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仪
◎礼志三〔军仪〕
皇帝亲征仪:
常以秋冬,
应敌制变或无时。
将出师,
必先告庙。
乃立三神主祭之:
曰先帝,
曰道路,
曰军旅。
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
其祭,
常依独树。
无独树,
即所舍而行之。
或皇帝服介胄,
祭诸先帝宫庙,
乃阅兵。
将行,
牝牡麃各一为礻厌祭。
将临敌,
结马尾,
祈拜天地而后入。
下城克敌,
祭天地,
牲以白黑羊。
班师,
以所获牡马、牛各一祭天地。
出师以死囚,
还师以一谍者,
植柱缚其上,
於所向之方乱射之,
矢集如猬,
谓之“射鬼箭”。
腊仪:
腊,
十二月辰日。
前期一日,
诏司猪官选猪地。
其日,
皇帝、皇后焚香拜日毕,
设围,
命猪夫张左右翼。
司猪官奏成列,
皇帝、皇后升举,
敌烈麻都以酒二尊盘飨奉进,
北南院大王以下进马及衣。
皇帝降舆,
祭东毕,
乘马入围中。
皇太子、亲王率群官进酒,
分两翼而行。
皇帝始获兔,
群臣进酒上寿,
各赐以酒。
至中食之次,
亲王、大臣各进所获。
及酒讫,
赐群臣饮,
还宫。
应历元年冬,
汉遣使来贺,
自是遂以为常仪。
统和中,
罢之。
出军仪:
制见《兵志》。
◎礼志四〔宾仪〕
宾仪
常朝起居仪:
昧爽,
臣僚朝服入朝,
各依幕次。
内侍奏“班齐”。
先引京官班於三门外,
当直舍人放起居,
再拜,
各祗候。
次依两府以下文武官,
於丹墀内面殿立,
竖班诸司并供奉官,
於东西道外相向立定。
当直阁使副赞放起居,
再拜,
各祗候。
退还幕次,
公服。
帝升殿坐,
两府并京官丹墀内声喏,
各祗候。
教坊司同北班起居毕,
奏事。
燕京嘉宁殿,
西京同文殿。
朝服,
幞头、袍笏。
公服,
紫衫、帽。
正座仪:
皇帝升殿坐,
警声绝。
契丹、汉人殿前班毕,
各依位侍立。
次教坊班毕,
卷退。
京官班入拜毕,
揖於右横街西,
依位班立。
次武班入拜毕,
依位立。
文班入拜毕,
依位立。
北班入,
起居毕,
於左横街东序班立。
次两府班入,
鞠躬,
通宰臣某官已下起居,
拜毕,
引上殿奏事。
已上六班起居,
并七拜。
内有不带节度使、班首止通名,
亦七拜。
卷班与常朝同。
直院有旨入文班。
留守司、三司、统军司、制置司谓之京官。
都部署司、宫使、副宫使、都承以下令史,
北面主事以下随驾诸司为武官。
馆、阁、大理寺,
堂后以下,
御史台、随驾闲员、令史、司天台、翰林、医官院为文官。
天庆二年冬,
教坊并服袍。
臣僚接见仪:
皇帝御座,
奏见榜子毕,
臣僚左入,
鞠躬。
通文武百僚宰臣某官以下祗候见。
引面殿鞠躬,
起居,
凡七拜。
引班首出班,
谢宣谕,
五拜。
各祗候毕,
可矮墩以上引近前,
问“圣躬万福”。
传宣问“跋涉不易”,
鞠躬。
引班舍人赞各祗候毕,
引右上,
准备宣问。
其馀臣僚并於右侍立。
宣答云“卿等久居乡邑,
来奉乘舆。
时属霜寒,
或云炎蒸,
谅多劳止。
卿各平安好。
想宜知悉”
问圣体仪:
皇帝行幸,
车驾至捺钵,
坐御帐。
臣僚公服,
问“圣躬万福”赞再拜,
各祗候。
奏事。
宣徽以下常服,
教坊与臣僚同。
保大元年夏,
特旨通名再拜,
不称宰臣。
车驾还京仪:
前期一日,
宣徽以下横班,
诸司、阁门并公服,
於宿帐祗候。
至日诘旦,
皇帝乘玉辂,
阁门宣谕军民讫,
导驾。
时相以下进至内门,
阁副勘箭毕,
通事舍人鞠躬,
奏“臣宜放仗”。
礼毕。
勘箭仪:
皇帝乘玉辂,
至内门。
北南臣僚於辂前对班立。
