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梁书〕·列传十 - 旧五代史

← 返回《旧五代史卷十九〔梁书〕·列传九卷二十一〔梁书〕·列传十一

卷二十〔梁书〕·列传十

文白对照

本卷记载后梁多位将领生平事迹,包括归顺太祖、征战四方、治理政绩及忠勇事迹。

谢瞳归顺太祖

谢瞳,
 
字子明,
 
福州人。
 
唐咸通末举进士,
 
因留长安,
 
三岁不中第。
 
广明初,
 
黄巢陷长安,
 
遂投迹於太祖,
 
洎居门下,
 
未尝一日不在左右。
 
及太祖据同州,
 
遂署右职。
 
其年秋,
 
太祖与河中交战,
 
再不利,
 
连上章请兵於巢,
 
伪右军都尉孟楷抑而不进。
 
瞳揣太祖有择福意,
 
乃进说曰“黄家以数十万之师,
 
值唐朝久安,
 
人不习战,
 
因利乘便,
 
遂下两京。
 
然始窃伪号,
 
任用已失其所。
 
今将军勇冠三军,
 
力战於外,
 
而孟楷专务壅蔽,
 
奏章不达,
 
下为庸才所制,
 
无独断之明,
 
破亡之兆必矣。
 
况土德未厌,
 
外兵四集,
 
漕运波注,
 
日以收复为名,
 
惟将军察之”太祖曰“我意素决,
 
尔又如是,
 
复何疑哉”翌日,
 
遂定策,
 
戮伪监军使,
 
悉众归顺於河中。
 
王重荣表瞳为检校屯田员外郎,
 
赐绯,
 
令奉表於蜀。
 
唐僖宗大悦,
 
召入顾问,
 
锡赉甚厚,
 
以功授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
 
赐紫,
 
为陵州刺史。
 
治郡一岁,
 
改检校右散骑常侍、通州刺史。
 
在任四考,
 
颇有政绩。
 
秋罢,
 
诣蜀行在,
 
太祖遣人迎之。
 
龙纪二年,
 
至东京,
 
劳徕弥厚,
 
赐第墅各一区,
 
钱千缗,
 
表为亳州团练使兼太清宫副使,
 
加检校工部尚书。
 
是年冬,
 
太祖征淮南,
 
过郡,
 
因求侍府幕,
 
表为宣义军节度副使,
 
充两使留后。
 
瞳在滑十三年,
 
部内增户约五万,
 
益兵数千人,
 
累迁至大中大夫、检校右仆射,
 
卒於滑。
 
开平初,
 
追赠司徒。
 
 

司马邺外交殉职

司马邺,
 
字表仁,
 
其先河内温人也。
 
祖德璋,
 
仕唐为杞王傅。
 
父諲,
 
左武卫大将军。
 
邺资荫出身,
 
颇知书,
 
累官至大列。
 
唐天复初,
 
韩建用为同州节度留后。
 
韩建传判官司邺昭宗之幸凤翔也,
 
太祖引兵入关,
 
前锋至左冯翊,
 
邺持印钥迎谒道左。
 
太祖以兵围华州,
 
命入城招谕韩建,
 
建果出降。
 
及大军在岐下,
 
遣奏事於昭宗,
 
再入复出。
 
又使於金州,
 
说其帅冯行袭,
 
俾坚攀附。
 
后历宣武、天平等军从事。
 
开平元年,
 
拜右武卫上将军。
 
三年,
 
使於两浙。
 
时淮路不通,
 
乘驵者迂回万里,
 
陆行则出荆、襄、潭、桂入岭,
 
自番禺泛海至闽中,
 
达於杭、越。
 
复命则备舟楫,
 
出东海,
 
至於登、莱。
 
而扬州诸步多贼船,
 
过者不敢循岸,
 
必高帆远引海中,
 
谓之“入阳”,
 
以故多损败。
 
邺在海逾年,
 
漂至躭罗国,
 
一行俱溺。
 
后诏赠司徒。
 
 

