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 论语

← 返回《论语为政篇第二

学而篇第一

文白对照

孔子

《学而篇》阐述儒家核心思想,强调学习修养、孝悌为本、君子德行与治国之道,通过对话展现人际伦理。

为学修身

曰: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
“学习了而时常温习, 
不亦
乎!
不也高兴吗! 
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亦乐乎!
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
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 
不亦君子乎!”
不也是君子吗!” 
 
曰:
有子说: 
“其为人也孝
“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而好犯上者,
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 
矣;
是很少见的; 
不好犯上,
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 
而好作乱者,
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 
未之有也。
是没有的。 
君子务本,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 
本立而道生。
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则就产生了。 
孝弟也者,
所谓‘孝’‘悌’, 
其为仁之本
。”
可为‘仁’的根本吧。” 
 
子曰:
孔子说: 
“巧言
“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 
鲜矣仁。”
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曰:
曾子说: 
“吾日三
吾身;
“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 
不习乎?”
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治国为政

子曰:
孔子说: 
千乘之国,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敬事而信,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用; 
节用而爱人,
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 
使民以时。”
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子曰:
孔子说: 
“弟子,
“孩子们, 
入则孝,
在家要孝顺父母, 
则弟,
出门要尊敬兄长, 
谨而信,
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行有馀力,
这样做了还有馀力, 
则以学文。”
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曰:
子夏说: 
易色;
“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 
事父母,
事奉父母, 
能竭其力;
能尽力而为; 
事君,
为君主做事, 
其身;
能有献身精神; 
与朋友交,
和朋友交往, 
言而有信。
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虽曰未学,
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 
吾必谓之学矣。”
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君子之道

子曰:
孔子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
“君子[举止]不注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 
学则不
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 
主忠信。
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 
友不如己者。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则无惮改。”
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曰:
曾子说: 
“慎
“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 
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 
民德归厚矣。”
]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问于子贡曰:
子禽问子贡: 
至于是邦也,
“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 
必闻其政,
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 
求之与,
是他自己求来的呢, 
?”
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曰:
子贡说: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 
异乎人之求之与?”
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孝礼之本

子曰:
孔子说: 
“父在,
“[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观其志;
要看他的志向; 
父没,
父亲死后, 
观其行,
要考察他的行为, 
无改于父之道,
如果三年都不改变他父亲所坚持的准则, 
可谓孝矣。”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有子曰:
有子说: 
之用,
“礼的应用, 
和为贵。
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 
之道,
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斯为美。
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小大由之。
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则。 
有所不行,
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 
知和而和,
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 
不以礼
之,
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 
亦不可行也。”
那也是不可以的。” 
 
有子曰:
有子说: 
“信
于义,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 
言可
也。
这种符合于义的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近于礼,
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做, 
耻辱也。
]就能避免耻辱。所依靠的, 
不失其亲,
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 
亦可
也。”
[只有这些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知行境界

子曰:
孔子说: 
“君子食无求饱,
“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 
居无求安,
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 
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有道而正焉,
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 
可谓好学也已。”
]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子贡曰:
子贡说: 
“贫而无谄,
“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 
富而无骄,
富裕而不骄傲自大, 
何如?”
[这种人]怎么样呢?” 
子曰:
孔子说: 
“可也,
“也算可以了,[但是, 
未若贫而乐,
]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 
富而好礼者也。”
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曰:
子贡说: 
“《诗》云:
“《诗》说: 
‘如切如磋,
‘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 
如琢如磨。
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斯之谓与?”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子曰:
孔子说: 
“赐也,
“端木赐呀, 
始可与言《诗》已矣,
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已发生的事, 
告诸往而知来者
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子曰:
孔子说: 
“不患人之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 
患不知人也。”
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