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列传第二 - 辽史

← 返回《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卷七十三·列传第三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

文白对照

本文记述辽国宗室义宗倍让位被疑、李胡残酷失势、顺宗濬遭诬致死、晋王敖卢斡守节就义等事,展现辽国皇权斗争与人物命运。

义宗倍传

◎宗室 ○义宗倍〔子平王隆先 晋王道隐〕 章肃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隐〕 顺宗濬 晋王敖卢斡
义宗, 
义宗,名倍,
名倍, 
小字图欲,
乳名图欲, 
太祖长子,
太祖长子, 
母淳钦皇后萧氏。
母为淳钦皇后萧氏。 
幼聪敏好学,
幼时聪明敏慧,好学, 
外宽内挚。
外表宽厚内心挚诚, 
神册元年春,
神册元年(916)春, 
立为皇太子。
立为皇太子。  
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
当时太祖问侍臣:“受天命的君王, 
当事天敬神。
应该事奉上天敬奉神癨。 
有大功德者,
对于建立了巨大功业德行的人, 
朕欲祀之,
我想要加以祭祀。 
何先”皆以佛对。
先祭祀谁呢?”侍臣们都回答说祭祀佛。 
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
太祖说“:佛不是中国教。”耶律倍说“:孔子是大圣人, 
万世所尊,
万代尊崇之, 
宜先”太祖大悦,
应当先加以祭祀。”太祖大喜, 
即建孔子庙,
便建了孔子庙, 
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诏令皇太子春秋二季行释奠礼。 
 
尝从征乌古、党项,
耶律倍曾经随从太祖征讨乌古、党项, 
为先锋都统,
担任先锋都统, 
及经略燕地。
又经营治理燕地。 
太祖西征,
太祖西征, 
留倍守京师,
留下耶律倍守京师, 
因陈取渤海计。
于是陈说了攻取渤海的办法。 
天显元年,
天显元年(926), 
从征渤海。
随太祖征讨渤海。 
拔扶馀城,
攻下扶余城, 
上欲括户口,
太祖想要检括户口, 
倍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
耶律倍上谏说:“现在刚刚得到其土地就对人口进行清查, 
民必不安。
百姓一定不会安宁。 
若乘破竹之势,
如果趁势如破竹之势, 
径造忽汗城,
直捣忽汗城, 
克之必矣”太祖从之。
攻下它是不成问题的。”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
耶律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担任前锋, 
夜围忽汗城,
在夜里包围了忽汗城, 
大諲譔穷蹙,
大....走投无路, 
请降。
请求投降。 
寻复叛,
不久又反叛, 
太祖破之。
太祖攻破之。 
改其国曰东丹,
改其国号为东丹, 
名其城曰天福,
将东丹城命名为天福, 
以倍为人皇王主之。
命耶律倍为人皇王及东丹国主。 
仍赐天子冠服,
又赐给他天子冠冕、服饰, 
建元甘露,
建元甘露, 
称制,
即位执政, 
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
设立左右大相、次相及百官, 
一用汉法。
一律用汉法。 
岁贡布十五万端,
每年进贡布十五万端, 
马千匹。
马一千匹。 
上谕曰“此地濒海,
太祖晓谕说:“此地濒临大海, 
非可久居,
不能长时间留居, 
留汝抚治,
所以留下你来安抚治理, 
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
以体现我爱民之心。”车驾将要回京, 
倍作歌以献。
耶律倍做歌进献。 
陛辞,
于殿前辞别去赴任, 
太祖曰“得汝治东土,
太祖说:“有你治理, 
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
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耶律倍哭着出来。 
遂如仪坤州。
于是便到了仪坤州。 
 