勘箭官执雌箭,
门中立。
东上阁门使诣车前,
执雄箭在车左立,
勾勘箭官进。
勘箭官揖进,
至车约五步,
面车立。
阁使言“受箭行勘”。
勘箭官拜跪,
受箭,
举手勘讫,
鞠躬,
奏“内外勘同”。
阁使言“准敕行勘”。
勘箭官平立,
退至门中旧位立,
当胸执箭,
赞“军将门仗官近前”。
门仗官应声开门,
举声两边齐出,
并列左右,
立。
勘箭官举右手赞“呈箭”,
次赞“内出唤仗御箭一只,
准敕付左金吾仗行勘”赞“合不合”,
应“合、合、合”。
赞“同不同”,
应“同、同、同”。
讫。
勘箭官再进,
依位立,
鞠躬,
自通全衔臣某对御勘箭同,
退门中立。
赞“其箭谨付阁门使进入”。
事毕,
其箭授阁使,
转付宣徽。
宋使见皇太后仪:
宋使贺生辰、正旦。
至日,
臣僚昧爽入朝,
使者至幕次。
臣僚班齐,
皇太后御殿坐。
宣徽使押殿前班起居毕,
卷班。
次契丹臣僚班起居毕,
引应坐臣僚上殿,
就位立。
其馀臣僚不应坐者,
退於东面侍立。
汉人臣僚东洞门入,
面西鞠躬。
舍人鞠躬,
通某以下起居,
凡七拜毕,
赞各祗候。
引应坐臣僚上殿,
就位立。
中书令、大王西阶上殿,
奏宋使并从人榜子讫,
就位立。
其馀臣僚不应坐者,
退於西面侍立。
次引宋使副六人於东洞门入,
丹墀内面殿齐立。
阁使自东阶下,
受书匣,
使人捧书匣者皆跪,
阁使搢笏立,
受书匣。
自东阶上殿,
栏内鞠躬,
奏“封全”讫,
授枢密开封。
宰臣对皇太后读讫,
引使副六人东阶上殿,
栏内立。
使者揖生辰节大使少前,
使者俯伏跪,
附起居讫,
起,
复位立。
次引贺皇太后正旦大使,
附起居,
如前仪。
皇太后宣问“南朝皇帝圣躬万福”,
舍人揖生辰大使并皇太后正旦大使少前,
皆跪,
唯生辰大使奏“来时圣躬万福”,
皆俯伏,
兴。
引东阶下殿,
丹墀内面殿齐立。
引进使引礼物於西洞门入,
殿前置担床。
控鹤官起居,
四拜,
担床於东便门出毕,
揖使副退於东方,
西面,
皆鞠躬。
舍人鞠躬,
通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见,
舞蹈,
五拜毕。
不出班,
奏“圣躬万福”,
再拜。
揖班首出班,
谢面天颜讫,
复位,
舞蹈,
五拜毕,
赞各上殿祗候,
引各使副西阶上殿就位。
勾从人两洞门入,
面殿鞠躬,
通名,
赞拜,
起居,
四拜毕,
赞各祗候,
分班引两洞门出。
若宣问使副“跋涉不易”,
引西阶下殿,
丹墀内舞蹈,
五拜毕,
赞各上殿祗候,
引西阶上殿,
就位立。
契丹舍人、汉人阁使齐赞拜,
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行汤行茶。
供过人出殿门,
揖臣僚并使副起,
鞠躬。
契丹舍人、汉人阁使齐赞,
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先引宋使副西阶下殿,
西洞门出,
次揖臣僚出毕,
报阁门无事。
皇太后起。
宋使见皇帝仪:
宋使贺生辰、正旦。
至日,
臣僚昧爽入朝,
使者至幕次。
奏“班齐”,
声警,
皇帝升殿坐。
宣徽使押殿前班起居毕,
卷班出。
契丹臣僚班起居毕,
引应坐臣僚上殿,
就位立。
其馀臣僚不应坐者,
并退於北面侍立。
次引汉人臣僚北洞门入,
面殿鞠躬。
舍人鞠躬通某官某以下起居,
皆七拜毕,
引应坐臣僚上殿,
就位立。
引首相南阶上殿,
奏宋使并从人榜子,
就位立。
臣僚并退於南面侍立。
教坊入,
起居毕,
引南使副北洞门入,
丹墀内面殿立。
阁使北阶下殿,
受书匣,
使人捧书匣者跪,
阁使搢笏立,
