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之问与子华概述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
“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
“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
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
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
以忧社稷者乎?”莫敖子华对曰: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
“如章不足知之矣。”
“这些事情,非子华所能回答。”
王曰:
威王说:
“不于大夫,
“我要是不问您,
无所闻之。”
更无从知道。”
莫敖子华对曰:
莫敖子华回答说:
“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
“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有奉公守法,
贫其身,
安于贫困,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有崇其爵,
有为了提高其爵位,
丰其禄,
增加其俸禄,
以忧社稷者;
忧虑国家安危的;
有断繢决腹,
有不怕断头,不怕剖腹,
壹瞑而万世不视,
视死如归,
不知所益,
不顾个人利益,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有劳其身,
有劳其筋骨,
愁其志,
苦其心志,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亦有不为爵劝,
也有既不追求爵位,
不为禄勉,
又不追求俸禄,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王曰:
威王说:
“大夫此言,
“您这些话,
将何谓也?”
说的都是谁呢?”
莫敖子华对曰:
莫敖子华回答说:
“昔令尹子文,
“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
缁帛之衣以朝,
在家时,
鹿裘以处;
穿着简朴的鹿皮衣。
未明而立于朝,
黎明即起,
日晦而归食;
就去上朝;
朝不谋夕,
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
无一月之积。
连一天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
故彼廉其爵,
我说的那个奉公守法,
贫其身,
安于贫困,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令尹子文是也,
就是令尹子文。
叶公子高崇爵丰禄
“昔者叶公子高,
从前楚国叶公子高,
身获于表薄,
其貌不扬,
而财于柱国;
而有柱国之才;
定白公之祸,
平定了白公之乱,
宁楚国之事,
使楚国得以安定,
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
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
四封不侵,
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
名不挫于诸侯。
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
当此之时也,
在这个时候,
天下莫敢以兵南乡。
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
叶公子高,
叶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的土地,
食田六百畛。
所以,
故彼崇其爵,
我说的那个为了提高爵位,
丰其禄,
增加俸禄,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叶公子高是也。
就是叶公子高。
从前,
莫敖大心断繢决腹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
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
两御之间夫卒交。
士卒已经短兵相接。
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
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
顾而大息曰:
望着他们说:
‘嗟乎子乎,
‘唉!唉!
楚国亡之月至矣!吾将深入吴军,
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
若扑一人,
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
若繣一人,
助我一臂之力,
以与大心者也,
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
社稷其为庶几乎?’故断繢决腹,
我说的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
壹瞑而万世不视,
视死如归,
不知所益,
不顾个人利益,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莫敖大心是也。
就是莫敖大心。
从前,
棼冒勃苏求援秦王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
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
三战入郢。
吴军连攻三次,攻入楚都,
寡君身出,
楚君逃亡,
大夫悉属,
大夫跟随,
百姓离散。
百姓流离失所,
棼冒勃苏曰:
棼冒勃苏说:
‘吾被坚执锐,
‘我如果身披铠甲,
赴强敌而死,
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不幸战死,
此犹一卒也,
其作用也只像一个普通士卒而已,
不若奔诸侯。
还不如向诸侯去求援。
’于是赢粮潜行,
’于是,他背着干粮秘密出发,
上峥山,
越过高山峻岭,
逾深溪,
渡过深水溪谷,
穿膝暴,
鞋子穿烂了,脚掌磨破了,裤子破了,露出了膝盖;走了7天,
七日而薄秦王之朝。
到了秦王的朝廷,
榷立不转,
踮着脚跟翘望,希望得到秦王的帮助;
昼吟宵哭。
日夜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经过7昼夜,
七日不得告。
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这样,滴水不进,
水浆无入口,
以致头昏眼花,
阗而殚闷,
气绝晕倒,
旄不知人。
不省人事。
秦王闻而走之,冠带相及,
秦王知道后来不及系好衣帽就跑来看他,
左奉其首,
左手捧着他的头,
右濡其口,
右手给他灌水,
勃苏乃苏。
勃苏才慢慢苏醒过来,
秦王身问之:
秦王亲自问他:
‘子孰谁也?’繥棼冒勃苏对曰:
‘你是什么人?’棼冒勃苏回答说:
‘臣非异,
‘我不是别人,
楚使新造繥棼冒勃苏。
是楚王派来的因不死于国难新获罪的棼冒勃苏。
吴与楚人战于柏举,
吴、越两国现在柏举交战,
三战入郢,
吴国连攻三次,进入楚都,
寡君身出,
楚君逃亡,
大夫悉属,
大夫跟随,
百姓离散。
百姓流离失所。
使下臣来告亡,
敝国君王特派我来报告楚国面临的亡国大祸,
且求救。
并且请求援救。
’秦王顾令不起:
’秦王一再要他起身,他一直不起。秦王说:
‘寡人闻之,
‘我听说,
万乘之君,
万乘大国的君王,
得罪于士,
如果得罪了志士,
社稷其危,
国家就会危险,
今此之谓也。
如今就是这样。
’遂出革车千乘,
’于是,秦王派出战车千辆,
卒万人,
兵士万人,
属之子满与子虎。
让公子满和公子虎带领,出边关,
下塞以东,
向东挺进,
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
与吴军战于浊水之上,大败吴军,
亦闻于遂浦。
又听说还在遂浦作战。所以,
故劳其身,
我说的那个劳其筋骨,
愁其思,
苦其心志,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棼冒勃苏是也。
就是棼冒勃苏。
蒙谷护典拒封
“吴与楚战于柏举,
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
三战入郢。
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
君王身出,
楚君逃亡,
大夫悉属,
大夫跟随,
百姓离散。
百姓流离失所,
蒙谷给斗于宫唐之上,
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这时楚王生死未卜,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
舍斗奔郢曰:
说:
‘若有孤,
‘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
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入大宫,
楚国大概可难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
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
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
逃于云梦之中。
逃到云、梦地区。
昭王反郢,
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
五官失法,
百官无法可依,
百姓昏乱;
百姓混乱;
蒙谷献典,
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
五官得法,
百官便有法可依,
而百姓大治。
百姓得以治理。
此蒙谷之功,
相形之下,蒙谷立了大功,
多与存国相若,
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于是,
封之执纒,
楚王封他为执纒,
田六百畛。
给他封田600畛。
蒙谷怒曰:
蒙谷生气地说:
‘谷非人臣,
‘我并不是一般贪图爵禄的大臣,
社稷之臣。
我是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
苟社稷血食,
国家平安无事,
余岂悉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
我难道会去忧虑个人有无官做吗!’于是他隐居磨山之中,
至今无胃。
至今仍无爵禄。所以,
故不为爵劝,
我说的那个既不追求爵位,
不为禄勉,
也不追求俸禄,
以忧社稷者,
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蒙谷是也。”
就是蒙谷啊!”
威王感叹与子华劝贤
王乃大息曰:
楚王叹息道:
“此古之人也。今之人,
“这些都是古人,
焉能有之耳?”
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
莫敖子华对曰:
莫敖子华回答说: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
“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
楚士约食,
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冯而能立,
使自己的腰都细起来,
式而能起,
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
食之可欲。
虽然想吃东西,
忍而不入;
但总是忍着饿不吃,这样饿下去,
死之可恶,
就有死的危险,
就而不避。
可是人们无所畏惧。
章闻之,
我听说:
其君好发者,
‘国君喜好射箭,
其臣抉拾。
大臣也会去学习射箭。
君王直不好,
’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
若君王诚好贤,
如果真是喜好贤臣,
此五臣者,
上述这五种贤臣,
皆可得而致之。”
都是可以被大王罗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