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梁书〕·列传三 - 旧五代史

← 返回《旧五代史卷十二〔梁书〕·列传二卷十四〔梁书〕·列传四

卷十三〔梁书〕·列传三

文白对照

本文记载梁初朱瑄、朱瑾兄弟抗梁始末,时溥、王师范等藩镇兴衰,刘知俊叛变及杨崇本等人事迹,反映唐末藩镇割据与权力斗争。

朱瑄朱瑾兄弟传

朱瑄,
 
宋州下邑人也。
 
父庆,
 
里之豪右,
 
以攻剽贩盐为事,
 
吏捕之伏法。
 
瑄坐父罪以笞免。
 
因入王敬武军为小校。
 
唐中和二年,
 
谏议大夫张浚征兵於青州,
 
敬武遣将曹全晸率军赴之,
 
以瑄隶焉。
 
以战功累迁列校。
 
贼败出关,
 
全晸以本军还镇。
 
会郓帅薛崇卒,
 
部将崔君预据城叛,
 
全晸攻之,
 
杀君预自为留后。
 
瑄以功授濮州刺史、郓州马步军都将。
 
光启初,
 
魏博韩允中攻郓,
 
全晸为其所害。
 
瑄据城自固。
 
三军推为留后。
 
允中败,
 
朝廷以瑄为天平军节度使,
 
累加官至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祖初镇大梁,
 
兵威未振,
 
连岁为秦宗权所围,
 
士不解甲,
 
危殆日数四。
 
太祖以瑄同宗,
 
早兄事之,
 
乃遣使求援於瑄。
 
光启末,
 
宗权急攻大梁,
 
瑄与弟瑾率兖、郓之师来援,
 
大败蔡贼,
 
解围而遁。
 
太祖感其力,
 
厚礼以归之。
 
先是,
 
瑄、瑾驻於大梁,
 
睹太祖军士骁勇,
 
私心爱之。
 
及归,
 
厚悬金帛於界上以诱焉。
 
诸军贪其厚利,
 
私遁者甚众。
 
太祖移牒以让之,
 
瑄来词不逊,
 
由是始构隙焉。
 
及秦宗权败,
 
太祖移军攻时溥於徐州。
 
时瑄方右溥,
 
乃遣使来告太祖曰“巢、权继为蛇虺,
 
毒螫中原,
 
与君把臂同盟,
 
辅车相依。
 
今贼已平殄,
 
人粗聊生,
 
吾弟宜念远图,
 
不可自相鱼肉。
 
或行人之失辞,
 
疆吏之逾法,
 
可以理遣,
 
未得便睽和好。
 
投鼠忌器,
 
弟幸思之”太祖方怒时溥通於孙儒,
 
不从其言。
 
及庞师古攻徐州,
 
瑄出师来援,
 
太祖深衔之。
 
徐既平,
 
太祖并兵以攻郓,
 
自景福元年冬遣朱友裕领军渡济,
 
至乾宁三年宿军齐、郓间,
 
大小凡数十战,
 
语在《太祖纪》中。
 
自是野无人耕,
 
属城悉为我有。
 
瑄乃遣人求救於太原,
 
李克用遣其将李承嗣、史俨等援之。
 
寻为罗宏信所扼,
 
援路既绝,
 
瑄、瑾竟败。
 
乾宁四年正月,
 
庞师古攻陷郓州,
 
遁至中都北,
 
匿於民家,
 
为其所箠,
 
并妻荣氏擒之来献,
 
俱斩於汴桥下。
 
 
朱瑾,
 
瑄从父弟。
 
雄武绝伦,
 
性颇残忍。
 
光启中,
 
瑾与兖州节度使齐克让婚,
 
瑾自郓盛饰车服,
 
私藏兵甲,
 
以赴礼会。
 
亲迎之夜,
 
甲士窃发,
 
掳克让,
 
自称留后。
 
及蔡贼鸱张,
 
瑾与太祖连衡,
 
同讨宗权,
 
前后屡捷,
 
以功正授兖州节度使。
 
既得士心,
 
有兼并天下之意,
 
