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三▲星昼见
恒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月壬寅,有星随日昼见。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辛酉朔,星昼见。
岁星 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昼见。三年六月壬戌,四年五月丁丑,六月甲辰,五年七月庚戌、壬子、癸亥,六年七月丁酉,天顺元年五月丙子,五年七月乙卯,六年八月庚午,七年三月乙巳,成化十四年六月庚子,八月丁酉,十六年七月丙申,十八年九月癸亥,二十年八月壬申,弘治元年六月甲寅,二年五月癸亥,六月甲午,五年十月己酉,六年九月癸卯,七年十一月癸卯,九年二月辛亥至甲寅,四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寅至丙辰,十一年八月甲申,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十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并如之。十五年六月,连日昼见。十六年七月辛卯,十七年七月壬子,十八年五月乙未,八月辛巳至九月癸未,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二年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六年三月壬寅至四月壬申,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十二年十月甲子至乙巳,并如之。嘉靖二年三月辛未,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昼见守井。崇祯十一年四月壬子,昼见。
荧惑 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昼见于未位。
太白 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昼见。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乙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闰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并如之。九月戊寅,经天与荧惑同度。乙酉,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十月癸巳至丙申,昼见。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并如之。二十年六月戊戌,经天。七月壬寅至甲辰,昼见。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并如之。八月庚子,与太阴同昼见。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经天。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癸卯,俱与太阴同昼见。六月壬申,与太阴昼见。四年七月壬寅,昼见。五年八月丙申,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统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月庚戌,并如之。十一年七月甲申,经天。十三年二月辛酉,昼见。十四年正月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并如之。壬子,经天。三年五月丁巳,昼见。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七年正月戊戌,天顺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丑,八月庚午,七年闰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并如之。八年正月乙卯,经天,与日争明。十一年五月己未,昼见。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月甲午,并如之。十四年六月庚子,与岁星俱昼见。八月甲午,昼见。十五年十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并如之。二十年八月壬申,与岁星俱昼见。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昼见。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卯,并如之。六月丙子未刻,经天。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昼见。十二年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并如之。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与岁星同昼见。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并昼见。五月辛亥,经天。八月癸亥至戊辰,昼见。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二年正月庚辰,经天。三月戊辰,昼见。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未,并如之。二年三月辛未,与岁星俱昼见。三年四月庚戌,昼见。五年五月庚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闰二月庚申,并如之。五月癸巳,与月同昼见。十七年九月辛卯,昼见。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四年闰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并如之。四十年三月丙子,昼见,历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昼见。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四十三年五月甲寅,并如之。十月戊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昼见。隆庆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并如之。三年三月甲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昼见。万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并如之。二十七年九月辛卯,经天。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昼见。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天启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并如之。七月癸酉,经天。崇祯元年七月壬戌,昼见。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并如之。
▲客星
《史记·天官书》有客星之名,而不详其形状。叙国皇、昭明诸异星甚悉,而无瑞星、妖星之名。然则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诸异星之总名,而非有专属也。李淳风志晋、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誉之属为瑞星,彗、孛、国皇之类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为客星,自谓本之汉末刘睿《荆州占》。夫含誉,所谓瑞星也,而光芒则似彗。国皇,所谓妖星也,而形色又类南极老人。瑞与妖果有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属之瑞星,而云其国大昌。又属之客星,而云其国兵起有丧。其说如此,果可为法乎。马迁不复区别,良有以也。今按《实录》,彗、孛变见特甚,皆别书。老人星则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余悉属客星而编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见。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弹丸,白色。止天仓,经外屏、卷舌,入紫微垣,扫文昌,指内厨,入于张。七月乙亥灭。十一年九月甲戌,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见太微垣,犯右执法,出端门。乙酉,入翼,彗长丈余。至十月庚寅,犯军门,彗扫天庙。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东壁,占曰“文士效用”。帝大喜,以为将策进士兆也。
永乐二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二十二年九月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碗,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见南河旁,如弹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灭。十月丙申,蓬星见外屏南,东南行,经天仓、天庾,八日而灭。十二月丁亥,有星如弹丸,见九斿旁,黄白光润,旬有五日而隐。六年三月壬午,又见。八年闰八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大如碗,明朗清润,良久聚半月形。丁丑,有黄赤色见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见鬼宿积尸气旁,徐徐西行。
