甲唱姓名序立,
 
阁门交收敕牒。
 
阁使奏引至丹墀,
 
依等甲序立。
 
阁使称“有敕”,
 
再拜,
 
鞠躬。
 
舍人宣敕“各依等甲赐卿敕牒一道,
 
想宜知悉”,
 
揖拜。
 
各跪左膝,
 
受敕讫,
 
鞠躬,
 
皆再拜。
 
各祗候,
 
分引左右相向侍立。
 
候奏事毕,
 
引两阶上殿,
 
就位,
 
齐声喏,
 
赐坐。
 
酒三行,
 
起,
 
声喏如初。
 
退揖出。
 
礼毕。
 
牌印郎君行酒,
 
阁使劝饮。
 
 
进士赐章服仪:
 
皇帝御殿,
 
臣僚公服引进士入,
 
东方面西,
 
再拜,
 
揖就丹墀位,
 
面殿鞠躬。
 
阁使称“有敕”,
 
再拜,
 
鞠躬。
 
舍人宣敕“各依等甲赐卿敕牒一道,
 
兼赐章服,
 
想宜知悉”,
 
揖再拜。
 
跪受敕讫,
 
再拜。
 
退,
 
引至章服所,
 
更衣讫,
 
揖复丹墀位,
 
鞠躬。
 
赞谢恩,
 
舞蹈,
 
五拜。
 
各祗候,
 
殿东亭内序立。
 
声喏,
 
坐。
 
赐宴,
 
簪花。
 
宣阁使一员、阁门三人或二人劝饮终日。
 
礼毕。
 
 
宰相中谢仪:
 
皇帝常服升殿坐,
 
诸班起居如常仪。
 
应坐臣僚上殿,
 
其馀臣僚殿下东西侍立,
 
皆如宋使初见之仪。
 
引中谢官左入,
 
至丹墀面西立。
 
舍人当殿鞠躬,
 
通新受具官姓名祗候中谢。
 
宣徽殿上索通班舍人就赞礼位,
 
赞某官至。
 
宣徽赞通班舍人二人对立,
 
揖中谢官鞠躬。
 
赞就拜位,
 
舍人二人引面殿鞠躬。
 
赞拜,
 
中谢官舞蹈,
 
五拜,
 
不出班,
 
奏“圣躬万福”。
 
赞再拜。
 
揖出班跪,
 
叙官,
 
致词讫,
 
俯伏兴,
 
复位。
 
赞拜,
 
舞蹈,
 
五拜。
 
又出班,
 
中谢致词如初仪,
 
共十有七拜。
 
赞祗候,
 
引右阶上殿,
 
就位。
 
揖应坐臣僚声喏坐。
 
供奉官行酒,
 
传宣饮尽。
 
臣僚搢笏,
 
执盏起,
 
位后立饮。
 
置盏,
 
出笏。
 
赞拜,
 
臣僚皆再拜。
 
赞各坐,
 
搢笏,
 
执盏,
 
授供奉官盏。
 
酒三行,
 
揖应坐臣僚声喏立。
 
引中谢官右阶下殿,
 
至丹墀,
 
面殿鞠躬。
 
赞拜,
 
舞蹈,
 
五拜,
 
引右出。
 
臣僚皆出。
 
丞相、枢密使同,
 
馀官不升殿,
 
赐酒,
 
不带节度使不通班,
 
止通名,
 
七拜。
 
众谢,
 
班首一人出班中谢。
 
 

朝贺与祥瑞庆典

拜表仪:
 
其日,
 
先於东上阁门陈设毡位,
 
分引南北臣僚、诸国使副於毡位合班。
 
通事舍人二人舁表案,
 
置班首前,
 
揖鞠躬,
 
再拜,
 
平身。
 
中书舍人立案侧,
 
班首跪,
 
搢笏,
 
兴,
 
捧表,
 
跪左膝,
 
以表授中书舍人。
 
出笏,
 
就拜,
 
兴,
 
再拜。
 
中书舍人复置表案上。
 
通事舍人舁表案於东上阁门入,
 
卷班,
 
分引出。
 
礼毕。
 
 
元日皇帝不御坐行此仪,
 
余应上表有故皆仿此。
 
 
贺生皇子仪:
 
