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可以文白对照,推荐用读典籍APP查看。也可以直接尝试网页版应用。
洛水又东迳檀山南,其山四绝孤峙,山上有坞聚,俗谓之檀山坞。义熙中,刘公西入长安,舟师所届,次于洛阳,命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即舟遡流,穷览洛川,欲知水军可至之处。延之届此而返,竟不达其源也。
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陆机云:洛有四阙,斯其一焉。东岩西岭,并镌石开轩,高甍架峰。西侧灵岩下,泉流东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赋》曰: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阙左壁有石铭云: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齐此已下。盖记水之涨减也。右壁又有石铭云:元康五年,河南府君循大禹之轨,部督邮辛曜、新城令王琨,部监作掾董猗、李褒,斩岸开石,平通伊阙,石文尚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