太祖亦忌之。
 
瑾以厚利招诱太祖军士,
 
以为间谍。
 
及太祖攻郓,
 
瑾出师来援,
 
累与太祖接战。
 
乾宁二年春,
 
太祖令大将朱友恭攻瑾,
 
掘堑栅以环之。
 
朱瑄遣将贺瑰及蕃将何怀宝赴援,
 
为友恭所擒。
 
十一月,
 
瑾从兄齐州刺史琼以州降。
 
太祖令执贺瑰、怀宝及琼以徇於城下,
 
语曰“卿兄已败,
 
早宜效顺”瑾伪遣牙将瑚儿持书币送降,
 
太祖自至延寿门外,
 
与瑾交语。
 
瑾谓太祖曰“欲令大将送符印,
 
愿得兄琼来押领,
 
所贵骨肉,
 
尽布腹心也”太祖遣琼与客将刘捍取符笥,
 
瑾单马立於桥上,
 
挥手谓捍曰“可令兄来,
 
余有密款”即令琼往。
 
瑾先令骑士董怀进伏於桥下,
 
及琼至,
 
怀进突出,
 
擒琼而入,
 
俄而斩琼首投於城外,
 
太祖乃班师。
 
 
及郓州陷,
 
庞师古乘胜攻兖,
 
瑾与李承嗣方出兵求刍粟於丰沛间,
 
瑾之二子及大将康怀英、判官辛绾、小校阎宝以城降师古。
 
瑾无归路,
 
即与承嗣将麾下士将保沂州,
 
刺史尹处宾拒关不纳,
 
乃保海州。
 
为师古所迫,
 
遂拥州民渡淮依杨行密。
 
行密表瑾领徐州节度使。
 
庞师古渡淮,
 
行密令瑾率师以御之,
 
清口之败,
 
瑾有力焉。
 
自是瑾率淮军连岁北寇徐、宿,
 
大为东南之患。
 
 
及行密卒,
 
子渭继立,
 
以徐温子知训为行军副使,
 
宠遇颇深。
 
后杨溥僭号,
 
知训为枢密使,
 
知政事,
 
以瑾为同平章事,
 
仍督亲军。
 
时徐温父子恃宠专政,
 
虑瑾不附己。
 
〔陈彭年《江南别录》云:
 
徐知训初学兵法於朱瑾,
 
瑾悉心教之。
 
后与瑾有隙,
 
夜遣壮士杀瑾,
 
瑾手刃数人,
 
埋於舍后。
 
〕贞明四年六月,
 
出瑾为淮宁军节度使。
 
知训设家宴以饯瑾,
 
瑾事之逾逊。
 
翌日,
 
诣知训第谢,
 
留门久之,
 
知训家僮私谓瑾曰“政事相公此夕在白牡丹妓院,
 
侍者无得往”瑾谓典谒曰“吾不奈朝饑,
 
且归”既而知训闻之,
 
愕然曰“晚当过瑾”瑾厚备供帐。
 
瑾有所乘名马,
 
冬以锦帐贮之,
 
夏以罗帱护之。
 
爱妓桃氏,
 
有绝色,
 
善歌舞。
 
及知训至,
 
奉卮酒为寿,
 
初以名马奉,
 
知训喜而言曰“相公出镇,
 
与吾暂别,
 
离恨可知,
 
愿此尽欢”瑾即延知训於中堂,
 
出桃氏,
 
酒既醉,
 
瑾斩知训首,
 
示其部下。
 
因以其众急趋衙城,
 
知训之党已阖门矣,
 
唯瑾得独入,
 
与衙兵战。
 
复逾城而出,
 
伤足,
 
求马不获,
 
遂自刎。
 
暴其尸於市,
 
盛夏无蝇蛆,
 
徐温令投之於江,
 
部人窃收葬之。
 
温疾亟,
 
梦瑾被发引满将射之。
 
温乃为之礼葬,
 
立祠以祭之。
 
〔马令《南唐书》云:
 
初,
 
宿卫将李球、马谦挟杨隆演登楼,
 
取库兵以诛知训,
 
阵於门桥。
 
知训与战,
 
频却。
 
朱瑾适自外来,
 
以一骑前视其阵,
 
曰“不足为也”因反顾一麾,
 
外兵争进,
 
遂斩球、谦,
 
乱兵皆溃。
 
瑾尝有德於知训者也,
 
及其凶终,
 
吴人皆谓曲在知训。
 
《五代史补》:
 