刘捍监军建功

刘捍,
 
开封人。
 
父行仙,
 
宣武军大将。
 
捍少为牙职,
 
太祖初镇夷门,
 
以捍聪敏,
 
擢副典客。
 
唐中和四年夏,
 
太祖以朱珍为淄州刺史,
 
令收兵於淄、青间,
 
命捍监其兵,
 
路逢大敌,
 
皆破之。
 
入博昌,
 
获精兵三万以归。
 
四月,
 
合大军败蔡贼秦宗贤数万众於汴西。
 
文德元年十一月,
 
蔡将申丛折宗权足,
 
纳款於太祖,
 
使捍奏其事,
 
加兼御史大夫。
 
光化三年六月,
 
太祖北伐镇、定,
 
至常山,
 
而王钅容危慑,
 
送款於太祖,
 
命捍入壁门传谕。
 
时两军未整,
 
守门者戈戟千匝,
 
捍驰骑而入,
 
竟达其命。
 
又移师以攻中山,
 
至怀德驿,
 
大破定人五万众,
 
王处直乞降,
 
捍复单马入州,
 
安抚而回。
 
太祖迎昭宗於岐下,
 
以捍为亲军指挥。
 
天复三年正月,
 
宋文通令客将郭启奇使於太祖,
 
命捍复命。
 
昭宗闻其至,
 
即召见,
 
询东兵之事,
 
仍以锦服、银鞍勒马赐之。
 
翌日,
 
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登州刺史。
 
昭宗还京,
 
改常州刺史,
 
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四月,
 
太祖伐王师范於青州,
 
改左右长直都指挥使。
 
天祐三年正月,
 
授宋州刺史。
 
四月,
 
加检校司徒。
 
太祖受禅,
 
授左龙虎统军兼元从新军马步都虞候。
 
及上党缠兵,
 
太祖亲往巡抚,
 
以捍为御营使。
 
大军次昂车,
 
斥候来告蕃戎逼泽州,
 
命捍以兵千人赴之,
 
并军遂遁,
 
车驾还京,
 
授捍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晋人侵晋州,
 
从幸陕回,
 
加检校太保。
 
及从驾幸河中,
 
诏追王重师赴行在,
 
以捍为雍州节度观察留后。
 
才逾月,
 
刘知俊据同州反,
 
潜使人以厚利啖将校,
 
遂为部下所执,
 
送於知俊。
 
知俊絷捍归於凤翔,
 
为李茂贞所害。
 
开平四年,
 
赠太傅。
 
末帝即位,
 
又赠太尉。
 
 
捍便习宾赞,
 
善於将迎,
 
自司宾局及征讨四出,
 
必预其间。
 
虽无决战争锋之绩,
 
而承命奔走,
 
数扬命令,
 
勤干涖职,
 
以至崇显焉。
 
 

王敬荛守城御敌

王敬荛,
 
颍州汝阴人,
 
世为郡武吏。
 
唐乾符初,
 
敬荛为本州都知兵马使。
 
中和初,
 
寇难益炽,
 
郡守庸怯,
 
不能自固,
 
敬荛遂代之监郡,
 
俄真拜刺史,
 
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时州境荒馑,
 
大寇继至,
 
黄巢数十万众寨於州南,
 
敬荛极力抗御,
 
逾旬而退。
 
俄又宗权之众,
 
凌暴益甚,
 
合围攻壁,
 
皆力屈而去。
 
蔡贼复遣将刁君务以万众来逼,
 
敬荛列阵当之,
 
身先驰突,
 
杀敌甚多,
 
由是竟全郡垒,
 
远近归附。
 
及淮人不恭,
 
太祖屡以军南渡,
 
路由州境,
 
敬荛悉心供亿,
 
太祖甚嘉之。
 
乾宁二年,
 
署为沿淮上下都指挥使。
 
四年冬,
 
庞师古败於清口,
 
败军逃归者甚众,
 
路出於颍。
 
时雨雪连旬,
 
军士冻馁,
 
敬荛自淮燎薪,
 
相属於道,
 
郡中设糜糗饼饵以待之,
 
全活者甚众,
 
由是表知武宁军节度、徐宿观察留后。
 
数月,
 
真拜武宁军节度使。
 
天复二年,
 
入为右龙武统军。
 
天祐三年,
 
转左卫上将军。
 
开平元年八月,
 
以疾致仕,
 
寻卒於其第。
 
 
敬荛魁杰沈勇,
 
多力善战,
 
所用枪矢,
 
皆以纯铁锻就,
 
枪重三十馀斤,
 
摧锋突阵,
 
率以此胜。
 
虽非太祖旧臣,
 
而远输恳款,
 
保境合兵,
 
以辅兴王之运,
 
有足称者。
 
 

高劭智脱虎口

高劭,
 
字子将,
 
淮南节度使骈之从子也。
 
父泰,
 
黔中观察使。
 
唐僖宗避敌在蜀,
 
骈镇淮南为都统,
 
兼诸道盐铁使,
 
兵赋在己,
 
朝廷优假之,
 
以故劭幸而早官,
 
年十四遥领华州刺史。
 
光启中,
 
以骈命遏晋公王铎於郑。
 
俄而州陷於蔡,
 
劭为贼所得,
 
使人守之,
 
戒四门曰“无出高大夫”劭伺守者稍惰,
 
佯为乞食者,
 
过危垣,
 
取殍者衣,
 
坌身易服,
 
得他儿抱之行,
 
出东郊门。
 
人以为丐者,
 
不之止。
 
及稍远,
 
弃所抱儿,
 
疾趋至中牟,
 
遂达於汴。
 
太祖以客礼遇之,
 
寻表为亳州团练副使,
 
知州事。
 
又数年,
 
辟为宣武军节度判官,
 
在幕下颇以气直自许。
 
后监郑州事,
 
复权知徐州留后。
 
唐昭宗之凤翔,
 
太祖迎奉未出,
 
劭有疑谋,
 
遂令赴华州,
 
诣丞相府以议其事。
 
行至高陵,
 
为盗所害。
 
 