受於北阶。
上殿,
栏内鞠躬,
奏“封全”讫,
授枢密开封。
宰相对皇帝读讫,
舍人引使副北阶上殿,
栏内立。
揖生辰大使少前俯伏跪,
附起居。
俯伏兴,
复位立。
大使俯伏跪,
奏讫,
俯伏兴,
退。
引北阶下殿,
揖使副北方,
南面鞠躬。
舍人鞠躬,
通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见起居,
七拜毕。
揖班首出班,
谢面天颜,
舞蹈,
五拜毕。
出班,
谢远接、御筵、抚问、汤药,
舞蹈,
五拜毕,
赞各祗候。
引出归幕次。
阁使传宣赐对衣、金带。
勾从人以下入见。
舍人赞班首姓名以下,
再拜。
不出班奏“圣躬万福”,
赞再拜,
称“万岁”赞各祗候。
引出。
舍人传宣赐衣。
使副并从人服赐衣毕,
舍人引使副入,
丹墀内面殿鞠躬。
舍人赞谢恩,
拜,
舞蹈,
五拜毕,
赞上殿祗候。
引使副南阶上殿,
就位立。
勾从人入,
赞谢恩,
拜,
称“万岁”。
赞“有敕赐宴”,
再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承受官引北廊下立。
御床入,
大臣进酒,
皇帝饮酒。
契丹舍人、汉人阁使齐赞拜,
应坐并侍立臣僚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卒饮,
赞拜,
应坐臣僚皆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行酒,
亲王、使相、使副共乐曲。
若宣令饮尽,
并起立饮讫。
放盏,
就位谢。
赞拜,
并随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次行方茵地坐臣僚等官酒。
若宣令饮尽,
赞谢如初。
殿上酒一行毕,
赞廊下从人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若传宣令饮尽,
并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殿上酒三行,
行茶、行殽、行殽。
酒五行,
候曲终,
揖廊下从人起,
赞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引出。
曲破,
臣僚并使副并起,
鞠躬。
赞拜,
应坐臣僚并使副皆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引使副南阶下殿,
丹墀内舞蹈,
五拜毕,
赞各祗候。
引出。
次引众臣僚下殿出毕,
报阁门无事。
皇帝起,
声跸。
曲宴宋使仪:
昧爽,
臣僚入朝,
宋使至幕次。
皇帝升殿,
殿前、教坊、契丹文武班,
皆如初见之仪。
宋使副缀翰林学士班,
东洞门入,
面西鞠躬。
舍人鞠躬,
通文武百僚臣某以下起居,
七拜。
谢宣召赴宴,
致词讫,
舞蹈,
五拜毕,
赞各上殿祗候。
舍人引大臣、使相、臣僚、使副及方茵朵殿应坐臣僚并於西阶上殿,
就位立。
其馀不应坐臣僚并於西洞门出。
勾从人入,
起居,
谢赐宴,
两廊立,
如初见之仪。
二人监盏,
教坊再拜,
赞各上殿祗候。
入御床,
大臣进酒。
舍人、阁使赞拜、行酒,
皆如初见之仪。
次行方茵朵殿臣僚酒,
传宣饮尽,
如常仪。
殿上酒一行毕,
两廊从人行酒如初。
殿上行饼茶毕,
教坊致语,
揖臣僚、使副并廊下从人皆起立,
候口号绝,
揖臣僚等皆鞠躬。
赞拜,
殿上应坐并侍立臣僚皆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次赞廊下从人拜,