瑾之奔淮南也,
 
时行密方图霸,
 
其为礼待,
 
有加於诸将数等。
 
瑾感行密见知,
 
欲立奇功为报,
 
但憾无入阵马,
 
忽忽不乐。
 
一日昼寝,
 
梦老叟,
 
眉发皓然,
 
谓谨曰“君长憾无入阵马,
 
今马生矣”及厩隶报,
 
适退槽马生一驹,
 
见卧未能起。
 
瑾惊曰“何应之速也”行往视之,
 
见骨目皆非常马,
 
大喜曰“事办矣”其后破杜洪,
 
取钟传,
 
未尝不得力焉。
 
初,
 
瑾之来也,
 
徐温睹其英烈,
 
深忌之,
 
故瑾不敢预政。
 
及行密死,
 
子溥嗣位,
 
温与张镐争权,
 
袭杀镐,
 
自是事无大小,
 
皆决於温。
 
既而温复为自安之计,
 
乃以子知训自代,
 
然后引兵出居金陵,
 
实欲控制中外。
 
知训尤恣横,
 
瑾居常嫉之。
 
一旦知训欲得瑾所乘马,
 
瑾怒,
 
遂击杀知训,
 
提其首请溥起兵诛温。
 
溥素怯懦,
 
见之掩面而走。
 
瑾曰“老婢儿不足为计”亦自杀,
 
中外大骇且惧。
 
温至,
 
遽以瑾尸暴之市中。
 
时盛暑,
 
肌肉累日不坏,
 
至青蝇无敢辄泊。
 
人有病者,
 
或於暴尸处取土煎而服之,
 
无不愈。
 
 
 

时溥兴亡录

时溥,
 
徐州人,
 
初为州之骁将。
 
唐中和初,
 
秦宗权据蔡州,
 
侵寇邻藩,
 
节度使支详命溥率师以讨之,
 
徐军屡捷,
 
军情归顺,
 
以节钺授之。
 
〔《旧唐书》列传云:
 
时溥,
 
彭城人,
 
徐之牙将。
 
黄巢据长安,
 
诏征天下兵进讨。
 
中和二年,
 
武宁军节度使支详遣溥与副将陈璠率师五千赴难,
 
行至河阴,
 
军乱,
 
剽河阴县回。
 
溥招合抚谕,
 
其众复集,
 
惧罪,
 
屯於境上。
 
详遣人迎犒,
 
悉恕之,
 
溥乃移军向徐州。
 
既入,
 
军人大呼,
 
推溥为留后。
 
送详於大彭馆。
 
溥大出资装,
 
遣陈璠援详归京。
 
详宿七里亭,
 
其夜为璠所杀,
 
举家屠害。
 
溥以璠为宿州刺史,
 
竟以违命杀详,
 
溥诛璠,
 
又令别将帅军三千赴难京师。
 
天子还宫,
 
授之节钺。
 
及黄巢攻陈州,
 
秦宗权据蔡州,
 
与贼连结,
 
徐、蔡相近,
 
溥出师讨之,
 
军锋益盛,
 
每战屡捷。
 
黄巢之败也,
 
其将尚让以数千人降溥。
 
后林言又斩黄巢首归徐州。
 
时溥功居第一,
 
诏授检校太尉、中书令、钜鹿郡王。
 
宗权未平,
 
仍授溥徐州行营兵马都统。
 
蔡贼平,
 
朱全忠与之争功,
 
遂相嫌怨。
 
淮南乱,
 
朝廷以全忠遥领淮南节度,
 
以平孙儒、行密之乱。
 
汴人应援,
 
路出徐方,
 
溥阻之。
 
全忠怒,
 
出师攻徐。
 
自光启至大顺,
 
六七年间,
 
汴军四集,
 
徐、泗三郡,
 
民无耕稼,
 
频岁水灾,
 
人丧十六七。
 
溥窘蹙,
 
求和於汴,
 
全忠曰“移镇则可”朝廷以尚书刘崇望代溥,
 
以溥为太子太师。
 
溥惧出城见害,
 
不受代。
 
汴将庞师古陈兵於野,
 
溥求援於兖州,
 
朱瑾出兵救之。
 
值大雪,
 
粮尽而还。
 
城中守陴者饑甚,
 
加之疾疫,
 
汴将王重师、牛存节夜乘梯而入,
 
溥与妻子登楼自焚而卒,
 
实景福二年也。
 
地入於汴。
 
 
 