马嗣勋奇袭魏州

马嗣勋,
 
濠州钟离县人,
 
世为军吏。
 
嗣勋有口辩,
 
习武艺,
 
初为州客将。
 
唐景福元年三月,
 
太祖以寿州刺史江儒反下蔡镇使,
 
李立率兵攻濠梁,
 
刺史张遂俾嗣勋持州印籍户口以归於太祖。
 
乾宁二年三月,
 
杨行密复攻濠州,
 
张遂遣嗣勋求援於太祖。
 
俄而郡陷,
 
嗣勋无所归,
 
即署为元从押牙、副典客,
 
颇称任使。
 
光化元年三月,
 
太祖令往光州说刺史刘存背淮贼以向国,
 
又从李彦威复黄州及武昌县,
 
获刺史瞿章。
 
俄复使光州,
 
持币马以赐刘存。
 
会淮贼急攻光州,
 
存与嗣勋率兵大战,
 
败而走之。
 
又遣使於蜀,
 
及归,
 
得其助军赀实甚多。
 
天复中,
 
太祖迎昭宗於岐下,
 
军至华之西闉,
 
使嗣勋入见,
 
韩建即时同出迎谒。
 
及罗绍威将杀牙军,
 
遣使告於太祖,
 
求为外援。
 
时安阳公主初卒於魏,
 
太祖乃遗嗣勋率长直官千人,
 
实兵仗於橐中,
 
肩舁以入於魏,
 
声言来致祭会葬,
 
牙军不之觉。
 
天祐三年正月十六日夜,
 
嗣勋与绍威亲军同攻牙军,
 
至曙,
 
尽殪之。
 
嗣勋重伤,
 
旬日而卒。
 
开平中,
 
累赠太保。
 
 

张存敬征战四方

张存敬,
 
谯郡人也。
 
性刚直,
 
有胆勇,
 
临危无所畏惮。
 
唐中和中,
 
从太祖赴汴,
 
以其折节,
 
颇见亲昵,
 
首为右骑都将。
 
从讨巢、蔡,
 
凡历百战,
 
多於危蹙之间,
 
显有奇略,
 
由是频立殊效。
 
光启中,
 
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於盟津,
 
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
 
诸军翼之,
 
敌骑大败,
 
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
 
为诸军都虞候,
 
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
 
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东征徐、兖,
 
存敬屡有俘斩之功。
 
凡受指顾,
 
皆与机会,
 
矢石所及,
 
必以身先,
 
太祖屡加优异,
 
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
 
充武宁军留后,
 
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
 
幽、沧侵凌魏郡,
 
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
 
大举,
 
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
 
树数十栅,
 
围刘守文累月。
 
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
 
存敬潜军击之於乾宁军南老鸦堤。
 
是日,
 
燕人大败,
 
斩首五万级,
 
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馀人,
 
获马万馀蹄。
 
其年秋九月,
 
引军收镇州,
 
存敬勒众涉滹沲河,
 
师人鼓行而进,
 
逢镇之游兵数千,
 
因逐之,
 
直入镇之壅门,
 
收鞍马牛驼万计。
 
翌日,
 
镇人纳质而旋。
 
寻为宋州刺史,
 
逾年,
 
甚有能政。
 
复拥众伐蓟门,
 
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
 
擒俘不可胜纪。
 
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
 
枕尸数十里,
 
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
 
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
 
凭恃骄恣,
 
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
 
擒刺史陶建钊,
 
降晋州刺史张汉瑜,
 
二郡平。
 
进围河中,
 
王珂请降。
 
太祖嘉之,
 
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未几,
 
检校司空,
 
寻移宋州刺史。
 
将之任所,
 
寝疾,
 
逾旬卒於河中。
 
太祖闻之,
 
痛惜移晷。
 
开平初,
 
追赠太保。
 
乾化三年,
 
又追赠太傅。
 
 
子仁愿,
 
晋天福中,
 
仕至大理。
 
 