未几,
不久, 
诸部多叛,
各部多有反叛的, 
大元帅讨平之。
大元帅讨伐平定之。 
太祖讣至,
太祖讣告到, 
倍即日奔赴山陵。
耶律倍当日奔赴先帝崩所。 
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
倍得知皇太后想要立耶律德光, 
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
便对公卿们说:“大元帅功业及德行及于人民与神癨, 
中外攸属,
内外官员同心拥护, 
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於太后而让位焉。
应该为社稷之主。”于是与群臣向太后请求而让位于德光。 
於是大元帅即皇帝位,
于是大元帅耶律德光即位为皇帝, 
是为太宗。
这便是太宗。  
太宗既立,
太宗做了皇帝之后, 
见疑,
耶律倍受到猜疑, 
以东平为南京,
于是以东平为南京, 
徙倍居之,
让耶律倍迁居于此, 
尽迁其民。
将百姓全部迁出。 
又置卫士阴伺动静。
又设置卫士秘密侦候其行止动静。 
倍既归国,
耶律倍回东丹国之后, 
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
命王继远撰作《建南京碑》, 
起书楼於西宫,
造书楼于西宫, 
作《乐田园诗》。
做《乐田园诗》。 
唐明宗闻之,
唐明宗听说后, 
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
派人跨越大海带着书信秘密招徕耶律倍。 
倍因畋海上。
倍于是田猎于海上。 
使再至,
使者两次前来, 
倍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
耶律倍对左右说:“我将天下让给主上, 
今反见疑。
现在反而受到猜忌; 
不如适他国,
不如到外国去, 
以成吴太伯之名”立木海上,
以成就像吴太伯那样的声名。”立木于海上, 
刻诗曰“小山压大山,
刻诗曰:“小山压大山, 
大山全无力。
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
羞见故乡人, 
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
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 
载书浮海而去。
载书渡海离开了故国。 
 
唐以天子仪卫迎倍,
唐以天子仪仗及卫士迎接耶律倍, 
倍坐船殿,
倍坐于船殿之上, 
众官陪列上寿。
众官员陪侍祝寿。 
至汴,
到了汴京, 
见明宗。
见明宗。 
明宗以庄宗后夏氏妻之,
明宗将庄宗后宫夏氏嫁给他, 
赐姓东丹,
赐姓东丹, 
名之曰慕华。
取名慕华。 
改瑞州为怀化军,
改瑞州为怀化军, 
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
拜耶律倍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 
复赐姓李,
又赐姓李, 
名赞华。
名赞华。 
移镇滑州,
移镇滑州, 
遥领虔州节度使。
遥领虔州节度使。 
倍虽在异国,
耶律倍虽然身在异国, 
常思其亲,
每每思念亲人, 
问安之使不绝。
问安的使者不绝于道。  
后明宗养子从珂弑其君自立,
后来明宗养子李从珂弑君自立, 
倍密报太宗曰“从珂弑君,
耶律倍秘密写信给太宗说:“从珂弑君, 
盍讨之”及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
何不讨伐他?”待到太宗立石敬瑭为晋主, 
加兵於洛。
对洛阳用兵。 
从珂欲自焚,
从珂想自焚, 
召倍与俱,
召耶律倍与他同死, 
倍不从,
倍不从, 
遣壮士李彦绅害之,
从珂便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他, 
时年三十八。
时年三十八岁。 
有一僧为收瘗之。
有一僧人收其尸骨掩埋之。 
敬瑭入洛,
石敬瑭进入洛阳, 
丧服临哭,
著丧服前往吊孝临哭, 
以王礼权厝。
以天子礼仪暂时停柩待葬, 
后太宗改葬於医巫闾山,
后来太宗将耶律倍改葬于医巫闾山, 
谥曰文武元皇王。
谥为文武元皇王。 
世宗即位,
世宗即位, 
谥让国皇帝,
谥曰让国皇帝, 
陵曰显陵。
陵曰显陵。 
统和中,
统和年间, 
更谥文献。
改谥文献。 
重熙二十年,
重熙二十年(1051), 
增谥文献钦义皇帝,
增谥为文献钦义皇帝, 
庙号义宗,
庙号义宗, 
及谥二后曰端顺,曰柔贞。
又谥两位皇后为端顺、柔贞。 
 
倍初市书至万卷,
 
藏於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
 
通阴阳,
 
知音律,
 
精医药、砭焫之术。
 
工辽、汉文章,
 
尝译《阴符经》。
 
善画本国人物,
 
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
 
皆入宋秘府。
 
然性刻急好杀,
 
婢妾微过,
 
常加刲灼。
 
夏氏惧而求削发为尼。
 
五子:
 
长世宗,
 
次娄国、稍、隆先、道隐,
 
各有传。
 
 