王师范青州事

王师范,
 
青州人。
 
父敬武,
 
初为平卢牙将。
 
唐广明元年,
 
无棣人洪霸郎合群盗於齐、棣间,
 
节度使安师儒遣敬武讨平之。
 
及巢贼犯长安,
 
诸藩擅易主帅,
 
敬武乃逐师儒,
 
自为留后。
 
王铎承制授以节钺,
 
后以出师勤王功,
 
加太尉、平章事。
 
龙纪中,
 
敬武卒,
 
师范年幼,
 
三军推之为帅,
 
棣州刺史张蟾叛於师范,
 
不受节度,
 
朝廷乃以崔安潜为平卢帅,
 
师范拒命。
 
张蟾迎安潜至郡,
 
同讨师范。
 
师范遣将卢宏将兵攻蟾,
 
宏复叛,
 
与蟾通谋,
 
伪旋军将袭青州。
 
师范知之,
 
遣重赂迎宏,
 
谓之曰“吾以先人之故,
 
为军府所推,
 
年方幼少,
 
未能干事。
 
如公以先人之故,
 
令不乏祀,
 
公之仁也。
 
如以为难与成事,
 
乞保首领,
 
以守先人坟墓,
 
亦惟命”宏以师范年幼,
 
必无能为,
 
不为之备。
 
师范伏兵要路,
 
迎而享之,
 
预谓纪纲刘鄩曰“翌日卢宏至,
 
尔即斩之,
 
酧尔以军校”鄩如其言,
 
斩宏於座上,
 
及同乱者数人。
 
因戒厉士众,
 
大行颁赏,
 
与之誓约,
 
自率之以攻棣州,
 
擒张蟾,
 
斩之。
 
安潜遁还长安。
 
师范雅好儒术,
 
少负纵横之学,
 
故安民禁暴,
 
各有方略,
 
当时藩翰咸称之。
 
 
及太祖平兖、郓,
当太祖平定兖州、郓州后, 
遣朱友恭攻之,
派朱友恭进攻王师范, 
师范乞盟,
王师范请求结盟友好, 
遂与通好。
于是太祖与他互通友好。 
天复元年冬,
天复元年(901)冬天, 
李茂贞劫迁车驾幸凤翔,
李茂贞劫持唐皇御驾到凤翔, 
韩全诲矫诏加罪於太祖,
韩全诲假托诏令加罪于太祖, 
令方镇出师赴难。
令各方镇出兵勤王。 
诏至青州,
诏令传到青州, 
师范承诏泣下曰“吾辈为天子藩篱,
王师范接受诏令流着眼泪说:“我辈是天子的藩篱, 
君父有难,
君父有难, 
略无奋力者,
全无奋力赴难的人, 
皆强兵自卫,纵贼如此,
都各拥强兵自卫, 
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
皇上危急而不扶持, 
是谁之过,
是谁的罪过? 
吾今日成败以之”乃发使通杨行密,
我今天不管胜负都要一拼了之!”于是派使者勾通吴国杨行密, 
遣将刘鄩袭兖州,
派将领刘寻阝袭击兖州, 
别将袭齐。
其他将领袭击齐州。 
时太祖方围凤翔,
当时太祖正围困凤翔, 
师范遣将张居厚部舆夫二百,
王师范派部将张居厚手下车夫二百人, 
言有献於太祖。
说有礼物献给太祖。 
至华州城东,
来到华州城东, 
华将娄敬思疑其有异,
华州将领娄敬思怀疑其中有诈, 
剖舆视之,
剖开车舆一看, 
乃兵仗也。
里面全是兵仗。 
居厚等因呼,
张居厚等人于是大声呐喊, 
杀敬思,
杀死娄敬思, 
聚众攻西城。
聚合众人攻打华州西城。 
时崔胤在华州,
当时崔胤在华州, 
遣部下闭关拒之,
派部下闭紧城门抵拒, 
遂遁去。
张居厚等于是逃走。 
是日,
这天, 
刘鄩下兖州,
刘寻阝攻下兖州, 
河南数十郡同日发。
黄河以南数十州同日倒戈。 
太祖怒,
太祖大怒, 
遣朱友宁率军讨之。
派朱友宁领军征讨他们。 
既而友宁为青军所败,
不久朱友宁被青州军队打败, 
临阵被擒,
临阵被捉, 
传首於淮南。
被斩下首级送往淮南吴国。  
天复三年七月,
天复三年(903)七月, 
太祖复令杨师厚进攻,
太祖又令杨师厚进攻王师范, 
屯於临朐。
屯军临朐。 
师厚屡败青军,遂进寨於城下。师范惧,
杨师厚接连打败青州军队, 
乃令副使李嗣业诣师厚乞降,〔《新唐书》云:师厚围青州,
于是前进扎营于青州城下。 
败师范兵於临朐,执诸将,又获其弟师克。
王师范害怕, 
是时师范众尚十馀万,诸将请决战,而师范以弟故,
于是令副使李嗣业拜见杨师厚请求投降, 
乃请降。〕太祖许之。
太祖答应了他。 
岁馀,
一年多后, 
遣李振权典青州事,
派李振临时主管青州事务, 
因令师范举家徙汴。
令王师范全家搬往汴州。 
师范将至,
师范将到汴京时, 
缟素乘驴,
穿着缟素骑着驴子, 
请罪於太祖。
向太祖请罪。 
太祖以礼待之,
太祖待之以礼, 
寻表为河阳节度使。
不久上表推荐他任河阳节度使。 
会韩建移镇青州,
遇上韩建调动镇守青州, 
太祖帐饯於郊,
太祖在郊外设帐为他饯行, 
师范预焉。
王师范也参加了。 
太祖谓建曰“公顷在华阴,
太祖对韩建说:“您不久前在华阴, 
政事之暇,
工作之余, 
省览经籍,
披览文章经籍, 
此亦士君子之大务。
这也是君子必修的要务。 
今之青土,
现在到青州, 
政简务暇,
政务简单轻松, 
可复修华阴之故事”建撝谦而已。
可照在华阴时的做法去做。”韩建随意谦虚而已。 
太祖又曰“公读书必须精意,
太祖又说:“您读书必须精心, 
勿错用心”太祖以师范好儒,
不要用错了心事。”太祖因为王师范爱好儒学, 
前以青州叛,
以前在青州反叛, 
故以此言讥之。
所以用这话来讥讽他。 
及太祖即位,
到太祖即帝位后, 
征为金吾上将军。
任王师范为金吾上将军。 
 
