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帝纪第五 - 北齐书

← 返回《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卷六·帝纪第六

卷五·帝纪第五

文白对照

北齐废帝殷聪慧仁厚,幼立太子,历经政变被常山王演废杀,终年十七。

废帝殷的早年与太子时期

◎废帝 废帝殷,
废帝殷, 
字正道,
字正道, 
文宣帝之长子也,
文宣皇帝的长子, 
母曰李皇后。
母亲是李皇后。 
天保元年,
天保元年(550), 
立为皇太子,
立为皇太子, 
时年六岁。
时年六岁。 
性敏慧。
机敏聪慧。 
初学反语,
初学反切语, 
於“迹”字下注云自反。
在“..”字下注“自反”。 
时侍者未达其故,
侍者不解其意, 
太子曰“迹字足傍亦为迹,
太子解释说:“..字,足旁亦为‘..’, 
岂非自反耶”常宴北宫,
难道不是自反?”经常游宴北宫, 
独令河间王勿入。
却不让河间王进入。 
左右问其故,
左右探听缘由, 
太子曰“世宗遇贼处,
太子说:“这里是世宗遭难的地方, 
河间王复何宜在此”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
河间王不宜在此。”文宣帝认为太子像汉人, 
不似我,
不像自己, 
欲废之,
想废掉他, 
立太原王。
立太原王。 
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
最初诏令国子博士李宝鼎做他的师傅, 
宝鼎卒,
宝鼎死, 
复诏国子博士邢峙侍讲。
再诏国子博士邢峙作侍讲。 
太子虽富於春秋,
太子虽然年龄大些, 
而温裕开朗,
但温裕开朗, 
有人君之度,
有君王的风度。 
贯综经业,
博涉群书, 
省览时政,
观览时政, 
甚有美名。
有很好的名声。 
七年冬,
七年冬, 
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於宫宴会,
文宣召集朝臣中的文学士和礼学官在东宫宴会, 
令以经义相质,
命令用经义提问答问, 
亲自临听。
并且亲自临听。 
太子手笔措问,
太子一边笔记一边诘难, 
在坐莫不叹美。
使在座的人十分感叹。 
九年,
九年, 
文宣在晋阳,
文宣在晋阳, 
太子监国,
由太子监国, 
集诸儒讲《孝经》。
他聚集诸儒宣讲《孝经》。 
今杨愔传旨,
还请杨忄音传旨, 
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
问国子助教许散愁:“先生在社会上用什么方式养活自己?”回答说:“散愁从懂事时起, 
不登娈童之床,
不登娈童之床, 
不入季女之室,
不入季女之室, 
服膺简策,
服膺简策,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 
平生素怀,
生平的抱负, 
若斯而已”太子曰“颜子缩屋称贞,
如此而已。”太子道:“颜渊苦不改乐, 
柳下妪而不乱,
柳下坐怀不乱, 
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乃赉绢百匹。
不像这位老头头发斑白却不结婚的。”于是赐绢百匹。 
后文宣登金凤台,
后来文宣登临金凤台, 
召太子使手刃囚。
命令太子亲手诛杀罪囚。 
太子恻然有难色,
太子怜悯,面露难色, 
再三不断其首。
几次都不能将头砍下。 
文宣怒,
文宣恼怒, 
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
拿起马鞭将太子抽了三下,从此之后, 
由是气悸语吃,
心悸口吃, 
精神时复昏扰。
精神恍惚。 
 

即位与初期政策

十年十月,
十年十月, 
文宣崩。
文宣死。 
癸卯,
十九日, 
太子即帝位於晋阳宣德殿,
太子于晋阳宣德殿即帝位, 
大赦,
大赦天下, 
内外百官普加泛级,
内外百官普加一阶, 
亡官失爵,
失官失爵的, 
听复资品。
可以恢复。 
庚戌,
二十六日,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皇后为皇太后。
皇后为皇太后。 
诏九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
诏九州军民年在七十岁以上的给予板授官职, 
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
武官年六十岁以上以及癃病不堪使役的, 
并皆放免。
全部放还回家。 
土木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
并停止所有的土木营造和金铜铁诸种杂作。 
一切停罢。
 
十一月乙卯,
十一月初二, 
以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
以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 
以录尚书事、常山王演为太傅,
以录尚书事、常山王演为太傅, 
以司徒、长广王湛为太尉,
以司徒、长广王湛为太尉, 
以司空段韶为司徒,
以司空段韶为司徒, 
以平阳王淹为司空,
以平阳王淹为司空, 
高阳王湜为尚书左仆射,
高阳王氵是为尚书左仆射, 
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
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 
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
侍中燕子献为右仆射。 
戊午,
初五, 
分命使者巡省四方,
分派使者巡察四方, 
求政得失,
访求政事得失, 
省察风俗,
考察风俗, 
问人疾苦。
问民疾苦。  
十二月戊戌,
十二月十五日, 
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
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 
广阳王绍义为范阳王,
广阳王绍义为范阳王, 
长乐王绍廉为陇西王。
长乐王绍廉为陇西王。 
是岁,
是岁, 
周武成元年。
为周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政变与被废