天顺二年十一月癸卯,有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体微,状如粉絮,在轩辕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没于东井。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为白气而消。六年六月丙寅,有星见策星旁,色苍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渐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有星见天市垣,东南行。戊辰,见天仓下,渐向壁。七年十二月丙寅,有星见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十二年七月戊辰,有星见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东藩,经少宰、尚书,抵太子后宫,出西藩少辅旁,至八月己丑灭。十五年十月戊辰,有星见天庙旁,自张抵翼,复退至张,戊寅灭。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东南有星如火,变白,长可六七尺,横亘东西,复变勾屈状,良久乃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长星亘天。七月又如之。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见东南,色苍白,有芒,积十九日灭。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有星见螣蛇,历天厩入阁道,二十四日灭。十五年三月戊午,有星见天棓旁,东行历天厨,西入天汉,至四月壬辰没。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转东北行,逾月没。
万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众星皆西环。十二年六月己酉,有星出房。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三十七年,有大星见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九月乙卯,东南有白气一道,阔尺余,长二丈余,东至轸,西入翼,十九日而灭。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见东方。天启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见于东方。
崇祯九年冬,天狗见豫分。▲彗孛
彗之光芒傅日而生,故夕见者必东指,晨见者必西指。孛亦彗类,其芒气四出,天文家言其灾更甚于彗。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昴、毕。三月辛卯,彗星出昴北大陵、天船间,长八尺余,指文昌,近五车,四月己酉,没于五车北。六年四月,彗星三入紫微垣。二十四年四月丙子,彗星二,一入紫微垣阊阖门,犯天床。一犯六甲,扫五帝内座。
永乐五年十一月丙寅,彗星见。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有星孛于东井,长五尺余。七年正月壬戌,彗星出东方,长丈余,尾扫天津,东南行,十月始灭。是月戊子,又出西方,十有七日而灭。八年闰八月壬子,彗星出天仓旁,长丈许。己巳,入贯索,扫七公。己卯,复入天市垣,扫晋星,二十有四日而灭。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丑,彗星见张宿旁,大如弹。丁酉,长五丈余,西行,扫酒旗,迤北,犯鬼宿。六月戊寅,彗星见毕宿旁,长丈余,指西南,计五十有五日乃灭。九年七月庚午,彗星见太微东垣,长丈许,累日渐长,至闰七月己卯,入角没。十四年十二月壬子,彗星见天市垣市楼旁,历尾度,长二尺余,至乙亥没。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彗星出天市垣外,扫天纪星。三年三月甲午朔,有星孛于毕。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天顺元年五月丙戌,彗星见于危,若动摇者,东行一度,芒长五寸,指西南。六月癸巳朔,见室,长丈余,由尾至东壁,犯天大将军、卷舌第三星,井宿水位南第二星。十月己亥,彗星见于角,长五寸余,指北,犯角北星及平道东星。五年六月戊戌,彗见东方,指西南,入井度。七月丙寅始灭。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见。三月,又见西北,长三丈余,三阅月而没。四年九月己未,有星见星五度,东北行,越五日,芒长三丈余,尾指西南,变为彗星。其后晨见东方,昏见室,南犯三公、北斗、瑶光、七公,转入天市垣。出垣渐小,犯天屏西第一星。十一月庚辰,始灭。七年十二月甲戌,彗星见天田,西指,寻北行,犯右摄提,扫太微垣上将及幸臣、太子、从官,尾指正西,横扫太微垣郎位。己卯,光芒长大,东西竟天。北行二十八度余,犯天枪,扫北斗、三公、太阳,入紫微垣内,正昼犹见。自帝星、北斗、魁、庶子、后宫、勾陈、天枢、三师、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卫、阁道、文昌、上台,无所不犯。乙酉,南行犯娄、天河、天阴、外屏、天囷。八年正月丙午,行奎宿外屏,渐微,久之始灭。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彗星见天津南,尾指东北。犯人星,历杵臼。十二月戊申朔,入营室。庚申,犯天仓。十三年四月甲午,彗星见垒壁阵上,入室壁间,渐长三尺余。指离宫,扫造父,过太微垣,渐微。入紫微垣,近女史,犯尚书,六月丁酉没。
正德元年七月己丑,有星见紫微西藩外,如弹丸,色苍白。越数日,有微芒见参、井间,渐长二尺,如帚,西北至文昌。庚子,彗星见,有光,流东南,长三尺。越三日,长五尺许,扫下台上星,入太微垣。十五年正月,彗星见。
嘉靖二年六月,有星孛于天市。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樽,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度,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见东井,长尺许。后东北行,历天津,渐至丈余。扫太微垣诸星及角宿、天门,至十二月甲戌,凡一百十五日而灭。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见于五车,长五尺余,扫大陵及天大将军。渐长丈余,扫阁道,犯螣蛇,至八月戊戌而灭。十八年四月庚戌,彗星见,长三尺许,光指东南。扫轩辕北第八星,旬日始灭。三十三年五月癸亥,彗星见天权旁,犯文昌,行入近浊,积二十七日而没。三十五年正月庚辰,彗星见进贤旁,长尺许,西南指,渐至三尺余。扫太微垣,次相东北,入紫微垣,犯天床,四月二日灭。三十六年九月戊辰,彗星见天市垣列肆旁,东北指,至十月二十三日灭。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彗星见天市垣,东北指,至庚申灭。
万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见西南,苍白色,长数丈,气成白虹。由尾、箕越斗、牛逼女,经月而灭。八年八月庚申,彗星见东南方,每夜渐长,纵横河汉凡七十日有奇。十年四月丙辰,彗星见西北,形如匹练,尾指五车,历二十余日灭。十三年九月戊子,彗星出羽林旁,长尺许。每夕东行,渐小,至十月癸酉灭。十九年三月丙辰,西北有星如彗,长尺余。历胃、室、壁,长二尺。闰三月丙寅朔,入娄。二十一年七月乙卯,彗星见东井。乙亥,逆行入紫微垣,犯华盖。二十四年七月丁丑,彗星见西北,如弹丸。入翼,长尺余,西北行。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四十六年十月乙丑,彗星出于氐,长丈余,指东南,渐指西北。扫犯太阳守星,入亢度,西北扫北斗、璇玑、文昌、五车,逼紫微垣右,至十一月甲辰灭。四十七年正月杪,彗见东南,长数百尺,光芒下射,末曲而锐,未几见于东北,又未几见于西。
崇祯十二年秋,彗星见参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见。▲天变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鸣,昼夜不止。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昏刻天鸣,如风水相搏,至一鼓止。九月戊戌,初鼓,天鸣如泻水,自东北而南,至二鼓止。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鸣,如雨阵迭至,自东南而西南,良久乃息。辛未,东南天鸣,声如万鼓。正统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鸣,如鸟群飞。正德元年二月壬子,夜东北天鸣,如风水相搏者五七次。隆庆二年八月甲辰,绛州西北天裂,自丑至寅乃合。万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肃石灰沟天鸣,云中如犬状乱吠,有声。崇祯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红。十年九月,每晨夕天色赤黄。
▲日变月变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三年九月戊戌,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四年三月戊戌,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五年正月庚戌,二月丁未,五月甲子,七月辛未,六年十一月戊戌朔,七年二月庚戌至甲寅,八年二月辛亥,九月癸未,十二月癸丑,十四年二月壬午至乙酉,十五年闰二月丙戌,十二月辛巳,并如之。
正统元年八月癸酉至己卯,月出入时皆有游气,色赤无光。十四年八月辛未,月昼见,与日争明。十月壬申,日上黑气如烟,寻发红光,散焰如火。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月色如赭。七年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巳,日无光,旋赤如赭。三年八月丁卯,日色如赭。六年十月丙子,日赤如血。七年四月癸未,如之。乙酉,日色变白。八年二月己亥,日无光。