开平初,
长平初年, 
太祖封诸子为王,
太祖封各位儿子为王, 
友宁妻号诉於太祖曰“陛下化家为国,
已故朱友宁的妻子号哭着向太祖诉说“:陛下化家为国, 
人人皆得封崇。
人人都得到高封。 
妾夫早预艰难,
妾夫朱友宁早年参予艰难创业, 
粗立劳效,
立下功劳, 
不幸师范反逆,
不幸王师范反叛, 
亡夫横尸疆场。
亡夫横尸疆场。 
冤仇尚在朝廷,
仇人却在朝廷, 
受陛下恩泽,
享受陛下恩泽, 
亡夫何罪”太祖凄然泣下曰“几忘此贼”即遣人族师范於洛阳。
亡夫有何罪啊?”太祖凄然泪下说“:几乎忘了这个逆贼。”立即派人到洛阳族灭王师范全家。 
先掘坑於第侧,
先在他住宅旁挖好土坑, 
乃告之,
然后才传诏告诉他, 
其弟师诲、兄师悦及儿侄二百口,
他的弟弟王师诲、哥哥王师悦及儿侄二百人, 
咸尽戮焉。
全被杀死。 
时使者宣诏讫,
当时使者宣读诏令完毕, 
师范盛启宴席,
王师范开设盛大宴席, 
令昆仲子弟列座,
令兄弟子侄按次序就座, 
谓使者曰“死者人所不能免,
对使者说:“死是人不可避免的, 
况有罪乎。
何况是有罪的人呢! 
然予惧坑尸於下,
然而我们尸体堆于坑下, 
少长失序,
尊卑老少失了次序, 
恐有愧於先人”行酒之次,
深恐有愧于先人。”行酒之中, 
令少长依次於坑所受戮,
令老少依次在坑中受戮, 
人士痛之。
人们为之悲痛。 
后唐同光三年三月,
后唐同光三年(925)三月, 
诏赠太尉。
诏令追赠为太尉。 
 