其日,
 
奉先帝御容,
 
设正殿,
 
皇帝御八角殿升坐。
 
声警毕,
 
北南宣徽使殿阶上左右立,
 
北南臣僚金冠盛服,
 
合班入。
 
班首二人捧表立,
 
读表官先於左阶上侧立。
 
二宣徽使东西阶下殿受表,
 
捧表者跪左膝授讫,
 
就拜,
 
兴,
 
再拜。
 
各祗候。
 
二宣徽使俱左阶上授读表官,
 
读讫,
 
揖臣僚鞠躬。
 
引北面班首左阶上殿,
 
栏内称贺讫,
 
引左阶下殿,
 
复位,
 
舞蹈,
 
五拜。
 
礼毕。
 
 
贺祥瑞仪:
 
声警,
 
北南臣僚金冠盛服,
 
合班立。
 
班首二人各奉表贺,
 
北南宣徽使左阶下殿受表,
 
上殿授读表大臣。
 
读讫,
 
揖殿下臣僚鞠躬,
 
五拜毕,
 
鞠躬。
 
引班首二人左阶上殿,
 
栏内拜跪称贺,
 
致词讫,
 
引左阶下殿,
 
复位,
 
五拜毕,
 
鞠躬。
 
宣答、听制讫,
 
再拜,
 
鞠躬。
 
谢宣谕,
 
五拜毕,
 
各祗候,
 
分班侍立。
 
礼毕,
 
两府奏事如常。
 
 
乾统六年,
 
木叶山瑞云见,
 
始行此仪。
 
天庆元年,
 
天雨谷,
 
谢宣谕后,
 
赵王进酒,
 
教坊动乐,
 
臣僚酒一行。
 
礼毕,
 
奏事。
 
 
贺平难仪:
 
皇帝、皇后升殿坐,
 
北南臣僚并命妇合班,
 
五拜。
 
揖班首二人出班,
 
俯跪,
 
搢笏,
 
执表,
 
舁案近前。
 
阁使受表,
 
置案上,
 
皆再拜。
 
通事舍人二人舁案,
 
左阶上殿,
 
置露台上。
 
读表官受,
 
入读表。
 
对御读讫,
 
臣僚殿下五拜,
 
鞠躬。
 
引班首二人左右阶上殿,
 
栏内并立。
 
先引北面班首少前,
 
跪致词讫,
 
退复褥位。
 
次引南面班首亦如之。
 
毕,
 
分引左右阶下殿,
 
复位,
 
五拜,
 
鞠躬。
 
宣徽称“有敕”,
 
再拜,
 
宣答“内难已平,
 
与公等内外同庆”谢宣谕,
 
五拜。
 
卷班。
 
臣僚从皇帝,
 
命妇从皇后,
 
诣皇太后殿,
 
见先帝御容,
 
陪位,
 
皆再拜。
 
皇太后正坐,
 
称贺,
 
共十拜,
 
并引上殿,
 
赐宴如仪。
 
 
平难之仪,
 
道宗清宁九年,
 
太叔重元谋逆,
 
仁懿太后亲率卫士与逆党战。
 
事平,
 
因制此仪。
 
 
正旦朝贺仪:
 
臣僚并诸国使昧爽入朝,
 
奏“班齐”。
 
皇帝升殿坐,
 
契丹舍人殿上通讫,
 
引契丹臣僚东洞门入,
 
引汉人臣僚并诸国使西洞门入。
 
合班,
 
舞蹈,
 
五拜,
 
鞠躬,
 
平身。
 
引亲王东阶上殿,
 
栏内褥位俯伏跪,
 
自通全衔臣某等祝寿讫,
 
伏兴,
 
退,
 
引东阶下殿,
 
复位,
 
舞蹈,
 
五拜毕,
 
鞠躬。
 
宣徽使殿上鞠躬,
 
奏“臣宣答”,
 
称“有敕”,
 
班首以下听制讫,
 
再拜,
 
鞠躬。
 
宣徽传宣云:
 