亦如之。
歇宴,
揖臣僚起立,
御床出,
皇帝起,
入阁。
引臣僚东西阶下殿,
还幕次,
内赐花。
承受官引从人出,
赐花,
亦如之。
簪花毕,
引从人复两廊位立。
次引臣僚、使副两洞门入,
复殿上位立。
皇帝出阁复坐。
御床入,
揖应坐臣僚、使副及侍立臣僚鞠躬。
赞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赞两廊从人亦如之。
行单茶,
行酒,
行膳,
行果。
殿上酒九行,
使相乐曲。
声绝,
揖两廊从人起,
赞拜,
称“万岁”,
赞“各好去”,
承受引出。
曲破,
殿上臣僚、使副皆起立,
赞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引臣僚使副东西阶下殿。
契丹班谢宴出,
汉人并使副班谢宴,
舞蹈,
五拜毕,
赞“各好去”。
引出毕,
报阁门无事。
皇帝起。
贺生辰正旦宋使朝辞太后仪:
臣僚、使副班齐,
如曲宴仪。
皇太后升殿坐,
殿前契丹文武起居上殿毕。
宰臣奏宋使副、从人朝辞榜子毕,
就位立。
舍人引使副北洞门入,
面南鞠躬。
舍人鞠躬。
通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辞。
再拜。
不出班,
奏“圣躬万福”,
再拜。
出班,
恋阙,
致词讫,
又再拜。
赞各上殿祗候。
舍人引南阶上殿,
就位立。
引从人,
赞姓名,
再拜。
奏“圣躬万福”,
再拜,
称“万岁”。
赞“各好去”,
引出。
殿上揖应坐臣僚并使副就位鞠躬。
赞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行汤、行茶毕,
揖臣僚并南使起立,
与应坐臣僚鞠躬。
赞拜,
称“万岁”。
赞各祗候,
立。
引使副六人於栏内拜跪,
受书匣毕,
直起立,
揖少前,
鞠躬,
受传答语讫,
退。
於北阶下殿,
丹墀内面殿鞠躬。
舍人赞“各好去”,
引出。
臣僚出。
贺生辰正旦宋使朝辞皇帝仪:
臣僚入朝如常仪,
宋使至幕次。
於外赐从人衣物。
皇帝升殿,
宣徽、契丹文武班起居上殿,
如曲宴仪。
中书令奏宋使副并从人朝辞榜子毕,
臣僚并於南面侍立。
教坊起居毕,
舍人引使副六人北洞门入,
丹墀北方,
面南鞠躬。
舍人鞠躬。
通南朝国信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辞,
再拜,
起居,
恋阙,
如辞皇太后仪。
赞各祗候,
平身立。
揖使副鞠躬。
宣徽赞“有敕”,
使副再拜,
鞠躬平身立。
宣徽使赞“各赐卿对衣金带、匹段、弓箭、鞍马等,
想宜知悉”,
使副平身立。
揖大使三人少前,
俯伏跪,
搢笏,
阁门使授别录赐物。
过毕,
俯起,
复位立。
揖副使三人受赐,
亦如之。
赞谢恩,
舞蹈,
五拜。
赞上殿祗候,
舍人引使副南阶上殿,
就位立。
引从人,
赞谢恩,
再拜。
起居,
再拜,
赞赐宴,
再拜。
皆称“万岁”。
赞各祗候,
承受引两廊立。
御床入,
皇帝饮酒,
舍人、合使赞臣僚、使副拜,
称“万岁”,
皆如曲宴。
应坐臣僚拜,
称“万岁”。
就坐、行酒、乐曲,
方茵、两廊皆如之。
行殽、行茶、行膳亦如之。
行馒头毕,
从人起,
如登位使之仪。
曲破,
臣僚、使副皆起立,
拜,
称“万岁”,
如辞太后之仪。
使副下殿,
舞蹈,
五拜。
赞各上殿祗候,
引北阶上殿,
栏内立。
揖生辰、正旦大使二人少前,
齐跪,
受书毕,
起立,
揖磬折受起居毕,
退。