成化五年闰二月己卯,日色变白。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如之。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无光。十月辛卯,十四年三月庚午,十六年三月丙戌,并如之。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无光。十二月癸酉,日赤如赭。二十年二月癸酉,如之。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月生芒如齿,长三尺余,色苍白。十八年八月癸酉至九月甲午,日无光。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惨白,变青,无光。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惨白。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盘数十相摩,久之千百,飞荡满天,向西北而散。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隐不见。五月辛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黄赤。三十五年十一月丙午,日赤无光,烛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黄如赭如血者累日。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四十六年闰六月丙戌至戊子,黑气出入日中摩荡。
天启四年正月癸未,日赤无光,有黑子二三荡于旁,渐至百许,凡四日。二月壬子,日淡黄无光。癸丑,黑日摩荡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气摩荡。十二月辛巳,午刻,非烟非雾,覆压日上,摩荡如盖如吞,通天皆赤。
崇祯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无光。十月丙午,月昼见。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气。日入时,日光摩荡如两日。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无光。辛酉,日光摩荡竟日,有气从日中出,如镜黛喷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红白丸,又白芒黑气交掩,日光摩荡。十三年九月己巳,两日并出,辰刻乃合为一,入时又分为二。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无光。后三年正月癸丑,有星入月。三月壬寅,日色无光者两旬。
▲晕适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贯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二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贯之。九月甲辰,白虹贯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并如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余,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随生黄气、璚气。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复生交晕。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昏刻,月生两珥,白虹贯之。二年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两珥及背气、戟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戟气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晕。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戟气。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气。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十年十二月辛亥,日晕,白虹贯两珥,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
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气,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随晕。十二月癸酉,月生两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晕,白虹贯之。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气,白虹弥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戟气,随生左右珥及戴气,东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二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晕,左右珥及背气,又生白虹,贯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
天顺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戟气,白虹贯日。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戟气,白虹贯日,弥天者竟日。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白虹贯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连环晕。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背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气及半晕。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晕,白虹弥天。丙戌,日交晕,左右珥,白虹弥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十一月戊辰,月晕连环,贯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戟气,白虹弥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晕,左右珥,连环贯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晕,左右珥,白虹弥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十二月辛酉,月晕,白虹弥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连环晕。二年正月己酉,月晕,连环左右珥。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戟气,白虹弥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晕,左右珥及戟气。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月晕连环。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弥天。
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白虹亘天。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下有背气,左右戟气,白虹弥天。
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晕,左右珥。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星变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疏拆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疏者就聚。正统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动摇。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荧惑无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中星动摇,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万历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芒。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晕。十三年六月,泰阶拆。九月,五车中三柱隐。十月,参足突出玉井。后四年二月,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轩辕星绝续不常,太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瑶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陨