乾明元年庚辰,
乾明元年(560), 
春正月癸丑朔,
春正月初一, 
改元。
改元。 
己未,
初七, 
诏宽徭赋。
诏减省徭赋。 
癸亥,
十一日, 
高阳王湜薨。
高阳王氵是死。 
是月,
是月, 
车驾至自晋阳。
车驾从晋阳返回。 
二月己亥,
二月十七日, 
以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
以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 
以太尉、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
以太尉、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 
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
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 
赵郡王睿为尚书左仆射。
赵郡王睿又为尚书左仆射。 
诏诸元良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
诏令全部放免配置宫内的诸元氏良口和被送给官吏的。 
甲辰,
二十二日, 
帝幸芳林园,
帝幸芳林园, 
亲录囚徒,
亲自审问罪囚, 
死罪以下降免各有差。
依次降免了死罪以下的徒刑。 
乙巳,
二十三日, 
太师、常山王演矫诏诛尚书令杨愔、尚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
太师、常山王演矫诏诛杀尚书令杨忄音、尚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 
戊申,
二十六日, 
以常山王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以太常王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以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
以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 
以司徒段韶为大将军,
以司徒段韶为大将军, 
以前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
以前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 
以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
以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 
彭城王浟为尚书令。
彭城王氵攸为尚书令。 
又以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
又以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 
是月,
是月, 
王琳为陈所败,
王琳被陈打败, 
萧庄自拔至和州。
萧庄自行突围解脱了出来,抵达和州。  
三月甲寅,
三月初三, 
诏军国事皆申晋阳,
诏军国大事均申报晋阳, 
禀大丞相常山王规算。
由大丞相常山王规划综理。 
壬申,
二十一日, 
封文襄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
封文襄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 
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
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  
夏四月癸亥,
夏四月初六, 
诏河南、定、冀、赵、瀛、沧、南胶、光、青九州,
诏河南、定、冀、赵、瀛、沧、南胶、光、青九州, 
往因螽水,
往因虫灾水灾, 
颇伤时稼,
损伤了庄稼, 
遣使分途赡恤。
派遣使者抚恤赈济。 
是月,
本月, 
周明帝崩。
周明帝崩。  
五月壬子,
五月初二, 
以开府仪同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
以开府仪同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  
秋八月壬午,
秋八月初三, 
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
太皇太后下令废帝为济南王, 
令食一郡,
食邑一郡。 
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统。
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继大统。 
是日,
是日, 
王居别宫。
王居别宫。 
皇建二年九月,
皇建二年(561)九月, 
殂於晋阳,
死于晋阳, 
年十七。
享年十七岁。 
 

废帝之死与后续影响

帝聪慧夙成,
帝聪慧早成, 
宽厚仁智,
宽厚仁智, 
天保间雅有令名。
天保年间很有美名。 
及承大位,
及为帝后, 
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同辅。
杨忄音、燕子献、宋钦道等一同辅政。 
以常山王地亲望重,
因常山王地亲望重, 
内外畏服,
内外畏服, 
加以文宣初崩之日,
加上文宣刚刚去世, 
太后本欲立之,
太后很想扶他即位, 
故愔等并怀猜忌。
所以惹得杨忄音等人离间猜忌。 
常山王忧怅,
常山王惆怅, 
乃白太后诛其党,
于是请求诛杀杨忄音之党羽, 
时平秦王归彦亦预谋焉。
这时平秦王归彦也参预其事。 
皇建二年秋,
皇建二年秋, 
天文告变,
天文告变, 
归彦虑有后害,
归彦担心后患, 
仍白孝昭,
又向孝昭报告, 
以王当咎。
并指出王会受到灾祸。 
乃遣归彦驰驿至晋阳宫杀之。
这样就派遣归彦骑着驿站的快马赶赴晋阳宫施行诛杀。 
王薨后,
济南王死后, 
孝昭不豫,
孝昭重病, 
见文宣为祟。
看见文宣帝作祟。 
孝昭深恶之,
孝昭心境极为恶劣, 
厌胜术备设而无益也。
实施厌胜术等法驱鬼,却徒劳无功。不到一个月, 
薨三旬而孝昭崩。
孝昭就死了。 
大宁二年,
大宁二年(562), 
葬於武宁之西北,
安葬在武宁西北的陵地中, 
谥闵悼王。
谥号闵悼王。 
初,文宣命邢邵制帝名殷,
当初文宣帝请邢邵给帝命名为殷字正道, 
字正道,
帝同意了,却诧怪道: 
帝从而尤之曰“殷家弟及,
“殷家兄终弟及, 
正字一止,
‘正’字一横一止, 
吾身后儿不得也”邵惧,
我死后此儿得不到帝位。”邵恐惧, 
请改焉。
请改换名字, 
文宣不许曰“天也”因谓孝昭帝曰“夺但夺,
文宣不同意,说:“这是天意。”又对孝昭帝说:“要夺位就夺位, 
慎勿杀也”
千万不要杀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