履新之庆,
 
与公等同之。
 
舍人赞谢宣谕,
 
拜,
 
舞蹈,
 
五拜。
 
赞各祗候,
 
分班引出,
 
引班首西阶上殿,
 
奏表目讫,
 
教坊起居,
 
贺,
 
十二拜,
 
毕,
 
赞各祗候。
 
引契丹、汉人臣僚并诸国使东西洞门入,
 
合班,
 
再拜。
 
赞进酒,
 
引亲王东阶上殿,
 
就栏内褥位,
 
搢笏,
 
执台盏,
 
进酒讫,
 
退,
 
复褥位,
 
置台,
 
出笏,
 
少前俯跪,
 
自通全衔臣某等谨进千万岁寿酒。
 
俯伏兴,
 
退,
 
复褥位,
 
与殿下臣僚皆再拜,
 
鞠躬。
 
俟宣徽使殿上鞠躬,
 
奏“臣宣答”,
 
称“有敕”,
 
亲王以下再拜如初仪。
 
传宣云“饮公等寿酒,
 
与公等内外同庆”舍人赞谢宣谕如初。
 
赞各祗候。
 
亲王搢笏,
 
执台,
 
殿下臣僚分班。
 
皇帝饮酒,
 
教坊奏乐,
 
殿上下臣僚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乐止,
 
教坊再拜。
 
皇帝卒饮,
 
亲王进受琖,
 
复褥位,
 
置台琖,
 
出笏。
 
揖臣僚合班,
 
引亲王东阶下殿,
 
复位,
 
鞠躬,
 
再拜。
 
赞各祗候,
 
分班引出。
 
皇帝起,
 
诣皇太后殿,
 
臣僚并诸国使皆从。
 
皇太后升殿,
 
皇帝东方侧坐。
 
引契丹、汉人臣僚并诸国使两洞门入,
 
合班称贺,
 
进酒,
 
皆如皇帝之仪。
 
毕,
 
引出。
 
教坊入,
 
起居,
 
进酒亦如之。
 
皇太后宣答称“圣旨”。
 
契丹班谢宣宴,
 
上殿就位立。
 
汉人臣僚并诸国使东洞门入,
 
丹墀东方,
 
面西鞠躬,
 
舍人鞠躬,
 
通文武百僚宰臣某已下谢宣宴,
 
再拜。
 
出班致词讫,
 
退复位,
 
舞蹈,
 
五拜,
 
赞各上殿祗候,
 
引宰臣以下并诸国使副,
 
方裀朵殿臣僚,
 
西阶上殿就位立。
 
不应坐臣僚并於西洞门出。
 
二人监盏,
 
教坊再拜。
 
赞各上阶下殿谢宴,
 
如皇太后生辰仪。
 
 
冬至朝贺仪:
 