平王隆先与晋王道隐

平王隆先,
 
字团隐,
 
母大氏。
 
景宗即位,
 
始封平王。
 
未几,
 
兼政事令,
 
留守东京。
 
薄赋税,
 
省刑狱,
 
恤鳏寡,
 
数荐贤能之士。
 
后与统军耶律室鲁同讨高丽有功,
 
还薨,
 
葬医巫闾山之道隐谷。
 
平王为人聪明,
 
博学能诗,
 
有《阆苑集》行於世。
 
保宁之季,
 
其子陈哥与渤海官属谋杀其父,
 
举兵作乱,
 
上命轘裂於市。
 
 
晋王道隐,
 
字留隐,
 
母高氏。
 
道隐生於唐,
 
人皇王遭李从珂之害,
 
时年尚幼,
 
洛阳僧匿而养之,
 
因名道隐。
 
太宗灭唐,
 
还京,
 
诏赐外罗山地居焉。
 
性沉静,
 
有文武才,
 
时人称之。
 
景宗即位,
 
封蜀王,
 
为上京留守。
 
乾亨元年,
 
迁守南京,
 
号令严肃,
 
民获安业。
 
居数年,
 
徙封荆王。
 
统和初,
 
病薨,
 
追封晋王。
 
 

义宗论赞

论曰:自古新造之国,一传而太子让,
少时勇武强悍, 
岂易得哉。辽之义宗,可谓盛矣。
力大无比, 
然让而见疑,岂不兆於建元称制之际乎。斯则一时君臣昧於礼制之过也。
然而生性残忍酷虐, 
束书浮海,寄迹他国,
稍微发怒便要在人脸上刺字, 
思亲不忘,问安不绝,其心甚有足谅者焉。
或者将人投入水中火中。 
观其始慕泰伯之贤而为远适之谋,终疾陈恒之恶而有请讨之举,志趣之卓,
太祖曾经观察诸子睡觉, 
盖已见於早岁先祀孔子之言欤。善不令终,天道难诘,
见李胡收缩颈项睡在最里面, 
得非性卞嗜杀之所致也。虽然,终辽之代,
说“: 
贤圣继统,皆其子孙。至德之报,
这个儿子一定比别的儿子们更低劣。” 
昭然在兹矣。
又曾经在严寒的冬天, 
让三个儿子去拾柴。 
 

章肃皇帝李胡传

章肃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
太宗不加挑选一律采取最先到达, 
字奚隐,
人皇王采取干柴捆好后才回, 
太祖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
后太宗而到, 
少勇悍多力,而性残酷,
李胡采的少又丢的多, 
小怒辄黥人面,
等到到达, 
或投水火中。
只好空手站着。 
太祖尝观诸子寝,李胡缩项卧内,曰“是必在诸子下”又尝大寒,
太宗说: 
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
“长子心思巧, 
人皇王取其乾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
次子容易成功, 
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
小儿子就远远比不上他的兄长了。” 
少不及矣”而母笃爱李胡。
然而淳钦后却钟爱李胡。 
 
天显五年,
天显五年(930), 
遣徇地代北,
太宗派李胡在代北攻城略地, 
攻寰州,
进攻寰州, 
多俘而还,
大肆俘掠而回, 
遂立为皇太弟,
于是立为皇太弟, 
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兼天下兵马大元帅。 
太宗亲征,
太宗亲征时, 
常留守京师。
每每让他留守京师。 
世宗即位镇阳,
世宗即位于镇阳, 
太后怒,
太后发怒, 
遣李胡将兵击之。
派李胡率兵攻打他, 
至泰德泉,
到泰德泉, 
为安端、留哥所败。
为安端、留哥击败。 
太后与世宗隔潢河而阵,
太后与世宗在潢河两岸布阵, 
各言举兵意。
各自陈说起兵之意。 
耶律屋质入谏太后曰“主上已立,
耶律屋质入帐劝谏太后说“:主上已经正位, 
宜许之”时李胡在侧,
应该答应算了。”当时李胡在旁, 
作色曰“我在,
听罢变了脸色,说:“有我在,兀欲怎么能即位?” 
兀欲安得立”屋质曰“奈公酷暴失人心何”太后顾李胡曰“昔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
屋质说:“谁叫您残忍暴虐,失了人心的呢?”太后回头对李胡说“:从前我跟太祖宠爱你胜过别的孩子, 
谚云:
俗话说‘: 
偏怜之子不保业,
偏怜(爱)之子不保业, 
难得之妇不主家。
难得之妇不主家。 
我非不欲立汝,
’不是我不想立你, 
汝自不能矣”及会议,
你自己没有能力立呀!”待到盟议时, 
世宗使解剑而言。
世宗让李胡解下佩剑说话。 
和约既定,
和约定下之后, 
趋上京。
便到了上京。 
会有告李胡与太后谋废立者,
适逢有人告发李胡与太后图谋废今帝立李胡, 
徙李胡祖州,
于是迁李胡于祖州, 
禁其出入。
禁止他出入。  
穆宗时,
穆宗时, 
其子喜隐谋反,
其子耶律喜隐谋反, 
辞逮李胡,
供辞牵涉到李胡, 
囚之,
遭囚禁, 
死狱中,
死于狱中, 
年五十,
时年五十岁, 
葬玉峰山西谷。
葬于玉峰山西谷。 
统和中,
统和年间, 
追谥钦顺皇帝。
追谥为钦顺皇帝。 
重熙二十一年,
重熙二十一年(1052), 
更谥章肃,
改谥章肃, 
后曰和敬。
其皇后谥为和敬。 
二子:
有二子: 
宋王喜隐、卫王宛。
宋王喜隐、卫王宛。 
 
