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决策救韩
秦攻韩之管,
秦国攻打韩国的管城,
魏王发兵救之。
魏王发兵救援韩国。
昭忌曰:
昭忌对魏王说:
“夫秦强国也,
“秦国是强国,
而韩、魏壤梁。
而韩魏与秦国接壤。
不出攻则已,
秦国不发兵进攻则罢,
若出攻,
如果发兵,
非于韩也必魏也。
矛头不对准韩国,必对准魏国。
今幸而于韩,
如今幸而进攻韩国,
此魏之福也。
这是魏国的幸运。
王若救之,
大王如果救援韩国,
夫解攻者,
那么解除围攻的,
必韩之管也;
必定是韩国的管城;
致攻者,
招致进攻的,
必魏之梁也。”
必定是魏国的大梁了。”
魏王不听,
魏王不听劝告,
曰:
说:
“若不因救韩,
“如果不趁此时去营救韩国,
韩怨魏,
韩国将要怨恨魏国,
西合于秦,
它向西和秦联合,
秦、韩为一,
结成一体,
则魏危。”遂救之。
那么魏国不就危险了吗?”于是就去救助韩国,
秦果释管而攻魏。
秦国果然扔下管邑来攻打魏国。
魏王大恐,
魏王惊恐万分,
谓昭忌曰:
对昭忌说:
“不用子之计而祸至,
“我没有采纳您的意见,结果大祸临头,
为之奈何?”昭忌乃为之见秦王曰:
这该如何是好呢?”
昭忌就为这件事去见秦王说:
“臣闻明主之听也,
“我听说英明的君王听政的时候,
不以挟私为政,是参行也。
不根据私见治理国家,
愿大王无攻魏,
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魏国,
听臣也。”
听信我的意见吧。”
秦王曰:
秦王说:
“何也?”昭忌曰:
“为什么呢?”昭忌回答说:
“山东之众,
“崤山以东的六国,
时合时离,
时而联合,时而分离,
何也哉?”秦王曰:
为什么呢?”秦王说:
“不识也。”
“不清楚。”
曰:
昭忌说:
“天下之合也,
“天下诸侯之所以联合,
以王之不必也;
是因为大王攻击目标还没确定;
其离也,
它们的分裂,
以王之必也。
是因为大王进攻目标已经确定了。
今攻韩之管,
如今秦国攻打韩国管城,
国危矣,
韩国就危险了,
未卒而移兵于梁,
可是还没有个结果就把军队移向魏国,
合天下之从,
那么诸侯要组织合纵联盟的想法,
无精于此者矣。
没有比这时更强烈的了。
以为秦之求索,
各国都认为秦国如此贪得无厌,
必不可支也。
肯定不会支助您。
故为王计者,
所以替大王考虑,
不如齐赵,
不如去制服赵国。
秦已制赵,
如果控制赵国,
则燕不敢不事秦,
那燕国也不得不服从您,
荆、齐不能独从。
楚和齐就不能单独合纵。
天下争敌于秦,
如果天下诸侯争着与秦国为敌,
则弱矣。”
那么秦国就要衰弱下去。”
秦王乃止。
秦王于是停止攻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