臣僚班齐,
 
如正旦仪。
 
皇帝、皇后拜日,
 
臣僚陪位再拜。
 
皇帝、皇后升殿坐,
 
契丹舍人通,
 
臣僚入,
 
合班,
 
亲王祝寿,
 
宣答,
 
皆如正旦之仪。
 
谢讫,
 
舞蹈,
 
五拜,
 
鞠躬。
 
出班奏“圣躬万福”。
 
复位,
 
再拜,
 
鞠躬。
 
班首出班,
 
俯伏跪,
 
祝寿讫,
 
伏兴,
 
舞蹈,
 
五拜,
 
鞠躬。
 
赞各祗候。
 
分班,
 
不出,
 
合班,
 
御床入,
 
再拜,
 
鞠躬。
 
赞进酒。
 
臣僚平身。
 
引亲王左阶上殿,
 
就栏内褥位,
 
搢笏,
 
执台盏,
 
进酒。
 
皇帝、皇后受盏讫,
 
退就褥位,
 
置台,
 
出笏,
 
俯伏跪。
 
少前,
 
自通全衔臣某等谨进千万岁寿酒。
 
俯伏兴,
 
退,
 
复褥位,
 
再拜,
 
鞠躬。
 
殿下臣僚皆再拜,
 
鞠躬。
 
宣答如正旦仪。
 
亲王搢笏,
 
执台,
 
分班。
 
皇帝、皇后饮酒,
 
奏乐。
 
殿上下臣僚皆拜,
 
称“万岁寿”,
 
乐止。
 
教坊再拜,
 
臣僚合班。
 
亲王进受盏,
 
至褥位,
 
置台盏,
 
出笏,
 
引左阶下殿。
 
御床出。
 
亲王复丹墀位,
 
再拜,
 
鞠躬。
 
赞祗候。
 
分班引出。
 
班首右阶上殿奏表目进奉。
 
诸道进奉,
 
教坊进奉过讫,
 
赞进奉收。
 
班首舞蹈,
 
五拜,
 
鞠躬。
 
赞各祗候。
 
班首出,
 
臣僚复入,
 
合班谢,
 
舞蹈,
 
五拜,
 
鞠躬。
 
赞各祗候。
 
分班引出。
 
声警,
 
皇帝、皇后起,
 
赴北殿。
 
皇太后於御容殿,
 
与皇帝、皇后率臣僚再拜。
 
皇太后上香,
 
皆再拜。
 
赞各祗候。
 
可矮墩以上上殿。
 
皇太后三进御容酒,
 
陪位皆拜。
 
皇太后升殿坐。
 
皇帝就露台上褥位,
 
亲王押北南臣僚班丹墀内立。
 
皇帝再拜,
 
臣僚皆拜,
 
鞠躬,
 
皇帝栏内跪,
 
祝皇太后寿讫,
 
复位,
 
再拜。
 
凡拜,
 
皆称“万岁”。
 
赞各祗候。
 
臣僚不出,
 
皇帝、皇后侧座,
 
亲王进酒,
 
臣僚陪拜,
 
皇太后宣答,
 
皆如正旦之仪。
 
臣僚分班,
 
不出,
 
班首右阶上殿奏表目,
 
合班谢宣宴,
 
上殿就位如仪。
 
御床入。
 
皇帝进皇太后酒如初,
 
各就座行酒,
 
宣饮尽,
 
如皇太后生辰之仪。
 
皇后进酒,
 
如皇帝之仪。
 
三进酒,
 
行茶,
 
教坊致语,
 
行殽膳,
 
大馔,
 
七进酒。
 
曲破,
 
臣僚起,
 
御床出,
 
谢宴,
 
皆如皇太后生辰仪。
 
 

岁时节庆杂仪

立春仪:
 
皇帝出就内殿,
 
拜先帝御容,
 
北南臣僚丹墀内合班,
 
再拜。
 
可矮墩以上入殿,
 
赐坐。
 
帝进御容酒,
 
陪位并侍立皆再拜。
 
一进酒,
 
臣僚下殿,
 
左右相向立。
 
皇帝戴幡胜,
 
等第赐幡胜。
 
臣僚簪毕,
 
皇帝於土牛前上香,
 
三奠酒,
 
不拜。
 
教坊动乐,
 
侍仪使跪进彩杖。
 
皇帝鞭土牛,
 
可矮墩以上北南臣僚丹墀内合班,
 
跪左膝,
 
受彩杖,
 
直起,
 
再拜。
 
赞各祗候。
 
司辰报春至,
 
鞭土牛三匝矮墩鞭止,
 
引节度使以上上殿,
 
撒谷豆,
 
击土牛。
 
撒谷豆,
 
许众夺之。
 
臣僚依位坐,
 
酒两行,
 
春盘入。
 
酒三行毕,
 
行茶。
 
皆起。
 
礼毕。
 
 
重午仪:
 