刘知俊叛梁始末

刘知俊,
刘知俊, 
字希贤,
字希贤, 
徐州沛县人也。
徐州沛县人。 
姿貌雄杰,
身材高大相貌英俊, 
倜傥有大志。
潇洒无拘胸有大志。 
始事徐帅时溥,
开始时事奉徐州统帅时溥, 
为列校,
担任列校, 
溥甚器之,
时溥很器重他, 
后以勇略见忌。
后来因为勇敢和才略而被嫉妒。 
唐大顺二年冬,
唐朝大顺二年(891)冬天,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率领部下两千人投降梁太祖, 
即署为军校。
即暂任军校。 
知俊披甲上马,
刘知俊披上铠甲跨上战马, 
轮剑入敌,
抡起刀剑杀敌陷阵, 
勇冠诸将。
勇敢胆略比其他将领都强。 
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
太祖命令左义胜军和右义胜军都归隶刘知俊指挥, 
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不久又任用他为左开道指挥使, 
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
所以当时人都叫他“刘开道”。 
后讨秦宗权及攻徐州,皆有功,
跟随太祖讨伐秦宗权以及进攻徐州都立有战功, 
寻补徐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接着补任徐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攻海州下之,
刘知俊进攻海州并夺取了它, 
遂奏授刺史。
太祖奏请皇上授刘知俊为海州刺史。 
天复初,
天复初年, 
历典怀、郑二州,
历任怀州、郑州主管, 
从平青州,
跟从太祖平定青州, 
以功奏授同州节度使。
因为战功奏请皇上授以同州节度使。 
天祐三年冬,
天..三年冬天, 
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於美原。
率领五千士兵在美原击败岐下六万士兵。 
自是连克鄜、延等五州,
从此接连攻克..、延等五州, 
乃加检校太傅、平章事。
于是加封为检校太傅、平章事。 
开平二年春三月,
开平二年(908)春三月, 
命为潞州行营招讨使。
任命为潞州行营招讨使。 
知俊未至潞,
刘知俊还没有到达潞州时, 
夹寨已陷,
两边的营寨已经陷落, 
晋人引军方攻泽州,
晋人领着军队正在进攻泽州, 
闻知俊至,
听说刘知俊来了, 
乃退。
才撤退。 
寻改西路招讨使。
不久就改任西路招讨使。 
六月,
六月, 
大破岐军於幕谷,
在幕谷大破岐下军队, 
俘斩千计,
被俘和被杀的敌军数以千计, 
李茂贞仅以身免。
李茂贞仅仅只身一人逃脱。 
三年五月,
三年五月, 
加检校太尉、兼侍中,
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任侍中, 
封大彭郡王。
被封为大彭郡王。 
 
时知俊威望益隆,
 
太祖雄猜日甚,
 
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
 
知俊居不自安,
 
乃据同州叛,
 
〔《鉴戒录》云:
 
彭城王刘知俊镇同州日,
 
因筑营墙,
 
掘得一物,
 
重八十馀斤,
 
状若油囊,
 
召宾幕将校问之。
 
刘源曰“此是冤气所结,
 
古来囹圄之地或有焉。
 
昔王充据洛阳,
 
修河南府狱,
 
亦获此物。
 
源闻酒能忘忧,
 
奠以醇醪,
 
或可消释耳。
 
然此物之出,
 
亦非吉征也”知俊命具酒馔祝酹,
 
复瘗之。
 
寻有叛城背主之事。
 
〕送款於李茂贞。
 
又分兵以袭雍、华,
 
雍州节度使刘捍被擒,
 
送凤翔害之,
 
华州蔡敬思被伤获免。
 
太祖闻知俊叛,
 
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
 
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非背德,
 
但畏死耳。
 
王重师不负陛下,
 
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
 
昨重师得罪,
 
盖刘捍言阴结邠、凤,
 
终不为国家用。
 
我今虽知枉滥,
 
悔不可追,
 
致卿如斯,
 
我心恨恨,
 
盖刘捍误予事也,
 
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
 
遂分兵以守潼关。
 
太祖命刘鄩率兵进讨,
 
攻潼关,
 
下之。
 
时知俊弟知浣为亲卫指挥使,
 
闻知俊叛,
 
自洛奔至潼关,
 
为鄩所擒,
 
害之。
 
寻而王师继至,
 
知俊乃举族奔於凤翔。
 
李茂贞厚待之,
 
伪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以土疆不广,
 
无藩镇以处之,
 
但厚给俸禄而已。
 
寻命率兵攻围灵武,
 
且图牧圉之地。
 
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
 
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
 
师次邠州长城岭,
 
为知俊邀击,
 
怀英败归。
 
〔《九国志》云:
 
李彦琦、刘知俊自灵武班师,
 
涂经长城岭,
 
梁师率精锐数万蹑其后,
 
彦琦与知俊同设方略,
 
击败之。
 
〕茂贞悦,
 
署为泾州节度使。
 
复命率众攻兴元,
 
进围西县,
 
会蜀军救至,
 
乃退。
 
〔《九国志·王宗鐬传》云:
 