引北阶下殿,
丹墀内并鞠躬。
舍人赞“各好去”,
引南洞门出。
次引殿上臣僚南北洞门出毕,
报阁门无事。
高丽使入见仪:
臣僚常服,
起居,
应上殿臣僚殿上序立。
阁门奏榜子,
引高丽使副面殿立。
引上露台拜跪,
附奏起居讫,
拜,
起立。
阁门传宣“王询安否”,
使副皆跪,
大使奏“臣等来时询安”。
引下殿,
面殿立。
进奉物入,
列置殿前。
控鹤官起居毕,
引进使鞠躬,
通高丽国王询进奉。
宣徽使殿上赞进奉赴库,
马出,
担床出毕,
引使副退,
面西鞠躬。
舍人鞠躬,
通高丽国谢恩进奉使某官某以下祗候见,
舞蹈,
五拜。
不出班,
奏“圣躬万福”,
再拜。
出班,
谢面天颜,
五拜。
出班,
谢远接、汤药,
五拜,
赞各祗候。
使副私献入,
列置殿前。
控鹤官起居,
引进使鞠躬,
通高丽国谢恩进奉某官某以下进奉。
宣徽使殿上赞如初。
引使副西阶上殿序立。
皇帝不入御床,
臣僚伴酒。
契丹舍人通,
汉人阁使赞,
再拜,
称“万岁”,
各就坐。
酒三行,
肴膳二味。
若宣令饮尽,
就位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肴膳不赞,
起,
再拜,
称“万岁”。
引下殿,
舞蹈,
五拜。
赞各祗候。
引出,
於幕次内别差使臣伴宴。
起,
宣赐衣物讫,
遥谢,
五拜毕,
归馆。
曲宴高丽使仪:
臣僚入朝,
班齐,
皇帝升殿。
宣徽、教坊、控鹤、文武班起居,
皆如常仪。
谢宣宴,
如宋使仪。
赞各上殿祗候。
契丹臣僚谢宣宴。
勾高丽使入,
面南鞠躬。
舍人鞠躬,
通高丽国谢恩进奉使某官某以下起居,
谢宣宴,
共十二拜。
赞各上殿祗候,
臣僚、使副就位立。
大臣进酒,
契丹舍人通,
汉人阁使赞,
上殿臣僚皆拜。
赞各祗候,
进酒。
大臣复位立,
赞应坐臣僚拜,
赞各就坐行酒。
若宣令饮尽,
赞再拜,
赞各就坐。
教坊致语,
臣僚皆起立。
口号绝,
赞再拜,
赞各就坐。
凡拜,
皆称“万岁”。
曲破,
臣僚起,
下殿。
契丹臣僚谢宴,
中书令以下谢宴毕,
引使副谢,
七拜。
赞“各好去”,
控鹤官门外祗候,
报阁门无事。
供奉官卷班出。
来日问圣体。
高丽使朝辞仪:
臣僚起居、上殿如常仪。
阁门奏高丽使朝辞榜子,
起居、恋阙,
如宋使之仪。
赞各上殿祗候。
引西阶上殿立。
契丹舍人赞拜,
称“万岁”。
赞各就坐,
中书令以下伴酒三行,
肴膳二味,
皆如初见之仪。
既谢,
赞“有敕宴”,
五拜。
赞“各好去”,
引出,
於幕次内别差使臣伴宴。
毕,
赐衣物,
跪受,
遥谢五拜。
归馆。
西夏国进奉使朝见仪:
臣僚常朝毕,
引使者左入,
至丹墀,
面殿立。
引使者上露台立。
揖少前,
拜跪,
附奏起居讫,
俯兴,
复位。
阁使宣问“某安否”,
鞠躬听旨,
跪奏“某安”。
俯伏兴退,
复位。
引左下,
至丹墀,
面殿立。
礼物右入左出,
毕,
阁使鞠躬,
通某国进奉使姓名候见,
共一十七拜。
赞祗候,
平立。
有私献,
过毕,
揖使者鞠躬,
赞“进奉收讫”。
赞祗候,
引左上殿,
就位立。
臣僚、使者齐声喏。
酒三行,
引使左下,
至丹墀谢宴,
五拜。
毕,
赞“有敕宴”,
五拜。
祗候,
引右出。
礼毕。
於外赐宴,
客省伴宴,
仍赐衣物。
西夏使朝辞仪:
常朝毕,
引使者左入,
通某国某使祗候辞,
再拜。
不出班,
起居,
再拜。
出班,
恋阙、致词,
复再拜。
赐衣物,
谢恩如常仪。
若赐宴,
五拜。
毕,
赞“好去”,
引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