至日,
 
臣僚昧爽赴御帐,
 
皇帝系长寿彩缕升车坐,
 
引北南臣僚合班,
 
如丹墀之仪。
 
所司各赐寿缕,
 
揖臣僚跪受,
 
再拜。
 
引退,
 
从驾至膳所,
 
酒三行。
 
若赐宴,
 
临时听敕。
 
 
重九仪:
 
北南臣僚旦赴御帐,
 
从驾至围场,
 
赐茶。
 
皇帝就坐,
 
引臣僚御前班立,
 
所司各赐菊花酒,
 
跪受,
 
再拜。
 
酒三行,
 
揖起。
 
 
藏阄仪:
 
至日,
 
北南臣僚常服入朝,
 
皇帝御天祥殿,
 
臣僚依位赐坐。
 
契丹南面,
 
汉人北面,
 
分朋行阄,
 
或五或七筹。
 
赐膳,
 
入食毕,
 
皆起。
 
顷之,
 
复坐行阄如初。
 
晚赐茶,
 
三筹或五筹,
 
罢教坊承应。
 
若帝得阄,
 
臣僚进酒讫,
 
以次赐酒。
 
 
大康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始行是仪。
 
是日不御朝。
 
岁时杂仪:
 
 
正旦,
 
国俗以糯饭和白羊髓为饼,
 
丸之若拳,
 
每帐赐四十九枚。
 
戊夜,
 
各於帐内窗中掷丸於外。
 
数偶,
 
动乐,
 
饮宴。
 
数奇,
 
令巫十有二人鸣铃,
 
执箭,
 
绕帐歌呼,
 
帐内爆盐垆中,
 
烧地拍鼠,
 
谓之惊鬼,
 
居七日乃出。
 
国语谓正旦为“乃捏咿唲”。
 
“乃”,
 
正也。
 
捏咿唲,
 
旦也。
 
 
立春,
 
妇人进春书,
 
刻青缯为帜,
 
像龙御之。
 
或为蟾蜍,
 
书帜曰“宜春”。
 
 
人日,
 
凡正月之日,
 
一鸡、二狗、三豕、四羊,
 
五马、六牛,
 
七日为人。
 
其占,
 
晴为祥,
 
阴为灾。
 
俗煎饼食於庭中,
 
谓之“薰天”。
 
 
二月一日为中和节,
 
国舅族萧氏设宴,
 
以延国族耶律氏,
 
岁以为常。
 
国语是日为“忄甲里叵”,
 
“忄甲里”,
 
请也。
 
“叵”,
 
时也。
 
忄甲,
 
读若狎。
 
叵,
 
读若颇。
 
 
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
 
京府及诸州雕木为像,
 
仪仗百戏导从,
 
循城为乐。
 
悉达太子者,
 
西域净梵王子,
 
姓瞿昙氏,
 
名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
 
称之曰“佛”。
 
 
三月三日为上巳,
 
国俗,
 
刻木为兔,
 
分朋走马射之。
 
先中者胜,
 
负朋下马列跪进酒,
 
胜朋马上饮之。
 
国语谓是日为“陶里桦”。
 
“陶里”,
 
兔也。
 
“桦”射也。
 
 
五月重五日,
 
午时,
 
采艾叶和绵著衣,
 
七事以奉天子,
 
北南臣僚各赐三事,
 
君臣宴乐,
 
渤海膳夫进艾騣。
 
以五彩丝为索缠臂,
 
谓之“合欢结”。
 
又以彩丝宛转为人形簪之,
 
谓之“长命缕”。
 
国语谓是日为“讨赛咿儿”。
 
“讨”五。
 
“赛咿儿”,
 
月也。
 
 
夏至之日,
 
俗谓之“朝节”。
 
妇人进彩扇,
 
以粉脂囊相赠遗。
 
 
六月十有八日,
 
国俗,
 
耶律氏设宴,
 
以延国舅族萧氏,
 
亦谓之“忄甲里叵”
 