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五小星随之,至士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碗,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余,分为二,又五丈余,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隆隆有声,入云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云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二十二年五月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炮。七月庚寅,有星如碗,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众星摇动。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碗,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如雷。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余。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气,长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自太乙旁东南行丈余,发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没,四小星随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太小流星八十余。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斗,光烛地。一出紫微西藩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天津,东南行至河南,十余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
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碗,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碗,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长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一坠樊家沟,一坠本堡,红光烛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余。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碗,自中天西行近浊,尾迹化白气,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余,大如碗,西南至近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甲戌,星陨真定西北,红光烛天。西南天鸣如鼓,又若奔车。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有星昼陨。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如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鸣。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余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夏西北隅。天鸣如雷者数声。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平,有声。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壬申,晓,东方赤星如碗,行丈余,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寿光。天鼓鸣。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碗,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亩。二年八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阔三尺,长五丈。五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坠四川崇庆卫。色化为白,复起绿焰,高二丈余,声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巡检司厅事,四月丙戌,陕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自东方流西南而陨。天鼓鸣。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戊子,开封白昼天鼓鸣。有星如碗,东南流,众小星从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星陨枣强,为石四。
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天鼓鸣。陨星二,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朱砂,长二里,阔一二尺。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陨于沈丘莲花集。天鼓鸣。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平阴,震响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卫,大如月。天鼓鸣。二十年二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余光若彗,长二十余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卫天鼓鸣,连陨大星三。三十年九月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会为一,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有声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碗,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游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阅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场,入地无迹。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余,声如轰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绝。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鸣。流星昼陨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邨,声如雷。四十六年十月,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雳,化为石,重二十一斤。
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后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云气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并如之。
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八年二月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庆云见。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云起东南,状如群羊惊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苍白云,东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云见。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苍白云,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云。
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如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夜,东南方有苍白云,东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年九月丁酉,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四年十月庚申,昼生苍白云,复化为三,东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垅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九月丙寅,有苍白云气,南北亘天。二年六月戊寅,日上五色云。九月辛酉,夜苍白云三,东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东南有黑云,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天顺二年十月壬申,四年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云起南方,东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金乡,未、申时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云。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并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有五色云见,长径二寸余,形如龙凤。
万历五年六月庚辰,祥云绕月。
天启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云见。