岐将刘知俊等领大军分路来攻,
 
由阶、成路夺固镇粮,
 
王宗侃、唐袭等御之,
 
至青泥岭,
 
为知俊所败,
 
退保西县。
 
会大雨,
 
汉江涨,
 
宗鐬自罗村得乡导,
 
缘山而行数百里,
 
与宗播遇於铁谷,
 
合军出汤头。
 
时知俊自斜谷山南直抵兴州,
 
围西县,
 
军人散掠巴中,
 
宗鐬与宗播袭之。
 
会王建亦至,
 
遂解西县之围。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颙等间之,
 
免其军政,
 
寓於岐下,
 
掩关历年。
 
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
 
因来宁觐,
 
言知俊途穷至此,
 
不宜以谗嫉见疑,
 
茂贞乃诛简颙等以安其心。
 
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
 
以就丰给,
 
茂贞从之。
 
未几,
 
邠州乱,
 
茂贞命知俊讨之。
 
时邠州都校李保衡纳款於朝廷,
 
末帝遣霍彦威率众先入於邠,
 
知俊遂围其城,
 
半载不能下。
 
会李继崇以秦州降於蜀,
 
知俊妻孥皆迁於成都,
 
遂解邠州之围而归岐阳。
 
以举家入蜀,
 
终虑猜忌,
 
因与亲信百馀人夜斩关奔蜀。
 
王建待之甚至,
 
即授伪武信军节度使,
 
寻命将兵伐岐,
 
不克,
 
班师,
 
因围陇州,
 
获其帅桑宏志以归。
 
久之,
 
复命为都统,
 
再领军伐岐。
 
时部将皆王建旧人,
 
多违节度,
 
不成功而还,
 
蜀人因而毁之。
 
先是,
 
王建虽加宠待,
 
然亦忌之,
 
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
 
恒思身后。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
 
不如早为之所”又嫉其名者於里巷间作谣言云“黑牛出圈棕绳断”知俊色黔而丑生,
 
棕绳者,
 
王氏子孙皆以“宗”、“承”为名,
 
故以此构之。
 
伪蜀天汉元年冬十二月,
 
建遣人捕知俊,
 
斩於成都府之炭市。
 
及王衍嗣伪位,
 
以其子嗣禋尚伪峨眉长公主,
 
拜驸马都尉。
 
后唐同光末,
 
随例迁於洛,
 
卒。
 
 
知俊族子嗣彬,
 
幼从知俊征行,
 
累迁为军校。
 
及知俊叛,
 
以不预其谋,
 
得不坐。
 
贞明末,
 
大军与晋王对垒於德胜,
 
久之,
 
嗣彬率数骑奔於晋,
 
具言朝廷军机得失。
 
又以家世仇怨,
 
将以报之。
 
晋王深信之,
 
即厚给田宅,
 
仍赐锦衣玉带,
 
军中目为“刘二哥”。
 
居一年,
 
复来奔,
 
当时晋人谓是刺客,
 
以晋王恩泽之厚,
 
故不窃发。
 
龙德三年冬,
 
从王彦章战於中都,
 
军败,
 
为晋人所擒。
 
晋王见之,
 
笑谓嗣彬曰“尔可还予玉带”嗣彬惶恐请死,
 
遂诛之。
 
 