 
七月十三日,
 
夜,
 
天子於宫西三十里卓帐宿焉。
 
前期,
 
备酒馔。
 
翼日,
 
诸军部落从者皆动蕃乐,
 
饮宴至暮,
 
乃归行宫,
 
谓之“迎节”。
 
十五日中元,
 
动汉乐,
 
大宴。
 
十六日昧爽,
 
复往西方,
 
随行诸军部落大噪三,
 
谓之“送节”。
 
国语谓之“赛咿儿奢”。
 
“奢”,
 
好也。
 
 
八月八日,
 
国俗,
 
屠白犬,
 
於寝帐前七步瘗之,
 
露其喙。
 
后七日中秋,
 
移寝帐於其上。
 
国语谓之“捏褐耐”。
 
“捏褐”,
 
犬也。
 
“耐”,
 
首也。
 
 
九月重九日,
 
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
 
少者为负,
 
罚重九宴。
 
射毕,
 
择高地卓帐,
 
赐蕃、汉臣僚饮菊花酒。
 
兔肝为臡,
 
鹿舌为酱,
 
又研茱萸酒,
 
洒门户以禬禳。
 
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
 
九月九日也。
 
 
岁十月,
 
五京进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万副。
 
十五日,
 
天子与群臣望祭木叶山,
 
用国字书状,
 
并焚之。
 
国语谓之“戴辣”。
 
“戴”,
 
烧也。
 
“辣”,
 
甲也。
 
 
冬至日,
 
国俗,
 
屠白羊、白马、白雁,
 
各取血和酒,
 
天子望拜黑山。
 
黑山在境北,
 
俗谓国人魂魄,
 
其神司之,
 
犹中国之岱宗云。
 
每岁是日,
 
五京进纸造人马万馀事,
 
祭山而焚之。
 
俗甚严畏,
 
非祭不敢近山。
 
 
腊辰日:
 
天子率北南臣僚并戎服,
 
戊夜坐朝,
 
作乐饮酒,
 
等第赐甲仗、羊马。
 
国语谓是日为“炒伍侕叵”。
 
“炒伍侕”,
 
战也。
 
 

再生仪与评价

再生仪:
 
凡十有二岁,
 
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
 
择吉日。
 
前期,
 
禁门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舆。
 
在再生室东南,
 
倒植三岐木。
 
其日,
 
以童子及产医妪置室中,
 
一妇人执酒,
 
一叟持矢箙,
 
立於室外。
 
有司请神主降舆,
 
致奠。
 
奠讫,
 
皇帝出寝殿,
 
诣再生室。
 
群臣奉迎,
 
再拜。
 
皇帝入室。
 
释服、洗。
 
以童子从,
 
三过岐木之下。
 
每过,
 
产医妪致词,
 
拂拭帝躬。
 
童子过岐木七,
 
皇帝卧木侧,
 
叟击箙曰“生男矣”太巫幪皇帝首,
 
兴,
 
群臣称贺,
 
再拜。
 
产医妪受酒於执酒妇以进,
 
太巫奉襁褓、彩结等物赞祝之。
 
预选七叟,
 
各立御名系於彩,
 
皆跪进。
 
皇帝选嘉名受之,
 
赐物。
 
再拜,
 
退。
 
群臣皆进襁褓、彩结等物。
 
皇帝拜先帝诸御容,
 
遂宴群臣。
 
 
善哉,
 
阻午可汗之垂训后嗣也。
 
孺子无不慕其亲者,
 
嗜欲深而爱浅,
 
妻子具而孝衰。
 
人人皆然,
 
而况天子乎。
 
再生之仪,
 
岁一周星,
 
使天子一行是礼,
 
以起其孝心。
 
夫体之也真,
 
则其思之也切,
 
孺子之慕,
 
将有油然发於中心者,
 
感发之妙,
 
非言语文字之所能及。
 
善哉,
 
阻午可汗之垂训后嗣也。
 
始之以三过岐木,
 
母氏劬劳能无念乎。
 
终之以拜先帝御容,
 
敬承宗庙宜何如哉。
 
《诗》曰“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