喜隐,
喜隐, 
字完德,
字完德,长得高大魁梧, 
雄伟善骑射,
擅长骑射, 
封赵王。
封为赵王。 
应历中,
应历年间, 
谋反,
谋反, 
事觉,
事情败露, 
上临问有状,
皇上临视咨问,得到凭据, 
以亲释之。
于是亲自解其绳缚放了他。 
未几,
不久, 
复反,
又反叛, 
下狱。
投入狱中。 
景宗即位,
景宗即位, 
闻有赦,
听说有赦令, 
自去其械而朝。
自己去掉镣铐去上朝。 
上怒曰“汝罪人,
皇上发怒说:“你是罪人, 
何得擅离禁所”诏诛守者,
怎么竟敢擅自离开囚禁之所。”诏令诛杀看守, 
复置於狱。
又将他投入狱中。 
及改元保宁,
待到改元保宁, 
乃宥之,
便赦免了他, 
妻以皇后之姊,
将皇后的姐姐嫁给他, 
复爵,
恢复其爵位, 
王宋。
为宋王。  
喜隐轻僄无恒,
喜隐轻浮,没有恒心, 
小得志即骄。
稍微得志便骄傲自得。 
上尝召,
穆宗曾经召见他, 
不时至,
没有按时前往, 
怒而鞭之,
皇上发怒鞭打他, 
由是愤怨谋乱。
因此恼怒怨恨,图谋叛乱。  
贬而复召,
他被贬斥后又被召回, 
适见上与刘继元书,
正好看见皇上给刘继元写信, 
辞意卑逊,
言辞语意卑躬谦逊, 
谏曰“本朝於汉为祖,
劝谏说“:本朝于汉为祖父, 
书旨如此,
书信立意如此, 
恐亏国体”帝寻改之。
恐怕有亏国体。”皇上马上改正了。 
授西南面招讨使,
授他为西南面招讨使, 
命之河东索吐蕃户,
命令他到河南索讨吐蕃民户, 
稍见进用。
渐渐得到提升和任用。 
复诱群小谋叛,
又诱导众小人谋反, 
上命械其手足,筑圜土,
皇上下令给他戴上脚镣手铐, 
囚祖州。
修造狱城将他囚禁于祖州。 
宋降卒二百馀人欲劫立喜隐,
宋降卒两百余人想要劫持扶立喜隐, 
以城坚不得入,
因为狱城坚固无法进入, 
立其子留礼寿,
立其子留礼寿, 
上京留守除室擒之。
上京留守除室擒留礼寿。 
留礼寿伏诛,
留礼寿伏诛, 
赐喜隐死。 论曰:
也赐喜隐死。 
李胡残酷骄盈,太祖知其不才而不能教,太后不知其恶而溺爱之。
顺宗, 
初以屋质之言定立世宗,而复谋废立。子孙继以逆诛,
名浚, 
并及其身,可哀也已。
乳名耶鲁斡, 
夫自太祖之世,剌葛、安端首倡祸乱,太祖既不之诛,
道宗长子, 
又复用之,固为有君人之量,然惟太祖之才足以驾驭,
母为宣懿皇后萧氏。 
庶乎其可也。李胡而下,宗王反侧,
幼时即能言善辩, 
无代无之,辽之内难,与国始终。
好学, 
厥后嗣君,虽严法以绳之,卒不可止。
通书文。 
乌乎,创业垂统之主,所以贻厥孙谋者,
道宗曾经说: 
可不审欤。 顺宗,
“此子聪明慧达, 
名濬,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
大约是上天所授吧!” 
母宣懿皇后萧氏。幼而能言,好学知书。
 