寇彦卿宠遇与争议

寇彦卿,字俊臣,
寇彦卿身长八尺, 
大梁人也。祖琯,父裔,
高鼻梁, 
皆宣武军牙校。太祖镇汴,以彦卿将家子,
方脸盘, 
擢在左右。弱冠,选为通赞官。
声如洪钟。 
太祖为元帅,补元帅府押牙,充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
善于骑马射箭, 
累奏授检校司徒,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杀牙军,
爱看书籍史传, 
遣使告於太祖,太祖命彦卿使於魏,密与绍威谋之。
又善于领会太祖旨意, 
竟成其事,彦卿之力也。彦卿身长八尺,
所有作为, 
隆准方面,语音如钟。
都与太祖相合。 
善骑射,好书史,复善伺太祖之旨,
太祖常说“: 
凡所作为,动皆云合。太祖每言曰“敬翔、刘捏、寇彦卿,
敬翔、刘捍、寇彦卿, 
盖为我而生”其见重如此。
都是为我而生的啊。”如此看重寇彦卿。 
太祖有所乘乌马,
太祖有匹坐骑乌马, 
号“一丈乌”,
叫“一丈乌”, 
尝以赐彦卿。
曾赐给寇彦卿。 
 
天复中,
天复年间, 
太祖迎昭宗於凤翔,
太祖到凤翔迎接昭宗, 
累与岐军对阵。
多次与岐下李茂贞的军队对阵。 
时彦卿为诸道马步军都排阵使。
当时寇彦卿任各道马军步军都排阵使, 
尝躬擐甲胄,
曾经亲自身穿甲胄, 
乘其所赐乌马,
乘太祖所赐乌马, 
驰骋於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王也”昭宗还京,赐迎銮毅勇功臣,
驰骋于战阵之前, 
改邢州刺史,寻迁亳州团练使。〔案《通鉴》:
太祖瞧着他说“: 
开平二年,帝从吴越王钱镠之请,
真是神将啊!” 
以亳州团练使寇彦卿为东南面行营都指挥使,使击淮南。
昭宗回到京师, 
十一月,彦卿率众一千袭霍丘,为土豪朱景所败。
赐寇彦卿为迎銮毅勇功臣名号, 
又攻庐、寿二州,皆不胜。淮南遣滁州刺史李俨拒之。
改任邢州刺史, 
《九国志·朱景传》:梁祖闻景名,命寇彦卿率劲骑三千袭霍丘,
接着迁任亳州团练使。 
图取景,且谕梁祖之意令降,景率其徒战於丘墟林泽中,
 
射死者无数,彦卿兵折力殚而去。〕
太祖接受禅让帝位后, 
太祖受禅,为华州节度使,
寇彦卿任华州节度使, 
加检校太保。
加封检校太保。 
岁馀,
一年多后, 
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入京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一日,
一天, 
过天津桥,
经过天津桥, 
有老人误冲其趋道者,
有一老人误撞他的前导骑卫, 
排之,
被推开, 
落桥而毙,
掉到桥下摔死了, 
为御史府所弹,
寇彦卿因此被御史府弹劾, 
太祖不得已,
太祖不得已, 
责授左卫中郎将。
贬任寇彦卿为左卫中郎将。 
不数月,
不到几个月, 
除相州防御使,
任相州防御使, 
依前行营诸军排阵使。
复任行营各军排阵使旧职。 
未几,
不久, 
授河阳节度使,
任河阳节度使, 
加检校太傅。
加封检校太傅。 
及太祖遇弑,
到太祖被杀害, 
彦卿追感旧恩,
寇彦卿追感旧恩, 
图御容以奠之。
画下太祖图形以祭奠他。 
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
每当与客人随便谈起前朝旧事时, 
即涕泗交流。
就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末帝嗣位,
末帝即位, 
遥领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
寇彦卿遥任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 
以拒淮寇,
以抵拒淮南吴国贼寇, 
寻改右金吾卫上将军。
接着改任右金吾卫上将军。 
贞明初,
贞明初年, 
授邓州节度使。
任邓州节度使。 
会淮人围安陆,
遇上淮南吴人围困安陆, 
彦卿奉诏领兵解围,
寇彦卿奉诏领兵解围, 
大破淮贼而回。
大破淮南贼寇而回。 
四年,
四年, 
卒於镇,
死于藩镇, 
时年五十七。
时年五十七岁。 
诏赠侍中。
诏令追赠为侍中。 
彦卿贞干明敏,
寇彦卿坚贞干练聪明敏捷, 
善事人主,
善于服事人主, 
然怙宠作威,
然而恃宠作威作福, 
多忌好杀,
性多妒忌,喜欢杀戮, 
虽显立功名,
虽然大有功名, 
而犹为识者之所鄙焉。
仍然被有识之人瞧不起。 
 

史臣总评

史臣曰:
 
〔案:
 
原本有阙文。
 
〕存敬有提鼓之劳,
 
彦卿遇攀鳞之会,
 
俱为藩后,
 
亦其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