杨崇本家族乱

杨崇本,
 
不知何许人,
 
幼为李茂贞之假子,
 
因冒姓李氏,
 
名继徽。
 
唐光化中,
 
茂贞表为邠州节度使。
 
天复元年冬,
 
太祖自凤翔移军北伐,
 
驻旆於邠郊,
 
命诸军攻其城。
 
崇本惧,
 
出城请降。
 
太祖复置为邠州节度使,
 
仍令复其本姓名焉。
 
及师还,
 
迁其族於河中。
 
其后,
 
太祖因统戎往来由於蒲津,
 
以崇本妻素有姿色,
 
嬖之於别馆。
 
其妇素刚烈,
 
私怀愧耻,
 
遣侍者让崇本曰“丈夫拥旄仗钺,
 
不能庇其伉俪,
 
我已为朱公妇,
 
今生无面目对卿,
 
期於刀绳而已”崇本闻之,
 
但洒泪含怒。
 
及昭宗自凤翔回京,
 
崇本之家得归邠州。
 
崇本耻其妻见辱,
 
因兹复贰於太祖。
 
乃遣使告茂贞曰“朱氏兆乱,
 
谋危唐祚,
 
父为国家磐石,
 
不可坐观其祸,
 
宜於此时毕命兴复,
 
事苟不济,
 
死为社稷可也”茂贞乃遣使会兵於太原。
 
时西川王建亦令大将出师以助之,
 
岐、蜀连兵以攻雍、华,
 
关西大震。
 
太祖遣郴王友裕帅师御之,
 
会友裕卒於行,
 
乃班师。
 
天祐三年冬十月,
 
崇本复领凤翔、邠、泾、秦、陇之师,
 
会延州胡章之众,
 
合五六万,
 
屯於美原,
 
列栅十五,
 
其势甚盛。
 
太祖命同州节度使刘知俊及康怀英帅师拒之,
 
崇本大败,
 
复归於邠州,
 
自是垂翅久之。
 
乾化元年冬,
 
为其子彦鲁所毒而死。
 
 
彦鲁自称留后,
 
领其军事,
 
凡五十馀日,
 
为崇本养子李保衡所杀。
 
保衡举其城来降,
 
末帝命霍彦威为邠帅,
 
由是邠、宁复为末帝所有。
 
 

蒋殷张万进叛亡

蒋殷,
 
不知何许人。
 
幼孤,
 
随其母适於河中节度使王重盈之家,
 
重盈怜之,
 
畜为己子。
 
唐天复初,
 
太祖既平蒲、陕,
 
殷与从兄珂举族迁於大梁。
 
太祖感王重荣之旧恩,
 
凡王氏诸子,
 
皆录用焉,
 
殷由是继历内职,
 
累迁至宣徽院使。
 
殷素与庶人友珪善,
 
友珪篡立,
 
命为徐州节度使。
 
乾化四年秋,
 
末帝以福王友璋镇徐方,
 
殷自以为友珪之党,
 
惧不受代,
 
遂坚壁以拒命。
 
时华州节度使王瓒,
 
殷之从弟也,
 
惧其连坐,
 
上章言殷本姓蒋,
 
非王氏之子也。
 
末帝乃下诏削夺殷在身官爵,
 
仍令却还本姓,
 
命牛存节、刘鄩等率军讨之。
 
是时,
 
殷求救於淮南,
 
杨溥遣朱瑾率众来援,
 
存节等逆击,
 
败之。
 
贞明元年春,
 
存节、刘鄩攻下徐州,
 
殷举族自燔而死,
 
於火中得其尸,
 
枭首以献之。
 
 
张万进,
 
云州人。
 
初为本州小校,
 
亡命投幽州,
 
刘守光厚遇之,
 
任为裨将。
 
沧州刘守文,
 
以弟守光囚父而窃据其位,
 
自领兵问罪,
 
寻败於鸡苏。
 
守光遂兼有沧、景之地,
 
令其子继威主留务。
 
继威年幼,
 
未能政事,
 
以万进佐之,
 
凡关军政,
 
一皆委任。
 
继威凶虐类父,
 
尝淫乱於万进之家,
 
万进怒而杀之,
 
〔《通鉴》云:
 
乾化二年九月庚子,
 
万进遣使奉表降於梁。
 
辛丑,
 
以万进为义昌留后。
 
甲辰,
 
改义昌为顺化军,
 
以万进为节度使。
 
此传疑有阙文。
 
〕师厚表青州节度使,
 
俄迁兖州,
 
仍赐名守进。
 
万进性既轻险,
 
专图反侧。
 
贞明四年冬,
 
据城叛命,
 
遣使送款於晋王。
 
末帝降制削其官爵,
 
仍复其本名,
 
遣刘鄩讨之,
 
晋人不能救。
 
五年冬,
 
万进危蹙,
 
小将邢师遇潜谋内应,
 
开门以纳王师,
 
遂拔其城,
 
万进族诛。
 
 

史臣总论

史臣曰:
 
夫云雷构屯,
 
龙蛇起陆,
 
势均者交斗,
 
力败者先亡,
 
故瑄、瑾、时溥之流,
 
皆梁之吞噬,
 
斯亦理之常也。
 
惟瑾始以窃发有土,
 
终以窃发亡身,
 
《传》所谓“君以此始,
 
必以此终”者乎。
 
师范属衰季之运,
 
以兴复为谋,
 
事虽不成,
 
忠则可尚,
 
虽贻族灭之祸,
 
亦可以与臧洪游於地下矣。
 
知俊骁武有馀,
 
奔亡不暇,
 
六合虽大,
 
无所容身,
 
夫如是则岂若义以为勇者乎。
 
崇本而下,
 
俱以叛灭,
 
又何足以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