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六岁,
六岁, 
封梁王。
封为梁王。 
明年,
次年, 
从上猎,
随皇上出猎, 
矢连发三中。
连射三箭,都射中猎物。 
上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
皇上回头对左右说“:我祖先历代相传, 
骑射绝人,
骑射之术过人, 
威震天下。
威震天下。 
是儿虽幼,
这孩子尽管幼小, 
不坠其风”后遇十鹿,
不改先代之风。”后来遇到十只鹿, 
射获其九。
射得其中九只。 
帝喜,
皇上大喜, 
设宴。
为之设宴。 
八岁,
八岁, 
立为皇太子。
立为皇太子。 
大康元年,
大康元年(1075), 
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顺宗濬冤案

及母后被害,
 
太子有忧色。
 
耶律乙辛为北院枢密使,
 
常不自安。
 
会护卫萧忽古谋害乙辛,
 
事觉,
 
下狱。
 
副点检萧十三谓乙辛曰“臣民心属太子,
 
公非阀阅,
 
一日若立,
 
吾辈措身何地”乃与同知北院宣徽事萧特里特谋构陷太子,
 
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谋废立。
 
诏案无迹,
 
不治。
 
乙辛复令牌印郎君萧讹都斡等言“查剌前告非妄,
 
臣实与谋,
 
欲杀耶律乙辛等,
 
然后立太子。
 
臣若不言,
 
恐事发连坐”帝信之,
 
幽太子於别室,
 
以耶律燕哥鞫案。
 
太子具陈枉状曰“吾为储副,
 
尚何所求。
 
公当为我辨之”燕哥乃乙辛之党,
 
易其言为款伏。
 
上大怒,
 
废太子为庶人。
 
将出,
 
曰“我何罪至是”十三叱登车,
 
遣卫士阖其扉。
 
徙於上京,
 
囚圜堵中。
 
乙辛寻遣达鲁古、撒八往害之,
 
太子年方二十,
 
上京留守萧挞得绐以疾薨闻。
 
上哀之,
 
命有司葬龙门山。
 
欲召其妃,
 
乙辛阴遣人杀之。
 
帝后知其冤,
 
悔恨无及,
 
谥曰昭怀太子,
 
以天子礼改葬玉峰山。
 
乾统初,
 
追尊大孝顺圣皇帝,
 
庙号顺宗,
 
妃萧氏贞顺皇后。
 
一子,
 
延禧,
 
即天祚皇帝。
 
 
论曰:
 
道宗知太子之贤,
 
而不能辨乙辛之诈,
 
竟绝父子之亲,
 
为万世惜。
 
乙辛知为一身之计,
 
不知有君臣之义,
 
岂复知有太子乎。
 
奸邪之臣乱人家国如此,
 
可不戒哉。
 
可不戒哉。
 
 

晋王敖卢斡之死

晋王,
 
小字敖卢斡,
 
天祚皇帝长子,
 
母曰文妃萧氏。
 
甫髫龀,
 
驰马善射。
 
出为大丞相耶律隆运后,
 
封晋王。
 
性乐道人善,
 
而矜人不能。
 
时宫中见读书者辄斥,
 
敖卢斡尝入寝殿,
 
见小底茶剌阅书,
 
因取观。
 
会诸王至,
 
阴袖而归之,
 
曰“勿令他人见也”一时号称长者。
 
及长,
 
积有人望,
 
内外归心。
 
保大元年,
 
南军都统耶律余睹与其母文妃密谋立之,
 
事觉,
 
余睹降金,
 
文妃伏诛,
 
敖卢斡实不与谋,
 
免。
 
二年,
 
耶律撒八等复谋立,
 
不克。
 
上知敖卢斡得人心,
 
不忍加诛,
 
令缢杀之。
 
或劝之亡,
 
敖卢斡曰“安忍为蕞尔之躯,
 
而失臣子之大节”遂就死。
 
闻者伤之。
 
 
论曰:
 
天祚不君,
 
臣下谋立其子,
 
适以杀之。
 
敖卢斡重君父之命,
 
不亡而死,
 
申生其恭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